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情绪变化。其发病率较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近、远期的功能预后,影响其恢复期的生活质量。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干预治疗。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心理的影响。设计:以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依据,随机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大学医院的干部病房。对象:2001—10/2002-03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干部病房住院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康复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心理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降压,改善脑循环及对症)治疗。在患者入选时、病程3,6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康复组和对照组在第3,6个月时Banhel指数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康复组患者Banhel指数得分在疗程3个月(68.0&;#177;2.9)和6个月(70.0&;#177;3.5)时显著高于对照组(62.0&;#177;3.3,65.0&;#177;3.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01,0.01)。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在疗程3个月(8.9&;#177;4.9)和6个月(8.7&;#177;5.1)时则明显低于对照组(15.2&;#177;5.6,14.9&;#177;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减轻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转归及伴随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变。方法:选择2001-06/2002-04汕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7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均为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35分的轻中度抑郁。入院后即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三级或五级评分,<8分为无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和Barthel指数评定,评定结束后观察,不进行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对仍有抑郁者进行抗抑郁治疗(氟西汀20或40mg/d,顿服,治疗1个月,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第3次评定。结果:74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74例患者初次评定后1个月复查,28例自行缓解(汉密顿抑郁量表<8分),其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因子分(除体质量和日夜变化外)均较初次评定降低(P<0.05,0.01)。②1个月后再次评定时,抑郁症状自行缓解者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未缓解者(84.04±8.22,64.68±12.34,P<0.05)。③46例抑郁症状未缓解者经抗抑郁治疗1个月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明显降低(21.64±7.58,8.33±1.26,P<0.05),Barthel指数略有增加,无统计学意义(64.68±12.34,70.14±9.32,P>0.05)。结论: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在急性期可自行缓解,同时伴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明显提高。部分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症状不能自行缓解,抗抑郁治疗有效但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入院24h内康复治疗对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2-10/2004-05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收治的7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按入院次序进入超早期康复组和一般康复组,两组的急性期治疗和康复方法相同,超早期康复组的患者在入院当天就接受康复训练,一般康复组等临床病情稳定(脑梗死3~10d,脑出血10~20d)介入康复。所有患者进行4个月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应用Fugl-Meyer法(共50项,每项2分,满分100分,<50分为有严重运动障碍)评价患者的运动功能;修订的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评估日常生活能力、治疗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8~17分轻度抑郁;18~23分为中度抑郁;≥24分为重度抑郁)评估脑卒中后抑郁情况,同时计算经济花费。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7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Fugl-Meyer评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58.35±12.43,48.12±15.67,P<0.05)。②修订的Barthel指数:治疗后超早期康复组高于一般康复组(77.38±22.45,60.13±18.92,P<0.05)。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得分:治疗后超早期康复低于一般康复组(10.23±4.89,18.21±6.41,P<0.05)。④经济花费:超早期康复组低于一般康复组[(1.98±0.87),(2.35±0.79)万元,P<0.01]。⑤超早期康复组患者在训练前后血压和心率无变化。结论入院24h内进行适当训练强度的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运动功能,减少住院花费,且对心率和血压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病变部位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关系。方法:选择2002-10/2004-10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63例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个月接受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并同时用计算机对其发病后头颅CT图象进行标准化处理,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与CT图象标准化后病变位置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63例脑卒中患者中发病1个月后检出卒中后抑郁患者67例(41.1%),其中轻度抑郁35例(52.2%)中度抑郁22例(32.8%),重度抑郁10例(14.9%)。①不同半球病灶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左半球病灶患者的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绝望感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明显低于右半球病灶患者(左半球病灶:4.2±2.1,1.7±0.3,5.6±1.9,3.4±0.9,24.2±5.7;右半球病灶:2.5±1.0,0.8±0.2,3.8±1.1,1.7±0.3,18.6±4.1,t=2.291~3.152;P均<0.05~0.01)。②不同位置病灶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前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前40%)组患者的焦虑躯体化、昼夜变化等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明显高于后部病灶(病变部位在CT片前后轴后60%)患者(t=2.197~3.302;P均<0.05~0.01)。③皮质和皮质下病灶的脑卒中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各分项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分布接近(P均>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08/2003-08驻马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扩血管、神经营养剂等),治疗组还同时应用氟西汀20~40mg/d口服,对照组相应剂量的安慰剂(维生素B6)口服。在发病7d内,发病后1,3个月时进行3次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中国卒中量表评定,两量表评分越低说明抑郁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越好。结果60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在发病后1,3个月时低于对照组(16.17±7.13,9.65±6.46,21.95±7.26,15.55±7.05,P<0.01)。②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在发病后1,3个月时低于对照组(15.65±5.56,9.74±5.64,19.87±5.65,15.85±6.42,P<0.01)。③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中国卒中量表的减分率呈正相关(1个月时r=0.74,P<0.05;3个月时r=0.83,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症状的改善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1次/d,连用4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基本一致(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治疗后4周评估,2组66例患者均进和结果分析。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4.81±2.05,(11.2±3.8)分;20.42±1.82,(25.3±4.2)分;15.10±4.08,(16.3±2.5)分,P<0.01犦,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60.1±12.1),(26.1±6.8),(51.6±11.2)分,P<0.01犦。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心理康复对脑卒中恢复早期抑郁障碍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的抑郁障碍发生率及抑郁对预后的影响,同时观察心理康复在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136例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分为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抑郁组又随机分为两组:抑郁治疗组和抑郁对照组。抑郁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系统的心理康复;无抑郁组和抑郁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连续观察6周,观察其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HAMD的变化情况。结果:抑郁治疗组2,4周后FMA,MBI及HAMD评分与抑郁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抑郁治疗组6周后FMA,MBI和HAMD评分为(70.5±10.8),(43.5±10.8),(6.5±2.6)分,与无抑郁组(71.2±11.6),(43.4±11.4),(5.8±0.7)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恢复早期患者抑郁障碍的发生率与急性期类似,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心理康复可以促进脑卒中恢复早期伴抑郁障碍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盐酸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情感障碍及其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05/2002-06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并焦虑、抑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加用盐酸丁螺环酮)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并观察4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美国心脏病协会卒中结局量表测定,并观察盐酸丁螺环酮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周汉密顿焦虑量表[(14.3±4.6)分],汉密顿抑郁量表[(16.5±3.3)分]分值较治疗前[(22.7±5.2),(24.6±4.7)分]下降(P<0.05),4周(汉密顿焦虑量表:6.5±3.1,汉密顿抑郁量表:8.3±2.8)下降明显(P<0.01),随焦虑、抑郁的改善,神经功能也于4周末明显改善(P<0.05)结论:盐酸丁螺环酮治疗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有效,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起效较快。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09月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脑卒中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康复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心理支持疗法、家庭康复护理和放松疗法等护理服务干预12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和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12月实施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服务干预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战胜疾病信心,减轻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  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 ,每组 30例 ,康复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和综合康复治疗(运动疗法 +心理治疗 ) ,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在患者入选时、病程 3~ 6个月时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和HAMD评定。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康复组患者Barthel指数得分在疗程 3月 (P <0 .0 0 1)和 6个月(P <0 .0 1)时显著提高 ,HAMD得分在疗程 3个月和 6个月时则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减轻抑郁心理  相似文献   

11.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影响的半年疗效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陆敏  彭军  尤春景  黄晓琳  黄杰 《中国康复》2004,19(5):276-277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功能状况的影响。方法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5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前和病程1个月时2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FMA)、Barthel指数(BI)和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定差异无显著性,病程3和6月时FMA和BI评定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FCA评定在病程6月时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ADL能力,而维持性治疗能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康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规范三级康复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16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在人组时、发病后第1、3和6个月评价患者简化Fugl—Meyer量表(FMA)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康复组在人组时FMA总分、上肢FMA和下肢FMA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在入组时、发病后第1、3和6个月时FMA总分逐渐增加,但只有第1个月与入组时比较以及第3个月与第1个月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FMA总分比对照组显著增加,而且在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上肢FMA评分逐步增高,但只有在第3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上肢FMA评分增加幅度在第3个月和6个月时砬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对照组下肢FMA评分逐步增高,但只有在第3个月时差异有显著性;康复组下肢FMA评分增加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在国内,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是一个薄弱环节,不利于患者肢体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恢复.目的探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ADL及认知功能的影响.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地点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对象2000-01/2002-09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康复组25例,对照组25例.干预干预者丁宇,陈贞芳,郑绘春,刘晓铃,陈康宁.具体方法康复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分别给予正规的系统化康复护理,对照组仅给予神经科常规治疗.分别于系统化康复护理前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Meyer评估(FMA)及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主要观察指标①FMA评分.②ADL评分.③MMSE评分.结果经6周系统化康复护理后,康复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上、下肢体运动功能评分(上肢35.82±10.28,下肢22.89±6.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上肢20.13±6.63,下肢16.52±4.10,t=6.413,4.233,P<0.01);与对照组(28.12±14.65)比较,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52.70±18.28)增高显著(t=5.246,P<0.01);康复组认知功能评分(16.70±8.28)与对照组(13.83±7.2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康复组定向力及记忆力(8.69±3.31)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5.32±3.10,t=3.716,P<0.01).结论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ADL.  相似文献   

14.
西酞普兰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毅  徐瑞玲 《中国康复》2006,21(3):174-175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喜普妙)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PSD)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PSD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喜普妙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营养脑细胞等治疗,并配合功能康复指导,喜普妙组每天增加1次口服喜普妙片20mg。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喜普妙组的HAMD、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ADL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喜普妙治疗可以促进PSD患者抑郁症状改善和神经功能的康复,而且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5.
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疗效。方法:随机抽取卒中单元病房的脑卒中患者450例为卒中组和普通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80例为对照组,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卒中组同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包括肢体运动康复、语言训练、心理康复和健康教育等。将2组患者的PSD发生率进行比较,对有PSD患者进行治疗,并比较疗效。结果:治疗2周后,卒中组患者PSD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8周后,卒中组PSD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治疗前及与对照组PSD患者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在卒中单元病房综合康复治疗能降低卒中后PSD的发生率,并能显著改善PSD患者HAM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均予以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状况,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定神经功能康复状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对照组仅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6周末治疗组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较轻微,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效果显著,同时能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且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朱建中  周兆新  张恒 《中国康复》2010,25(6):437-438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音乐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护士观察量表(NOSIE)评分。结果:治疗2个月后,2组患者HAMD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NOSIE总分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观察组HAMD总分低于对照组,NOSIE总分及各单因子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易激惹及抑郁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0.01)。结论:音乐治疗作为精神科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临床实践意义,为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全面康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氟西汀对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除脑卒中后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外,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0,60d用汉密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MESS,ADL评价患者的情绪和神经功能。结果:发现治疗组在30d时ADL改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60d时MESSS和ADL的改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在治疗前、治疗30,60d,HAMD、HAM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能够改善卒中后非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的确与抗抑郁作用无关,可能是氟西汀能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的浓度,促进5-HT突触的传递作用,来改善神经运动功能,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探讨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 方法:将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测(HAMD≥8)68例脑卒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视频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药物治疗,视频组用彩色摄像设备记录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1周、2周、4周、6周、8周后的上肢运动功能、下肢运动功能、坐位及站位平衡功能、站起功能、日常生活活动的视频资料,治疗师和患者每两周观看录制的视频。于康复治疗前、康复治疗后4周、8周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肢体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卒中影响量表(stroke impact scale, SIS)评定生存质量。 结果:治疗前评定,治疗组和对照组HAMD、FMA、MBI、SIS评分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4.7±4.3)分、(43.2±8.6)分、(52.3±9.1)分和(67.5±9.8)分;对照组分别为(18.1±6.0)分、(38.3±7.7)分、(46.3±8.8)分和(58.3±8.5),HAMD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HAMD、FMA、MBI、SIS评分分别为(11.3±4.3)分、(55.2±9.3)分、(65.8±9.9)分和(79.9±9.6)分;对照组分别为(15.3±4.5)分、(46.1±8.5)分、(53.8±9.4分)和(66.3±9.7)分,经比较,治疗组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视频认知和反馈训练可提高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