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师范生自立人格、心理资本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2021年11月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宝鸡市某所师范高校387名大学生,利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专业类型学生的心理资本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18,P<0.05)。主观幸福感与自立人格、心理资本之间呈正相关(r=0.260、0.442,均P<0.05)。心理资本与自立人格各特质呈正相关(r=0.121~0.548,均P<0.05),与个人灵活呈负相关(r=-0.13,P<0.05);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主动、人际独立之间相关不显著(均P>0.05),与个人灵活呈负相关(r=-0.168,P<0.05);与其他人格特质均呈正相关(r=0.108~0.442,均P<0.05);在师范生自立人格对其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影响机制中,心理资本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间接效应占比47.5%;心理资本在人际灵活、个人责任、个人开放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心理资本在个人主动和主观幸福感之间起着部分中介的作用。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高职贯通护生自立人格和职业成熟度的发展现状及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中高职贯通护生的人格培养和职业教育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自立人格量表和职业成熟度问卷,对665名在校中高职贯通护生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人际责任、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人际主动等自立人格的大多数特质与职业成熟度有显著的正相关(r=0.52,P0.01;r=0.51,P0.01;r=0.44,P0.01;r=0.41,P0.01)。自立人格对职业成熟度有较强的正向预测力(R=0.70,F=70.40,P0.01)。结论中高职贯通护生的自立人格与职业成熟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个人自立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为大学生的时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个人自立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重庆市某大学的23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的4种个人自立特质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个人主动、个人责任、个人开放对时间管理倾向有预测作用。结论个人自立是利于提高个人时间管理倾向的人格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际自立与积极情绪状态和消极情绪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学生人际自立量表(ISSS-AS)和积极情绪消极情绪量表(PANAS)对1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相关分析表明,人际独立(r=0.27)、人际主动(r=0.32)、人际灵活(r=0.30)、人际开放(r=0.20)与积极情绪状态呈正相关(P〈0.05);人际责任(r=-0.18)、人际开放(r=-0.17)与消极情绪状态呈负相关(P〈0.05)。逐步回归结果显示,人际主动、人际灵活显著预测积极情绪状态(P〈0.0i);人际责任显著负向预测消极情绪状态(P〈0.05)。结论人际自立可通过增强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维护情绪健康。  相似文献   

5.
分析家庭环境、人格对大学生人际适应性的影响,为提升大学生人际适应性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际适应性量表,对唐山市某综合性大学4 49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人格中的精神质和神经质负相关(r值为-0.337 ~-0.050,P值均<0.01),与内外倾呈正相关(r值为0.101~0.546,P值均<0.01).大学生人际适应性各维度及总分与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知识性和娱乐性均呈正相关(r值为0.128~0.382,P值均<0.01),与矛盾性均呈负相关(r值为-0.228-0.100,P值均<0.01).家庭环境的知识性、娱乐性、矛盾性和亲密度,人格的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均进入了对人际适应性的回归方程(P值均<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人格在家庭环境和人际适应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大学生的家庭关系越亲密,对外界的兴趣和参与度越大,家庭矛盾越少,性格越外向,人际适应性越好;家庭环境通过人格间接影响大学生的人际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考察城中村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与学校态度之间的关系,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与教育改革中打造儿童健康成长环境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选取721名河北省四至六年级城中村儿童,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学校态度量表测查儿童人格特质、心理韧性和学校态度.结果 城中村儿童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和个人力、支持力均与学校喜欢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0.39,0.42,0.33,0.39,0.24,P值均<0.01),积极人格因子(包括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个人力、支持力与学校回避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15,-0.16,-0.19,-0.16,P值均<0.01),消极人格因子(情绪性)与学校回避呈正相关(r=0.13,P<0.01).结构方程建模表明,心理韧性部分中介积极人格与学校喜欢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14(P<0.01).完全中介消极人格与学校回避之间的关系中介效应值为0.07(P<0.01).结论 城中村儿童的心理韧性与人格特质、学校态度高度相关,不同人格类型对学校态度有预测作用,且受心理韧性的中介.  相似文献   

7.
考察大学师范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与焦虑的关系,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维度完美主义量表、主动拖延量表、焦虑量表,对方便抽取的潮州市2所师范院校1 589名师范类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得分均高于女生(t值分别为4.35,8.58,P值均<0.01),理工类学生主动拖延得分高于文史类学生(t=-3.54,P<0.01).师范类大学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与焦虑间存在正相关(r值分别为0.21,0.20,P值均<0.01),完美主义与主动拖延间也呈正相关(r=0.37,P<0.01).完美主义(β=0.21,P<0.01)、主动拖延(β=0.20,P<0.01)在单独及共同进入回归方程时(β=0.15,P<0.01)均能预测焦虑.主动拖延在完美主义与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 师范类大学生完美主义、主动拖延与焦虑关系密切.可通过改善完美主义和主动拖延水平,提高大学师范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自尊与社交焦虑的关系,为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辅导提供指导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共抽取13所高校665名大学生;采用社交焦虑量表(IAS)、大学生寝室人际信任量表、自尊量表(SES)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不同年级大学生自尊和寝室人际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448,10.520,P值均<0.01).是否独生子女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行为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74,-2.211,P值均<0.05).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品质信任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7,P<0.05).是否学生干部得分和不同家庭居住地大学生社交焦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29,-3.045,P值均<0.01).社交焦虑得分与自尊和行为信任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83,0.339,P值均<0.01).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自尊与寝室人际信任中的行为信任对社交焦虑的解释度均达到统计学水平(B值分别为-0.492,-0.170,P值均<0.01).结论 大学生自尊水平和行为信任水平与社交焦虑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易感因素,为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使用自编网络使用行为调查问卷、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交往焦虑量表,抑郁量表对61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网络成瘾总分与上网周总时间、在网吧和宿舍上网、网络视频、网络文学及网络游戏呈正相关(r=0.24,0.61,0.29,0.21,0.27,0.34;P﹤0.01),与博客应用、网上聊天呈正相关(r=0.20,0.20;P﹤0.05);抑郁与成瘾总分、耐受性、强迫性上网行为、人际及健康问题呈正相关(r=0.08,0.10,P﹤0.05;r=0.13,0.17,P﹤0.01);交往焦虑与成瘾总分、耐受性、人际及健康问题呈正相关(r=0.08,P﹤0.05;r=0.14,0.12,P﹤0.01)。[结论]上网行为偏好、抑郁、交往焦虑是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易感危险因素,可从这些方面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医学生实习期人格特质与压力水平,了解人格在医学生临床实习期压力应对中作用机制。方法 随机抽取某医科院校600名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青少年自评生活事件量表、大五人格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结果 医学生实习期压力水平总分为 3.00~57.00 分,平均(17.66±1.11)分,6个因子中学习压力因子均分最高(4.69±0.271);大五人格五维度中道德感(r=-0.221,P<0.05)、利他性(r=-0.197,P<0.05)与压力源总量呈显著负相关;利他性与健康适应(r=-0.312,P<0.01)、受惩罚(r=-0.223,P<0.05)、其他(r=-0.278,P<0.01),道德感与健康适应(r=-0.189,P<0.05)、受惩罚(r=-0.217,P<0.05)、其他(r=-0.234,P<0.05)间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医学生实习期压力水平无显著年龄、性别及户籍差异,不同人格特征医学生实习期间压力水平有显著性差异,不同人格特质对医学生生实习期间压力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全面的健康状况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SRHMS)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广州某大学148名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男生的生理健康状况显著优于女生(t=2.52,p<0.05);内外向性与个体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有显著正相关(r=0.23**、0.39**、0.56**),神经质性与三者具有显著负相关(r=-0.32**、-0.59**、-0.29**),精神质性只与社会健康有显著负相关(r=-0.26**)。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三者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健康的人格特征对个体的健康状况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大学生微信朋友圈人格、自我呈现策略和情绪表达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社交网络自我呈现策略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伯克利情绪表达问卷,对随机抽取的37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⑴外倾型人格总分与真实自我呈现策略总分呈正相关(r=0.170,P=0.001),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正相关(r=0.166,P=0.001),与情绪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184,P=0.001),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与正性情绪表达呈正相关(r=0.239,P=0.001)。⑵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外倾型人格与正性情绪表达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结论 371名大学生的外倾型人格、真实自我呈现策略与正性情绪表达关系密切,真实自我呈现策略在外倾型人格与正性情绪表达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大学生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和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情绪症状的关联。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2所高等院校的4 829名大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童年期积极经历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自评量表和抑郁-焦虑-压力量表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相关和层次回归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大学生抑郁、焦虑和压力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27.79%、34.11%和10.56%。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近期负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正相关(r=0.54、0.57、0.54,P均<0.001),早期正性生活事件与大学生抑郁、焦虑、压力症状均呈负相关(r=-0.37、-0.34、-0.34,P均<0.001);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乘积项对抑郁、焦虑症状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05、-0.03,P<0.001、0.05)。结论 近期负性生活事件是情绪症状的危险因素,早期正性生活事件能够缓和近期负性生活事件对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心理因素与青春期女性月经异常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对16~18岁在校女生进行心理测试及月经状况的调查,探讨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特征对青春期女性月经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12月在校高中女生2000人进行随机抽样,抽取200人进行了90项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性格调查表及月经状况调查表的问卷调查,依月经状况调查表对调查人群进行分组,研究两组人群心理状况间的差异.结果月经病发病组在阳性症状总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和精神病性因子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精神质分值、情绪稳定性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P<0.01).结论本研究表明,青春期女性在出现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出血及痛经的同时,心理活动也同样有明显改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等障碍.因此,对青春期月经病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同时,心理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生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的关系,检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中介效应,为院校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提供借鉴。方法采用主动性人格量表、大学生生涯适应力量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546名医学生进行调查,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生主动性人格、生涯适应力和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53.47±9.82,122.51±14.09,65.37±13.00,三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5~0.70,P<0.01)。结构方程模型和Bootstrap检验显示,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在主动性人格与生涯适应力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5%CI=0.13~0.28),中介效应为0.20。结论主动性人格可以通过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影响医学生的生涯适应力,提示院校相关部门开展生涯教育辅导时,要注重培养医学生积极主动的品质,提高其自信心水平,帮助其实现更好的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中一年级学生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和自尊量表对山东省泰安市某中学高一年级5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考试焦虑的检出率为65.2%。有考试焦虑者EPQ的精神质因子标准分(51.60±9.66)和情绪稳定性因子标准分(51.57±10.75)显著高于无考试焦虑者(48.07±8.62和45.65±10.14),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50.76±11.09)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53.68±11.60);TAS总分与EPQ的精神质、情绪稳定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内外向个性因子标准分呈显著负相关;具有内向个性特征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72.3%)显著高于外向个性者(53.2%),情绪不稳定者和精神质倾向明显者的考试焦虑检出率(81.4%和84.1%)高于情绪稳定者和无精神质倾向者(41.0%和57.7%)。考试焦虑者的自尊量表总分(29.12±4.41)显著低于无考试焦虑者(30.29±4.25);TAS总分与自尊量表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考试焦虑与个性特征和自尊水平密切相关,内向、情绪不稳定、精神质倾向明显和自尊水平低的高中生考试焦虑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策略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瑶 《中国学校卫生》2004,25(2):148-150
目的探讨小组辅导过程中人际交往与人格及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通过分析影响人际交往的相关因素,探索大学生人际交往小组辅导的策略.方法采用人际关系心理诊断量表、16种人格因素量表(16PF)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参加小组辅导的36人进行测试,对其中人际关系困扰程度较高的22人的3项测验进行比较.结果 16PF测试中,兴奋性因素、适应与焦虑次级因素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1,0.610,P值均<0.01.SCL-90测试中,症状总分、人际关系敏感、焦虑因子与人际关系困扰程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0.665,0.646,P值均<0.01.结论人际关系困扰程度与人格诸多因素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与心理健康诸多因子亦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相关.人际关系小组辅导应在思路、方法等方面体现出整合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医学院校肥胖学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干预疗效,为更好地培育医学生健康人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上海市5所医学院校2020级学生3 760名,按《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筛查肥胖学生,对80名自愿参与者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名),对照组不作条件处理,实验组进行为期3个月,每2周1次,120 min/次,共6次的人际团体辅导干预。采用16PF和人际交往能力问卷进行前后测数据分析。  结果  学生总体肥胖率3.30%,男生肥胖率(8.07%)高于女生(1.22%)(χ2=29.03,P < 0.01),农村学生肥胖率(3.72%)高于城市学生(2.30%)(χ2=41.81,P < 0.01)。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主动交往、适当拒绝、自我表露维度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48,3.48,2.29,P值均 < 0.05),乐群性、兴奋性、心理健康、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个性因素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31,2.18,2.10,2.33,P值均 < 0.05),敏感性、怀疑性、忧虑性、紧张性、适应与焦虑型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20,-2.08,-2.17,-2.20,-2.14,P值均 < 0.05)。  结论  人格特征心理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肥胖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完善其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9.
李娇  乔娟  周勤  朱相华 《中国校医》2022,36(10):724
目的 探讨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危险行为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3所高校2 371名大学生,使用儿童期虐待史自评量表(PRCA)、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R)、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等进行现场测评,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采用Amos 7.0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929名儿童期受虐待大学生的危险行为总发生率为92.2%,高于1 442名无儿童期受虐待者的 89.3%(χ2=5.622,P=0.018),其中熬夜(30.2% vs 20.0%)、有害物质使用(23.6% vs 15.3%)、自杀自伤意向(12.2% vs 5.6%)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228、25.905、32.230,P<0.001)。结构方程模型显示,儿童期虐待对人格、焦虑抑郁、生活事件有直接影响(β=0.335、0.142、0.273,P<0.001),而对危险行为无直接影响(P>0.05);人格、焦虑抑郁对危险行为有直接影响(β=-0.615、0.609,P<0.001);人格对生活事件、焦虑抑郁有直接影响(β=0.453、0.742,P<0.001);生活事件对焦虑抑郁有直接影响(β=0.107,P=0.004),而对危险行为无直接影响(P >0.05)。结论 人格特质、应激压力、焦虑抑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着儿童期虐待对大学生危险行为的影响效应,对大学生的危险行为进行干预时需注意儿童期受虐待经历的不良影响,减轻应激压力,舒缓焦虑抑郁情绪,重塑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