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出血急性期外周血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水平,探讨其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以急性期脑出血患者为研究组,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利用ELISA方法测定两组外周血sFas和sFasL浓度,比较两组之间sFas和sFasL浓度的差异.结果 研究组患者sFas、sFasL血浆浓度分别为(8.45±1.07) ng/L和(2.22±0.41) ng/L,较对照组的(2.72±0.95) ng/L和(0.48±0.17) ng/L明显升高(均P<0.01).且随着血肿体积增大,sFas、sFasL血浆浓度也相应增高.结论 sFas和sFasL可能参与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且对于评估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和FasL(sFasL)的水平,探讨Fas/FasL系统在尘肺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了27例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15例健康对照取自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结果尘肺患者外周血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分别为106.4±49.2 ng/ml和2694±774.8 p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Fas/FasL系统参与了尘肺病的发生。为尘肺病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各种病因急性肝衰竭患者sFas、sFasL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sFas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明显升高,且与肝衰竭轻重程度相关,监测两者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发展及预后.由Fas/FasL系统介导的肝细胞调亡可能在急性肝衰竭疾病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水平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息者血清可溶性Fas(sFas)受体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HCC、30例肝硬化(LC)患者血清sFas水平.结果:HCC血清sFas浓度为16.5±3.1ng/L,明显高于LC 8.4±2.5 ng/L和正常对照组3.1±1.1ng/L(P<0.01).结论:肝细胞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Fas受体,竞争性地与Fas受体的天然配体FasL(Fas Ligand)结合而抑制肝癌细胞凋亡,这可能是肝癌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得以生存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甲状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Fas受体(sFas)、可溶性Fas受体配体(sFas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纳入拟行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术前1 d以及术后1 d采集所有受试者的静脉血10 ml,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VEGF、sFas、sFasL mRNA表达水平,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手术后患者血液样本中VEGF、sFas、sFasL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54±0.02)、(0.38±0.02)、(0.37±0.02),显著低于手术前的(0.76±0.01)、(0.60±0.04)、(0.59±0.04)(均P<0.05)。手术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分别为(173.29±16.93)pg/ml、(0.57±0.01)ng/L、(1.39±0.03)ng/L,显著低于手术前的(321.28±24.82)pg/ml、(2.71±0.02)ng/L、(3.41±0.32)ng/L(均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甲状腺癌患者血液中VEGF、sFas、sFasL mRNA水平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可显著下调甲状腺癌患者的VEGF、sFas、sFasL mRNA表达水平,同时下调IL-6、IL-8、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 (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血清sFas浓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分型和疗效相关。血清sFasL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A患者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作为反映AA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各类慢性乙型肝炎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FasL)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118例各种类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Fas、sFasL的含量,并与30例健康献血者比较.结果重型肝炎(FH)、慢性乙型肝炎(CHB)重度、中度和轻度的sFas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0.01,0.01,0.05),其升高的顺序为FH>CHB重度>CHB中度>CHB轻度(P<0.01,0.05,0.01),sFas与总胆红素(TBil)呈显著性正相关(r=0.605,P<0.01);FH和CHB重度的sFas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结论sFas、sFasL的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情轻重有关,监测两者水平变化有助于判断病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血清IL - 18和可溶性sFas/可溶性sFas配体 (sFas/sFasL)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 :采用ELISA检测 4 5例SLE患者和 18例正常人群血清中IL - 18,sFas及sFasL水平。结果 :SLE各组sFas/sFasL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其中相对活动期sFas较相对缓解期明显增高 (P <0 .0 1) ,sFasL无明显差异 (P >0 .0 5 )。IL - 18水平在SLE患者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相对活动期患者较正常对照组和相对缓解期患者差异显著 (P <0 .0 1) ,而相对静止期患者血清水平则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SLE患者和相对活动期患者血清IL - 18水平与sFas增高呈显著的正相关 (P <0 .0 1)。结论 :IL - 18,sFas及sFasL在SLE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IL - 18的变化与sFas表达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肝细胞癌患者血清可溶性Fas、FasL变化及其监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可溶性Fas配体(sFasL)对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 检测和比较分析41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4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sFas、sFasL的水平.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血清sFas、sFasL含量低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Fas、sFasL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淋巴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癌栓形成与否无关(P>0.05).结论:Fas/FasL系统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归扮演重要角色,外周循环血液sFas、sFasL水平可作为肝细胞癌病理分级、癌细胞转移的辅助衡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和胎盘的Fas与FasL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子痫前期(PE)患者与正常孕妇血清和胎盘Fas/FasL的表达,探讨Fas/FasL系统的表达与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39例正常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sFas和sFasL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胎盘Fas和FasL的蛋白含量.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sFas水平(2.11±0.95)mg/L高于正常对照组(1.57±0.60)mg/L,差异有显著性(P<0.05); 子痫前期组血清sFasL水平(4.43±1.90)μg/L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48±1.53)μg/L,P<0.01;两组胎盘中均测得Fas及FasL蛋白表达,但二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Fas和FasL的改变与PE相关,血清游离Fas和FasL增高对子痫前期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着重要作用,Fas/FasL的异常表达导致妊娠免疫耐受不当可能是PE发病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曹洁 《广西医学》2022,(5):491-495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及其配体(sFasL)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 将89例CHF患者根据心功能分级分为轻度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Ⅱ级,n=32)和重度心力衰竭组(心功能Ⅲ~Ⅳ级,n=57)。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血清sFas水平、sFasL水平、N末端B型利钠肽原水平(NT-proBNP),并分析血清sFas、sFasL水平与NT-proBNP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Fas、sFasL水平与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重度心力衰竭组的血清sFas、sFasL水平较轻度心力衰竭组升高(均P<0.05);血清sFas、sFasL水平均与血清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性(均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as、sFasL水平与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相关(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Fas、sFasL水平预测CHF患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2,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其中...  相似文献   

12.
探讨可溶性Fas(sFas)及其配体(sFasL)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夹心ELISA法对60例HFRS患者(HFRS组)血清中sFas及sFasL浓度进行了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 比较。结果HFRS组sFas及sFasL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Fas在少尿期最高,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sFasL在发热期及低血压休克期最高,与其他各期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sFas及sFasL参与了HFRS的致病过程,sFas浓度可能与机体损伤程度有关,sFasL则可能与机体消除病毒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及FasL(sFasL)含量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确定血清sFas及sFasL含量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78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浅表性膀胱癌54例,浸润性膀胱癌24例;G1期20例,G2期39例,G3期19例)术前、术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观察血清sFas和sFasL含量的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术前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分别为(18.53±1.74)、(13.46±1.57)μg·L-1,明显高于术后及对照组[(7.03±1.54)、(4.38±1.23)μg·L-1及(5.98±1.36)、(3.42±1.03)μg·L-1](均P<0.05)。膀胱癌组术后血清sFas和sFas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P<0.05);膀胱癌G3期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G1、G2期患者(均P<0.05)。结论 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可能成为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可溶性白细胞介素-6受体(sIL-6 R)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变化.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血浆IL-6、sIL-6 R及IL-13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IL-6[(20.18±2.59)pg/ml]及sIL-6 R[(33.87±16.51)pg/m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而血浆IL-13[(16.15±11.98)p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4.41±18.26)pg/ml](P <0.05);以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IL-6[(21.04±1.72)pg/ml]及sIL-6 R[(32.83±15.72)pg/ml]水平均高于阳性组,其中阴性组患者IL-6显著高于阳性组[(18.28±3.22)pg/ml](P <0.05),阴性组患者血浆IL-13[(12.72±9.01)pg/ml]水平显著低于阳性组[(19.82±7.83)pg/ml](P <0.05);未发现患者组及对照组血浆IL-6、sIL-6 R及IL-13之间的相关性.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IL-6、IL-13介导的免疫功能异常,血浆IL-6水平升高、IL-13水平降低可能是阴性症状为主患者的特征性免疫学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扩张型心肌病 (DCM)血清 s Fas/s Fas L 水平及其与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 :用 EL ISA方法检测 30例DCM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血清中可溶性 Fas(s Fas)、可溶性 Fas配体 (s Fas L)水平 ,并对其中 1 3例 DCM患者 (A组 )和 5例死于非心血管疾病的尸检患者 (B组 )的心肌组织进行原位细胞凋亡 (TU NEL 法 )检测和凋亡细胞的半定量分析。结果 :1DCM组血清 s Fas和 s Fas L 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均 P<0 .0 1 ) ,并且血清的 s Fas和 s Fas L 水平随心力衰竭加重而明显升高 (P<0 .0 1 ) ;2 A组的凋亡指数 (AI)明显高于 B组 (P<0 .0 1 ) ,并且 A组中 6例心功能 、 级患者的 AI明显低于 7例心功能 、 级的 AI(P<0 .0 1 ) ,但仍明显高于 B组 (P<0 .0 1 ) ;3AI≥ 1的 DCM患者血清 s Fas和 s Fas L 水平均明显高于AI<1患者血清的 s Fas和 s Fas L 水平 (均 P<0 .0 1 )。结论 :Fas/Fas L 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在 DCM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凋亡是 DCM的心肌细胞丢失和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机制 ,并且血清的 s Fas和 s Fas L 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 DCM的心肌细胞凋亡程度  相似文献   

16.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血清可溶性Fas(sFas)和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表达水平。②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了52例恶性肿瘤病人和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sFas和sIL-2R的表达水平。③结果 肿瘤病人血清可溶性Fa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与肿瘤种类无关。肿瘤病人血清sIL-2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肝癌病人血清sIL-2R增高明显。肿瘤病人血清可溶性Fas和sIL-2R水平呈正相关。④结论 肿瘤病人血清可溶性Fas和sIL-2R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为揭示肿瘤发生、发展和逃避免疫监视提供了一个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7.
薛红安  牛迎花  刘拉羊  杨倩 《医学争鸣》2004,25(19):1805-1806
目的: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可溶性Fas(sFas)及可溶性TNFR1(sTNFR1)在胸腺素α1(Tα1)治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方法: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30例分为Tα1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4例),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和随访时患者血清中的sFas及sTNFR1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2 wk时,sTNFR1水平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无显著下降.治疗组在用药前sFas水平较对照组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1 wk时sFas水平下降,较对照组低,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治疗组在治疗1 wk时sFas水平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5).结论:Tα1可能通过抑制TNFR1/TNFα系统和Fas/FasL系统阻断肝细胞的凋亡,从而降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Fas配体(sFasL)和可溶性Fas受体(sFas)与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3例CHF患者(CHF组,心功能Ⅱ-Ⅳ级,NYHA)血清sFasL和sFas浓度,并与18例心功能Ⅰ级(NYHA)组比较.结果:CHF与心功能Ⅰ级组间sFasL浓度无显著统计学差异[231.50±84.50(心功能Ⅱ级216.50±96.00,Ⅲ级226.80±85.70,Ⅳ级244.00±73.00)vs.217.50±89.00pg/ml,P>0.05].而CHF组血清sFas浓度显著高于心功能Ⅰ级组[1353.30±507.71(心功能Ⅱ级1154.85±371.20,Ⅲ级1412.88±493.62,Ⅳ级1875.67±806.10)vs.983.11±461.26pg/mll,P<0.05].结论:血清sFasL与CHF无相关性.而血清sFas与CHF存在显著相关性.且sFas浓度增高的程度与CHF的严重程度相平行,sFas浓度增高可能在CHF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FasL与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及协作单位就诊的40例CHC患者作为病例组,另选20例在我院及协作单位无偿献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病例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24周时测定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健康组于病例组患者治疗前同期测定上述参数,比较两组的差异;并根据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是否转阴将病例组分为两个亚组(RVR组和nRVR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病例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分别为(17.67±2.90)μg/L、(0.165±0.013)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7±1.24)μg/L、(0.098±0.00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分别为(11.56±2.82)μg/L、(0.109±0.010)μg/L,明显低于nRVR组的(16.93±2.56)μg/L、(0.161±0.017)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病例组血清可溶性Fas、FasL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24周,RVR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分别为(8.95±1.49)μg/L、(0.099±0.008)μg/L,明显低于nRVR组的(12.07±2.45)μg/L、(0.145±0.014)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治疗后血清可溶性Fas、FasL含量降低,趋向于正常值,治疗后24周血清可溶性Fas、FasL接近正常值.因此,血清可溶性Fas、FasL水平可预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Graves病患者血清可溶性Fas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溶性Fas(sFas)在Graves病(GD)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68例G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Fas及甲状腺自身抗体TRAb的含量。结果:GD患者未治疗组和缓解组血清sFa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2.08±0.82)、(1.11±0.31)vs(0.70±0.50)ng/ml,P<0.001);GD患者未治疗组和缓解组患者血清sFas·TRAb乘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