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时机是针刺治疗方案五大关键共性因素之一。不同时间内针刺之所以有时会产生明显不同乃至完全相反的针刺效应,主要是由不同时间内机能状态的差异所造成的。在机能状态的峰值期内针刺往往产生更为显著的抑制性效应,在机能状态的谷值期内针刺往往产生更为显著的兴奋性效应,这就是针刺时机的作用规律。该规律是针刺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规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892-1893
"神"是中医中特有的一个概念,《内经》中强调了"神"的重要性,有多句原文都旨在表明"治神"是针刺施治的基础和前提,在针刺中居于首要地位。在针灸过程中需要医者和患者保持思想专一清净,即在针刺前、针刺中、针刺后都要做到守神,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针刺时医者和患者能否保持思想专一清净,即能否守神是针刺治疗疾病能否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因素之一。"用针之要,勿忘其神",针刺时医者和患者应在针刺操作全程都注意守神的重要性,针刺前、针刺时和针刺后任何一个阶段都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3.
传统针刺方法是中医针刺学中最重要和最实质的部分。现代针刺技术是在继承传统针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创新发展而来,但普遍应用的现代针刺技术与传统针刺方法相比在临床实际疗效上仍有差距。以传统针刺基本要点为核心,对比归纳,阐述现代针刺技术缺失传统针刺方法中的重要部分,主在强调回归传统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4.
针刺疗效在国际上存在争议,其重要原因之一是针刺刺激量的不确定性。国内已有关于针刺刺激量的定量研究,但由于影响针刺刺激量的相关因素很多,且针刺刺激量的判定存在一定的主观性,目前研究尚未能形成针刺定量的相关标准。在分析国内外针刺定量研究的基础上开发的针刺机器人,可实现对快速进针和捻转操作及在限制位置停止的要求,且有多重措施来保证进针位置的准确。该针刺机器人具有精确化定量控制的特点,更适用于动物实验,可有效提高针刺操作客观性及针刺研究的可重复性。认为其是促进针刺标准化,尤其是针刺实验研究标准化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针灸作用的基本原理,笔者从针刺信息的角度,认为穴位是针刺信息传递的"放大器",穴位局部作为针刺刺激的初始应答部位,是针刺起效的源头环节,穴位可使针刺物理信号转化为生物信息,使针刺信号在神经、内分泌、免疫等不同系统得到响应,从而放大了针刺信息,起到"小刺激、大反应"的作用。在整体认识、系统把握针刺作用途径的基础上,从针刺穴位的初始环节认识穴位的基本功能,为解释复杂的针灸作用原理提供一定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针刺反应是取得针刺效应的关键,在临床中要重视患者的针刺反应和针刺效应。对针刺效应及反应的涵义、机理及其关系等方面的研究显示,针刺反应越强,治疗效果越好;而治疗效果好,针刺反应不一定就强。因此,临证时不能只一味追求针刺反应的强弱,而更应该注重针刺效应的优劣。  相似文献   

7.
传统针刺手法是针灸学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刘世琼教授在针灸临床、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对传统针刺手法的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她认为调和阴阳是传统针刺手法的总则,通调经脉是传统针刺手法的根本,取准穴位是传统针刺手法的条件,针刺得气是传统针刺手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穴区作为针刺的初始应答部位,是针效的源头。针刺引起穴区微环境的变化是其发挥效应的关键启动环节,阐明针刺的启动机制可进一步推动针刺临床应用。通过对针刺穴区相关基础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针刺后穴区微环境结缔组织的变化与针刺效应密切相关,结缔组织中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在针刺效应启动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有关针刺穴位启动机制的基础研究零散、不系统,针刺穴位启动机制的研究可为针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未来仍有很大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伍怀芝  杨佳 《世界中医药》2021,16(2):335-338,345
脉诊是中医诊断中的重要手段,针刺是中医治疗里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脉诊在近代针刺治疗中的运用情况,并了解近代临床针刺运用脉诊的适应范围及临床意义,检索"针刺+脉诊"相关文献后发现近代针刺治疗中配合诊脉的文献较少,然而诊脉对临床针刺的指导意义有理论依据可循,脉诊对针刺得气的重要性确有依据,脉诊指导针刺的原则多源于《黄帝内经》...  相似文献   

10.
李洁 《山西中医》2013,29(1):60-61
针灸治疗中风疗效确切,以目前针灸病谱研究结果看,在神经系统针灸病谱中占第1位[1]。有研究显示,针刺时机越早,临床疗效越好[2]。针刺治疗中风方法丰富多样,现综述如下。1辨证针刺手法在中风的治疗中,采取传统针刺法最为常见,也是最为常规的治疗手段。临床上采取传统针刺的研究是比较多的,传统针刺主要是指根据不同的证型选取不同的穴位组合进行针刺。杨继[3]采取普通针刺治疗中风88例,气  相似文献   

11.
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神经系统结构完整性和功能正常密切相关,神经递质是针刺效应产生的物质基础。本文在梳理针刺效应神经生物学机制的基础上,就不同机体状态下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控机制作一总结。神经递质在腧穴局部参与针刺信号的启动,在中枢层次参与针刺信息的传导与整合,在效应器官参与疾病的调控。针刺对神经递质的调控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具有趋正常化调节效应特点。神经递质在穴位局部产生的针刺效应是非特异性作用;在特定机体状态下,神经递质参与靶器官、效应器官的功能调控,体现了针刺的特异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针刺疗法在全球知名度不断提升,针刺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客观、公正评价针刺安全性至关重要。针刺不良事件和针刺不良反应是针刺安全性研究中常用概念。笔者基于"不良事件"及"不良反应"概念的范畴,结合针刺自身特点,浅析针刺不良事件与针刺不良反应定义的内涵及特点,总结两者的联系和区别。针刺不良事件及针刺不良反应都属于不良医疗事件,但针刺不良事件既包括由针刺疗法导致的伤害,也包括与针刺疗法无关的伤害,而针刺不良反应是由针刺疗法自身导致的不良结局,与针刺疗法有确定因果关系,因此应用针刺不良反应概念评价针刺安全性更为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13.
针刺持续性效应是针刺效应的重要特征,本研究在回顾针刺持续性效应的古代认识、现代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肯定针刺持续性效应的存在,提示针刺持续性效应是经穴效应特异性的重要特征,而得气和针刺疗程等是影响持续性效应的重要因素。以期为针刺持续性效应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虚拟人体研究是以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真实人体信息数字化的研究.针刺手法是针灸的精华和针刺疗效的关键,虽然采用一般方法对针刺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都不令人满意.在穴位融合三维数字人体的基础上,将针刺过程以力反馈形式表现出来,在针刺研究领域中可实现针刺手法的三维立体表达,可以精确形象地展示针刺操作的手法过程,可使针刺手法的效应机制研究取得更大的进展.借助数字化虚拟人体从力反馈角度进行针刺手法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针灸是中医学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简、便、效、廉的优势,目前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广泛运用。但是有学者认为,针刺只是一种安慰疗法,尤其是一些国外针刺研究者,认为它与心理疗法的安慰治疗没有差别。随着针刺研究方法学的提高,针刺临床研究面临着如何排除针刺安慰作用、明确针刺真实疗效这一重要问题,设计和选择合理的对照措施是针刺临床研究中的关键。为明确针刺疗效是否等同于安慰疗效及其疗效大小,国内外研究者开始重视将假针刺作为临床治疗的对照措施。通过检索近年的文献,目前国内外针刺临床研究中使用的假针刺对照措施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后僵硬症是指患者在进行针刺治疗后取针时以针刺周围较大面积突发的皮肤肌肉僵硬感为主要症状的针刺后并发症。笔者采用剌络拔罐治疗针刺后僵硬症患者1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于文静  余芝  徐斌 《上海针灸杂志》2012,31(10):703-706
在认识到针刺双向调节效应作为针刺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针刺效应普遍影响因素及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特有影响因素,进行整理归纳,认为影响针刺双向调节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主要可总结为三大方面,即针刺的作用方式,针刺腧穴的特异性,机体的状态或内外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按摩在针刺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按摩在针刺前具有诊病、选穴、活奋经气的作用,在针刺中具有散气护正、住邪护正、催气行气、运转经气的作用,在针刺后具有收气温养、闭门辟邪、续行经气、消除余邪的作用,按摩与针刺相互为用,是针刺取效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针刺临床试验的目的是提供其临床疗效的可靠证据,高质量的SCI论文是针刺临床疗效的研究成果之一。分析已发表在高影响因子学术期刊上关于针刺临床试验的论文,可知这些研究从方案设计到实施过程,均以针刺防病治病的能力为目标,遵循针刺疗法自身规律,结合国际标准操作规范,评价针刺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是针刺临床试验的核心,也是一篇优秀学术论文产出的先决条件。所以一项科学而完整的针刺临床试验,选题新颖,方案设计具有创新性,逻辑层次清晰,语言精炼明确,有重大发现,并可解决关键问题是发表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的关键点,也直接影响到针刺疗法的国际评价与推广。  相似文献   

20.
针刺作为一种中医外治的干预手段,对多种疾病有效,特别在治疗痛证方面有着独到优势,其效果也被越来越多的试验所证实;但国际上也出现了一些大样本安慰针刺对照试验,显示针刺效应与安慰针刺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对照试验中安慰针刺的设置合理性是影响针刺研究水平的关键,也是临床试验的难点。此文分析安慰针刺效应的相关机制及使用现状,提出在进行安慰针刺设置时应综合考虑特定治疗作用最小化、受试者期望值一致化的因素,使针刺的特异治疗效应被国际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