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1例ɑ2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IVS-II-43(G→A)先证者进行家系调查,并进行临床表型分析。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标本进行血液学表型分析,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法、PCR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法以及DNA测序方法对家系成员外周血样本进行常见的地贫基因类型检测和α-珠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成员中先证者及其双胞胎兄弟表现为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血红蛋白浓度(Hb)降低的小细胞低色素贫血表型,父母红细胞参数结果均正常;各家系成员的血红蛋白分析结果显示Hb A2均在正常参考区间,未发现异常血红蛋白。该家系成员均排除3种常见α-地贫基因缺失、3种常见α-地贫基因点突变和17种常见β-地贫基因点突变。α-珠蛋白基因测序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及其母亲携带ɑ2珠蛋白基因IVS-II-43(G→A)杂合突变,其双胞胎兄弟和父亲未见异常突变。结论该家系为ɑ2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IVS-II-43(G→A),其杂合子携带者的血液学表型正常。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1例少见型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90位点突变病例进行结果分析。方法应用常规血液学检查、碱性琼脂糖凝胶血红蛋白电泳进行表型分析;通过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法检测α-地贫,反向点杂交(RDB)法检测β-地贫;应用DNA克隆测序技术对β-珠蛋白基因全长进行测序,检测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结果通过对β-珠蛋白基因簇进行直接测序发现该患者为少见型β-地贫-90(C-T)beta++杂合突变(HBB:c.-140CT)。结论联合应用血液学、血红蛋白电泳和基因测序技术可以明确先证者的基因型,对防治出生缺陷和提高人口素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1例罕见α地贫基因进行鉴别并对其家庭遗传进行分析.方法 对家庭成员进行血常规和血红蛋白电泳分析,使用PCR-反向点杂交法(PCR-RDB)检测地中海贫血基因分型,使用一代测序(Sanger)鉴别基因罕见突变.结果 该家庭父亲携带--SEA地贫基因型,母亲携带罕见α地贫基因型IVS-Ⅱ-55(T->G)和IVS-...  相似文献   

4.
基因芯片法诊断地中海贫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ThalaChipTM是一种基于DNA芯片技术识别中国地区已知地中海贫血 (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 ,地贫 )基因型的新技术 ,专为快速检测α和 β珠蛋白基因中的DNA缺失和突变而设计的 ,能够同时检测中国地区最常见的 -α3 .7、-α4.2 和- SEA三种α地贫[1] ,以及 2 1种 β珠蛋白基因点突变[2 ] ,覆盖率达到 β地贫的 98%。我们对经初筛确诊或可疑地贫患者的血液标本首先用传统的PCR技术或PCR联合反向点杂交技术 (PCR/RDB)作基因检测 ,再与基因芯片技术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用DNA直接测序法鉴定差异结果。材料和方法1 样本来源 在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可同时检测3种α-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非缺失突变(αWS、αQS、αCS)和8种β-地贫基因点突变[CD26(G>A)、CD41/42(-TCTT)、nt29(A>G)、IVS-Ⅱ-654(C>T)、nt28(A>G)、CD71/72(+A)、CD17(A>T)、CD27/28(+C)]的异尾双链荧光探针杂交法,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设计目标区域的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和异尾双链荧光探针,对PCR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地贫核酸检测国家参考品评估异尾双链荧光探针杂交法的检测性能(准确性、特异性、灵敏度)。采用异尾双链荧光探针杂交法和PCR-反向点杂交法同时检测200份已知地贫基因型的临床样本,评估2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对于检测范围内的11种点突变样本,异尾双链荧光探针杂交法检测结果与国家参考品说明书标示的突变类型的符合率为100%;检测范围外的其他点突变或缺失突变类型均未检出。采用异尾双链荧光探针杂交法检测1.0、2.5、5.0、10.0 ng/μL的α-地贫Hb CS点突变参考品和β-地贫CD41/42、IVS-Ⅱ-...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2例疑似β-地中海贫血病例的珠蛋白基因突变,探讨基因型与血液学表型的关系。方法采用血细胞常规检测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血液学表型分析,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常见的α-地中海贫血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应用PCR-DNA测序技术对β珠蛋白基因(HBB)进行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2例无亲缘关系的汉族病例血液学检测结果呈现轻型β-地中海贫血样表型,但未检测到常见的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DNA测序发现2个病例均为HBB基因Codon5(-CT)碱基缺失性突变(血红蛋白变异数据库HGVS命名为:HBB:c.17_18delCT,为β0突变)的杂合子。结论罕见β0突变Codon5(-CT)的杂合子携带者即可产生轻度贫血,联合运用血液学、血红蛋白电泳和基因检测是检出罕见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的有效方法,在地中海贫血高发区有助于降低罕见致病突变的漏检率和减少重症患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血液学表型阳性但未检出常见地贫基因型的疑似个体做进一步分子水平检测,以明确诊断。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8年8月在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地贫血液学表型阳性但常见地贫基因型检测为阴性的标本96例(包括疑似α-地贫88例和β-地贫8例),分别采用单管多重PCR、DNA测序法、荧光定量PCR和芯片捕获测序法检测罕见和未知缺失型地贫基因。结果从上述疑似α-地贫标本中共检出罕见α-地贫基因型17例,其中泰国缺失型(--^THAI/αα)5例,菲律宾缺失型(--^FIL/αα)2例,α^ΔCD303例,α珠蛋白基因拷贝数增加(ααα^anti3.7或ααα^anti4.2)5例,并且发现2例新的α-地贫突变,即α^ΔCD272-279delAGCTTCGG和CD167-169insT。在8例β-地贫特征个体中检出罕见β-地贫基因型Poly A(A>G)2例,-90(C>T)3例,CD37(TGG>TAG)1例,IVS-I-2(T>A)1例,另外还鉴定出1例新的缺失型β-地贫基因(缺失位置为ch11:5,246,000-5,250,500,缺失长度为4kb左右)。结论对未检出常见地贫突变但血液学表型阳性个体进行深度分析,既可提高地贫基因的检出率,有利于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又可能发现新的地贫突变,丰富了中国人群的地贫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别对HBA2:c.2T>C和HBA2:c.2delT两种罕见HBA2基因起始密码子突变复合东南亚型α-地贫的血红蛋白H病病例及其家系成员进行致病基因分析,了解HBA2:c.2T>C和HBA2:c.2delT突变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采集家系成员外周血进行血细胞分析及毛细管电泳血红蛋白分析,缺口PCR(Gap-PCR)、反向点杂交法(RDB)检测ɑ-地贫基因常见类型突变,Sanger测序法对HBA1和HBA2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检测出两个先证者基因型分别为--SEA/αα复合HBA2:c.2T>C和--SEA/αα复合HBA2:c.2delT,家系成员中检出HBA2:c.2T>C/WT和HBA2:c.2delT/WT,均表现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结论:HBA2:c.2T>C和HBA2:c.2delT为杂合突变时机体可出现静止型α-地贫的表型,当其复合轻型α-地贫时可使机体出现血红蛋白H病的临床表现,本研究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荧光PCR熔解曲线法用于β-地中海贫血(β-地贫)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收集2011年1至8月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外周血标本451份,其中经血液学表型分析为β-地贫阳性表型标本372份,β-地贫阴性表型标本79份.同时收集2011年6至9月夫妇双方经PCR-RDB探针法确诊为β-地贫基因携带者,在我院行β-地贫产前诊断的胎儿绒毛、羊水及脐带血标本共84份,其中孕10~ 13周胎儿绒毛标本16份、孕16 ~24周羊水标本64份、孕17周以上胎儿脐血标本4份.按双盲对照试验,分别采用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可检测24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PCR-反向点杂交(RDB)探针法(可检测17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和DNA测序法同时对451份外周血标本和84份胎儿绒毛、羊水、脐带血产前诊断标本进行检测.计算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和PCR-RDB探针法、DNA基因测序法检测结果的野生型符合率、突变型符合率和总符合率.结果 利用荧光熔解曲线法在451份外周血标本中共检出13种突变类型、19种基因型,其中有447份标本与PCR-RDB探针法的基因型检测结果相符,符合率为99.1% (447/451),902个等位基因位点检出符合率为99.6%(898/902),有4份标本与PCR-RDB探针法的基因型检测结果不相符,经DNA测序法验证,有3份标本与荧光熔解曲线法的检测结果完全一致,1份标本的β珠蛋白基因突变不在荧光熔解曲线法检测范围而未被检出.450份外周血标本的荧光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果与DNA测序法相符,符合率为99.8% (450/451).利用荧光熔解曲线法在84份产前诊断胎儿标本中共检出8种突变类型、18种基因型,168个等位基因位点的检测结果与PCR-RDB探针法和DNA基因测序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100%.结论 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可同时检测多份待测标本,并可准确检出多种基因突变类型,可用于β-地贫的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0.
CS型血红蛋白H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红蛋白H病复合β地中海贫血 ( β 地贫 )的实验诊断。 方法 用血红蛋白电泳对患者作血红蛋白组份定量测定 ,红细胞形态观察协助鉴别诊断 ,PCR扩增作α与 β地贫基因分型 ,DNA测序用于检测αCS 基因突变位点。结果 先证者血红蛋白电泳检出微量HbBart’s与HbConstantSpring(HbCS) ,但未发现HbH带 ,常法PCR扩增仅检测 SEA基因与ⅣS Ⅱ 6 5 4位点突变双杂合子 ,DNA测序结果显示 ,无缺失的α珠蛋白基因上αCS 位点存在T→C突变 ,临床表现为血红蛋白H病。结论 血红蛋H病复合β 地贫时可检测不到HbH( β4 )区带。HbA2 的准确定量分析与红细胞形态的仔细观察有助于该病的分析。该病的发现 ,为认识我国地贫的高度异质性提供了新的资料 ,对临床及时准确诊断该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丙型肝炎基因分型检测方法学的比较,为实验室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丙型肝炎确诊患者血清样本148份,使用PCR-荧光探针法、PCR-反向点杂交法及Sanger测序法进行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检测,并采用卡方检验、Kappa检验对这三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R-荧光探针法检出136例,检出率91.89%,共检出4种基因型,分别为1b、2+、3+和6+。PCR-反向点杂交法检出135例,检出率为91.22%,共检出5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3a、3b和6a。Sanger测序法检出148例,检出率100%,共检出7种基因型,分别为1b、2a、3a、3b、6a、1g和6xa。PCR-荧光探针法未检出的12例样本中,Sanger测序法均已检出,其中包括1例6xa型,1例1g型。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565,P>0.05)。两种方法比较一致性较高(k=0.871,P<0.001)。PCR-反向点杂交法未能测出的13例样本,Sanger测序法均已检出,其中包括1例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明确7例血红蛋白电泳检出的异常条带产生的基因分子基础,探讨基因型与血液学表型的关系。方法用血常规指标和血红蛋白电泳进行表型分析,采用PCR-反向点杂交法检测α地贫和β地贫,应用PCR产物测序技术对α、β基因全长进行测序,检测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7例样本中检出4种异常血红蛋白突变型:1例中国首次发现的Hb San Bruno(HBB:c.120GC)、2例Hb New York(HBB:c.341TA)、2例Hb J-Bangkok(HBB:c.170GA)、2例Hb G-Coushatta(HBB:c.68AC),血常规参数均无明显异常。结论云南存在多种异常血红蛋白突变型,多数单纯异常血红蛋白罕见突变都不产生临床表型,但是云南作为地中海贫血的高发地区,异常血红蛋白病合并地中海贫血的临床意义和危害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云南汉族和傣族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的常见基因突变类型。方法:对血液学筛查阳性的小细胞低色素携带者或贫血患者DNA样本,采用Gap-PCR方法和PCR-寡核苷酸探针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α-或β-珠蛋白基因常见突变类型;采用DNA直接测序法检测可能存在的未知突变;统计分析云南汉族和傣族人群中珠蛋白突变的类型。结果:在685例受检者中共检出40种基因型,其中α-地贫携带者前3位的基因型分别是--~(SEA)/αα(占49.09%)、-α~(3.7)/αα(36.67%)和α~(CS)α/αα(8.79%);β-地贫携带者前3位的基因型分别是CD26(GAGAAG)/N(43.78%)、CD41-42(-CTTT)AA(20.1%)和CD17(AAGTAG)/N(18.9%)。在685例样本中,汉族348例,傣族212例,这2个民族的珠蛋白基因常见突变顺位各有不同,但傣族人群中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比较集中。在38例α-地中海贫血复合β-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中,傣族就有28例。结论:云南人群中α-和β-珠蛋白基因突变类型的多样性较为丰富,突变谱与国内其他地区的人群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中国广西贵港地区成年男女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原名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基因型分布及血液学表型情况。方法 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PCR-RDB)和跨越断裂点的PCR(Gap-PCR)结合琼脂糖凝胶电泳对38 625例疑似地贫的成年男女进行α、β-地贫基因检测分析。结果 38 625例疑似地贫的成年男女中,检出26 364例地贫缺失或突变,检出率达68.25%,其中α-地贫检出16 993例,占43.99%,β-地贫检出7 442例,占19.27%,αβ-复合型地贫检出1 929例,占4.99%。16 993例α-地贫患者中,男女前4位均以--SEA/αα、-α3.7/αα、-α4.2/αα、αCSα/αα为主,7 442例β-地贫患者中,男女前4位均以β41-42MN、β17MN、β28MN、β654MN...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广西钦州地区人群的αβ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发生率及基因检测,以了解其检出情况及基因分布状况。方法应用单管多重聚合酶联反应(PCR)技术进行常见3种α缺失型基因检测以及反向点杂交法检测中国人常见的17种位点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β-地贫)。结果 250例β-地贫杂合子中有39例复合缺失型α-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α-地贫),占15.60%。其中β-地贫杂合子合并(--SEA/αα)α地贫24例(9.6%);合并(-α3.7/αα)α地贫10例(4%),合并(-α4.2/αα)α地贫4例(1.6%),合并(--SEA/-α4.2)α地贫1例(0.4%)。检出39例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共有8种,分别为41-42(TCTT)、TATAbox 28(A→G)、CD17(A→T)、IVSⅡ654(C→T)、CD71-72(+A)、βE(G→A)、CD43(G→T)及IVS1-1(G→T)。结论采用PCR技术可以有效减少αβ复合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漏检的可能,对杜绝重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儿童的出生和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α及β-珠蛋白基因测序分析发现罕见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基因突变,了解罕见突变的出现频率,丰富中国人群地贫基因突变谱。方法采用一代测序对表型与基因型不符的患者进行α或β-珠蛋白基因编码区序列分析。结果通过测序发现102例罕见地贫基因突变,其中β-地贫79例,共35种突变类型;α-地贫23例,共11种突变类型。结论地贫基因测序可以发现罕见突变基因,明确患者的基因型,为罕见地贫家系产前诊断提供重要支持,降低漏检率,降低重型地贫患儿出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德宏地区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检出率和基因缺失突变类型。方法先以红细胞指数、微量血红蛋白电泳、HbA_2定量等进行初筛,然后以PCR和反向点杂交技术鉴定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以跨跃断裂位点PCR(GAP-PCR)技术和凝胶电泳鉴定α-地贫基因缺失类型,最后再对所有β-地贫阳性样本进行α-地贫基因检测。在选定的先证者所能寻找到的家族成员中采集血样,直接检测基因类型并展开家系调查。结果 3018例受检者中检出α-、β-地贫阳性848例,总检出率为28.10%,其中α-地贫554例(18.36%)、β-地贫385例(包括HbE 375例)检出率为12.76%;β-地贫复合α-地贫检出率为22.60%;在4例家系调查先证者的56例家族成员中检出阳性44例(78.5%)。结论跨跃断裂位点PCR和反向点杂交技术能快速检测3种常见缺失型α-地贫和β-地贫基因突变,具有简便、快捷和准确的特点;德宏地区是我国地贫特别高发地区,需加强婚前检查及产前诊断。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探讨1例特殊α-珠蛋白基因结构合并东南亚缺失的α-地贫患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方法:用血红蛋白(Hb)电泳分析该患者Hb含量,裂口PCR(gap-PCR)法检测缺失型α-地贫基因,反向斑点杂交技术(RDB)检测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和β-地贫基因突变。 结果:Hb电泳结果显示,该患者HbA含量为93.43%,HbA2为6.57%;缺失性α-地贫的电泳结果出现1 900、1 700、1 200 3条罕见条带;非缺失型α-地贫基因检测未发现HbCS、HbWS、HbQS突变;β-地贫基因突变为β41-42MN基因型。 结论: 该患者为α-珠蛋白基因结构(α2-α2α1)合并东南亚缺失导致的非Hb H病,且存在β 地贫,临床症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赣州市城镇居民地中海贫血(地贫)基因携带率、突变类型及分布特征。方法 2011年8~11月连续采集3 655例赣州市城镇健康体检者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参数分析,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2 fL或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为地贫表型阳性筛查指标。阳性标本用导流杂交技术检测5种α-和15种β-珠蛋白基因突变。结果表型筛查阳性标本771例,检出α-地贫246例,β-地贫82例,α-复合β-地贫8例。检出5种α-地贫等位基因-SEA/、-α3.7/、-α4.2/、ααQS/和ααCS/;检出6种β-地贫突变类型ⅣSⅡ-654(CT)、CD41-42(-CTTT)、-28(AG)、CD17(AT)、CD27-28(+C)、-29(AG)。赣州市城镇居民地贫基因携带率为9.44%,其中α-地贫6.98%,β-地贫2.46%。结论查明赣州市城镇居民地贫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地贫防控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基因检测在妊娠女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2017年,重庆市潼南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妇产科门诊地贫筛查及进行相应血常规检测妊娠女性共计5 172例为研究对象,对_α1-地贫和_α2-地贫基因及β-地贫基因进行检测,对地贫基因检测异常病例与血液学常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该地区的地贫基因异常总体携带率为7.48%(387/5 172);其中_α1地贫的携带率为2.15%(111/5 172),_α2-地贫的携带率为1.59%(82/5 172),β-地贫的携带率为3.75%(194/5 172);共检出8例同时2种地贫基因缺失或突变的病例,占总分析人群的0.15%(8/5 172)。对地贫基因异常携带者平均红细胞体积≤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7pg的分析结果显示,_α1-地贫、_α2-地贫、β-地贫占比分别为86.49%(96/111)、90.09%(100/111);17.07%(14/82)、52.44%(43/82);81.44%(158/194)、88.66%(172/194),3组数据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通过血常规检测结果进行经验性的判断,并选择性地筛查地贫基因,会漏诊约80%的α2-地贫携带者。开展对地贫基因的普查工作,可以很大程度提高对_α2-地贫的检出,更有利于对地贫女性的产前诊断,对临床预防和控制新生儿出生缺陷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