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徒手植入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方法,总结临床应用经验及效果.方法 临床寰枢椎不稳患者16例,男11例,女5例,平均37.5岁;应用钉棒系统.后路正中切口显露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钉道方向在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头端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15°,横断面夹角约30°.术前JOA评分58~102分,平均72分.结果 术后无1例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7~22个月,平均15个月,JOA评分131~163分,平均145分,改善率86.4%.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 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徒手植入技术简单、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寰椎侧块螺钉与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上颈椎不稳的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9月,采用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l0例,其中齿突陈旧性骨折3例,新鲜齿突骨折7例(Aderson ⅡC型)。所有患者均伴有寰枢椎脱位或不稳,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枕区疼痛,活动受限。寰椎侧块螺钉进钉点选择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l8~20mm与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与冠状面垂直,矢状面上螺钉向头侧倾斜约5°。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钉道与矢状面夹角约l5°,与横断面夹角约30°。螺钉直径3.5mm,寰椎侧块螺钉长28~32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均用Oasys固定。结果l0例患者共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各20枚。无一例患者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15月,平均8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13.2~16.8分,平均l4.8分,改善率为87.5%。植骨块全部融合,无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后路寰椎侧块螺钉结合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稳定的三维固定效果,可用于治疗上颈椎不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24例,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7例,先天性游离齿突4例,新鲜齿突骨折9例(Anderson Ⅱ C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术前CT及三维重建评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等参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探及椎弓根上内侧缘,钉道内侧倾约25°,头侧倾约25°.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外侧1mm纵垂线与其后弓下缘以上2mm的交点处,钉道内侧倾约5°,头侧倾约5°.螺钉直径3.5mm/4.0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8mm.术后摄X线、CT及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95枚,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改用椎板钩.术后CT扫描发现1枚螺钉穿入寰椎椎管,1枚螺钉穿入枢椎横突孔,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新鲜齿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寰枢椎椎弓根的影像学特点及植入椎弓根螺钉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寰椎侧块解剖学观测及其在侧块螺钉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寰椎解剖学特征进行观测,为临床寰椎侧块螺钉内固定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收集10例成年尸体寰椎标本,使用游标卡尺进行线性测量;角度测量则先用钨丝取模,再用常规量角器检测。测量指标包括后弓内侧半距、后弓外侧半距、后弓高度、后弓宽距、侧块外侧高度、侧块内侧高度、侧块横径、侧块前后径、侧块内倾角。两例患者依据测量的解剖学数据,选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3 mm的交点处进钉,置入侧块螺钉后行X线检查,观察螺钉在寰椎侧块中的长度及与矢状面的角度。结果后弓外侧半距为(20.8±3.3)mm,后弓高度为(7.2±1.7)mm。两例患者X线片显示螺钉均在寰椎侧块内,螺钉长度25 mm,与矢状面保持(8~14)°。结论寰椎侧块螺钉的进钉点选在寰椎后结节中点旁20 mm与后弓下缘以上3 mm的交点处,与矢状面保持(8~14)°。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齿突侧块间距在儿童寰枢椎固定性旋转半脱位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笔者医院收住的42例寰枢椎固定性旋转半脱位患儿及45例正常儿童的寰枢椎CT资料,分析患儿组寰枢椎相对旋转角与齿突侧块间距差的相关性并比较患儿组与正常组齿突侧块间距不对称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患儿组寰枢椎相对旋转角与齿突侧块间距差无明显相关(r=-0.29,P=0.06);正常组与患儿组齿突侧块间距差不对称(≥1mm)发生率无明显差异,x2 =2.52,P>0.05.结论 齿突侧块间距差≥1 mm不适合作为儿童寰枢椎固定性旋转半脱位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CT扫描资料.结果:轴位CT,齿状突的矢状径与脊柱纵轴成一定角度6例.两侧寰枢侧关节对位不良或旋转分离8例.齿状突距寰椎两侧块的距离不等同5例.多平面及三维重建,齿状突偏向一侧,两侧寰椎侧块外缘与枢椎侧块外缘不在一条直线上,寰椎前弓后缘齿状突前缘的距离大多在正常范围内.结论:SCT能够清楚显示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的情况,同时可确定有无骨折,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难复性寰枢椎脱位的治疗是脊柱外科的一个难题,寰椎前脱位会形成齿状突或枢椎体对脊髓腹侧的压迫,表现为截瘫.对于患者的治疗,一般应先采用经口咽入路将寰枢关节松解、复位,再行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1-3],也可以在前路松解复位的同时行钢板固定[4].我院收治一例陈旧、难复性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因同时合并有下颌骨陈旧骨折,张口明显受限,难以经口咽入路松解寰枢关节.同时患者还合并枢椎椎体陈旧骨折,难以行枢椎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对于此患者,我们采用后路枢椎一侧半椎板切除减压,另一侧颈1-3半椎板间植骨融合,以寰椎椎弓根、第三颈椎弓侧块螺钉钉板系统做内固定,患者治疗成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一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和枢椎介块螺钉治疗6例寰枢椎前脱位,结果:随访6 ̄24月,4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2侧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断钉脱打现象。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达到稳定的状态,该方法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正常小儿寰枢椎的MSCT表现。方法对32例2-13岁正常小儿寰枢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MSCT图像。结果寰椎前弓双侧部骨骺板融合时间为6-7岁,后弓正中部为3-4岁。枢椎齿状突尖部骨骺出现时间多数是5-6岁,骨骺融合时间是9-10岁。齿状突上部形状在冠状位上似双乳突状或蜡烛火焰状,在横断位上似豆瓣状或花蕊状。齿状突基底部骨骺板形似裂隙状,融合时间多为5岁以后。正常小儿寰齿前间距平均值是2.05±0.45mm,寰椎两侧侧块外缘与齿状突中心距离差平均值是0.94±0.84mm。结论正确认识正常小儿寰枢椎的各种MSCT表现,有利于提高小儿寰枢椎损伤或发育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3例,其中3例均为男性,年龄2856岁,车祸伤2例,砸伤1例,齿状突骨折1例,寰枢关节脱位2例。按Dickman等根据横韧带及骨性结构的损伤程度及范围分型:ⅠA型2例,ⅡB型1例。观察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力学稳定性和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术后3个月随访,植骨均得到骨性愈合,与术前X线相比,侧块椎弓根螺钉及固定钛缆无断裂、松动及脱落征象。结论后路寰椎侧块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钛缆内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即提供了坚强的内固定,减少了钛缆断裂等并发症,又给了植骨块一个很好的固定,更好的促进了植骨融合,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伴寰枢椎脱位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术的适应证与疗效。方法对齿状突骨折12例(Ⅱ型骨折8例,Ⅲ型骨折4例,均伴有寰枢椎脱位)者,术前予颅骨牵引5—7d,在全麻下行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术。结果12例平均随访16.5个月,齿状突骨折全部骨性愈合,寰枢椎脱位满意复位10例,改善2例,复位满意率为83.33%。结论后路侧块钉板内固定能使齿状突骨折获得良好的稳定性,与其它术式相比,有着更广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寰椎椎弓根骨性标志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寰、枢椎旋转脱位或二者间有较大移位时确定寰椎椎弓相关骨性标志,为术中定位寰椎椎弓根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0具寰椎干燥标本,标记寰椎椎弓根轴线(M线),采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M线与寰椎椎弓根上方及内外侧骨性标志的各相关参数,并采用尸体标本进一步验证寰椎椎弓根骨性标志的定位效果。结果:寰椎椎弓根轴线内倾角平均(17.67°±4.21°),进钉点距寰椎后弓后侧皮质与后正中线的交点间距平均(25.00±2.33)mm,距横突外缘平均(22.33±2.77)mm。寰椎上关节突后凸尖较为突出,其下的骨质弧形隆起,经此弧形隆起顶点的垂线与上关节突后凸尖的垂线基本重叠,上关节突后凸尖的垂线与M线在后弓处的重叠率左侧为48%,右侧为65%,其余的垂线均位于M线外(0.89±1.16)mm。出钉点位于M线与侧块前缘相交处的侧块前缘垂线的中点,左右出钉点连线(BB线)与前结节顶点有36%的重叠率,其余前结节顶点大部位于BB线下(3.37±1.80)mm。结论:寰椎后结节中点及上关节突后凸尖下的骨质隆起的顶点可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准确标志,上关节突后凸尖及横突尖可作为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大体标志;沿寰椎椎弓根轴线进钉较为安全,内倾17.67°,仰角变异大,出钉参照寰椎前结节顶点。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寰枢椎骨折脱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对40例可疑有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MSCT扫描资料进行总结,常规层厚5mm,层距10mm,采用UM模式扫描,重建层厚1.25mm,层距0.63mm,并将CT薄层图像传输到工作站.结果明确诊断有32例,其中寰椎骨折6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0例,枢椎体骨折3例,枢椎椎弓骨折6例,寰枢关节不全脱位7例.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部位及性质,可做为寰枢椎骨折脱位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结合临床采用侧块钉手术治疗齿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浅谈后路手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恢复脊柱稳定性的效果和体会.方法 总结1例采用侧块钉手术治疗齿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病人的诊疗过程,简论上位颈椎的固定方法.结果 术后患者神经症状明显缓解,影像学复查显示寰枢椎稳定性良好.结论 采用侧块钉手术治疗齿突骨折并寰枢关节脱位能明显改善高位颈椎的稳定性,手术方法简化,固定确切,是现今该类疾病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后路枢椎侧块螺钉治疗6例寰枢椎前脱位。结果随访6~24个月,4例肌力完全恢复正常,2例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无断钉脱钉现象。结论经后路寰枢椎侧块螺钉固定治疗寰枢椎脱位,可使寰枢椎达到稳定的状态,该方法有效且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在复杂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方法 对6例合并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粉碎性骨折的寰枢椎脱位患者,行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固定,辅以寰枢椎间植骨融合的手术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复位及即刻稳定性良好,随访观察寰枢椎骨性融合良好,无椎动脉或脊髓损伤的情况,无寰枢椎以外颈椎节段椎间骨性连接。结论 在合并枢椎椎弓根发育不良或粉碎性骨折的寰枢椎脱位中,应用枢椎椎板螺钉联合寰椎侧块固定技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上颈椎伤病患者进行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钉板系统复位内固定,置入88枚寰枢椎椎弓根钉,在寰椎后弓及枢椎椎板间植骨融合,使寰枢椎复合体得到稳定。结果 2例术后出现枕大神经痛,经对症治疗1个月后痊愈;2例螺钉穿破寰椎左侧椎弓根外侧壁,未发现脊髓、椎动脉损伤。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个月~6年,均获得骨性融合,未发现钉板断裂。所有患者X线片示寰椎完全复位,枢椎齿状突骨折处复位良好。CT片示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位置关系良好。结论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结合钉板系统固定治疗上颈椎伤病,能显著增强寰枢椎间生物力学稳定性,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18.
寰椎骨折由Jefferson于1920年首先报道上千例寰椎爆裂性骨折,并将这种寰椎的特殊骨折称之为Jefferson骨折. 寰椎外观呈椭圆环状,无椎体,环形两侧增厚变粗,形成侧块,其上面枕骨髁突与枕骨构成寰枕关节;其下在前弓后面的中央与齿状突相对应构成寰齿关节,由寰椎两侧块间的横韧带和关节囊维持其稳定性.后弓与横韧带间容纳脊髓,寰椎矢状径大约 3.0cm,其中齿状突约占1.0cm,脊髓约占1.0cm,尚有1.0cm的缓冲间隙.前后弓与侧块相接处骨质较纤弱,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模拟手术,观察新型前路经寰枢关节解剖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系统与寰枢椎复合体的匹配性,验证此内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对30具福尔马林浸泡的正常国人枕颈部标本模拟前路经寰枢关节解剖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术,术毕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及数字化X线摄影术(digital radiography,DR)。通过观察钛板位置,测量螺钉轨迹参数,不同平面上经寰枢关节螺钉与椎动脉及脊髓的距离、钉尖距寰椎侧块上关节面的距离,分析此内固定系统与寰枢椎复合体的匹配性。结果钛板与枢椎表面匹配,未超出枢椎体边缘,所有螺钉均在骨质内,无椎动脉、脊髓及寰枕关节损伤;经寰枢关节螺钉钉道冠状面上外偏角为(23.22±1.71)°,矢状面后倾角为(27.96±3.05)°,钉道长度为(27.50±1.55)mm,枢椎体螺钉横截面上内偏角为(9.55±0.80)°;矢状面上倾角为(25.35±2.36)°,钉道长度为(15.47±0.89)mm;在横截面A(寰椎横突孔上缘)经寰枢关节螺钉距椎动脉和脊髓最近,分别为(5.05±1.04)mm和(8.05±0.92)mm,与寰椎侧块上关节面距离为(3.15±0.67)mm。结论采用前路经寰枢关节解剖锁定钛板螺钉内固定系统,行寰枢椎固定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颈椎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7月~2011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22例,进行颈椎后路椎弓根及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顺利,随访4~36个月,平均12.6个月.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余21位患者均复位满意,术后1年16例患者的ASIA92评分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后路内固定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操作安全、固定牢固,是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