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探讨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0年5月至2012年4月31例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34例男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特点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互关系。结果: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冠脉多支病变者多见(81.64%),右冠状动脉受累较男性多见;糖尿病是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重要易患因素。结论: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一般较重,糖尿病是导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水平变化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心脏功能的关系,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0月就诊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内一科住院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患者90例,其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年人群内脂素基因rs61330082、rs4730153位点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入选ACS患者935例和对照者919例进行研究,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临床特征、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评分和临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心血管内科2018年10月~2019年7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确诊的ACS患者600例,收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2型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13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行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行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对照,分析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为30.77%;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的检出率为27.88%,两种检查方法对冠脉腔径狭窄≥50%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为金标准,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发现冠状动脉狭窄(冠脉腔径狭窄≥50%)的敏感性为87.93%,特异性为92.67%。结论 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检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准确程度较高,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准确率接近冠脉造影,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对3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与50例非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高脂血症的发生率较非糖尿病组高,分别为 50 % 与 38 %(P《0.05)、67 % 与 32 %(P《0.05).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的发生率高(P《0.05),左主干病变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多伴有高血压、高脂血症,且多支病变、弥漫性病变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酶正常、cTnT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临床、CPR水平和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所有62例心肌酶正常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均取血测定cTnT、CRP,49例行冠状动脉造影者评价冠脉病变程度及血栓形成情况.结果:15例患者cTnT阳性、余47例阴性;与cTnT阴性组相比,cTnT阳性组CRP水平更高(P<0.05)、严重冠脉病变、左主干病变及血栓性病变更多见(P<0.05),2例心脏事件均发生在cTnT阳性组.结论:对于心肌酶正常而cTnT升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应予更积极的治疗干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点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不同。方法:对54例青年(≤4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和96例老年(≥60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二组均为男性患者多(P<0.01),青年组吸烟、大量饮酒、心血管病家族史明显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与老年组发病情况、空腹血糖、TG、HDL-C二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C、LDL-C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青年组多冠状动脉单支病变(P<0.01),老年组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P<0.01),家族史、吸烟史、TC、LDL-C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吸烟、高血脂、心血管病家族史是青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突出的危险因素,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评价冠脉造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9年9月-2010年7月65例初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行冠脉造影,并根据造影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分析,制定治疗方案.结果 根据造影结果,其中25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3例建议行冠脉搭桥术,37例药物保守治疗.结论 冠脉造影对识别ACS中罪犯血管以及分析PCI风险及选择合理的术式和器械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侯月 《大家健康》2016,(11):143-143
目的:探讨双源 CT(DSCT)在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 -ACS)16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患有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16例患者,对其行 DSCT 以及 DSA 冠状动脉造影,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DSCT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16例患者均有冠状动脉病变。将 DSCT 冠状动脉造影与 DSA 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前者成像诊断冠状动脉≥50%狭窄的准确率为96%,特异性为95%,敏感性为96%。结论:DSCT 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可靠性强,对患者非 ST 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丹参酮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4例ACS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32)及丹参酮治疗组(丹参酮IIA磺酸钠60mg/d,n=32)。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0d后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清脂联素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观察血流变学及血脂水平的改变。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TC、TG、LDL-C水平及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清hs-CRP均低于治疗前(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治疗前(P〈0.01)。治疗10d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丹参酮治疗组血TC、LDL-C明显减低(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清hs-CRP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或P〈0.01),血清脂联素浓度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丹参酮治疗能明显升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脂联素水平,降低hs-CRP、TC、LDL-C水平并改善其血流变学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g)、血脂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9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2例)和常规治疗组(46例),观察2组治疗前、治疗后8周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和Fig水平的变化及6个月内主要冠脉不良事件(MACE)和血运重建情况.结果:治疗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C、LDL-C、hs-CRP、Fig水平及MACE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仅hs-CRP水平下降(P<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阿托伐他汀治疗组MACE发生率明显降低(χ2=4.032,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降低TC、LDL-C、hs-CRP、Fig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石慧   《中国医学工程》2012,(9):24-25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曲美他嗪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钙,总治疗疗程12周。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冠心病缓解有效率。结果①治疗组患者经12周上述药物治疗,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患者TC、TG、LDL-C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组患者经12周上述药物治疗,CRP值较治疗前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治疗组患者CRP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血浆白介素-18(IL-18)水平与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lobal Registry of Acute Coronary Events,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IL-18水平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ACS患者150例,采用GRACE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危险分层。患者住院期间进行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MACE发生的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患者血浆中IL-18水平,并分析血浆IL-18水平与GRACE评分及危险分层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基线IL-18水平及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曲线下面积,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ACS患者GRACE危险分层中高危组(>140分)IL-18水平显著高于中危组(109~140分)和低危组(≤108分)(P<0.05),中危组IL-18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将IL-18水平从低到高按四分位数分成Q1~Q4组,Q4组GRACE评分及高危百分比高于Q4以下组(P<0.05)。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表明IL-18水平与GRACE评分呈正相关,基线IL-18水平及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曲线下工作面积分别为0.887和0.914,两者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水平的检测和GRACE评分对ACS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预测有较好价值,IL-18可能成为ACS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HEART评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30 d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预测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645例,排除由于肿瘤、风湿等导致的疼痛患者84例和失访患者11例,纳入研究共550例。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HEART评分和GRACE评分,并随访30 d,记录MACE的发生情况。 结果550例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中, 30 d内发生MACE 82例(14.9%)。MACE组年龄、吸烟率、合并高血压病率、合并冠心病率、合并糖尿病率及入院时HEART评分、GRACE评分与非M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EART评分、GRACE评分是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30 d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HEART评分、GRACE评分预测胸痛患者30 d内发生MACE的ROC曲线,HEART评分曲线下面积高于GRACE评分(P<0.05);HEART评分高危组MACE发生率高于GRACE评分高危组,HEART评分中危组MACE发生率高于GRACE评分中危组,低危组MACE发生率低于GRACE评分低危组(P<0.05),表明HEART评分评定为低危患者MACE发生风险更低,且预测的中危和高危患者发生MACE发生风险更高。 结论HEART评分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30 d MACE预测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选琦  沈剑  聂书伟 《医学综述》2012,18(17):2917-2919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血脂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CSA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A组为常规治疗组,予以常规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B组为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C组为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ACS患者在治疗2周前后分别测定血脂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A、B、C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治疗2周后hs-CR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C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降低ACS患者血清hs-CRP水平,这对临床研究AC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背景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均为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可用来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预后,但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探讨NLR联合MPV在预测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目的 探讨NLR联合MPV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发生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选取2015年10月-2018年9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STEMI并急诊行PCI的患者516例。依据患者急诊入院时外周血NLR、MPV的中位数将其分为低NLR且低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35)、低NLR且高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23)、高NLR且低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37)、高NLR且高MPV组(NLR>2.51且MPV>10.70 fl,n=121)。依据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评分(GRACE评分)将其分为高危组(GRACE评分>140分,212例)、中危组(108分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Lp-PLA2)活性对于体检人群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 10年发病风险的影响及监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临床确诊ASCVD患者83例,分为未服用调脂药物组36例和服用调脂药物组4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61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按ASCVD...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研究体重指数(BMI)是否可以作为预测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指标.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IR指数(HOMA-IR)值75%,本研究中为2.3,将纳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IR组,每组50例.测量所有受试者身高和体重,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髓过氧化物酶水平的变化,及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住院患者150例,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组2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6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乳胶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计算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分析脂蛋白磷脂酶A2和髓过氧化物酶与超敏C反应蛋白、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外周血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和无症状心肌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心绞痛组外周血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无症状心肌缺血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与髓过氧化物酶、超敏C反应蛋白均呈正相关(r=0.793,P<0.05;r=0.769,P<0.05),髓过氧化物酶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也呈正相关(r=0.743,P<0.05);而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患者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均无相关性.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磷脂酶A2、髓过氧化物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或联合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评分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有效评估冠心病危险分层,对冠心病的及时干预和治疗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