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术前鉴别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中腺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近5年临床确诊的52例PA患者的生化检查、体位试验、影像学检查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APA患者血钾低于IHA组,尿钾、尿PH高于IHA组;体位试验结果:17例APA患者中立位血醛固酮较卧位升高11例,下降的6例,35例IHA患者立位血醛固酮均较基础升高;影像学检查:APA患者B超、CT、MR 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50%、90%和91.6%。IHA患者符合率则为68%、93.75%和90.48%。结论APA患者部分生化异常程度较IHA患者明显;体位试验在APA和IHA中有部分重叠,立位血醛固酮升高者者不能排除APA,而血醛固酮下降者可确诊APA;CT与MR I诊断符合率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1995~2006年间收治的33例PA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 醛固硐(APA)28例,占85%;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5例,占15%;66.67%IHA患者立位后醛固酮上升大于33%,氨体舒酮试验阳性率达80%;B超、CT检查结果与PA的诊断符合率为72%和92%.结论 血、尿醛固酮,肾素活性测定与氨体舒通试验是PA的主要诊断方法;血醛固酮立位试验有助于肾上腺皮质肿瘤和增生的鉴别;双侧肾上腺静脉采样,是PA分型定侧的重要方法;PA的定侧主要依靠B超、CT;外科手术是治疗APA的重要方法;IHA多采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的多层CT(MDCT)表现,探讨MDCT在PA分型诊断和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1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A患者的MDCT定位结果,探讨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diopathic hyperaldosteronism,IHA)的MDCT表现和特点。结果:与术中所见对照发现,MDCT对PA的定位诊断正确率为98.2%。与术后病理学诊断对比分析显示,MDCT对PA亚型中APA的定性诊断正确率为93.1%。结论:影像学检查对PA中APA和IHA的分型诊断有着重要的价值,MDCT对PA的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不同亚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临床特点。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四川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131例四川地区汉族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肾上腺影像学、双侧肾上腺静脉采血、术后病理分型为醛固酮瘤(APA)组32例、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组(IHA) 22例和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组(PAH) 8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特征。结果 (1)131例PA患者确诊时中位年龄52岁,高血压病程中位时间4年,合并低钾血症率为67.18%,合并糖代谢异常率为35.88%;(2)APA组发病年龄最年轻,且好发于女性,相较于IHA组,APA组患者的血钠、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立位醛固酮(PAC)、立位醛固酮/肾素直接浓度比值、生理盐水负荷试验及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前后PAC水平更高,而血钾、血钙、血总蛋白、血白蛋白、血尿酸水平更低(P<0.05)。结论四川地区汉族PA患者好发于中年女性,且低钾血症发生率总体高于国外研究报道。不同亚型PA患者的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性,其中APA患者更年轻,合并更显著的电解质紊乱、早期微量白蛋白尿、高醛固酮血症及高血容量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简称原醛,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病变导致醛固酮分泌增多,负反馈抑制肾素分泌,临床常常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高醛固酮、低肾素活性。约占所有高血压人群的1%[1],而在难治性高血压中可达20%[2,3]。醛固酮瘤(APA)和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IHA)是PA最常见的两种亚型。以往很多高血压病患者因顽固性血压升高而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常规给予降压药治疗,使得血压持久不降,最终致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近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中评价术前各项诊断筛查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2例PA患者的临床特征、生化资料及血浆醛固酮浓度(PAC)、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比较不同指标筛查PA的阳性率,不同试验对PA的确诊率及影像学检查对PA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结果在上述患者中:(1)ARR>20 ng/dl·(ng·ml-1·h-1)-1筛查PA的阳性率为86.27%;ARR>20 ng/dl·(ng·ml-1·h-1)-1且PAC>15 ng/dl筛查PA的阳性率为68.63%(P<0.01)。(2)静脉盐水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对PA的确诊率分别为100%和80%(P>0.05)。(3)影像学检查中,CT和MRI对P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P<0.01);与术后病理对照,CT对醛固酮腺瘤(APA)和单侧肾上腺皮质增生(UAH)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7.33%和78.26%(P<0.01),MRI对APA和UAH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89%和75.00%(P>0.05)。结论 ARR>20 ng/dl·(ng·ml-1·h-1)-1筛查PA的阳性率高于ARR>20 ng/dl·(ng·ml-1·h-1)-1联合PAC>15 ng/dl;盐水抑制试验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都有较高的确诊率;影像学检查中,CT对PA有较高的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对于分型而言,CT对APA的诊断符合率高于UAH。  相似文献   

7.
王保法  张哲 《临床医学》2008,28(9):30-31
目的 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低血钾,卧、立位血浆醛固酮平均值分别为(682±332)pmol/L、(881±406)pmol/L,29例患者尿醛固酮值升高,其中48例立位的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50.通过影像学检查62例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腺瘤型,其余6例为双侧肾上腺增生;32例予以手术治疗,24例予以口服安体舒通治疗,经治疗后56例患者血压及血钾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主要通过影像学检查定位,血、尿醛固酮测定定性诊断.肾上腺腺瘤切除仍是当前的首选治疗方法,安体舒通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6/2007年手术治疗的P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28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2-26 a,其中仅64.3%生化检查有低钾血症,余病例血钾正常,血清肾素(PRA)均低于正常值,血清醛固酮(ALD)82.1%高于正常值,A RR(ALD/PRA)≥50,CT对于肾上腺腺瘤诊断率较高为85.7%,术后血压及血钾完全恢复正常者为53.6%。结论:PA的定性诊断须行血钾,醛固酮,肾素水平及醛固酮和肾素比值(ARR)检查,CT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启亚  肖辉盛  张少玲 《新医学》2010,41(2):113-115
目的:分析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方法:对117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7例患者中有低血钾者56.4%,血浆立、卧位肾素活性均处于正常低值,立、卧位醛固酮水平均增高。醛固酮和肾素活性比值(ARR)〉25者占91.5%,ARR〉50者占89.9%。B超、CT、MRI检查阳性率分别为18%、93%、85%。54例肾上腺腺瘤患者的定位诊断中B超检出9例(17%),CT检出39例(72.2%),MRI检出33例(61%),后两者检出率较B超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PA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49例血压均恢复正常;27例患者血压略有波动,给予螺内酯20~40mg/d,长期口服血压可控制于正常。41例患者选择长期服药治疗,主要口服螺内酯80~160mg/d,分次口服,同时补钾,辅助运用ACEI、ARB、钙拮抗药等降压药物长期治疗。结论:血浆肾素活性,血浆醛固酮水平以及ARR是PA的主要定性诊断方法。CT及MRI是PA的主要定位诊断依据。外科手术是治疗PA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和治疗要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1995~2002年经手术病理确诊的24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手术治疗21例,其中肾上腺腺瘤19例,肾上腺皮质增生2例,患者术后血压、血钾均恢复正常;3例予药物保守治疗,病情好转.结论:该病病程长,病程早期无特异的临床症状,易误诊.CT扫描对病灶可准确进行定位,血浆肾素、醛固酮水平测定可明确诊断,手术是有效治疗手段,术前应抗醛固酮治疗.  相似文献   

11.
醛固酮瘤(APA)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又被称为原醛症)的一种重要亚型,约三分之一的原醛症均由APA所引起。有报道[1]指出,受醛固酮持续、大量分泌的影响,APA患者在卒中、左心室肥厚、慢性肾脏疾病等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且APA患者经手术施治,多可治愈。所以,在高血压患者中发现APA意义重大。现阶段,在筛查原醛症方面,多将血浆醛固酮浓度(PAC)与肾素活性(PRA)的比值(即ARR)当作基础指标,但有文献[2]指出,ARR有着不同的切点,统一标准缺乏。本文就醛固酮瘤中立、卧位ARR的诊断价值进行比较,现对此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法(AAR),从高血压病人中筛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病人。方法应用放免法测定308例高血压病人的血浆醛固酮(A ld)及肾素活性(PRA)。计算AAR,两次AAR≥30者,行高钠试验,同时行双侧肾上腺CT扫描。结果两次AAR≥30者13例,最后确诊为PA者11例,占被调查人数的3.6%。结论AAR≥30是PA患者可靠的筛选指标。  相似文献   

13.
杨建梅  郭晓蕙 《临床荟萃》2006,21(8):595-598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是继发性高血压的最常见的原因,既往认为是一罕见的疾病,在高血压中发病率小于1%,但随着对此病的认识和检查手段的改进,其发病率逐年增高,PA在高血压中发病率的报道3%~32%,平均为高血压患者的10%,其发病率的报道有很大的不同,原因为使用的筛查方法不同,诊断方法也不同,现在PA的诊断尚无受到大家公认的金指标.而如何早期、正确诊断对临床至关重要,可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益处.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浆醛固酮水平的增高可造成高血压,也可直接导致内皮细胞损伤,与原发性高血压比较,PA的患者更易发生伴随有心肌胶原蛋白沉积的心肌肥厚,更易发生中风和心肌梗死[5].因此对PA患者应尽可能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醛固酮腺瘤或单侧肾上腺增生的PA患者可因手术获得根治,即使不能手术,如双侧肾上腺增生的患者也可因抗醛固酮药物的应用而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护理方法。方法总结8例PA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相关护理方法和体会进行分析。结果 8例患者中,4例行手术治疗,术后血压恢复正常。其余4例口服降压药物治疗,血压能基本控制达标,血钾恢复正常。结论 PA患者易发生高血压和低血钾,加强护理可较好控制其血压,及早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对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6 2例临床确诊特醛症患者中 ,11例行体位激发试验、2 6例行赛庚啶试验、11例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6 2例行肾上腺B超及CT检查。结果 :① 6 2例特醛症患者中 98.39% (6 1/ 6 2 )有高血压 ,6 1.2 9% (38/ 6 2 )有低血钾 ,血醛固酮升高者为 85 .4 8% (5 3/ 6 2 ) ,尿醛固酮升高者为 6 1.2 9% (38/ 6 2 ) ;②特醛症患者肾上腺B超检查诊断符合率为 72 .5 8% (4 5 / 6 5 ) ,CT检查诊断符合率为37.10 % (2 3/ 6 2 ) ;③ 11例特醛症患者行血醛固酮动态试验 ,所有患者激发后血醛固酮较基础值均升高 ,有 8例升幅>30 % ,诊断符合率为 72 .73% (8/ 11) ;④ 2 6例特醛症患者行赛庚啶试验 ,服药后降幅 >30 %者占 6 9.2 3% (18/2 6 ) ;⑤ 11例特醛症患者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所有患者分泌较高侧与对侧血醛固酮比值均 <2 .0 ,诊断符合率为10 0 % (11/ 11)。结论 :基本上所有患者都表现为高血压 ,但低血钾仅在部分患者中出现。动态试验在原醛症的分型诊断中可作为参考 ,但不宜作为鉴别腺瘤或特醛症的主要标准。影像学未能发现明显占位性病变者可进行肾上腺静脉插管检查 ,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IHA)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意义。方法 :分析 31例IHA的临床特点 ;17例表现为一侧肾上腺结节样增生 ,对侧正常或弥漫增生者行手术治疗。对手术病例的选取原则及疗效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 :共随访到手术病例 15例 ,血钾恢复正常率 80 % (12 / 15 ) ,高血压治愈率 13.3% (2 / 15 ) ,缓解率 6 0 % (9/ 15 ) ,手术无效率 2 6 .7% (4/ 15 )。治愈组术前血浆肾素水平 (PRA)正常率 5 0 % (1/ 2 ) ,持续高血压组为 30 .8% (4/ 13) (P >0 .0 5 ) ;治愈组高血压病程 6 .5年 ,持续高血压组 6年 (P >0 .0 5 )。 4例无效者 2例行部分肾上腺切除 ,2例一侧肾上腺切除后对侧复发结节。结论 :单侧肾上腺结节增生型IHA有功能自主性 ,手术可治愈或改善高血压 ,消除低钾引起的心肾毒性。术式选择不当、病灶切除不彻底或复发 ,是影响手术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在原发醛固酮增多症亚型醛固酮瘤和肾上腺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的CT影像资料,与手术组织病理进行对照,分析术前CT诊断醛固酮瘤及肾上腺增生的准确率,比较CT诊断直径≥1.5cm与直径〈1.5cm醛固酮瘤的准确率。结果手术组织病理诊断原发醛固酮增多症79例,其中肾上腺醛固酮瘤62例,肾上腺皮质增生17例;CT术前诊断醛固酮瘤的准确率为85.5%(53/62),诊断肾上腺增生的准确率为64.7%(11/17),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直径≥1.5cm的醛固酮瘤的准确率为92.0%(46/50),诊断直径〈1.5cm醛固酮瘤的准确率为58.3%(7/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术前诊断醛固酮瘤的准确率高于肾上腺增生,但对直径〈1.5cm的醛固酮瘤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报告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脑梗死的诊治经过,以减少误诊。方法:对本院收治的10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在患脑梗死之前均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通过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手术及药物治疗,血压控制良好。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查找有无其他原因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早期治疗使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9.
左丽明 《新医学》2012,43(3):196-197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合并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报道较少,该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被误诊为甲亢性低血钾麻痹的患者,患者以反复下肢无力2年,再发并加重3 d为主诉入院,入院后血压升高,低血钾症状改善不明显,从而怀疑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通过药物试验性治疗、辅助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相似文献   

20.
肾上腺醛固酮瘤(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APA)又称Conn综合征,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简称原醛症)的最常见亚型,约占60%~90%<'[1]>,临床以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2004年5月至200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绍兴医院共确诊醛同酮瘤患者11例,其中8例被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误诊率达73%.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