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对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 自2004年1月至2004年12月对22例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进行了手术,对术前准备、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术后ICU监护加强了重视和改进,并对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 手术死亡率5%,体外循环转流时间17~78min(平均3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46min(平均22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3~90h(平均26.8h),术后住院时间10~17天(平均12天).结论 重视和改进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可以有效地降低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患者术后急性肾功能损伤(AKI)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09年6月完成的223例CCABG手术患者的临床资科.根据AKIN有关AKI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对照组,统计术后AKI的发生率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CCABG术后AKI的发病率是18.4%(41/223).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肌酐水平,术中移植血管桥数量、体外循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IABP使用、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低心排等因素与CCABG术后AKI相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术前肌酐水平、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低心排,是CCABG术后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KI是CCABG术后较常见和较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围手术期多种因素与AKI发生有关.术前肌酐水平、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低心排,是CCABG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32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林  罗昭全  张伟  赵雄飞 《四川医学》2009,30(2):238-239
目的探讨对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本文回顾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32例10kg以下低体重先心病婴幼儿外科手术治疗的相关资料,对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了分析,并对术前准备、外科技术、体外循环和术后监护等围手术期处理进行了探讨、总结。结果全组术后住院死亡1例,病死率3.1%,体外循环转流时间26~85(平均45)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70(平均42)min,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4~72(平均16.5)h,术后住院时间7~15(平均9)d。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低心排综合征、呼吸衰竭、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出血等。结论重视和改进术前、术中、术后的各个环节,是低体重婴幼儿心脏外科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了解心脏外科术后再次返回心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ICU)患者的原因、结果和危险因素.方法 2008年1月至2010年8月,共4978例心外科手术后患者纳入本研究,在一次住院期间重返ICU的患者为重返组,没有重返ICU的患者为非重返组.搜集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包括术前心律、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NYHA心功能分级、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第1天引流量、输血量、尿量、术后第1天肌酐、血红蛋白、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是否二次开胸和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植入等.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各种因素对重返ICU的影响.统计重返ICU患者的原因、治疗措施和病死率.结果 有139例(2.8%)患者重返ICU,其中男80例,女59例,年龄9~78岁,平均54.3岁,瓣膜病73例,冠心病36例,先心病18例,胸主动脉瘤10例,心脏肿瘤2例.重返ICU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因素(69例,49.6%),其次是心血管系统因素(33例,23.7%).第一次ICU停留时间为1.0 ~85.0 d,中位数2.00(1.00 ~4.00)d,第二次ICU停留时间为0.5 ~49.0 d,中位数3.00(1.00 ~5.00)d,间隔时间0.5 ~45.0 d,中位数3.00(2.00 ~6.75)d.重返ICU患者院内病死率为9.4% (13/139),远高于非重返患者的0.4% (20/4839)(P<0.01).重返ICU的危险因素包括NYHA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力、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辅助时间、术后第1天尿量和输血量、第一次监护室停留时间和二次开胸.其中心功能分级(95%CI:1.091 ~ 3.176,P=0.023)和第一次ICU停留时间(95% CI:1.105 ~1.251,P<0.01)是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重返心外科ICU的患者有更高的病死率,心功能分级和第一次ICU停留时间长是重返ICU的独立危险因素,重返ICU最常见的原因是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介入治疗与手术治疗先心病(主要为VSD、ASD、PDA)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并发症。方法从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外科根据适应证选择适合行介入治疗先心病的患者117例为介入治疗组。同期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140例为外科手术组。包括从门诊收治与不适合介入治疗的患者。结果介入治疗组与外科手术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9.2%与97.9%,术后出现并发症分别为2例和10例,住院时间分别为(8.9±3.2)d和(15.6±6.1)d,住院费用分别为(22774.4±2460.2)元和(24739.2±7123.4)元。结论在明确适应证的前提下先心病介入治疗疗效与外科手术相似,与外科手术治疗相比具有住院时间短以及费用低等优点,介入治疗可作为符合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评价经导管主动脉瓣膜植入(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与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在高风险因素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 方法选择主动脉瓣狭窄患者80例,按手术方式分为常规组47例、小切口组18例和TAVI组1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开胸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小切口组采用胸骨上段小切口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TAVI组采用全身麻醉非体外循环下TAVI。比较3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小切口组24 h引流量明显少于常规组(P<0.01)。常规组和小切口组阻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P<0.01);TAVI组手术时间、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变化值大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住院费用多于常规组和小切口组(P<0.05或P<0.01)。3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TAVI手术在治疗高风险因素的患者中较常规主动脉瓣膜置换手术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液回收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冠脉搭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采用血液回收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9例。对照组不采用血液回收,观察组采用血液回收。比较两组异体血输入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异体血输入量为(305.51±82.24) 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52.44±83.1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回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中能够有效减少异体血输入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随着心脏外科学的发展,先心病的治疗越趋于低龄化和复杂化.文中回顾分析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的外科治疗结果 ,结合文献探讨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的综合治疗策略. 方法 自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6个月以下先心病患儿218例,所有患儿术前诊断明确,简单型先心病患儿158例(72.5%),均行一期根治术;复杂型先心病60例(27.5%),其中5例法乐四联症合并肺动脉闭锁行姑息性分流术,4例完全性大血管错位行分期矫治术,其余均行一期根治术,分期手术均严格随访,在术后0.5~1年接受二期手术. 结果 218例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为(20~158)min,平均(55.4±24.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0~128min,平均(33.6±19.3)min;死亡7例,占3.3%,其余入ICU,首次呼吸机使用时间为2~114h,平均(20.3±14.7)h;监护室逗留时间为1~20d,平均(2.7±1.5)d.术后延迟关胸5例,占2.3%,难治性肺炎17例,占7.8%;再次呼吸机使用24例,占11.0%;消化道大出血1例,自发性肝破裂1例,气管软化5例,膈肌麻痹伴膈膨升1例.随访1~2.5年,患儿生长发育良好,无出院后死亡.室间隔缺损残余瘘14例,占6.4%,右心室流出道残余梗阻15例,占6.9%,均未再手术. 结论 先心病矫治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诊断技术、体外循环技术、手术技巧和术后监护技术的共同提高,先心病在婴儿期得到纠治可获得满意结果 .  相似文献   

9.
低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附8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的婴幼儿的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85例10kg以下体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死亡率3.53%,体外循环转流时间(59.2±33.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5.4±21.8)min,术后使用呼吸机(27.2±13.4)h,术后住院时间(12.4±8.1)d。结论术前掌握好手术指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同时提高体外循环水平,加强围手术期的监护,是取得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微创体外循环(minimal 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MECC)心内直视二尖瓣手术的疗效?方法:90例二尖瓣病变需行二尖瓣置换(MVR)或二尖瓣成型(MVP)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MECC组(A组)45例,手术采用右胸前外侧小切口,经股动脉?股静脉和上腔静脉插管,建立MECC,术中应用负压辅助静脉引流装置;常规组(B组)45例,采用正中纵劈胸骨,经升主动脉,上?下腔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观察并记录两组体外循环(CPB)时间(min),主动脉阻断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输血量(ml),尿量(ml),24 h胸腔引流量(ml),术后辅助呼吸时间(h),ICU停留时间(h),住院总费用(万元)和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均无手术死亡?A组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明显长于B组(P < 0.05);但A组术中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均明显少于B组(P < 0.01);手术后24小时总引流量A组显著较B组少(P < 0.01);A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明显短于B组(P < 0.01),A组住院期间的总费用也少于B组(P < 0.01)?结论:MECC辅助下的MVR虽然增加了CPB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但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切口美观,费用低,安全可靠,可能是未来心脏手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肺血减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对233例手术治疗的肺血减少型先心病患儿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或螺旋CT心血管成像等检查明确诊断并对肺血管发育进行全面客观评估后,制定适当手术方案.行各类解剖矫治术201例,各类生理矫治及姑息性手术32例.术后密切观察各监护指标变化,并给予充分镇静、适当体位、循环及呼吸功能支持.结果:体外循环(118.23±27.25)min,主动脉阻断73.26 min,术后呼吸机辅助(17.64±12.23)min,术后多巴胺平均用量(7.52±2.12)mg·kg-1·min-1,术后监护(73.2±24.5)h,术后住院(9.5±5.6)d.手术死亡11例,病死率4.7%;各类手术并发症52例,发生率23.4%,近、远期随访结果无死亡病例.结论:客观全面的术前影像学评估,正确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后监护和治疗可大大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右腋下小切口建立体外循环在婴儿心内直视手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心胸外科接受心脏手术的185例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3~12个月),其中房间隔缺损98例,室间隔缺损87例。将两组患儿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胸骨正中切口组(A组)与右侧腋下小切口组(B组)。比较A、B组房间隔缺损与室间隔缺损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FLACC评分、患儿家属切口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房间隔缺损患儿A、B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B组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短于A组(P <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B组低于A组;两组FLACC评分的变化趋势有差异(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B组高于A组(P <0.05)。房间隔缺损患儿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室间隔缺损患儿A、B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B组住院时间、ICU滞留时间、呼吸机插管时间均短于A组(P <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少于A组(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不同时间点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两组的FLACC评分有差异(P <0.05),B组低于A组;两组FLACC评分的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家属B组切口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P <0.05)。室间隔缺损患儿A组有2例出现胸廓畸形,1例切口感染;B组出现1例术后肺不张。结论 在婴儿群体中经右腋下小切口治疗CHD,切口隐蔽、美观,对患儿的身体及心理创伤小,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呼吸机插管时间缩短、胸腔引流量减少,能有效减轻疼痛,更容易被患儿及其家属接受,临床疗效优于正中开胸。  相似文献   

13.
李俊  李庄  李爱民  杨利杰 《重庆医学》2012,41(26):2683-2684,2688
目的探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大理学院附属医院外科2001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脏病及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112例,均采用腋下第3或第4肋间微创小切口进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胸腔积液8例,余无其他并发症发生。心肌阻断时间为(21.0±5.5)min,术后住院时间为(8.0±2.3)d。随访3~16个月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右腋下微创小切口在体外循环下进行心内直视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以及切口隐蔽、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对婴幼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8例,室间隔缺损2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右腋下小切口组,n=15,男10例,女5例),对照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5,男8例,女7例)。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清醒时间(3.49±1.83)h、拔管时间(10.81±7.33)h、ICU时间(25.84±11.78)h、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78.07±23.61)min、阻断时间(51.53±16.16)min,对照组清醒时间(4.07±2.33)h、拔管时间(11.66±8.41)h、ICU时间(30.46±15.55)h、CPB时间(73.07±29.78)min、阻断时间(47.07±26.57)min。2组各变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虽然数据统计未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小切口术野小、操作较复杂等原因, CPB时间、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长。但24h胸腔引流实验组(85.13±19.09)ml,较对照组(116.67±31.47)ml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切口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美观、长期较高的生活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PLU)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6月间我院36例中上段输尿管结石患者施行RPLU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55~130min,平均(88±9)min。术中出血量20~50mL,平均(35±6)mL。术后发生尿漏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5~8d出院。36例随访6~32个月,肾盂积水均明显减轻,无输尿管切开处狭窄,无残余结石。结论 RPLU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净石率高等优点,可作为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结石失败的补救措施及长径较大、有炎性息肉包裹的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心脏外科术后严重出血对术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07年12月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手术严重出血的全部病例223例,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血管外科手术非严重出血患者223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严重出血对术后早期死亡率及心、脑、肾、肺等重大并发症的影响,及其对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住院死亡共12例,观察组死亡率(4.93%,11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0.45%,1例),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低心排发生率、脑部并发症、肾功能衰竭及肺部并发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严重出血组较对照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费用均明显增加。结论心脏外科术后严重出血会显著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和死亡率,进一步提高其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手术治疗265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术期治疗经验,分析了其术前、术后处理、手术技术,特别是术后降低肺动脉压综合疗法等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65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者85例,占32.1%,住院死亡42例,占15.8%。采取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后,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前改善心功能、降低肺动脉压;术中彻底矫正畸形和缩短缺血时间;术后采用综合疗法降低肺动脉压等围术期综合处理方法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24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对术后死亡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245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存活222例。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重段的死亡率比较,P<0.05。有并发症组的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应掌握好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才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死亡率,从而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循环在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 2003年1月~2011年2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危重患者21例,3例使用鼓泡氧合器,18例使用膜肺。预充液:早期以乳酸林格液+白蛋白为主,后期采用勃迈力A、万汶+白蛋白为主。对于急性大出血病例可在安装机器时首先安装心内血液回收系统,以便全身肝素化后回收失血。2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16例采用亚低温、中高流量转流,3例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转流。主动脉-上下腔静脉转流18例,左房、股动脉转流3例。术中采用4:1温血间断灌注,顺灌+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综合应用超滤、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全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15 min,体外循环时间56~186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35 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17例,自动复跳率89%。21例中存活19例,存活率90.5%,死亡2例,其中1例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协助停机2d后死亡,1例法洛四联征心内纠治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应用亚低温,应用膜肺,增加胶体预充及调整预充液成分,加强心肌保护,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等综合急诊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心脏不停跳下手术与常规开胸手术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外科中心于2015年9月—2018年12月被诊断为房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52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观察组(单操作孔胸腔镜组)25例,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对照组(常规胸正中手术)27例,采用传统胸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修补手术。统计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总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和术后随访情况。 结果 2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2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上下腔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10.80±4.70) h vs.(14.28±6.13) h,t=2.282,P=0.027]、监护室时间[(28.19±9.15) h vs.(46.54±21.51) h,t=4.053,P<0.001]、术中输血量[(216.00±172.43) mL vs.(366.67±227.02) mL,t=2.679,P=0.010]、术后24 h引流量[(146.32±157.78) mL vs.(315.37±251.87) mL,t=2.893,P=0.006],住院天数[(14.84±3.33) d vs.(19.48±7.46) d,t=2.933,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随访2~36个月,无残余分流及其他异常,随访结果均满意。 结论 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房间隔修补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安全、有效、可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切口更美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