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伴永久心脏起搏器需置入卡夫深静脉导管作为血管通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3例被确诊为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慢性肾脏病安置永久心脏起搏器后渐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表现为扩张性心肌病、顽固性低血压,2例外周无法建立自体或移植物内瘘...  相似文献   

2.
3.
4.
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腹腔镜手术超声刀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腹腔镜手术及应用超声刀前后血液动力学变化 ,并探讨应用腹腔镜手术及超声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 12例 ,腹腔镜手术过程中使用超声刀进行组织分离、切割、止血和管道闭合。分别于手术前 30min、麻醉后 10min(气腹前 )、气腹后 15min、超声刀应用后 5min及手术后 30min监测血液动力学指标 (心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 )并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手术中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麻醉后 10min、气腹后 15min、超声刀应用后 5min及手术后30min指标与手术前 30min相比 (1)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增快及升高 ;(2 )动脉收缩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相比均有下降 ;(3)患者心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于气腹后 15min与手术前 30min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4 )患者心率、动脉收缩压、平均动脉压、脉搏血氧饱和度于麻醉后 10min、超声刀应用后 5min及手术后 30min指标与手术前 30min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安装心脏起搏器患者腹腔镜手术及超声刀使用过程中可出现血液动力学变化 ,与无心脏疾病患者腹腔镜手术一致 ,表明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心脏起搏器及超声刀未引起血液动力学的特殊改变 ,其变化与麻醉、二氧化  相似文献   

5.
临时心脏起搏器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3年Schnitzler首先报道应用漂浮电极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此项技术在国内、外迅速得到推广应用,现已成为医院重要的抢救技术之一。心脏起搏的目的不仅要起到心率支持作用,还需要提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血液动力学效应,从而恢复患者的工作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某些类型的起搏器还有诊断和存储心电信息的功能。临时心脏起搏则主要用于心率支持方面,并为某些心脏疾病患者行心脏或非心脏手术时安全、平稳渡过手术麻醉期提供了一项重要的保障措施,在围手术期应用逐渐增多。因此,麻醉科医师应该熟悉和掌握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适应症和安置技术。  相似文献   

6.
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植入心脏起搏器(下称起搏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交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护患一对一的分时段、分年龄段的护理干预。分别统计两组入院时及术后1、3、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两组术后1、3、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干预组术后1、3、6个月评分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均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植入起搏器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对疾病知识的认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1998年3月~2000年3月为4例患者应用球囊漂浮电极导管在床旁紧急实施了心脏临时起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安置心脏起搏器病人手术的麻醉处理等问题已引起关注。现将4例经过报道如下。例1,女性、62岁,两个月前曾昏厥两次,诊断为冠心病,心肌劳损。因阑尾脓肿急诊入院。EKG示Ⅲ°房室传导阻滞,予以口服消心痛、潘生丁及复方丹参片,异丙肾上腺素1mg加入10%葡萄糖50ml内静滴。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0.1mg、阿托品0.5mg,持续静滴异丙肾上腺素。手术开始前1~+h内发作三次阿—斯综合征。EKG示Ⅲ°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经胸外心脏按压、面罩给氧、人工呼吸和静注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率48~52bpm,但仍有频  相似文献   

9.
目的使起搏治疗更规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146例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采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包括建立随访档案、制订复诊计划、进行起搏器知识专题讲座、电话随访等。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进行评价,分别于实施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及1年进行3次问卷调查。结果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降低;起搏器及疾病有关知识水平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复诊率增加。结论对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采取自我管理行为干预,使起搏治疗更规范,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各种导管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较短的神经缺损用生物导管(自体静脉等)桥接,通过趋向吸引使神经的运动和感觉轴索有选择性对接,可获得良好结果。而对于长于1cm的神经缺损,生物导管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流出道(RVOT)间隔部起搏的可行性。方法52例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22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间隔部起搏(主动电极组),30例应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记录术中及随访期间两组各项起搏参数。结果RVOT间隔部起搏定位成功率100%,主动电极组的植入时间和曝光时间均长于被动电极组[(56.13±1.18)min比(15.42±1.24)min,(18.77±6.14)min比(10.12±8.14)min,P〈0.0530主动电极组的QRS波时限短于被动电极组[(0.14±0.02)ms比(0.16±0.04)ms,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起搏参数稳定,未见电极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间隔部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伴随心律失常的患者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我科7例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后行LC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均成功实施LC,围手术期未发生与心脏及放置起搏器有关的并发症,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心律失常的患者围手术期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术前对麻醉与手术风险做出正确评估,行LC是可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经心尖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治疗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早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行经心尖TAVR的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作为A组,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作为B组,分析术后早期心功能改善及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 共纳入56例患者,其中男32例、女24例,平均年龄(73.34±5.10)岁。A组31例,B组2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周血管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心功能分级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植入永久起搏器、中转外科开胸手术、植入瓣中瓣、瓣周漏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30 d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合并中度及以上二尖瓣反流、中度及以上三尖瓣反流均有显著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介入瓣膜(J-Va...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经左胸骨旁途径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经验和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1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3例,年龄2~20(6.7±4.9)岁,体重9~40(19.3±9.4)kg。取左胸骨旁第2肋间1.5~3 cm切口,在肺动脉主干前上壁缝荷包,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实时监测引导下利用自制弯形中空探条引导钢丝通过动脉导管建立输送轨道,或将装有封堵伞的输送鞘直接通过动脉导管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21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胸及输血,手术时间35~130(65.2±28.4)min,出血量10~200(47.8±60.8)ml,术后住院时间2~6(3.4±1.3)d,术后无封堵器脱落、溶血、肺炎、心律失常、二次开胸、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出院前复查未见封堵伞移位、脱落,无明显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结论经左胸骨旁途径封堵动脉导管未闭安全、切口小、恢复快,为动脉导管未闭患者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基因工程、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使用细胞移植、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生物心脏起搏器有望成为今后的发展方向。这些方法的基础和关键是找到理想的种子细胞。目前,用于构建生物心脏起搏器的种子细胞有成体细胞和干细胞。本文就构建生物心脏起搏器的种子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37岁,因心悸气短1个月入院。入院查体见心尖搏动点位于右胸第4、5肋间锁骨中线上,心率50次/分,律不齐,余无阳性体征。心电图示:逸搏心律,I导联P波,QRS波及T波均倒置,aVR和aVL导联波形态与正常相反,右胸前导联图形类似左胸前导联,最长R—R间期约3.5s。超声心动图示:心脏位于右侧胸腔。胸片示:镜面右位心合并内脏转位。诊断为右位心合并内脏转位,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属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绝对适应证。因患者经济困难,无法植入DDDR永久起搏器,将根据房室结功情况决定植入AAI或VVI起搏器。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分析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3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总结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实施综合护理的方法。结果本组33例患者均顺利植入起搏器,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9.01%)。其中囊袋出血2例,起搏器综合征1例,经综合护理后全部康复,无电极移位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缓解,起搏器感知及起搏功能良好。结论对实施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有针对性的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术后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11例留置永久性DDD心脏起搏器高龄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循环、呼吸、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中部分老年患者留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使得麻醉管理变得相对特殊。2005年3月至2006年6月,我科共有11例70岁以上的携带房室全功能(DDD)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的高龄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安全实施麻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