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付祥真  罗霖  刘奎  田洲舟  蒋莉  陈丽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3):2919-2926
背景 国内外关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不同体位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有一定的研究,但并未阐明侧卧位通气(LPV)与俯卧位通气(PPV),以及肺内源性ARDS(ARDSp)和肺外源性ARDS(ARDSexp)患者不同体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差异。目的 比较不同病因ARDS患者LPV和PPV治疗效果,探讨其应用策略和价值。方法 纳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2019年9月-2020年5月收治的85例ARDS患者,本次发病期间尚未进行过体位变化通气治疗。根据病因及通气方法分为ARDSp+LPV组(n=21),ARDSexp+LPV组(n=21),ARDSp+PPV组(n=22),ARDSexp+PPV组(n=21)。监测患者体位变化前和体位变化后0.5 h、1 h、2 h的各项指标变化,包括:(1)基线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体温、心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评分。(2)血气分析监测: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氧合指数(PaO2/FiO2)。(3)呼吸力学监测:气道峰压(Ppeak)、呼吸浅快指数(RSBI)、气道平台压(Pplat)和静态肺顺应性(Cst)。(4)重症超声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下腔静脉直径(IVC-D)、左心输出量(CO)、右房室瓣环平面收缩位移(TAPSE)、左房室瓣环平面收缩位移(MAPSE)、左心室舒张早期E峰与左房室侧壁瓣环舒张期e'比值(E/e')和平均动脉压(MAP)。重症肺部超声监测患者肺超声(LUS)评分。(5)心功能指标监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6)预后情况:患者28 d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aO2/FiO2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2/FiO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2/FIO2上主效应显著(P<0.05)。SaO2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SaO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SaO2上主效应显著(P<0.05)。PaO2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PaO2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PaO2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ARDS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2/FiO2和PaO2高于仰卧位通气(SPV)时(P<0.05)。ARDSexp+L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2/FiO2和PaO2高于ARDSp+LPV组(P<0.05),ARDSexp+P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2/FiO2和PaO2高于ARDSp+PPV组(P<0.05)。ARDSexp+P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2/FiO2和PaO2高于ARDSexp+LPV组(P<0.05),ARDSp+PPV组患者体位变化0.5 h、1 h和2 h时的PaO2/FiO2和PaO2高于ARDSp+LPV组(P<0.05)。4组患者体位变化2 h时的SaO2高于SPV时(P<0.05)。LVEF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LVEF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ARDS患者体位变化1 h和2 h时的LVEF高于SPV时(P<0.05)。平均LUS评分在时间和方法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平均LU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平均LUS评分上主效应显著(P<0.05)。4组ARDS患者体位变化1 h和2 h时的平均LUS评分高于SPV时(P<0.05)。体位变化前和变化后平均LUS评分与PaO2/FiO2均呈负相关(SPV:r=-0.439,P<0.001;体位变化1 h:r=-0.348,P=0.001;体位变化2 h:r=-0.327,P=0.002)。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并发症,4组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3,P>0.05)。结论 ARDS患者的快速精准化体位变化通气治疗是未来的热点之一。ARDSexp患者体位变化通气治疗改善优于ARDSp患者。PPV对肺通气改善稍优于LPV,但复杂环境下应首先考虑LPV。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俯卧位通气治疗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ome,AIDS)合并肺孢子虫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个体化护理措施.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52例AIDS合并PCP并出现ARDS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A组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并采取个体化的护理措施,B组患者床头抬高15°~30°.分别在通气前及通气后2 h、4 h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呼吸(BR)、心率(HR)、血压(BP)、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氧合指数(PaO2/FiO2)值.结果 2组SpO2、PaCO2、PaO2及PaO2/FiO2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R、HR以及B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俯卧位治疗及其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氧合状态及肺部通气血流比值,促进背侧肺泡复张,使呼吸困难程度减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抗感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9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抗感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患者中,显效45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2%。结论间质性肺疾病发生的原因之一是肺反复感染,在反复损伤和修复过程中发生纤维化,抗感染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俯卧位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氧合及肺复张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24只,油酸静脉注射复制ARDS模型,再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分别应用仰卧位常规机械通气(SC组)、仰卧位联合控制性肺膨胀(SI)(SS组)、俯卧位通气(PC组)、俯卧位通气联合SI(PS组)。各组观察5h,记录氧合及肺复张容积等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SC组相比,SS组PaO2/FiO2仅在成模后2h显著增高(P<0.05),而PC组和PS组PaO2/FiO2在成模后2h及5h均高于SC组(P均<0.05)。成模2h及5h,PS组PaO2/FiO2明显高于SC组、PC组、SS组(P均<0.05);②成模0h,4组的肺复张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成模2h,SS组、PC组、PS组肺复张容积较SC组明显增加(P均<0.05)。成模5h,与SC组相比,SS组肺复张容积呈减少趋势,PC组、PS组肺复张容积呈增高趋势。结论:俯卧位通气联合SI较单应用俯卧位通气及单应用SI能更好的改善ARDS氧合,肺复张容积的显著增加可能是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8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取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治疗,对照组仅给予PEEP干预治疗,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拔除时间、ICU住院时间、并发症及28 d病死率。结果两组通气后24、48小时,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氧饱和度(SPO_2)、氧合指数较入组时均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通气后24、48小时,PaO_2、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心静脉压(CVP)较治疗前均下降(P <0. 05),且对照组CVP水平低于观察组,CVP治疗前后差值小于观察组(P <0. 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 05),人工气道拔除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压疮发生率(32. 35%)高于对照组(8. 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PEEP联合俯卧位通气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改善患者氧合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EV1、FEV1%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且能改善肺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肺癌发生率高,合并ILD的肺癌患者生存期短、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ILD及肺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似的发病机制。肺癌治疗常可引起ILD及ILD急性加重。一些靶向两者相似发病机制的药物在肺癌合并ILD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本文就ILD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风险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式俯卧位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压力性损伤(PI)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需PPV的ARDS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改良组。常规组33例,采取0°持续PPV 16 h;改良组35例,采用头高脚低30°俯卧,左、右30°侧俯卧交替进行,每个体位维持2 h,16 h后改为仰卧位。比较2组俯卧位后PI发生率、数量、部位和分期。结果:常规组14例患者发生了47处PI,其中1期26处,2期21处;改良组6例发生15处PI,1期10处,2期5处;常规组PI发生率为42.42%(14/33),改良组为17.14%(6/35)。2组PI的发生率和分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式PPV可以减少ARDS患者PI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俯卧位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syndrome,ARDS)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因素。方法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70例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AR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呼吸道感染分为感染组(20例)及未感染组(50例),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其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除性别、病程时间外,年龄、俯卧位治疗时间、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气指标、心率两组间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俯卧位治疗时间为俯卧位治疗ARDS致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2.896、4.244,OR 95%CI:1.599~2.384、1.677~4.544,P0.05)。结论针对高龄以及俯卧位治疗时间较长者实施更加精细的护理干预将有助于降低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PPV)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氧合、气道痰液引流量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6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13例中、重度ARDS患者,监测PPV治疗前后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PaC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气道痰液引流量数值变化.同时,监测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和每搏量变异率(SVV)等指标.结果 13例患者进行了56例次PPV.PPV治疗后,PaO2从(74.70±13.18)mm Hg上升到(92.13±17.82)mm Hg(P<0.05);PaO2/FiO2从168.65±22.12上升到208.80±24.04(P<0.05);SpO2从(95.32±2.76)%上升到(97.04±1.84)%(P=0.000).气道内痰液引流量从(7.84±1.68)mL上升到(13.25±3.55)mL(P=0.000).PPV治疗前后HR、MAP、CVP、CO、CI和SV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V具有改善ARDS患者氧合,促进气道痰液引流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明显等优势,但需加强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4.
王云兵  梅同华 《重庆医学》2015,(31):4373-4375
目的:观察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对间质性肺疾病(ILD )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评价。方法对26例ILD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进行检测,通过配对 t检验分析指标变化。结果结果显示 ILD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肺活量(VC)升高24.6%(P<0.01),用力肺活量(FVC)升高18.1%(P<0.0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升高25.6%(P<0.01);血气分析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下降21.2%(P>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升高8.2%(P>0.05)。结论肺功能及血气分析在ILD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中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俯卧位通气(PPV)治疗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效果及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采用俯卧位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ARDS患儿50例(俯卧位组),根据患儿基线资料进行配对50例非俯卧位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的ARDS患儿(非俯卧位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呼吸频率(RR)、吸入氧浓度(FiO2)、血pH值、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血氧饱和度(SpO2)、并发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后俯卧位组患儿的p H值、PaO2、氧合指数高于治疗前与非俯卧位组(P<0.01),PaCO2、PEEP、RR、FiO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低于非俯卧位组(P<0.01或0.05),面部水肿发生率高于非俯卧位组(P<0.05);PICU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非俯卧位组(P<0.05)。结论 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RDS患儿的氧合指数,缩短呼吸机使用及PICU住院时间,护理并发症发生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控制性肺膨胀(SI)和压力控制(PCV)两种肺复张模式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氧合功能、呼吸力学、呼出气冷凝液炎症因子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45例AR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SI组和PCV组。对照组使用保护性肺通气治疗;S I组在保护性肺通气基础上使用控制性肺膨胀治疗;PC V组联合压控法肺复张治疗。每12 h重复1次RM ,连续3 d。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24、48、72 h各时间点氧合指数(PaO2/FiO2)、气道峰压(PIP )、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肺顺应性(Cst)。检测治疗前、治疗24、72 h呼出气冷凝液(EBC)中 TNF‐α、IL‐6、IL‐10水平,监测SI组与PCV组RM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①三组患者治疗12、24、48、72 h各时间点PaO2/FiO2、Cst均呈上升趋势,PIP、Pplat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间点RM组(SI组和PCV组)PaO2/FiO2、Cst高于对照组,PIP、Pplat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上述指标SI组与PCV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②SI组与PCV组患者治疗后呼出气冷凝液(EBC )中TNF‐α、IL‐6、IL‐10水平均呈下降趋势,在治疗后24、72 h与治疗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但SI组与PCV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SI组与PCV组在肺复张时MAP下降,HR、CVP升高,与复张前比较差异显著,PCV组上述指标波动幅度及持续时间均低于SI组,在肺复张时、复张后60、120、300 s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I与 PCV两种肺复张均能改善ARDS患者肺氧合功能、增加肺顺应性,降低平台压,减轻肺部炎症反应;PCV肺复张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低于SI。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43-146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早期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择取2015年12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ARDS患者,均在各种常规体位通气基础上再辅助俯卧位通气方式。统计分析患者俯卧位通气治疗前后p 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排痰情况。结果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后,患者p H值无变化(P0.05),PaO_2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CO_2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aO_2/FiO_2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痰液引流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俯卧位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可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明显改善肺通气,并促进呼吸排痰,无明显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肺外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氧合功能的影响。方
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31例ARDSex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CBP治疗,为血液净化组
(16例)和对照组(15例);记录治疗后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及呼吸功能的变化。结果血液
净化组死亡率为12.5%,对照组死亡率为33.3%(P<0.05);血液净化组EVLWI、PVPI、PaO2/FiO2和呼吸功能改善时间明显早于
对照组,效果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CBP可改善ARDSexp患者肺血管外肺水及通透指数,改善肺氧合功能和
顺应性,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俯卧位对俯卧位通气(PPV)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该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行PPV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PV,实验组采用改良俯卧位进行PPV。比较两组患者PPV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间俯卧位前和俯卧位后12 h的氧合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俯卧位后12 h的氧合指数均较各组俯卧位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气管插管脱出、血流动力学显著波动、误吸和面部水肿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皮肤压疮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俯卧位对PPV的临床疗效无显著影响,但可以降低皮肤压疮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