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引言更年期是妇女由生育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个必经的生命阶段。处于更年期的一部分妇女出现以月经不规则、潮热、焦虑、忧郁等症状时称之为更年期综合征。WHO已将更年期更改为围绝经期,目前一些杂志及教科书上也将更年期综合征改为围绝经期综合征[1]或绝经综合征[2],但由于"更年期"一词早为大众所熟知,  相似文献   

2.
围绝经期是指从出现卵巢功能衰退征兆到最终月经结束后一年的时期,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和绝经后期三个阶段.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早期健康教育,预防更年期综合征出现,以安度生命中这一特殊时期,也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一致.  相似文献   

3.
围绝经期分为绝经前期,绝经期,绝经后期3个时期,持续时间约20年左右,年龄跨度为40~60岁.1994年WHO正式建议不用更年期一词,而改用围绝经期和绝经过渡期.更年期综合征只是围绝经期妇女诸多问题中的一种,是指以自主神经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而引发的一组症候群.  相似文献   

4.
更年期综合征又称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更年期综合征属于中医脏躁、绝经前后诸证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院门诊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进行针刺干预,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围绝经期是指女性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我国女性的绝经年龄在40~55岁之间,平均为48岁。在围绝经期,女性可出现潮热、盗汗、心悸、易疲乏、情绪抑郁、焦虑、易怒、性功能和性生活质量下降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医学上将这一系列症状称之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或更年期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明显下降,发生骨质疏松、骨关节病、高血压、冠心病和肿瘤等  相似文献   

6.
浅谈围绝经期妇女保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围绝经期曾称更年期,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是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专题会议统一了有关围绝经期使用的名词及定义:围绝经期是指40岁左右开始出现内分泌、生物学变化与临床表现到绝经后12个月以内,即围绝经期包括绝经过渡期、绝经及绝经后期三个阶段.   ……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痰瘀角度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证型.方法:采用文献学方法.结果:围绝经期综合征亦称更年期综合征,属祖国医学的"绝经前后诸证"、"脏躁"、"郁证"等范畴,是更年期妇女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病症.本病的发生和"痰"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临床证型可分为痰湿内阻、痰热内扰、痰瘀互阻、血瘀四型,治疗则采用相应的治则治法与方药.结论:今后应加强本病的标准化研究,以期客观评价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确切疗效及其机制.  相似文献   

8.
更年期综合征是中年向老年期过渡阶段,是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紊乱所致的,以临床表现较多,主观症状为主,客观体征甚少的一组症侯群.更年期综合征或称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又称"绝经前后诸证".  相似文献   

9.
绝经后阴道出血342例临床分析;成人气管异物钳用于绝经后取环断裂;乌鸡白凤丸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120例临床观察;更年期妇女动态心电图改变及临床意义;乐力胶囊对绝经妇女缺钙症状的改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逆灸”调节大鼠更年期血脂、体重的效应规律[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防治的认识及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女性更年期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围绝经期、绝经期和绝经后期。这是女性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阶段 ,是人体衰老进程中一个重要而且生理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随着社会的进步 ,人口健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平均寿命显著增加。妇女在绝经之后能生活相当长的时间。据统计妇女生命的 1 /3时间将在绝经后渡过 ,由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 ,女性卵巢功能的衰退致性激素分泌急剧变化而引发妇女全身各个系统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包括严重的心理变化 ,统称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学对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认识是有其独到见解的。从病名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妇女进入绝经过渡期直至绝经后发生的性激素变化,同时伴随心理、社会各方面的改变会引起一系列绝经近期、中期及远期的相关健康问题,包括围绝经期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围绝经期综合征(俗称更年期综合征)、绝绎中期的泌尿生殖系统退化性疾病及性功能障碍、绝经远期的骨质疏松症、心血管疾病以及老年性痴呆等。  相似文献   

12.
缪辉荣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1):378-379
围绝经期指妇女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阶段,是以生育功能旺盛走向哀退的过渡时期.许多资料表明,围绝经期的妇女1/3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2/3妇女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即围绝经期综合征(又称更年期综合征,1994年WHO提出放弃使用"更年期"推荐采用"围绝经期"后,因此医学书籍报刊随之更名).  相似文献   

13.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原称更年期综合征(Climacteric syndrome,CLS),是指处于围绝经期的妇女,即在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一年内的一段时期,在临床学、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也就是出现卵巢功能衰退的征兆至最后一次月经后的一年内出现的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失衡,引起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侯群.  相似文献   

14.
<正>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妇女从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指40岁左右开始出现的内分泌、生物学变化及临床表现至绝经到老年期的过渡阶段。中老年妇女面临的更年期综合征严重危及着其身心健康,夫妻感情,家庭幸福。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每年因更年期综合征引发重大疾病的妇女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邓小虹  张淞文 《北京医学》2002,24(4):235-238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围绝经期妇女健康现状及其对相关保健知识的认知状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概率比率的方法,于1999年在北京地区18个区、县抽取10个群体,对样本群中7 232名40~65岁女性进行调查.结果①北京地区女性目前平均自然绝经年龄48.41岁,在近20年内提前了2.02岁.②更年期综合征包括更年期症状、更年期抑郁症、血脂异常、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心血管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高而明显升高;其中更年期抑郁症、骨密度降低、骨折以及冠心病的发病率,城区高于郊区,而更年期症状、高血脂、高血压发病率,郊区高于城区.③雌激素替代治疗是防治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但目前我市围绝经期妇女对这一知识的知晓率仅为7.90%,使用者仅占绝经妇女的4.40%,郊区极显著低于城区.结论我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现状不容忽视,围绝经期妇女对雌激素替代治疗的知晓率很低,说明对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宣传工作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6.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包括临床特征、内分泌学及生物学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的迹象,也是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的征兆。一直持续到最后一次月经后1年。围绝经期综合征以往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种症候群。多发生在45~55岁,有人可持续至绝经后2~3年,少数人可持续到绝经后5~10年症状才有所减轻或消失.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正常生活。为使绝经期妇女能适应此过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将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围绝经期俗称更年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是妇女从有生殖能力到无生殖能力的过渡阶段,包括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一年.绝经是指妇女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月经,连续12个月无月经后才认为是绝经.自然绝经是卵巢内卵泡生理性耗竭引起月经永久性停止,是妇女生殖能力终止的标志.妇女普遍的自然绝经年龄在45~55岁,平均50岁左右.围绝经期可发生绝经相关健康问题,如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过渡期功血、泌尿生殖道萎缩病变、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等,严重影响着围绝经期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及生命质量的要求日渐提高,围绝经期保健也逐渐得到广大妇女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绝经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出现性激素波动或减少所致的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根据1994年6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人类生殖特别规划委员会在日内瓦召开的有关绝经研究进展工作会议上提出用"绝经期"替代"更年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
围绝经期综合征旧称更年期综合征,是妇女绝经前后内分泌生理性改变引起的症候群,我们用雌激素补充加中药的方法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对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症状具有较大临床效益,其中,调肝法在更年期引起的月经不规则、潮热、不寐等病证的治疗中发挥较大优势,疗效颇显,调肝养血始终贯穿女子绝经前后诸症的诊治全过程。笔者在跟师临诊中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尝试从病因病机、具体经典病例及临证用药不同角度阐明调肝法在围绝经期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从而促进中医药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