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本文提出黄疸消退后仍须重视善后调治,论述了清除湿热余邪、调肝理脾助运、健脾化湿通降、行气化瘀消瘢、泄胆和胃化痰、养阴祛湿和肝六法的具体应用,并附病案举例以资印证。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一般认为乙肝发黄的病因病机乃湿热瘀毒侵袭肝胆 ,枢机不利 ,疏泄失司 ,胆汁不循常道 ,渗入血液 ,溢于肌肤 ,其病机关键是湿。故利小便、去除壅积之湿热是其主要的治法。然而验之临床 ,部分慢性肝炎黄疸患者用上法未见有效。《景岳全书》指出 :“黄疸一证 ,古人多言为湿热…… ,而不知黄之大要有四 :曰阳黄 ,曰阴黄 ,曰表邪发黄 ,曰胆黄也……。岂果皆如曲 ,悉可谓之湿热耶 ?弗足凭也。”“阴黄证多由内伤不足 ,不可以黄为意专用清利 ,但宜调补心脾肾之虚以培血气 ,血气复则黄必尽退。”可知黄疸非独湿热而为 ,内伤不足、脏腑功能紊… 相似文献
5.
6.
7.
8.
9.
朱丽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5(6):26-27
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者可引起核黄疸致死或致残。笔者用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法治疗新生儿黄疸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共观察60例,均为本院产科所生的新生儿,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最小1天,最大7天,平均3.4天。中药组35例,对照组25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所有病例均符合病理性黄疸的标准,除外有红细胞明显异常;有明显溶血性贫血;明显肝功 相似文献
10.
黄疸从肺论治验案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疸病的治疗,历代医家多遵循其湿阻中焦,肝胆失于疏泄,胆液不循常道而外溢的病机。采用清热化湿,疏泄肝胆的方法。笔者在此原则的指导下,更配以宣肺化气之品,临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风湿热、溶血性黄疸患者,男,26岁。因恶寒、发热,茶色尿.关节肿痛3天入院。入院查体:K39℃,双乳蛾红肿,目赤,肌肤黄染,双膝、肘关节红肿,舌红,苔黄腻。血常规:WBC19.6×109/L,N0.92,Hb1029/J。,ESR92mm/h,抗链“0”1:800”,C反应蛋白阳性,总胆红素(KBJLJ)36lmol/L,间接胆红素33lmol/l-。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总结任宝成名老中医治疗小儿黄疸的经验。任老认为湿热邪气是黄疸的重要病因,祛湿是治疗关键,其按三焦分期辨证论治小儿黄疸,并提出了芳香化湿、清热利湿、轻消理脾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13.
黄疸之治多从阳黄和阴黄辨证,以清热利湿为治,张珍玉教授认为肝失疏泄,必疏泄胆汁不力,胆汁泛溢于肌肤而成黄染,且木不疏土,脾失健运使湿邪内阻而发黄疸。所以,肝气郁结,湿热内阻是本证的基本病机,疏肝解郁,清热利湿退黄为基本治则。 相似文献
14.
肝细胞性黄疸中医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对比其治疗前后黄疸指数变化,分析常见型及辨证施治措施,探讨其实用性;方法: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对肝细胞性黄疸患者进行治疗,选择病例多为黄疸比较明显,一般情况尚可,无严重并发症和伴发病者;结果:经辨证施治,患者身,目及小便黄梁明显改善,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尿胆红素,尿疸原显著改善,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酸基转移酶,入-谷氨酰转移酶改善不明显。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肝细胞性黄疸具有效,经济,方便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18.
黄疸既是症状也是体征 ,是由于胆色素代谢障碍 ,致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 ,渗入组织尤其是巩膜、粘膜和皮肤 ,染成黄色所致。黄疸按发生机理可区分为溶血性、肝细胞性与阻塞性三型。在中医 ,则根据其色泽不同 ,分为阳黄与阴黄两类。凡色泽鲜明 ,黄如橘皮者为阳黄 ;色泽晦黯不鲜者为阴黄。阳黄多因湿热内蕴 ,熏蒸肌肤所致 ;阴黄多因寒湿内阻 ,脾阳不运 ,胆汁不循常道而成。按中医分型 ,阳黄其色鲜明 ,阴黄其色晦黯 ,但是临床上若仅据此一点来判断证属阳黄还是阴黄是很不够的。笔者体会 ,阳黄阴黄的辨证 ,应以是否出现阳明证或太阴证来判定。换句… 相似文献
19.
从脏腑虚实论治高脂血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范畴 ,其病位在血脉 ,可涉及全身。高脂血症基本病机是属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肝、脾、肾三脏虚损 ;标实主要是指痰浊、瘀血 ,临床上多以痰瘀互结多见。此病的病机较为复杂 ,多虚实夹杂 ,故辨证应准确 ,以免犯虚虚实实之戒。一般虚者多采用健脾益气 ,补益肝肾 ,养血填精之法 ;实者宜利湿化痰、活血化瘀、通腑泻浊、疏肝理气等 ;虚实夹杂者宜标本兼顾 ,补泻兼施。临证时应分清孰轻孰重 ,再确定具体治则。1 虚证1.1 脾气亏虚证见头昏身重 ,脘腹胀满 ,神疲乏力 ,纳呆便溏 ,舌淡苔白 ,脉沉缓。脾为后天之本 ,… 相似文献
20.
<正> 茵陈治疗黄疸,古已有之,但究竟需要多大剂量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何煎法才能达到其退黄的目的呢?大剂投用茵陈有无毒副作用呢?众说纷云。《伤寒论》第238条关于茵陈蒿汤治疗湿热黄疸的原文中强调茵陈宜先煎,而我国现代著名的中医肝病专家关幼波则认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