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通管方联合腹腔镜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将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术后应用中药通管方口服加灌肠,对照组行腹腔镜下输卵管整形术,术后应用妇炎康颗粒口服加盆炎清栓直肠用药,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观察输卵管通畅情况及患者受孕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输卵管通畅率,治疗组66.7%,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治疗组43.3%,对照组2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通管方联合腹腔镜手术有利于输卵管复通,可促进输卵管恢复正常功能,提高受孕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宫腔镜插管通液联合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采用宫腔镜插管通液联合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60例,并与以输卵管通液治疗40例作对照,观察2组输卵管通畅情况、再通率、妊娠率。结果:治疗组输卵管再通率75.8%,妊娠率75.0%,对照组分别为40.0%和32.5%。2组比较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宫腔镜插管通液联合黄桂灌肠剂保留灌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介入性再通术(以下称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疗效。方法治疗组200例,对照组120例,术后治疗组同时行中药治疗,全部病例6个月后复查输卵管通畅情况,1年后随访受孕情况。结果再通率:治疗组83%,对照组:81.5%(P>0.05);再粘连率:治疗组7.6%,对照组22%(P<0.01);受孕率:治疗组67%,对照组42%(P<0.05)。结论再通术结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确切。术后再粘连率低,近段阻塞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5例采用中药灌肠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方法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输卵管通畅程度的观察评价。结果:治疗组输卵管通畅率达84.85%,对照组治疗后通畅率62.50%,经统计学处理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灌肠配合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注药在治疗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方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服中药定经汤联合西医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肝郁肾虚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肝郁肾虚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46例给予输卵管通液联合口服中药定经汤治疗,对照组40例给予单纯的输卵管通液术,疗程为6个月。结果:实验组40例治愈,治愈率为87.0%;对照组26例治愈,治愈率为65.0%:实验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中药定经汤联合西医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肝郁肾虚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宫腔镜通液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输卵管阻塞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及术后中药保留灌肠;对照组仅行宫腔镜下输卵管通液治疗。两组均治疗1~3个疗程,随访其输卵管通畅及妊娠情况。结果:治疗组输卵管再通者为23例,占76.67%,对照组输卵管再通者为14例,占46.67%,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妊娠19例,占63.33%,对照组妊娠9例,占30.00%,统计学分析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宫腔镜通液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连蔚  洪桂珍  古伟文 《新医学》2009,40(8):538-540
目的:探讨宫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及斑马导丝疏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55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患者共36条阻塞输卵管)和对照组(24例患者共38条阻塞输卵管)2组,观察组行宫腹腔镜联合检查,同时行子宫颈插管输卵管通液术,对经插管通液仍未通畅者予斑马导丝疏通术,对照组则予单纯宫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通液术及斑马导丝疏通术治疗。结果:观察组经腹腔镜诊断为盆腔粘连2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1例,卵巢浆液性囊肿3例,子宫肌瘤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宫腔镜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4例,不全子宫纵隔3例。对照组经宫腔镜诊断为宫腔粘连1例,子宫内膜息肉3例,子宫颈囊肿1例。2组上述病变均予相应处理,无发生输卵管穿孔、出血等并发症。经输卵管通液术检查,证实2组74条输卵管均不同程度的阻塞,经相应治疗,观察组的输卵管总通畅率为92%(33/36),对照组输卵管的总通畅率则为79%(30/38),观察组的输卵管总通畅率稍高于对照组。结论:宫腹腔镜下行输卵管插管及斑马导丝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子宫输卵管造影体位,利用推注液体压力、重力通开粘连阻塞输卵管,结合中药治疗,提高受孕率。方法:82例不孕症患者:30例均取常规仰卧造影体位,为对照组;52例均取改进后的俯卧或仰卧诊视床头低足高25°~35°造影体位,为治疗组,两组病例均结合中药治疗,观察不孕症患者怀孕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的照片质量A等级及通开粘连阻塞输卵管结合中药治疗受孕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根椐子宫不同的位置,采用改进子宫输卵管造影法,可以提高照片质量及通开粘连阻塞输卵管率,结合中药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疗法,不孕症患者受孕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即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对照组30例即单纯中医药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正常妊娠16例,受孕率为45.7%;对照组正常妊娠5例,受孕率为16.7%。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好、费用低,且提高了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治疗组在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的基础上加针刺任脉经穴,2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连续4个疗程,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5.8%,对照组显效率50.0%,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加桃红四物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为疗效显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联合腹腔镜治疗女性继发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贵州省黎平县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女性继发性不孕症患者,采用SPSS21.0软件将入组患者按先后序列号(1~60)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联合腹腔镜治疗(联合治疗组,30例),一组单独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治疗(单独治疗组,30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受孕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的输卵管通畅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70.0%(21/30)(P<0.05);通而不畅率为13.3%(4/30),显著低于单独治疗组的30.0%(9/30)(P<0.05);宫内妊娠率为46.7%(14/30),显著高于单独治疗组的20.0%(6/30)(P<0.05),但两组患者的宫外孕发生率10.0%(3/30)、13.3%(4/30)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联合腹腔镜治疗女性继发性不孕症效果较单独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治疗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OOK导丝联合宫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深圳市松岗人民医院诊治的60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观察组(COOK导丝联合宫腹腔镜治疗),对两组输卵管再通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两年受孕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输卵管通畅率(86.6%)和2年受孕率(70.0%)均明显升高,并发症发生率(10.0%)明显降低(P<0.05)。结论 COOK导丝联合宫腹腔镜治疗不孕症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西医联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7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86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口服、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受孕者的受孕时间。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6.5%,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1.4%;实验组的受孕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其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输卵管通液术。  相似文献   

14.
通管复元汤对宫腹腔镜联合输卵管复通术后妊娠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双侧输卵管阻塞的62例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治疗;对照组30例,单纯行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术后两组均给抗生素预防性治疗3个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术中输卵管通畅率分别为96.9%、9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宫内妊娠率,研究组84.4%.对照组43.3%,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配合术后中药通管复元汤能有效防治榆卵管阻塞再通术后粘连,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5.
杨爱莲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2):1123-1124
目的:探讨中药贴穴配合介入输卵管再通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中药贴穴配合介入输卵管再通术,对照组仅行介入输卵管再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2.35%,对照组有效率70.00%,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贴穴配合介入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治育龄期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不孕妇女和30例继发性不孕妇女分作A组与B组,分析两组妇女在接受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治的治疗效果和受孕情况。结果:A组30例原发性不孕妇女在治疗后其输卵管的通畅率由原来的43.33%提高到86.67%,B组30例继发性不孕妇女在治疗后其输卵管通畅率由原来的33.33%提高到8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原发性30例不孕妇女在治疗后的总受孕率为93.33%,B组30例继发性不孕妇女在治疗后的总受孕率为90.00%,两组妇女在治疗后的受孕情况无明显差异(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输卵管通液造影诊治育龄期女性的不孕症具有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较好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在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治疗中采用输卵管通液术联合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至201 1年收治47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4例,对照组23例,观察组采用中西结合治疗的方法,对照组为单纯的西药输卵管通液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1年妊娠率为54.2%,对照组为30.4%,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卵管通液术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有望提高疗效,但有待进一步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灌肠及下腹部理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6年5月收治的122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1例。对照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中药灌肠+下腹部理疗治疗。术后随访统计比较两组输卵管再通情况及妊娠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输卵管再通率为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妊娠率为47.54%,明显高于对照组26.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灌肠及下腹部理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能明显提高输卵管再通率,并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排气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评分、1年内正常受孕率及手术通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周、2周以及3周伤口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年内的正常受孕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手术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精细化护理在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有助于减轻其伤口疼痛程度,提高其受孕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7月收治的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50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5例患者,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的宫腹腔镜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脓肿,对两组治疗患者的输卵管通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经过本院分组治疗之后,对照组所有患者通畅率为60%;观察组所有患者通畅率为92%,则两组患者在通畅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腹腔镜联合中药灌肠治疗输卵管-卵巢脓肿具有显著疗效,可以提高患者卵巢的通畅率,值得科学的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