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附1106例报告)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 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 总结 110 6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 ,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 ,不使用心脏停搏液 ;逆行灌注者 ,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 ,鼻咽温维持在 (33± 1)℃ ,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 ,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 ,多巴胺用量很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 0 .45 % ,无严重心律失常 ,血尿发生率 1.90 %~ 3.41%。血液生化、心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均显示较传统方法好。无 1例发生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 1.90 % (2 1/ 110 6例 )。结论 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 ,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 ,避免再灌注损伤 ,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常温或浅低温体外循环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经验。方法指体外循环插管后,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主动脉,也不应用心脏停搏液灌注仍保持心脏跳动下的心内直视手术。应用该技术实施心脏手术33例,全部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结果全组患儿心脏手术操作完毕均可顺利脱机,不需作辅助循环,CPB时间12~46(23.1±10.2)min,明显短于同期常规手术组。术后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但更适合于时间短、畸形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矫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经验,并探讨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浅低温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577例患者,包括先天性心脏病539例,心脏瓣膜病22例,心脏粘液瘤16例。结果术后死亡7例(1.2%),出现一过性血尿98例(17.0%)。随访496例,平均时间(48.2±25.3)月,无远期死亡。术后心功能Ⅰ级329例,Ⅱ级135例,Ⅲ级32例,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复查超声心动图,无缺损残余漏、瓣周漏,心脏粘液瘤无复发。结论浅低温不停跳体心内直视手术适用于大多数简单的先心病,能较大程度地避免心肌缺血、缺氧损伤,有利于心肌保护,有助于防止缺损残漏和传导阻滞的发生;但不能提供安静无血的手术野,显露相对较差,增加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5.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6,自引:2,他引:94  
目的探讨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总结1 106例施行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病例。并行循环者,阻断上、下腔静脉而不阻断升主动脉,不使用心脏停搏液;逆行灌注者,阻断升主动脉后经冠状静脉窦逆行持续灌注机器氧合血,鼻咽温维持在(33±1)℃,均在心脏空跳条件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结果心脏手术完毕即可停机,术后血流动力学平稳,多巴胺用量很少。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发生率0.45%,无严重心律失常,血尿发生率1.90%~3.41%。血液生化、心肌超微结构检查结果均显示较传统方法好。无1例发生空气栓塞。早期死亡率1.90%(21/1 106例)。结论心脏不停跳法是一种较接近生理状态的心肌保护方法,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避免再灌注损伤,而获得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00例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300例韦世锋郑陈光付乾昌林辉温仁祝覃家绵罗玉忠廖寿合由于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低温和主动脉阻断引起心肌超微结构和病理生理改变,使心脏手术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992年我们设计常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300例...  相似文献   

7.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临床应用曾建业,韦涌初,袁春德,阮揩文,黄辉凡我院自1983年8月1994年1月应用常温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方法为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矫治手术。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见附表2方法建立体外循环,心肺转流...  相似文献   

8.
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浅低温心脏不停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但在某些方面存在争议。现就我科开展的婴幼儿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院1987年1月~1989年12月施行心内直视手术300例,兹将心脏复苏与心肌保护情况的体会报道如下。一般资料及方法(一)一般资料先天性心脏病213例,占71%;后天性心脏病87例,占29%。年龄3~63岁,12岁以下128例,占42.67%。(二)术前准备简单的心内畸形及估计主动脉阻  相似文献   

10.
心内手术体外循环保持心脏空跳状态对心肌保护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常规深低温停搏直接修补与浅低温空跳直接修补,深低温停搏补片与浅低温空跳补片观察对比治疗房缺或室缺共55例。结果:转机时间、术中最低MAP、最低温度、术毕进入ICU时的多巴胺用量、硝普钠用量、收缩压、舒张压和呼吸机的支持时间等表明浅低温空跳状态下行心内直视术比常规深低温阻断主动脉心脏停搏下具有较多的优越性,为保持心肌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程度的评估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通过与常规心脏停搏下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程度的对比研究,客观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的情况。 方法 22 例单纯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常规方法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术中控制心肌缺血时间在35 分钟以内;实验组:在浅低温体外循环,阻断上、下腔静脉,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心内直视手术。测定心肌同工酶释放活性,三磷酸腺苷含量以及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等。 结果 实验组心肌同工酶释放量低于对照组( P< 0.05 或 P< 0.01),且术后恢复较快。心肌三磷酸腺苷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基本正常,并优于对照组。 结论 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肌损伤极轻,符合微创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应用钾停跳、氧合血持续灌注心肌保护、不降温体外循环行心脏直视手术160例,手术均顺利,术后无低心排综合征、无严重心律失常发生。全组死亡2例(1.25%)。部分病例进行了LDH1/LDH2、CK-MB及血清乳酸测定,与低温体外循环组比较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作者认为,此方法临床效果满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部小切口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5年12月~2008年1月,经胸部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810例,包括先天性心脏病660例,瓣膜病129例,心脏黏液瘤21例。经胸骨正中上段小切口手术36例,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59例,右胸骨旁小切口3例,右胸前外侧小切VI658例,右腋下小切口54例。其中382例在心脏跳动下手术。结果术后死亡12例,手术死亡率1.5%。术后呼吸机辅助(6.7±4.2)h,术后引流量(210±165)ml,术后住院时间(7.4±4.9)d,421例(52%)未输血。术后无胸骨裂开、纵隔感染。术后随访690例(85%),随访(48.2±25.3)月,无远期死亡。心功能Ⅰ级478例,Ⅱ-Ⅲ级212例,Ⅳ级0例,明显好于术前(310、438、62例,Z=-13.21,P=0.000);心胸比率0.51±0.11(0.37~0.75),明显低于术前(0.53.4-0.08,t=4.065,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0.63±0.11(0.36~0.75),明显高于术前(0.57±0.11,t=-10.529,P=0.000)。结论胸部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具有切口隐蔽美观、胸骨畸形及感染发生率低等优点,但必须选择适合的病例,应用必要措施改善显露,加上熟练的手术技巧,才能取得良好的手术及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肺再转流:附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手术毕,心肺转流终止后已复苏的心脏可因心肌收缩功能恢复不全,心内畸形矫治不彻底,术中意外性大出血或损伤引起的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等原因需重建心肺转流。本文对76例病人重建心肺转流的原因和结果进行的分析表明,适时重建心肺转流对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1754例先天性心脏病直视术后10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的发生原因和转归,提出正确的防治方案。方法手术中立即发生CAVB8例;其中6例立即再次阻断主动脉重新修补,2例使用心外膜起搏和异丙肾上腺素处理,其中1例术后第7天再次手术重新修补缺损;手术后3~4天由于CAVB发生心源性昏厥2例,均安置临时心内膜起搏器。结果全组患者无住院死亡,全部康复出院未留置永久性心内膜起搏器。结论CAVB的发生与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的位置和手术操作有关;正确认识房室传导组织的解剖是防止损伤的关键,术中一旦发生CAVB应果断拆除原修补缝线,重新修补缺损;术后安置心外膜或心内膜临时起搏器对防止心源性昏厥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6.
在17例心内直视手术中分阶段检查血浆心钠素(ANP)浓度,结果示自麻醉诱导开始,ANP水平即有明显升高,其升高幅度与 CVP 和 MAP 的高低有关,对其机理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搏动灌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搏动灌注与平流灌注的区别。 方法 将100 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按灌注方法不同分为搏动灌注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50 例,分别采用搏动灌注法与平流灌注法。于转流前、转流30 分钟、60 分钟、90 分钟和升主动脉开放时,分别测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记录术中尿量,术中、术后血红蛋白尿例数,肢体末梢皮肤温度恢复时间,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时间;观察术后引流量,记录术后呼吸机应用时间和心脏自动复跳例数等,然后进行对比观察研究。 结果 搏动灌注组心脏自动复跳率提高,术中尿量增多,术后正性肌力药物应用时间减少,肢体末梢皮肤温度较对照组提前恢复2~3 小时,提前拔气管插管6~10 小时,转流中血小板两组无差异;血浆游离血红蛋白随搏动时间延长逐步增高,术中、术后血红蛋白尿例数有所增加,但两组无差异;术后渗血引流量两组无差异。 结论 搏动灌注方法较符合生理状况,明显优于平流灌注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29例新生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9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新生儿,年龄3~28d,其中室间隔缺损3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10例,肺动脉闭锁1例,三尖瓣闭锁3例,单心室1例,法洛四联症6例,完全性房室管畸形4例,永存动脉干1例,所有患者合并房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29例患者均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一期矫治术。结果术后死亡4例(13.8%),其中1例完全性大动脉错位和1例肺动脉闭锁患者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2例死于灌注肺、低氧血症,其余2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19例,随访时间1~31个月,体重及各项发育指标与正常同龄儿基本相同。结论新生儿心脏手术麻醉、体外循环应平稳,手术操作要精细,手术成功的关键是畸形矫正满意及良好的心肌保护和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