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有其自身发展轨迹的自限性疾病.疾病发生后,其发展和终止依据疾病的严重程度,但有很大的差异,轻症者病程较短、相对平和;重症者病程较长、凶险,胰腺出血、坏死通常累及胰周和腹膜后广泛的区域,并导致循环不稳定和严重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可能造成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和功能衰竭.由于腹膜后和全身严重的炎性反应、肠麻痹、全身和肠道免疫功能的变化等原因,胰周和全身继发感染的比例非常高,因此由继发感染给机体带来更为严重的二次炎性反应打击.胰腺本身炎性反应后的继发感染更具破坏力,且是非自限性的,疾病转归完全取决于感染的控制与否.正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累及多系统、多器官,且其临床表现多样性、复杂性和凶险性,使得治疗困难而复杂.  相似文献   

2.
正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炎性-纤维化疾病,通常以单个或多个器官肿大起病,组织中IgG4+浆细胞增多,伴或不伴血清中IgG4升高。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颌下腺、甲状腺、肺、肾脏、胰腺、胆管、淋巴结、腹膜后间隙等,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炎性-纤维病变继发弥漫性肿大,除受累器官本身的表现外,尚有其压迫临近器官或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1]。现将本文收治的1例同时累及胸主腹主  相似文献   

3.
急性胰腺炎的内、外科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胰腺炎时,胰腺的多种酶、血管活性物质以及其他毒性物质由胰腺外渗到前、后肾旁间隙、小网膜腔和腹腔。造成富有蛋白质液体丢失至“第三间隙”低血容量及低血压,这些物质通过后腹膜淋巴系统和静脉通路进入全身循环,引起各系统的并发症,包括呼衰、肾衰和心血管衰竭。 约80%急性胰腺炎病人胰腺有炎症,但其组织仍有活力,称间质性胰腺炎;其余有明显胰腺及/或胰周坏死。现认为胰周坏死  相似文献   

4.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炎性-纤维化疾病,通常以单个或多个器官肿大起病,组织中IgG4+浆细胞增多,伴或不伴血清中IgG4升高。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颌下腺、甲状腺、肺、肾脏、胰腺、胆管、淋巴结、腹膜后间隙等,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炎性一纤维病变继发弥漫性肿大,除受累器官本身的表现外,尚有其压迫临近器官或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现将本文收治的1例同时累及胸主腹主动脉及颌下腺的IgG4相关性疾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急性胰腺炎(AP)时由于胰酶破坏胰腺附近的腹膜,液体可进入网膜囊及肾旁前间隙,引起积液[1].肾旁前间隙积液和网膜囊积液各有特点,影像诊断上易混淆.部分学者认为,AP时最先累及的腹膜后间隙是网膜囊,表现为胃胰间距增大[2-3].为了进一步明确AP时肾旁前间隙和网膜囊积液的特征,本文分析它们的影像学表现,以进一步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6.
报道经手术证实临床不典型的急性水肿型胰腺炎15例,以全腹膜炎或并腹部炎性肿块为主要表现,1/2病人淀粉酶不增高,胰周、腹膜后或腹腔组织均有炎性渗出,其中1/4有组织出血坏死.多器官受累发生率66.7%.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7.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该类疾病以血清IgG4水平升高以及IgG4阳性细胞浸润多种器官和组织为特征,常见受累器官包括泪腺、胰腺和腹膜后间隙等,累及的器官或组织由于慢性炎症及纤维化进程可导致弥漫性肿大。该类疾病对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  相似文献   

8.
经典的胰腺切除术多需同时切除胰腺组织周围脏器,其存在创伤大、疗程长和并发症较高的不足.为尽可能保留胰腺和胰周器官的功能,各种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已广泛应用于胰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保留器官功能的胰腺切除术主要包括肿瘤局部切除术、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中段胰腺切除术、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等.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和机器人保留器官功能胰腺切除术也相继在临床开展.本文就保留器官功能胰腺切除术式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尸体解剖方法研究右半结肠毗邻的层面关系,为精准右半结肠膜解剖手术提供可靠的应用解剖学依据。 方法对经福尔马林固定的5具尸体(男性4具,女性1具)右半结肠毗邻层面进行解剖学观察。 结果右半结肠与其周围的毗邻层面,形成了右Toldt′s融合筋膜区、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大网膜-横结肠融合筋膜区等三个区域。(1)右Toldt′s融合筋膜区:因回盲部、升结肠及其系膜筋膜背侧叶与原始后腹膜形成右Toldt′s融合筋膜而来。右Toldt′s融合筋膜区的头侧界为十二指肠环下缘,内侧界为肠系膜上动脉右缘,右侧与尾侧边界为回盲部、升结肠与后腹膜的愈着缘。在右Toldt′s融合筋膜区背侧依次存在后腹膜延续层面(原始后腹膜)和泌尿生殖层2个层面,依次形成了右Toldt′s融合筋膜间隙、肾前间隙和肾后间隙等三个间隙;(2)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因结肠肝曲及其系膜筋膜背侧叶与胰头十二指肠固有筋膜形成融合筋膜而来。头侧界为胃大网膜在十二脂肠球部附着处,尾侧界为十二指肠环下缘,外侧界为十二指肠环外侧缘,内侧界为大网膜的右缘(其内标志为胃网膜右静脉)。胰头十二指肠融合筋膜区背侧依次为胰头十二指肠、后腹膜延续层面(原始后腹膜)和泌尿生殖层3个层面。依次形成了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肾前间隙和肾后间隙等4个融合筋膜间隙。右Toldt′s融合筋膜间隙向头侧延续,被胰头十二指肠层面分隔为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与胰头十二指肠后间隙;胰十二指肠前上静脉起自胰头,跨越胰头十二指肠前间隙,汇入肠系膜平面的Henle干(Henle trunk);(3)大网膜-横结肠融合筋膜区:起自大网膜右缘,向左侧由大网膜与横结肠系膜筋膜前叶融合而形成的区域。由腹侧向背侧形成网膜囊、胰周间隙和胰后间隙3个间隙。大网膜第3层覆盖于胰体尾浅面,大网膜第4层包绕胰体尾和脾脏,该两层间为胰周间隙。大网膜第4层与横结肠系膜无血管区紧密融合,在胰腺下缘分离,其间与胰后间隙相通。 结论在胚胎发育理论基础上,应用解剖学方法重新认识右半结肠周围毗邻层面关系。了解这些层面及其相互之间的融合筋膜间隙,有助于安全、精准和有效地施行右半结肠根治性膜解剖手术。  相似文献   

10.
正IgG4相关疾病(IgG4-RD)是一种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的炎症性纤维化性疾病,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性肿块及器官肿大。通常可先后或同时累及多个器官,几乎所有器官均可受累,以泪腺、唾液腺、胰腺、肾脏、淋巴结、主动脉和腹膜后最多见。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先天及获得性免疫调节性T细胞和B细胞功能异常有关,而IgG4分子本身并不致病,甚至可能起到下调炎症反  相似文献   

11.
IgG4相关性疾病是一种与IgG4淋巴细胞密切相关的慢性系统性疾病[1],发病机制不明,好发于老年男性[2],可累及多个器官或组织,最常见受累器官为胰腺,其次为胆管、胆囊、唾液腺、泪腺、腹膜后、肾、肺和前列腺、淋巴结等[3]。受累器官或组织似肿瘤样增生[4],临床上可表现为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硬化性胆管炎、硬化性胆囊炎、硬化性涎腺炎、米库利次病、腹膜后纤维化、小管间质性肾炎、间质性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非感染性胰腺坏死手术时机.方法对62例非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进行临床和CT评估以决定手术指征,根据手术发现对手术治疗的时机进行评估分析.结果经CT评估病灶大于6 cm、术前诊断为非感染性胰腺坏死41例患者中,32例发病3 ~ 4周后手术治疗.术中发现大网膜及肠系膜根部见大量皂化斑,正常胰腺与坏死胰腺组织分界清楚,10例患者胰腺坏死已合并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5%;术后5例患者死亡,病死率为12%;发病2周内手术治疗的9例患者,术中发现正常胰腺组织与坏死胰腺组织之间分界不十分清楚,胰腺及胰周组织水肿明显,术后有1例患者死亡.CT评估病灶小于6 cm,但胰周及腹膜后大片脂肪坏死、液体积聚、消化道有压迫梗阻症状的21例患者全部于发病后3 ~ 4周手术治疗,术中见4例患者胰腺坏死合并感染,3例有粘连性或压迫性消化道梗阻,术后2例死于腹腔内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对急性胰腺炎非感染性胰腺坏死,是否需要手术清除坏死组织,应行定期CT评估分析,对于病灶大于6 cm和/或病灶不足6 cm但胰周及腹膜后大片脂肪坏死、液体积聚并有消化道压迫梗阻症状患者,应行手术治疗.手术时机宜在发病后3 ~ 4周.过早手术,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尚未完全分离,术中易出血,增加手术难度和再次手术的机会;过迟手术,坏死组织已合并感染,腹腔内感染严重,需再次手术甚至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13.
正胰体尾部切除术是治疗胰体尾部良恶性肿瘤、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等疾病的常用术式。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微创理念的提出,腹腔镜技术在胰体尾部切除术中也逐渐得到应用。但是由于胰腺肿瘤发病率高,且为后腹膜器官,毗邻组织结构较多,手术难度大,且学习曲线较长,所以腹腔镜手术在胰腺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AIP)的影像特征及其在AI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AIP患者的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11例AIP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2例胰头局限性肿大.CT平扫病变密度均均匀.4例在MR T1WI上信号降低、T2WI上信号轻度升高,增强后动脉期病变轻度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进一步强化.9例胰腺周围有包膜样结构.横轴位图像上肝内外胆管扩张、胆总管胰腺段狭窄或闭塞10例,胰管未显影11例.6例行MRCP者有4例显示胆总管胰腺段较大范围狭窄或闭塞,胰管节段性狭窄.7例ERCP显示胰管弥漫性、不规则狭窄.胰周静脉受累8例,肾脏多发低密度灶6例,腹膜后纤维化2例,肝门部胆管狭窄1例,肺间质病变1例,强直性脊柱炎1例.结论 AIP的影像学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检查在AIP诊断中起重要作用.识别胰腺外脏器受累对正确诊断AIP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急性胰腺炎术后较易发生某些并发症,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则有助于康复。一、局部并发症1.胰腺脓肿:多由于手术时,对坏死的胰腺组织和渗液未予清除或清除不完全,在细菌的侵袭下,引起继发感染所致。脓肿常发生于急性胰腺炎后2~3周,其发生率为2~4%。因此,第一次手术时将整个腹膜后受侵犯区域敞开,彻底消除胰腺的坏死组织和渗液,对预防和减少术后胰腺脓肿极为重要。胰腺脓肿非手术治疗的病死率较高,而且易继发腹腔出血、胰瘘、肠瘘和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胃癌侵犯胰腺征象对评估胃癌原发灶可切除性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65例,术前CT检查均诊断为胃癌侵犯胰腺。计算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程度的准确率,分析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侵犯无法根治患者胃癌与胰腺接触面形态、接触面清晰度、外侵形态、胰腺受侵犯部位和胰周CT值的差异。结果 65例患者中,术中证实未侵犯胰腺者18例,胃癌侵犯胰腺者47例,CT诊断胃癌侵犯胰腺的准确率为72. 31%。确诊胃癌侵犯胰腺患者中,手术探查发现,无法行根治性切除者16例,另31例患者采取原发灶与胰腺联合切除方案并成功切除。18例未侵犯患者接触面形态表现为Ⅰ型与Ⅱ型; 47例确诊患者则以Ⅱ型、Ⅲ型、Ⅳ型为主,其中16例无法手术切除患者均为Ⅳ型。未侵犯患者以接触面清晰居多,而确诊患者则均表现为接触面模糊。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者、侵犯无法根据患者接触面形态与接触面清晰度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未侵犯患者外侵形态以毛刺条状为主,多侵犯胰体;侵犯可根治患者外侵形态以结节外突为主,多侵犯胰体;侵犯无法根治患者外侵形态以模糊片状为主,多侵犯胰头。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侵犯无法根据患者肿瘤外侵形态与胰腺受侵犯部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未侵犯患者、侵犯可根治患者、侵犯无法根治患者胃癌与胰腺接触处的胰周CT值分别为(-47. 21±7. 85) HU、(-33. 46±6. 10) HU、(-11. 02±3. 13) HU,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胃癌侵犯胰腺的接触面多发生在胃癌外侵明显处,且接触面模糊,胰腺呈内凹或嵌插征;若接触面清晰,则提示二者仅是相贴,并无侵犯。当胰腺与胃癌的脂肪间隙密度明显增高或出现索条、淡片征时,原发灶可能无法根治切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现今腹腔镜已被应用于胰腺外科手术,而胰腺本身具有外分泌和内分泌两大功能,其位置在腹膜后,周围解剖关系复杂,胰腺与脾脏动、静脉及脾门关系密切,故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技术操作要求高、风险系数大,较难开展.然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术拥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治愈率高等优点[1],使其对于老年人胰尾肿物能达到微创治疗的目的.我科从2010年9月至2012年11月对10例老年患者胰尾肿物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自从CT问世以来,很快就成为我们诊断胰腺包块的一种不可缺少的工具。它不但能帮助我们明确包块的形状、密度、血供,还能提供包块周围及其胰腺组织的变化情况。髓着CT检查结果的普及,正确分析CT检查结果,就成为我们每个临床医生面临的一个重要向题。现就多种胰腺包块的CT表现进行以下评述。正常胰腺正常胰腺外形狭长,位于腹膜后,横跨第1~2腰椎,分头、颈、体、尾四部分。胰头最低,胰尾最高。其头、体、尾三部分的横断面宽度分别为3~4cm、2~3cm、1~2cm,胰头部最宽,位于十二指肠降部内侧,横断面为圆形,其下方的钩突为三角形,尖端向左,在肠系膜上动脉及上静脉的右后方,与左肾静脉位于同一水平。胰体为弓形,凸面向前,其背侧有肠  相似文献   

19.
黄咏东  韦红 《山东医药》2008,48(4):12-1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以全身免疫异常导致多器官受累的疾病.消化系统受累可涉及食道、胃、肠、肝胰等多个器官,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  相似文献   

20.
SAP手术后易并发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及胰腺坏死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直接影响患者预后.通畅的胰周引流对预防这些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我院普外科设计了胰周虹吸式引流,自1998年6月起应用于临床,引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