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细心芳香透达善于宣肺;五味子酸甘收敛善于敛肺,前者辛散,后者酸敛,巧妙配伍,外散风寒,内化痰饮,收散相宜,散不伤正,收不留邪。  相似文献   

2.
介绍禤国维教授应用酸敛法治疗小儿特应性皮炎的临床经验。认为表虚兼有表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特点,酸敛法可调理肺气、收敛心神、收敛肝气;治疗上注重散收并用,乌梅、五味子、白芍为其最常用的酸敛药,可调理肺、心、肝三脏的功能,并通过与辛散类药物(紫苏叶、防风、蝉蜕等)的配合,达到敛阴而不留邪、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在遣药组方中,擅长于相反相成的配伍用药之法。常将其两种性味迥然不同的药物,有机组合,融为一体,使其相互制约、相互调节,从而达到相成的治疗作用。兹就其药味的组合特点,浅探如次:1 辛酸相合 散中寓敛 散,即发散之意。具有能散、能行、能活等作用;敛者,收也。具有收、敛、固、涩之功能。于发散之剂寓收敛之药,使其散不太过,敛勿滞邪。如被誉为群方之魁的桂枝汤,治风寒客表、营卫不和之太阳中风证(12条、13条)。方中以辛温之桂枝为君,辛温而散,解肌发表,驱邪于外;佐以酸寒之芍药,敛阴益营于内。此乃散敛互佐,开中有合,使辛散而不伤阴,酸敛不致碍邪,表邪得解,营卫调和而病愈。正如吴谦所云:“名曰桂枝汤者,君以桂枝也。桂枝辛温,辛能散  相似文献   

4.
仲景运用芍药非常广泛,其配伍严谨灵活,匠心独具,就其配伍特点作一探讨。一收散相伍仲景在挂枝汤、小青龙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等方剂中芍药和桂枝相伍,桂枝辛散解肌发表,芍药酸收敛阴和营,两药相伍,一收一散,一阴一阳,解表中寓敛汗之意,和营中有调卫之功。阴阳营卫两面俱到,相辅相成,调和营卫,解肌祛风。  相似文献   

5.
现代医家治肝气,皆遵从内经三法:辛以散之、酸以敛之、甘以缓之、三法合一经典方剂为逍遥散。其方剂中用柴胡为君以为辛散、用白芍以为酸敛、用炙甘草以为甘缓。又因肝气郁久必有肝火之临床症候,又加丹皮、山栀名为加味逍遥散。  相似文献   

6.
<正> 桂枝汤乃《伤寒论》中第一大方,方中取桂枝辛温,发散风寒,温通卫阳,为君;芍药酸寒,和营敛阴,为臣;生姜、大枣为佐,生姜辛散,助桂枝通阳泄邪;大枣甘缓,助芍药和营调中;甘草甘平为使,安内攘外,调和诸药。《医宗金鉴》论桂枝汤时指出:“桂枝君芍药,是于发汗中寓敛汗之意;芍药臣桂枝,是于和营中有调卫之功”。两者配合,则收散相得,开阎相济。这也是桂枝汤汁少可发,汗多可止论点的理论依据。综观全方五药,具辛、廿、酸三味,辛甘化阳,酸廿化阴。于此可见,桂枝汤滋阴和阳,解外和风,散不伤了有,敛不留邪,既具协同作用,又有拈抗功能,组织严谨,含  相似文献   

7.
附子与白芍一温一凉;一辛散一酸收;一行一敛,性味迥异,功效亦殊。笔者体会,两者相配,大具刚柔相济之妙,其开痹止痛之功尤佳。仲景方附子与芍药配伍者有6方,而其中通脉四逆汤及四逆散或然证中,附子与芍药的  相似文献   

8.
酸收法是指运用具有酸敛收涩作用的药物配伍组成方剂,以达到收敛耗散、固涩滑脱、开胃生津的目的,治疗津液精气泄脱诸证的一种方法。早在《内经》中即有“酸收”、“散者收之”等论述。经过后人的不断充实与发展,使酸收法的治疗内容与理论更加丰富完整。  相似文献   

9.
刘渡舟应用小青龙汤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笔者自学《伤寒论讲义》,参考刘渡舟教授《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诠解》,细细阅来 ,深感刘老医学造诣精深 ,对《伤寒论》六经辨证论治理论及其方药的临床运用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 ,尤其是小青龙汤的临床辨证更为精辟和全面 ,现介绍如下。小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名方 ,由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姜、半夏、炙甘草、五味子组成。方中用麻黄发散风寒 ,平喘利水 ;配桂枝 ,可增强通阳宣散的功能 ;干姜、细辛可散寒化饮 ;半夏祛痰降逆 ;甘草扶正和中 ;恐辛散太过 ,耗伤正气 ,故用五味子酸收 ,以保肺肾之气 ,助以芍药酸收微寒 ,敛阴而防动…  相似文献   

10.
五味是药性理论的主要依据之一。运用五味来辨识药物的性能是中药具体应用的一大特点。《素问·脏气法时论》曰:“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在五味之中,作用之广,囊括药物之多,皆以苦味为首。可见,苦味的重要地位。笔者试从中药的药性理论出发,探讨苦味作用的阴阳属性。苦味的作用,渊薮于《内经》之中尚简,理论之整理、深化于唐后。如王冰注《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皆自然之气也。然辛味苦味,匪唯坚散而已。辛亦能润能散,苦  相似文献   

11.
石莉  张凤仙 《河南中医药学刊》2012,(8):1045-1045,1070
目的:探讨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法治疗小儿寒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4例小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采用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法治疗,方用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方药组成: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五味子、白芍、白芥子、紫苏子、莱菔子)治疗;对照组124例,采用西药抗生素配合口服氨茶碱、酮替酚及特布他林气雾吸入,均以7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9.23%,对照组有效率79.03%,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肺散寒化痰定喘法治疗小儿寒性哮喘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高树中教授针药结合辨治面神经炎、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经验.高教授认为此三疾虽皆位于面部,但临证亦有诸多不同之处.面神经炎病位在经筋,可分为颅外型与颅内型两种,颅外型面神经炎病因以外感为主、风邪为患,颅内型则外感内伤相兼为病,治疗上以祛风通络、调整脏腑功能、疏调经筋为原则,针药结合;三叉神经痛病位在深部的三叉神经,病...  相似文献   

13.
杨雪  周强  张声生 《天津中医药》2016,33(4):197-199
张声生教授认为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在临证中善于应用对药,从气机升降、出入、从化三方面提出14种治法治疗脾胃病常见症状,包括升清化浊、重镇降逆、理气消胀、疏肝理气、通腑泄浊、辛开苦降、补气健脾、扶阳益肾、收敛止汗、清热凉血、搜风剔络、醒脾开胃、消食导滞、活血化瘀法,并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自拟定悸汤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心律失常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自拟定悸汤加减治疗,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口服异博定或心律平予以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18%,对照组总有效率65.79%,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自拟定悸汤在临床上治疗心律失常,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辨证施治,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风痰型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假针刺组(A组)39例、祛风化痰针刺组(B组)40例、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组(C组)39例,同时均给予常规治疗。1个月后对3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进行系统的比较和评估。结果 B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和78%,均明显优于A组的8%和38%,低于C组的56%和95%。结论祛风化痰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风痰型假性球麻痹疗效较单纯祛风化痰针法疗效显著,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维  张磊  吴沅皞 《天津中医药》2011,28(3):234-236
[目的]探讨解毒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病理进展中炎性因子的控制作用。[方法]复制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清痹片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并以甲氨蝶呤治疗组作为阳性对照,致炎第21天起每天给药干预。从第1天初次免疫前开始,每隔2 d采用关节炎指数(AI)评分法分别评价各鼠前后4爪,记录多发性关节炎病变的发生及严重程度;同时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各鼠踝关节左右径(TD)、前后径(AD)及足垫厚度(PT)。分别于第1天和第49天对动物行X线放射学检查其后爪,并以X线片评分评价其关节破坏程度。[结果]模型组CIA大鼠关节炎指数改变量及X线片评分、双侧踝关节左右径、前后径及足垫厚度的改变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清痹片中、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改变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清痹片高剂量组X线片评分、踝关节左右径、前后径及足垫厚度的改变量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清痹片高剂量组关节炎指数改变量、踝关节前后径改变量及X线片评分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毒通络法能对抗胶原诱导型关节炎大鼠的炎症病变进展,减轻炎症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药性角度分析抗衰老中药并阐释不同类别的药性特征。方法:从知网中检索相关文献,收集了51味抗衰老中药,基于药性数据用ward法聚类研究。结果:这些药被分为十类,第一类性寒味苦归肝经,清肝火;第二类性寒味苦归脾经,清脾热;第三类性寒味甘,滋阴;第四、五、六类分别为性平归肝经,性平味甘归肺经和性平味甘归脾经,平补肝、肺、脾;第七类味甘归肾经,补肾气;第八类性温归脾经,补脾气;第九类性温味辛归肾经,补肾祛寒;第十类性温味甘归肾经,补肾阳。结论:抗衰老中药基于药性被分为十类,每类作用途径不同,体现了抗衰老中药的药性特征,适应于治疗不同的衰老患者。此外,对抗衰老药的分类有助于辨证和配伍使用,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这些发现可为抗衰老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18.
清热通络宣痹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刘庆宪 《中医杂志》2004,45(6):437-438
目的:观察清热通络宣痹法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活动期(湿热阻络型)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方式,治疗组36例采用清热通络宣痹法(自拟通关宣痹汤),对照组33例服用正清风痛宁片,分别观察疗效、晨僵时间、双手握力、关节疼痛指数、关节压痛指数与关节肿胀指数,及抗"O"(ASO)、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能够改善上述观察指标(P<0.05或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和ASO、CRP、ESR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但双手握力与关节压力指数的改善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热通络宣痹法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的作用,对RA活动期关节功能改善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9.
中药治疗骨关节炎的处方用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归纳分析中药治疗骨关节炎处方的用药特点。方法:检索1989~2006年间各类医学期刊,获取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统计方剂不同功效类别药物的使用频数;比较内服方剂和外用方剂用药的差异。结果:共有494首方剂纳入研究。215个内服方剂中,补益药30味1074次、祛风寒湿药31味908次、活血化瘀药22味727次;279个外用方剂中,祛风寒湿药28味1425次、活血化瘀药22味850次、补益药13味236次。内服、外用方剂中的补益、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药物以及常用药物,在使用上存在着不同。结论:治疗骨关节炎的方剂以补益、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别药物为主要组成药物;内服方剂多使用补益、祛风寒湿类药物,而外用方剂则多使用祛风寒湿、活血化瘀类药物。  相似文献   

20.
胸痛病因病机为阴寒凝滞、痰浊阻遏、气滞郁塞、瘀血内停、腑脏亏虚,治疗以"通法"和"补法"为主,"通法"包括活血化瘀、理气通阳、涤痰化饮、辛通散寒;"补法"可分为益气养阴、养血补心、温阳补心诸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