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急性脑卒中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本院5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单因素分析中,年龄61~70岁、出血性脑卒中、GCS评分3~8分、延迟肠内营养,丘脑、脑干部位出血,大面积脑梗死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并发应激性溃疡(SU)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1~70岁、出血性脑卒中、GCS评分3~8分、大面积脑梗死是影响急性脑卒中并发SU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认为年龄、卒中类型、意识状态、大面积脑梗死是急性脑卒中并发SU的危险因素,早期肠内营养对预防SU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及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4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单因素检验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相关因素,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642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176例,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为27.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与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脑疝与否、手术治疗与否、血糖水平及鼻饲与否具有相关关系,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类型是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颅脑损伤严重程度及类型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有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要综合评价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危险因素分析,以便为临床更好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性溃疡。方法:对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资料的分析和总结,对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生应激性溃疡患者有22例(11%),与单纯高血压脑出血组比较,年龄>60岁以及男性患者明显高于年龄<60岁的,且为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疾病影响因素上,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与脑出血量、出血部位、颅内压增高和GCS评分呈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男性,年龄大于60岁,脑出血量、出血部位、GCS评分是预测脑出血合并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合并应激性溃疡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大于60岁,男性,GCS评分小于5分,出血部位,颅内压增高等,应及时干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能够优先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危险因素.方法将急性脑卒中患者分为合并应激性溃疡组(29例)和未合并应激性溃疡组(119例),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卒中类型,既往胃病史以及急性脑卒中患者GCS昏迷评分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高龄脑出血病人,既往有胃病史和GCS昏迷评分低于8分是发生应性溃疡的重要危险因素.性别与应激性溃疡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脑出血病人,脑功能损伤严重和既往有胃病史使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预防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机制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早期肠内营养(观察组)与晚期肠内营养(对照组)的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入院后第1、2、3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入院后第1周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最高。结论:对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预防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患者接受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68例ICU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喂养是否耐受分为对照组(喂养耐受)39例与观察组(喂养不耐受)29例,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确定ICU患者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结果:ICU患者年龄≥60岁、抗菌药物使用种类≥2种、体温>38.5℃、口服钾制剂属于发生肠内营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35 g/L为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年龄、药物使用、体温、ALB水平与ICU患者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应制定针对性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研究组)和54例排除院内获得性肺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与Barthel指数有关的因素。结果研究组预后效果明显差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年龄、收缩压、舒张压、FPG、HbA1c、入院NIHSS、入院GCS、30 s反复唾液吞咽次数、PA、MRSA、MDRAB、CA与Barthel指数的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HbA1c、入院NIHSS、30 s反复唾液吞咽次数、PA、MRSA、MDRAB、CA是影响Barthel指数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发院内获得性肺炎患者预后与年龄、糖代谢、神经功能损伤、病原菌感染和耐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外周血因子的表达水平与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运动功能恢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8月四川绵阳四〇四医院收治的94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END,分为ACI合并END组(n=43)和单独ACI组(n=51),检测两组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髓鞘碱性蛋白(MBP)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CI合并END组血清H-FABP水平为(0.49±0.14)μg/L、MBP为(6.94±1.45)μg/L,均高于单独ACI组,BDNF为(1.23±0.61)μg/L,低于单独A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FABP(OR=1.532,95%CI:1.240~1.895)、MBP(OR=1.133,95%CI:1.058~1.214)是ACI并发END的独立危险因素,BDNF水平(OR=0.802,95%CI:0.668~0.962)是保护性因素(P<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并分析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12月确诊的ACI患者168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将观察组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为阴虚风动型(46例),风火上扰型(58例),风痰瘀阻型(64例)3个亚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清Hcy、IMA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组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Hcy、IM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痰瘀阻型患者Hcy、IMA水平均高于阴虚风动型和风火上扰型(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分数)之间均呈正相关(r=0.735,r=0.78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短期预后情况(mRS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907,r=0.889,P<0.001)。结论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升高。各证型中,风痰瘀阻型患者血清Hcy、IM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证型。ACI患者血清Hcy、IMA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短期预后情况密切相关。血清Hcy、IMA水平可以作为诊断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短期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T2DM)并发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T2DM并发ACI患者分为3组,A组患者采用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B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C组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和丹参注射液治疗;对3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低于B、C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空腹血糖、血小板计数及凝血酶原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除C组外,A、B组患者治疗后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A、B组患者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C组(P<0.05);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C组(P<0.05),而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肺部及尿路感染率低于B、C组(P<0.05)。结论诺和灵、血栓通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T2DM并发ACI疗效好,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CIS)老年患者病情及近期预后与心电图变化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其入院时(48 h内)、发病第7天实行12导联心电图进行监测,研究病情严重程度、预后及梗死分型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结果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80例(66.67%)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异常的类型为S-T段及心律失常;检测出心电图异常患者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明显高于未检出心电图异常者(P<0.05);检出者心电图异常情况≥2次的其病情严重程度显著高于48 h内检出心电图异常者及发病第7天检出异常者(P<0.05)。结论老年急性CIS患者大多存在心电图异常情况,加大对心电图变化观察对CIS评估及近期预后具有一定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2.
郭建军  徐恩  詹丽璇   《中国医学工程》2011,(11):22-23,25
目的寻找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收集发病7d内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530例,选取可能影响病情进展的因素,对其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和急性非进展性脑梗死中的差异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病情进展的主要因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就诊延误、入院时血糖升高。结论不同病因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病情进展的危险性不同,正确处理脑梗死急性期高血糖,普及大众健康知识,对预防急性脑梗死病情进展、改善预后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诊断与防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随访3个月至1年,预后良好12例(28.6%),中残12例(28.6%),重残10例(23.8%),植物生存者3例(7.1%),死亡5例(11.9%),存活37例。结论对于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梗死的患者,给予积极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脑梗死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探讨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的骨密度,并对影响骨质疏松发生的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男性脑梗死怠者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1.39%,女性为46.25%,女性患者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影响骨质疏松因素中,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女性、高龄、高血压病、吸烟、低体重指数是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影响脑梗死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主要因素是脑梗死病情程度和病程,次要因素有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脑梗死患者易发生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以瘫痪侧肢体为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应激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以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发病时意识障碍状况、急性脑血管病类型为自变量,应激性溃疡出血为因变量,赋值后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在0.05检验水准下,获取自变量中影响因变量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发病时意识障碍状况、年龄、脑血管病类型与应激性溃疡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性别、既往高血压病史、脑卒中病史与应激性溃疡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发病时有意识障碍者、随着年龄的增长,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危险性增力口。  相似文献   

16.
汤远军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9-20,22
目的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2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32例)及单药组(30例),两组均采取常规抗凝、溶栓治疗,单药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培哚普利4 mg/d单药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10 mg/d。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血压、血脂、IMT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变化。结果联合组治疗12周后,总胆固醇、LDL-C、IMT降幅及HDL-C的升幅均显著高于单药组(P〈0.0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血压降幅改变无显著差异。结论相对于单用培哚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患者的血压与血脂水平,但对于神经功能的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捷  陈海亮  张俊   《中国医学工程》2011,(9):14-15,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浆脂蛋白(a)[Lp(a)]及纤维蛋白原(F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与凝固法检测血浆Lp(a)及Fg水平,同时收集7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脑梗死与Lp(a)及Fg水平的相关性。绘制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通过计算约登指数确定Lp(a)及Fg的最佳诊断界值。用有序Logistic回归评价患者Lp(a)及Fg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与Lp(a)及Fg水平显著相关(分别OR=1.002,95%CI 1.000~1.004,P=0.021;OR=3.974,95%CI 2.331~6.775,P=0.000)。ROC曲线显示,Lp(a)与Fg水平对脑梗死诊断的分辨度良好(分别曲线下面积0.751,95%CI 0.676~0.825,P=0.000;曲线下面积0.798,95%CI 0.732~0.863,P=0.000)。Lp(a)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03.5mg∕L(敏感度63%、特异度82.1%),Fg的最佳诊断界值为3.455g∕L(敏感度63%、特异度84.6%)。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血浆Lp(a)及Fg水平越高,病情趋向于严重的概率越大,回归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血浆LP(a)及Fg水平是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且可以作为辅助诊断及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 选取神经内科86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hs-CRP水平,并按hs-CRP水平将其分为低hs-CRP组和高hs-CRP组;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既往病史,分析可能影响脑梗死急性期hs-CRP水平的因素.于各患者发病90 d后随访其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分析脑梗死急性期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低hs-CRP组相比,高hs-CRP组年龄较大,糖尿病发病率较高,重度脑梗死人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糖尿病、入院时脑梗死严重程度与hs-CRP水平升高独立相关(P =0.023,0.005,0.014,OR=1.296,1.973,2.399).高hs-CRP水平、脑梗死较严重、糖尿病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独立相关(P=0.001,0.021,0.003,OR=1.072,2.399,1.337).结论 年龄、糖尿病史、脑梗死严重程度可能是脑梗死急性期hs-CRP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脑梗死急性期hs-CRP升高可能是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钟利兰   《中国医学工程》2009,(4):284-287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晚期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对入我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117例患者进行为期至少半年的随访,观察出院后心功能不全发生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等分析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随访半年,48例(41.0%)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其中KillipⅡ级32例,Ⅲ级14例,Ⅳ级2例。患者的既往高血压史(OR=1.672,P=0.021)、糖尿病史(OR=1.510,P=0.034)、心梗的类型(OR=2.284,P=0.008)、再灌注治疗的方式(OR=3.077,P=0.000)是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有关。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仍会出现较高的晚期心功能不全发生率,既往高血压史、糖尿病史、Q波心梗及再灌注治疗是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9例。每组均给与肠溶阿司匹林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和依达拉奉应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胰激肽原酶应用。结果: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可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提高了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