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掌握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口岸传染病监测和卫生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2000年3月~2001年2月对横琴口岸地区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97只,隶属2目2科4属6种,以臭鼩鼱为优势种,占鼠形动物总数的35.77%,其次为褐家鼠和黄胸鼠.年平均鼠密度为3.35%.3~4月和10月到次年1月份鼠密度较高.[结论]应根据不同生境中鼠密度的变化情况,在繁殖高峰前采取灭鼠措施,对降低鼠密度,防止传染病流行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珠海口岸鼠形动物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珠海口岸鼠形动物进行本底调查。[方法]从1998年1月至12月对珠海口岸鼠形动物进行种群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调查。[结果]珠海口岸鼠形动物种群有2目2科4属6种,优势鼠种为褐家鼠,占31.73%,全年平均鼠密度为4.53%,鼠密度季节消长呈双峰曲线型。[结论]应加强高峰期鼠密度监测,在繁殖高峰期到来之前适时灭鼠,可有效地降低鼠密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肇庆新港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季节消长和体表寄生虫携带情况。方法采用鼠笼法,每月1次,连续12个月。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126只,经鉴定隶属2目2科4属7种,其中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45.24%,其次为臭鼩鼱,占27.78%。年均鼠密度为6.60%,高峰期出现在1、5、7月份。从71只活鼠体表检获寄生虫359只,其中蚤类8只,蜱类19只,螨类148只,虱类184只;鼠体蚤指数为0.11、蜱指数0.27、革螨指数2.09。结论肇庆新港鼠密度较高,离无鼠害口岸的标准(<1%)有较大距离,应继续加强鼠害监测和防治工作,进一步降低鼠密度,防止病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湛江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种群和消长本底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调查了解湛江口岸鼠形动物及其体外寄生虫种群和消长的本底情况。方法:笼捕法。结果:有鼠形动物2目2科4属8种;寄生虫主要有3大类:蚤3科3属3种,革螨2科3属4种,恙螨1科6属9种。年度动物染蚤、革螨、恙螨率分别为33.2%、55.3%、45.0%;感染率最高的动物分别是黄胸鼠、黄毛鼠和板齿鼠。年度动物染带蚤、革螨、恙螨指数分别为0.8、4.8、32.9;感染指数最高的动物分别是褐家鼠、黄毛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为口岸鼠形动物防控、完善传染病防控机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笼)夜法调查鼠形动物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繁殖及体表寄生虫等情况。结果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1984只,隶属于2目2科3属8种,其中施氏屋顶鼠是广州地区口岸首次发现;优势种为臭鼩鼱和褐家鼠;年平均鼠密度为2.26%;呈双峰型;高峰期出现在9~11月和6月。结论本次调查掌握了珠江水域广州口岸鼠形动物的本底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张家港口岸鼠形动物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结果采取综合防制措施后,张家港口岸的鼠密度一直处于较低水平。此次调查,鼠形动物4年的平均密度为0.10%,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48.42%,其次为褐家鼠和麝嗣,分别占25.79%和24.43%。鼠密度于4、9月呈现两个高峰,其中2004年鼠密度分别为0.35%和0.31%;于12、1月和6、7月呈现两个低谷,约低于0.05%。食堂和防护带密度较高,达到0.13%,仓库最低,为0.03%。结论张家港口岸鼠形动物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应在其繁殖高峰前后采取综合防制措施,降低鼠密度,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防鼠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00年5月-2001年4月对外轮开放后的东山口岸外环境和居民区室内,采用ELT10N夹夜法和笼捕法,逐月定期进行鼠形动物及寄生蚤调查。结果 全年共捕获鼠形动物275只,隶属2目2科4种,即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和鼩qing。居民区室内平均鼠密度为10.4%,繁殖指数53.8%,繁殖高峰在8月和9月,以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占65.9%.发现两种寄生蚤,蚤指数0.51,染蚤率16.5%.结论 东山口岸鼠患是严重的.应经常开展口岸灭鼠灭蚤,以褐家鼠为主要防制对象,在繁殖高峰前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报告了1981年~1990年,在温州口岸鼠形动物及蚤类的种群分布调查中,捕获鼠形动物2419只,类属2目2科5属10种,其中褐家鼠为优势种,其次是黄胸鼠,还首次发现了黑屋顶鼠。蚤类217匹,类属4科4属4种。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夹日法及粉迹法,对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以下简称“白云机场”)范围内鼠形动物进行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的监测。监测中发现鼠形动物2目2科4属7种,其中以小家鼠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53.02%;其次为臭嗣腈,占28.35%。从156只活鼠体表检获寄生虫123只。其中18只为蚤类,隶属于1目2科2属2种,分别为印鼠客蚤(占77.78%)和适存病蚤(占22.22%);[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等情况,评价该口岸的鼠形动物防制工作效果,为今后工作方向和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07.10-2009.11采用ELTON夹日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45只,经鉴定分为2目2科3属4种。优势种为臭鼩鼱,占66.12%,小家鼠占17.14%,褐家鼠占10.61%,黄胸鼠占6.12%。2009年密度显著增长,峰值为2009年8月出现的2.73%。对捕获的鼠形动物采集体表寄生虫,共检出螨类2只和虱26只。经鉴定,2只螨类均为纳厉螨。结论通过科学系统地监测,掌握了南沙港区鼠形动物及其体表寄生虫的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等情况,为指导港区开展媒介生物防控工作、防治媒传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萝北口岸鼠类的种类组成和季节消长。方法采用夹日法在耕地、林缘草地和口岸储存仓库生境中捕鼠。结果2009—2010年在黑龙江萝北口岸共捕鼠1 073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8属9种。萝北口岸地区的优势种为褐家鼠(45.20%)。3种生境中,耕地的优势种为黑线姬鼠(29.67%)和大仓鼠(26.60%);林缘草地的优势种为褐家鼠(32.80%)和大仓鼠(20.00%);储存仓库的优势种为褐家鼠(66.97%)和小家鼠(32.68%)。4种常见鼠的活动季节分别为:黑线姬鼠12个月,小家鼠为9个月,褐家鼠和大仓鼠均为8个月;在整个活动季节期间,小家鼠在6月、褐家鼠在7月、大仓鼠在8月、黑线姬鼠在10月均仅出现1次高峰。结论在黑龙江省萝北口岸存在着感染和发生鼠传疾病的潜在威协。因此,在该口岸应加强鼠类监测,防鼠、灭鼠和个人防护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嘉兴港区内鼠形动物密度、种群分布、季节消长和病原体携带情况,为指导口岸灭鼠工作和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鼠夹法对嘉兴港区进行鼠形动物密度及种群分布调查;采用鼠笼法对捕获的鼠形动物采血样和肺、肾样做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检测。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40只,经鉴定隶属于3目4科6属6种,优势种为黑线姬鼠,平均鼠密度为0.23%。送检的12份样本经检测流行性出血热均为阴性。结论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嘉兴港区鼠密度已达国家无鼠害口岸标准。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2个边境贸易口岸蚊类本底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黑龙江省饶河、逊克2个边境口岸蚊种组成及生态习性,填补区域蚊类本底情况的空白。〔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诱蚊灯法和挥网法收集蚊类。〔结果〕在黑龙江省逊克、饶河口岸捕获蚊虫8454只,计4属14种,其中逊克口岸4属8种,饶河口岸3属12种。针阔混交林、江边湿草地、牛舍3种不同生境均以刺扰伊蚊为优势种群。5—10月均有蚊类活动,高峰期出现在8月份(2493只),主要蚊种刺扰伊蚊的高峰期亦出现在8月份(2466只)。〔结论〕本次调查为在饶河、逊克口岸深入开展蚊类防制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南沙港区鼠类的种群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为该口岸鼠类防制及国际卫生海港创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7~2007.6采用ELTON夹日法对鼠密度进行监测。结果共捕获鼠类72只,经鉴定分属2目2科3属4种。年平均鼠密度为2.12%。优势种为臭鼩鼱,占83.3%(60/72);板齿鼠占6.9%(5/72);黄胸鼠占5.6%(4/72);褐家鼠占4.2%(3/72)。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9月和3月。从25只活鼠体表检获寄生虫26只,其中2只为蚤类,全部为印鼠客蚤;另24只为革螨,隶属于1亚目1科2属3种,纳厉螨占54.17%,为优势种。结论通过此次调查基本摸清了南沙港区的鼠类情况,可根据鼠种的不同生活习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控制密度,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港区良好的卫生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盐田口岸蚊类分布情况并为蚊媒病监测和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从2012年3月-2013年2月,采用二氧化碳诱捕法、集卵器法对盐田口岸进行了成蚊与蚊幼虫的监测。结果盐田口岸捕获成蚊94只,隶属1亚科2属3种;3。10月成蚊数较高,整个活动期呈多峰型。以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成蚊总数的67.02%;蚊幼虫均为白纹伊蚊,年平均集卵器指数为7.60,以9~10月份最高。结论随着码头进出境交通工具、集装箱和货物量越来越多,应加强对口岸蚊类的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掌握东兴口岸鼠类、蚊虫等7种医学媒介生物本底情况,为开展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0年4月—2011年3月采用笼夜法进行鼠类调查,同时进行蚤、螨、蜱调查;蚊类采用紫外灯诱捕法;蝇类采用蝇笼诱捕法;蜚蠊采用诱蟑盒诱捕法。结果此次调查共捕获鼠类34只,隶属3属6种,黄毛鼠为优势种;捕获蚊类265只,隶属3属4种,致倦库蚊为优势种。捕获蝇类246只,隶属3科4属6种,大头金蝇为优势种;捕获蜚蠊37只,隶属2属3种,美洲大蠊为优势种。从鼠类中蚤17只,均为印鼠客蚤;螨类39只,隶属1属2种,毒历螨为优势种。结论指导相关部门做好综合防治工作,加强监测,作好环境治理,把媒介生物密度控制在不足为害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肖厝口岸蜚蠊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肖厝口岸蜚蠊的本底资料,为今后开展口岸卫生监督与媒介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12月采用盒式诱捕法对肖厝口岸蜚蠊的密度指数、种群构成以及季节消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次调查共布放有效诱捕盒592只,捕获各种蜚蠊610只,经鉴定隶属2科2属4种,具体为美洲大蠊、澳洲大蠊、褐斑大蠊、德国小蠊。其中德国小蠊为优势种,占捕获蜚蠊总数的52.46%。蜚蠊全年平均密度为1.03只/盒,全年只有1个高峰期,为8月份,其密度为2.61只/盒,为全年的蜚蠊繁殖生长的高峰期。〔结论〕肖厝口岸蜚蠊密度相对较低,种群构成相对简单,蜚蠊密度消长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的相关关系(r=0.8592,tr=5.3103,P﹤0.001)。每年的8月份是防治蜚蠊的最好时机,尤其在港区某粮油工业公司、与港区连接部的某餐馆、港区食堂3个蜚蠊密度相对较高的调查点,要经常对存放的食物及有利于蜚蠊生长及藏匿的场所进行清理,定期采用药物杀灭,破坏其生长繁殖环境,这是防治蜚蠊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广州市萝岗口岸蚊类的种群构成、不同生境密度分布及其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媒介生物的有效防控及其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本底调查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和人帐诱捕法对蚊类孳生和栖息地进行为期1年的调查。〔结果〕捕获成蚊2690只,经鉴定隶属2亚科3属6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78.74%,其次分别为白纹伊蚊、骚扰阿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褐尾库蚊;全年平均蚊密度为28.2只/人工·h,全年以在建新办公楼蚊密度最高,为53只/人工·h;成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4~6月份,白纹伊蚊季节消长高峰期在6~8月份。〔结论〕本次调查得出较为详细的口岸蚊媒本底资料,为今后蚊媒防治工作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当前灭蚊工作的重点是加强对车检场的卫生监督,消灭蚊虫滋生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