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DTRD)患者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86例DTRD患者102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散瞳后经间接检眼镜及B型超声检查确诊。手术后随访12~56个月,平均随访23个月。随访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及手术后视网膜解剖复位情况。采用t检验、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视力提高组及未提高组间疾病自然因素及手术后并发症与视力预后的关系。结果 87只眼视网膜首次解剖复位成功,占85.29%;15只眼视网膜首次未完全解剖复位,占14.71%。49只眼手术后视力提高且最佳矫正视力(BCVA)大于0.05,占48.04%;53只眼手术后视力降低或BCVA较手术前有所提高但仍低于0.05,占51.96%。两组间疾病自然因素比较,是否一期行白内障手术及是否合并视神经萎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9.274;P=0.022,0.002)。两组手术后并发症比较,视网膜脱离(RD)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59,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复发、视神经萎缩是影响DTRD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力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18,4.079;P=0.003,0.041);手术前完成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手术后视力的保护性因素(OR=0.270,P=0.034)。结论 RD复发、视神经萎缩是影响DTRD患者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视力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比观察23G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PDR患者57例7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压、前置镜、眼B型超声等检查。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3G手术组和25G+手术组,前者30例39只眼,后者27例36只眼。分别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和25G+玻璃体切割手术。记录手术时间,并观察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情况。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0.0、8.5个月。以手术后3个月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观察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53.35±7.42)、(49.16±5.17) min,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者分别为11、5只眼,两组手术中发生医源性损伤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手术后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18.29,P<0.05)。两组手术后视力≥0.05的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P>0.05)。23G手术组、25G+手术组发生早期低眼压分别为7、3只眼,两组发生早期低眼压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结论 与23G玻璃体切割手术比较,25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PDR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中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降低手术后早期低眼压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玻璃体腔硅油或C3F8填充对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并发单纯玻璃体积血手术后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接受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PDR并发单纯玻璃体积血患者86例101只眼纳入研究。根据玻璃体腔填充物不同分为硅油组和C3F8组。前者28例34只眼,后者58例67只眼。分别采用硅油、C3F8填充。2组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高血压病病史、糖尿病肾病病史、心脑血管疾病病史、体重指数、吸烟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眼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04,P=0.009)。2组患眼手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64,P=0.949)。手术除玻璃体腔填充物不同外,其余操作均一样。手术后随访1~4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0.3±16.4)个月。手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晶状体、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视网膜脱离、再次玻璃体积血及2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眼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硅油=-3.932,P=0.000;ZC3F8=-8.326,P=0.000);2组间患眼手术后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879,P=0.040)。2组患眼手术前和手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硅油=-3.159,P=0.006;tC3F8=-2.703,P=0.009);2组间患眼手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3,P=0.000)。2组患眼手术后2次手术、视网膜再脱离、玻璃体再积血和NVG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77、-2.102、-2.013、-2.308,P均<0.05)。结论 PDR并发单纯玻璃体积血者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玻璃体腔硅油填充较C3F8填充在降低手术后并发症方面效果更好,不影响手术后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眼内活检手术在非典型性眼内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特征及多种非侵入性检查难以确定眼内病变性质而行前房穿剌抽吸、玻璃体穿剌抽吸、玻璃体内切除小块病变活检手术的31例患者31只眼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抽取液体或病变组织立即行细胞学检查,统计分析活检取材次数、组织细胞检出率和病理独立诊断率。观察活检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活检诊断送检材料为恶性并随后摘除眼球者再给予组织病理检查,分析眼内活检手术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阳性及阴性预测价值。结果 1只眼共取材活检35次,其中29只眼经31次取材活检检出病变组织,检出率为88.6%。31只眼中,恶性眼内病变12只眼,占38.7%;良性眼内病变15只眼,占48.3%%;先诊断为良性眼内病变,经再次活检诊断为恶性眼内病变2只眼,占6.5%;无法定性诊断2只眼,占6.5%。经31次取材活检检出病变组织的29只眼中,病理独立诊断23只眼,取材活检25次;病理结合临床再诊断6只眼,取材活检6次;病理独立诊断率为71.4%。眼内活检手术中眼内出血5只眼;手术后视网膜脱离3只眼;炎症加重1只眼。眼内活检手术对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85.7%,特异性为100.0%,阳性预测价值为100.0%,阴性预测价值为86.7%。结论 眼内活检手术在非典型性眼内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中国汉族人群中血管内皮原生型一氧化氮合酶(ecNOS)基因的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66例临床确诊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选取无糖尿病、高血压、肾病,年龄40岁以上,个体间无血缘关系的85例白内障、骨折患者和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病例组患者根据有无视网膜病变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分为无DR组、非增生期DR组(BDR组)和增生期DR组(PDR组)。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均为汉族。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ecNOS基因第四内含子中27个碱基对(bp)重复的多态性。结果 PCR产物测序结果经检索GeneBank,扩增序列与GeneBank中ecNOS基因相应区域的序列相一致,显示在汉族人群中同样存在27个bp的重复序列,等位基因b重复5次,等位基因a重复4次。PCR检测结果显示,在正常对照组和无DR组、BDR组、PDR组中均存在2种等位基因和3种基因型。正常对照组中基因型bb、ab、aa分别为80.0%、16.5%、3.5%、无DR组分别为77.2%、13.9%、8.9%、BDR组分别为80.5%、17.1%、2.4%、PDR组分别为78.3%、13%、8.7%;正常对照组、无DR组、BDR组、PDR组两两比较,等位基因频率(χ2=1.841)和基因型频率(χ2=3.847)均无统计学意义(P>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也显示DR与ecNOS基因重复多态性无关。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ecNOS基因第四内含子存在27个bp重复的多态性,但可能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无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精子蛋白(SP)32/OY-TES-1在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病理科收检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30例RB患儿的石蜡标本纳入研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15例RB组织、12例非肿瘤病变视网膜组织及22例眼部正常组织中SP32/OY-TES-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0例RB组织和24例正常视网膜组织中SP32/OY-TES-1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对比分析SP32/OY-TES-1 mRNA和蛋白表达与RB患儿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的相互关系。结果 RB组织、非肿瘤病变视网膜组织、眼部正常组织SP32/OY-TES-1 mRNA的表达率分别为86.7%、16.7%和36.4%。不同性别(χ2=0.744)、年龄≤2岁和>2岁(χ2=1.178)、临床分期(χ2=1.188)、肿瘤大小(χ2=0.216)、肿瘤分型(χ2=1.885)之间SP32/OY-TES-1基因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32/OY-TES-1蛋白在RB中的表达率为73.3%,在正常视网膜组织中则不表达。不同性别(χ2=1.000)、年龄≤2岁和>2岁(χχ2=0.403)、不同肿瘤大小(χ2=2.274)、不同肿瘤分型(χ2=0.138)之间SP32/OY-TES-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χ2=6.193)、视神经是否浸润(χ2=4.535)之间SP32/OY-TES-1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32/OY-TES-1高表达于RB组织中;SP32/OY-TES-1蛋白在RB组织中的表达率与视神经浸润和临床分期存在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单眼视网膜母细胞瘤(RB)患者患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对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77例单眼RB行I期眼球摘除手术的患者随访观察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1周~89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9个月。采用复诊、电话问询及信访方式,随访了解患者的生存情况。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视神经侵犯、脉络膜侵犯、脉络膜侵犯有无合并视神经侵犯以及眼前节受侵犯等眼肿瘤组织不同眼组织病理侵犯与患者生存率的相互关系。结果 2年后生存率保持在88.31%。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组生存率为16.67%,与其他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1,18.42,18.42,14.39;P值均=0.000 0);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巩膜内、外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9,P=0.005 5);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75.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39 3);巩膜及巩膜外侵犯合并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为60.00%,与无脉络膜侵犯的视神经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9,P=0.005 9);眼前节受侵犯组与眼前节未受侵犯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823 5)。结论 视神经切面断端侵犯是预后最差的病理因素,死亡风险最大;大部分脉络膜侵犯合并不同程度视神经侵犯者和巩膜侵犯者的预后相对较差;眼前节侵犯对预后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手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PDR患者66只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和分期手术组。接受联合手术的条件为晶状体混浊明显,影响眼底手术;接受分期手术组的条件为晶状体透明或轻度混浊,不影响眼底手术;白内障摘除在眼底情况稳定并认为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时进行。其中,联合手术组28例32只眼,行玻璃体切割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分期手术组31例34只眼,行单纯玻璃体切割手术,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观察指标包括视力及并发症。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5±8.5)个月。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联合手术组患者中,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提高者27只眼,占84.4%,不变2只眼,占6.3%,下降3只眼,占9.4%;分期手术组患者中,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提高者26只眼,占76.5%,不变2只眼,占5.8%,下降6只眼,占17.7%。手术后并发症中,前房纤维渗出联合手术组4只眼,占125%,分期手术组中未见前房纤维渗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4,P=0.033)。结论联合手术和分期手术治疗PDR均安全有效,手术后并发症与手术方式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患者1107例1202只眼纳入研究。按收治时间对患者进行分组,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为A组,2009年1月到2011年12月为B组。A组患者415例444只眼;B组患者692例758只眼。回顾分析引起玻璃体积血的病因构成及变化趋势。结果 A组444只眼中,视网膜静脉阻塞(RVO)156只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117只眼、视网膜裂孔或脱离(RH/RD)61只眼、视网膜静脉周围炎(Eales 病)42只眼、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EAMD)20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9.19%;RVO患者比例最多。B 组758只眼中,PDR 347只眼、RH/RD 135只眼、RVO 133只眼、Eales病 29只眼、EAMD 22只眼,占同期玻璃体积血患眼的87.87%;PDR患者比例最多,RVO次之。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构成比逐年增加。结论 PDR、RVO、RH/RD、Eales 病、EAMD是非外伤性严重玻璃体积血的常见原因;PDR引起的玻璃体积血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发生糖尿病与未发病非肥胖性糖尿病(NOD)小鼠玻璃体内opticin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建立糖尿病NOD小鼠模型作为实验组,选用同龄NOD小鼠作为对照。颈椎脱臼法处死两组所有小鼠,摘除眼球,钝性分离玻璃体、视网膜、巩膜。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rern blot)和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比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视网膜、巩膜中opticin蛋白及其相关基因(OPTC)mRNA的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玻璃体、视网膜及巩膜中均可见opticin蛋白表达条带,主要位于相对分子质量60×103处。实验组玻璃体、视网膜中opticin蛋白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4.42,4.58;P=0.002,0.002),巩膜中opticin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794)。RT-PCR检测显示,OPTC mRNA表达分布规律为玻璃体、视网膜、巩膜依次递减。实验组玻璃体、视网膜中OPTC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t=3.30,2.48;P=0.01,0.04);巩膜中OPTC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P=0.80)。结论 糖尿病NOD小鼠玻璃体、视网膜中opticin蛋白表达较未发病NOD小鼠受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l例(66眼)。其中PDRlV期20眼,V期33眼,Ⅵ期13眼。实施晶状体超声乳化、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玻璃体切除术。观察术后视力改善程度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改善:PDR1V期19眼(95.0%),V期28眼(84.8%),Ⅵ期13眼(38.5%)。术后视力低下者多伴有明显的糖尿病黄斑病变。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医源性裂孔7眼(10.6%);玻璃体积血,术中17眼(25.8%),术后7眼(10.6%);角膜上皮延期愈合9眼(13.6%);角膜水肿8眼(12.1%)。结论超声乳化、人工品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合并不同程度白内障的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可使大多数患者视力改善,避免玻切术后并发白内障再次手术。糖尿病黄斑病变是影响术后视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Ⅵ期患者术后视功能的改善情况及影响视功能预后的因素,并用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phy,mfERG)评价视功能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PDR Ⅵ期患者113例130眼经标准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前OCT检查及术中所见,分为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合并显著黄斑病变组(99例113眼)及未合并黄斑病变组(14例17眼)两组。行OCT及mfERG检查,对手术前后视力、mfERG P1波振幅密度、OCT形态学改变、手术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重点分析。结果:术后视力改善率63.1%(82/130),视力在0.05以上者从术前19眼(14.6%)提高到术后61眼(46.9%),其中56眼视力>0.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未合并黄斑病变组术后视力改善率(88.2%)及术后视力>0.1所占比例(94.1%)均高于合并显著黄斑病变组(59.3%和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mfERG各环P1波反应密度较术前增加,并随着时间延长,改善更加明显(P<0.05),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未合并黄斑病变组术后mfERG(1+2)环P1波反应密度高于合并显著黄斑病变组(P<0.05)。结论:PDRⅥ期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后视功能改善;mfERG一阶反应的后极部各环P1波反应密度增加,且随时间延长,改善更加明显;未合并黄斑病变组术后视功能改善优于合并显著黄斑病变组。  相似文献   

13.
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71例(76眼)PDR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术后视力及并发症情况,并对PDR不同分期患者的术后视力进行对比,总结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因素。结果术前视力:光感3眼,手动24眼,数指13眼,0.02~0.1者20眼,≥0.1者16眼;术后视力:光感1眼,手动6眼,数指16眼,0.02~0.1者10眼,≥0.1者43眼;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其中Ⅳ期、Ⅴ期、Ⅵ期患者中分别有20眼、18眼、16眼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手术前后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25、0.036)。术后并发症有角膜水肿伴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玻璃体再次积血,黄斑区及周围视网膜点状出血、渗出等。结论玻璃体切割术疗效明显,可改善大多数患者视功能,是治疗PDR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效果。方法对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54例(63眼)PDR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造成术后视力不良的原因。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术后矫正视力改善48眼(76.19%),63眼中视力≥0.01者由术前23眼(36.51%)增加到术后49眼(77.78%),其中视力≥10.1者由术前3眼(4.76%)增加到术后27眼(42.86%),8眼(12.70%)与术前比较变化不明显,7眼(11.11%)较术前稍有下降。Ⅳ,Ⅴ期患眼术后视力改善程度(84.78%)明显好于Ⅵ期者(52.94%)。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PDR的有效方法,合理掌握手术时机、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对治疗效果很关键。  相似文献   

15.
王叶楠  卢海  刘大川 《眼科研究》2014,32(11):1021-1024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的有效方法,但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是导致患者视力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PDR患者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的相关因素,探讨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06年2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及北京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切割术的305例2型糖尿病PDR患者305例305眼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4例14眼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的原因、表现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305例糖尿病PDR患者接受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玻璃体积血者14例,发生率为4.6%,其中3例眼底病变为PDRⅣ期,4例为Ⅴ期,7例为Ⅵ期.14眼均经标准睫状体切口玻璃体切割术,术中均给予眼内激光光凝,1眼行巩膜外冷凝术,8眼行玻璃体腔内硅油填充.首次玻璃体切割术后6眼视力提高,4眼术后视力无改变,4眼视力较术前下降.术后再次出现玻璃体积血的时间为术后1~7d者9眼,术后8d~3个月者1眼,术后3~6个月者2眼,术后6个月以上者2眼.玻璃体再积血的原因主要为新生血管膜残留、激光光凝范围和强度不足、新生血管形成及血糖浓度不稳定.5眼药物治疗后玻璃体积血吸收,9眼再次行玻璃体手术.最终9眼视力提高,2眼视力不变,3眼视力下降;13眼患眼视网膜复位,1眼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仍未复位.结论 PDR行玻璃体切割术后玻璃体再积血多发生于术后1周内,与视网膜新生血管残留、眼内激光光凝不充分及血糖水平控制欠佳有关.出血量较少的患者玻璃体积血可以自行吸收或可行药物治疗,出血量较大且持续不吸收的患者需要再次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玻璃体手术后视力光感或无光感发生的相关因素。设计回顾性、非对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42例(288眼)因PDR行玻璃体手术的患者。方法回顾2002~2006年因PDR在同仁医院接受玻璃体手术治疗的住院病例,对术后视力为光感/无光感患者的术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有无黄斑病变、术后玻璃体再出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多次手术等因素进行分析,随访1~60个月。主要指标PDR分期、黄斑病变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根据最后一次随访时视力分组为无光感/光感组(14眼)、有光感组(274眼)(术后视力≥眼前手动)。两组在术前严重黄斑病变、术前PDR6期、术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多次手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8、0.042、0.000、0.048、0.000、0.000)。结论术前严重的黄斑病变、PDR6期、术后玻璃体再出血、术后视网膜脱离、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多次手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术后视力光感/无光感的相关因素。正确的术中处理、减少术后并发症可降低术后光感/无光感的发生率。(眼科,2009,18:251—253)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黄斑区出血的手术时机。 方法:回顾分析2009-03/2010-12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术的PDR合并黄斑区出血患者62例62眼。其中38例38眼先行全视网膜光凝术,2mo后行玻璃体切割术。24例24眼直接行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玻璃体切割术中根据有无合并虹膜虹变、视盘新生血管及有无晶状体等行眼内BSS或硅油充填,使视网膜得到良好复位。 结果:病程<2mo组术后视力≥0.1者16眼(67%),病程≥2mo组术后视力≥0.1者9眼(2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3,P=0.001)。病程<2mo组与病程≥2mo组术中眼内填充材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78,P<0.05)。 结论:病程≥2mo的PDR合并黄斑区出血患者术中眼内填充材料宜采用硅油限制出血,使视网膜良好复位。在病变后2mo内手术治疗,术后可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8.
杨琼  魏文斌 《眼科》2011,20(2):106-108
目的探讨玻璃体手术治疗严重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影响视力预后的因素。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4年3月-2007年3月间行玻璃体手术治疗的87例(95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Ⅵ期患者。方法回顾上述患者住院病历,均采用传统的三通道玻璃体手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6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及眼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指标视力及眼部并发症。结果术后83眼(87%)视网膜复位。视力较术前提高44眼(46.3%),不变16眼(16.8%),下降35眼(36.8%)。手术前后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其中60眼视网膜脱离累及黄斑,术后45%的眼视力下降。术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7眼(7.4%),角膜失代偿1眼(1.1%),晶状体混浊加重52眼(54.7%)。结论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严重的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视网膜脱离是否累及黄斑是影响视力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 10例15眼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均行玻璃体切割术,其中8例12眼同时进行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3-6个月,对视功能恢复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控制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未行眼内激光的2例3眼中,1例双眼术后再次发生玻璃体出血,3个月后又行玻璃体腔灌洗术;1例1眼注入硅油,取油后发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眼内激光8例12眼,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均得到控制。15眼中,视力下降1眼,视力不变1眼,其余1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2例2眼有视野缩窄。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结合眼内激光是治疗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低于0.1的发生频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120只眼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术后视力低于0.1和大于等于0.1两群间,对可能影响术后视力的相关因素进行比较.结果 37只眼(31%)术后视力低于0.1.根据单变量分析,术后视力不良与术前黄斑脱离、眼内填充物填充、术后高眼压及术前未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具有较高的相关性.根据多变量分析,术后视力不良与术前黄斑脱离及术后高眼压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视力低于0.1与术前黄斑脱离及术后高眼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