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红细胞输注(RBCT)对出生6月的早产儿体内铁代谢的影响。方法 71例新生儿科住院早产儿根据是否行RBCT治疗分为研究组(RBCT治疗,n=35)和对照组(常规治疗,n=36),收集2组早产儿性别、胎龄(GA)、出生体质量(BW)、喂养乳类、是否补充铁剂等一般资料,随访至出生后第6月;取2组早产儿出生后第1周、第3月及第6月时空腹静脉血,检测血细胞及网织红细胞,检测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及铁蛋白(SFer);记录2组早产儿出院后第1周及第3月、第6月时的喂养、铁剂添加、体格测量及精神运动发育情况;分析研究组早产儿RBCT输注次数对血清SI、TIBC及SFer影响。结果 研究组早产儿GA和BW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早产儿SI、SFer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下降,而TIBC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增加,各检测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早产儿SI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各检测时间点的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SFer随年龄增加逐渐下降,早产儿出生后第6月时低于出生后第1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靶控输注浓度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及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丙泊酚最佳靶控输注浓度,为临床使用丙泊酚提供研究根据。方法:将30例重度颅脑损伤拟行开颅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3个观察组(每组10例)。实施丙泊酚TCI,目标浓度A、B、C组,分别为3、5、7μg/ml。麻醉诱导后,给予目标浓度。分别于术前(T0)、手术1h(T1)、手术2h(T2)及术毕(1r3)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丙泊酚不同靶控浓度下脑氧代谢均下降,且随丙泊酚血浓度升高,代谢进一步降低,并没有发现代谢失衡现象。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能降低脑代谢,无氧供需失衡发生,脑代谢下降程度与丙泊酚浓度升高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泊酚不同靶控输注浓度对严重颅脑损伤患者围手术期脑氧代谢的影响及降低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丙泊酚最佳靶控输注浓度,为临床使用丙泊酚提供研究根据。方法:将30例重度颅脑损伤拟行开颅手术的病例随机分为3个观察组(每组10例)。实施丙泊酚TCI,目标浓度A、B、C组,分别为3、5、7μg/ml。麻醉诱导后,给予目标浓度。分别于术前(T0)、手术1h(T1)、手术2h(T2)及术毕(T3)采集颈内静脉球部血及桡动脉血样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差(D(a-jv)O2)、脑氧摄取率(CEO2)、乳酸含量差(Da-jvL)。结果:丙泊酚不同靶控浓度下脑氧代谢均下降,且随丙泊酚血浓度升高,代谢进一步降低,并没有发现代谢失衡现象。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能降低脑代谢,无氧供需失衡发生,脑代谢下降程度与丙泊酚浓度升高程度相一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袋鼠式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对早产儿生命体征及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与观察组35例,对照组采取早期营养支持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袋鼠式护理。比较两组生命体征及神经行为发育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呼吸频率以及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以及血清尿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智力发育指数及精神运动发育指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袋鼠式护理联合早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改善早产儿的营养状态,稳定生命体征,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血液稀释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血液保护技术。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及节血效果确切等优点。血液稀释时动脉血氧含量下降,势必对重要器官的氧代谢产生一定的影响。此时,机体主要通过增加心排血量、降低血液黏度及提高组织的摄氧能力等代偿机制来维持氧供-需平衡。现就不同的血液稀释方法对脑氧供及脑氧耗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丙泊酚不同靶控浓度输注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重度颅脑损伤并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开颅手术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20例。每例患者麻醉诱导插管后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维持麻醉。给予不同浓度的剂量,在不同时点观察患者收缩压和心率,行血气分析,并计算各样本的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分压、脑氧代谢率。结果:不同浓度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影响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氧代谢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且在一定范围内,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越高,脑氧代谢的下降幅度越大。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能改变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降低脑氧代谢,且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脑代谢下降程度与丙泊酚的浓度升高程度具有一致性。适当的丙泊酚靶控输注浓度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有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对脑肿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择期颅内肿瘤手术患者36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静吸复合组(C组)15例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组(R组)21例。R组:诱导时设定异丙酚血浆靶浓度3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6ng/ml,术中根据刺激的强弱、心率和血压的变化调整血浆靶控输注的浓度。C组:异丙酚2mg/kg、芬太尼2μg/kg和维库溴铵0.1mg/kg诱导插管,术中吸入1%~2%异氟醚,间断静注维库溴铵维持麻醉。两组患者均连续监测有创血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末二氧化碳(PETCO2)。记录诱导前(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5min(T3)、切开硬膜(T4)、取瘤30min(T5)、术毕(T6)、清醒拔管时(T7)7个时点BP、HR、SpO2、PETCO2及苏醒时间。于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30min(t2)、麻醉后1h(t3)、2h(t4)、清醒拔管时(t5) 采集动静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分别测定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及动静脉氧差(Da-jvO2)。结果:T1~T7各时点BP、HR、SpO2和PETCO2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R组患者T2时MAP分别低于T1时(P<0.05)。C组患者苏醒时间长于R组(P<0.05)。t2~t4时间点C组SjvO2均高于R组,而Da-jvO2均低于R组(P<0.05)。C组S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而C组Da-jvO2 t2~t4时间点均高于同组t1时(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靶控输注与异氟烷静吸复合麻醉用于脑肿瘤患者的手术,均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靶控输注麻醉患者术毕清醒更迅速,且比静吸复合麻醉能更好的维持脑氧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低侵入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与气管插管-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患脑氧代谢、氧合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4例NRDS早产患儿,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患儿常规给予INSURE技术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LISA技术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情况、脑氧代谢、全身氧代谢及临床预后。结果 观察组患儿插管用时、无创呼吸支持时间短于对照组,72 h内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肺表面活性物质二次给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患儿脑氧饱和度(ScO2)水平均先升后降,但观察组用药期间、用药后5 min的ScO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24 h后的血p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后的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提高,血二... 相似文献
10.
七氟烷对小儿脑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氟烷是小儿临床麻醉中广泛应用的麻醉药物。从脑氧代谢的生理基础、监测指标、影响因素以及七氟烷在小儿麻醉应用中对脑氧代谢直接或间接影响等方面,总结七氟烷在小儿临床麻醉中对脑氧代谢的影响,客观评价其对脑的保护作用,有利于临床安全合理地用药。尽管目前有多组实验结果支持七氟烷能够降低脑氧代谢以及可起到脑保护作用的提法,但七氟烷脑保护的相关机制和对不同年龄小儿脑氧代谢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对非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非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根据需要输入异体血,观察组采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再根据需要输入适量异体血。于术前(T_1)、术毕(T_2)和术后24 h(T_3),经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采血行血气分析,计算CERO_2、SjvO_2、Da-jvO_2和VADL等指标,并记录术中和术后24 h内异体输血例数和输血量,于术前1 d和术后1、3和7 d采用术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法评定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异体输血例数和输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POCD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Da-jvO_2和CERO_2在对照组内各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Da-jvO_2和CERO_2在T_2和T_3显著低于T_1和对照组(P0.05),对照组SjvO_2在T_2显著高于T_1。观察组SjvO_2在T_2和T_3显著高于T_1和对照组(P0.05)。VADL在两组内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应用于非停跳冠脉搭桥术患者可以有效维持循环稳定,减少异体血输入,增加患者脑组织氧供,降低脑氧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方法 选取2015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湘雅医院行红细胞输注的4 148 例患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24 h 内复
查血红蛋白(Hb),与输血前比较,若Hb 未达到预期值,则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并对调查结果及相关因素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总无效输血率为12.01%,血液内科无效输血率最高为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红细胞输注效果与性别、年龄、输血次数有关,女性患者无效输血率高于男性患者(P <0.05);
输血次数越多,无效输血率越高(P <0.05);患者年龄越大,无效输血率越高(P <0.05);血液病患者发生无
效输血率高于非血液病患者(P <0.05)。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
保临床输血疗效,做到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3.
Red blood cells (RBCs) can be cryopreserved with shelf life of 10 years. However, shelf life of deglycerolized RBCs in conventional open system is just 24 hours, resulting in sporadic use of Frozen RBC (FS-RBC). Recently Naval Blood Research Laboratory (NBRL) method using ACP 215 (ACPTM 215 Haemonetics Cell Processing System) has been introduced, where shelf life of deglycerolized RBC is 14 days. FS-RBC unit is prepared from single blood donation, which needs to be glycerolized and deglycerolized. NBRL method using ACP 215 in FS-RBC is described. Deglycerolized unit weighed between 325–350 gm with haemoglobin of 15–18 gm/dl and freeze- thaw- wash RBC recovery of 87%. Transfusion of deglycerolized RBC offered advantages such as elimination of need of crossmatching in emergent situations and reduction of transfusion reactions. FS-RBC by NBRL method using ACP 215 has advantages such as long shelf life, meeting unexpected high blood demand in mass casualties situations or availability of rare blood group requirement of individual patient. FS-RBC can be a potential candidate for Indian Armed Forces Blood programme for uninterrupted blood supply during peace and war.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危重病房患者的贫血及红细胞输注情况,为进一步安全合理输血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病房住院患者的输血情况。结果:共调查了782名住院患者,有245名接受了输血,共接受了561次输血,其中不合理输血次数为169次,所占比例为30.1%,输血患者和未输血患者住院天数、转归有统计学差异。结论:ICU住院患者接受了大量红细胞输注,约30.1%的患者红细胞输注治疗无明显输血指征,临床医师输血培训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5.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性瘫痪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降低早产儿脑性瘫痪(CP)发生的作用。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出生的450例早产儿,按家长意愿分为早期干预组(干预组)230例和常规育儿组(常规组)220例,2组早产儿出生后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给予保暖、静脉营养、预防感染、必要时给予吸氧等预防各种早产儿并发症常规治疗;常规组出院后接受常规育儿指导,不进行早期干预;干预组自出院开始,除接受常规育儿指导外,还进行早期干预,并重点进行按摩和主动运动训练,出现运动异常者做相应康复训练。结果1岁时,干预组发生CP 2例(0.87%),常规组发生CP 14例(6.36%),干预组CP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2岁,干预组2例CP均属于轻度,常规组14例CP中7例为轻度,5例为中度,2例为重度。结论早期干预可降低C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系统的基础上,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脑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脑幕上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ASA Ⅰ ~Ⅱ级,年龄20~ 55岁,分为右美托咪定3个剂量组(A1、A2、A3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12例.A1、A2、A3组在麻醉诱导前泵注0.5μg/kg右美托咪定10 min后,分别以0.2、0.4、0.6 μg/(kg·h)泵注维持至术毕前40 min,B组以相同的方式给予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分离肿瘤时(T2)、切除肿瘤(T3)及缝硬脑膜(T4)时同步采集颈内静脉球部和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动脉-颈内静脉球部血氧含量差(ajvDCO2)和脑氧摄取率(OER).结果 与T0相比,4组患者T1时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SjvO2)升高,OER、ajvDCO2降低(P<0.05);A1、A2、A3组T2~T4时OER、ajvDCO2降低(P<0.05),A3组T2~T4时SjvO2降低(P<0.05);B组T2~T4时ajvDCO2降低(P<0.05)、OE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1、A.2、A3组T1~T4时OER、ajvDCO2 、SjvO2降低(P<0.05).结论 在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下,右美托咪定用于脑幕上肿瘤切除术能够降低脑氧代谢,并且在一定范围内脑氧代谢下降程度与右美托咪定剂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贫血是极早产儿面临的常见问题之一,输血是最主要、最有效的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尚缺乏最佳的极早产儿输血指征。通过对脑及肠道组织氧饱和度和血压的监测,探讨贫血及输血对极早产儿组织氧供应及血压的影响,为极早产儿贫血合理输血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8~31+6周极早产儿55 例,分为4 组:正常对照组、轻度贫血组、中度贫血组和重度贫血组。用近红外脑氧饱和度监测仪和多功能心电监护仪监测脑和肠道的氧饱和度和患儿的血压。结果输血前贫血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及肠道氧饱和度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贫血组之间比较,脑组织氧饱和度在中度与重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轻度与中、重度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道组织氧饱和度在轻度与中度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轻、中度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各组间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过程中,中度及重度组脑及肠道氧饱和度逐渐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后,脑氧饱和度中度组与重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肠道氧饱和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输血过程中及输血后血压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输血过程中肠道氧饱和度比脑氧饱和度波动大,恢复快。输血后两者达到一个高值后趋于稳定。结论不同程度的贫血均可导致极早产儿脑组织及肠道组织供氧减少,随着贫血程度加重组织供氧明显减少,输血可以很快缓解组织缺氧的情况,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输血过程中肠道组织氧饱和度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丽水地区2008年1月—2010年6月行红细胞输注的患者892例,共输注红细胞1132例次。其中输注有效962例次,无效170例次。采用二元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输血史(x2=81.49,P=0.00)、感染(X2=33.32,P=0.00)、肝脾肿大(x2=4.81,P=0.03)和恶性肿瘤(x2=105.7,P=0.00)与红细胞输注效果有关;二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输血史(OR=2.41,P=0.001)和恶性肿瘤(OR=2.86,P=0.00)是影响红细胞输注效果的独立因素。结论有输血史的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无效红细胞输注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低温对二尖瓣置换病人脑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为浅低温组(30 ℃,Ⅰ组)和中低温组(26 ℃,Ⅱ组)。在α稳态下,通过桡动脉和颈内静脉球部血液的动态血气分析及乳酸浓度测定,计算全身动脉及颈内静脉的血氧含量、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和动-颈内静脉乳酸浓度差,分析不同低温下体外循环(CPB)对脑氧代谢的影响。结果CPB开始后,两组动脉血氧含量、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和脑氧摄取率迅速下降(P<0.01或P<0.05),随着复温又迅速升高。在最低温度点时,浅低温组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脑氧摄取率高于中低温组(P<0.05和P<0.01)。两组的乳酸浓度进行性升高,但各温度点的动-颈内静脉血的乳酸浓度差无明显变化(P>0.05),始终接近零值。停CPB时,两组动-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仍明显低于转流前水平(P<0.01)。结论二尖瓣置换术在浅、中低温时,即可满足CPB过程中的脑氧供需平衡,进一步的体温下降并未取得更好的保护效果。CPB结束后,脑氧代谢可能会继续升高,是否发生脑氧供需失衡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