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河  孙世麒 《东方养生》2011,(10):34-36
对于辛亥革命的报道与分析,过去一年,不论宏观还是微观的呈现都太多了,正是需要整理思路的时候.辛亥革命就像一扇门,推开它,便是复杂的中国现代性问题,自者与他者的关系,天下与帝国观念的对冲,孔孟与泛基督教文化的碰撞等等.民国期间,胡适先生有个比喻,叫“差不多”先生,中国人喜欢顾左右而言他,所以,面对中国现代性的问题,本刊希...  相似文献   

2.
有专家指出:如果想把北京建成"纽约",顶多需要一百年:如果想把纽约建成"北京",则一千年也不够。原因在于,北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当我们信步走进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在不经意间就会穿梭在时间隧道之中,和历史事件擦肩而过,与历史人物迎面相遇,这边文天祥慷慨取义,那边戊戌六君子走进菜市口;这边刚刚诞生的弘历在雍亲王府的鱼龙盆中洗浴,那边"鬼子六"奕诉在戒台寺种植牡丹;婉容出嫁的仪仗浩浩荡荡出行,冯玉祥  相似文献   

3.
喻晓 《东方养生》2011,(12):36-39
历史学是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的一门学问,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是由各种原因合力而促成,故而忌讳谈“如果”.但今年北京论坛的历史分会场上,“如果”之声却不绝于耳.也罢,身在2011回望往昔,一直回望到1911,回望百年间中国的一次次历史抉择,成也好,败也好,谁都希望历史会有更好的版本.“如果”二字,真是很难压在心底不说出来...  相似文献   

4.
《东方养生》2012,(3):64-69
一位学术天才,也曾斡旋于政治漩涡。,一位美冈先生,却研究中国历史文化。一位学科祖师.竟被联邦调查局秘密调查。在美国,任何一个人要了解中国,都不能绕开他的著作:在美国,他一个人几乎开扁了整个中国研究学界的局面;不断填补中闻研究空白的学术创新,靓:总中国学术研究的工具招编纂,这位美同的中国通,就是鼎鼎大名的费正清先生。  相似文献   

5.
子瞳 《东方养生》2013,(12):92-101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石大宇并不是个耳熟能详的名字,但在这位台湾设计师长长的履历中,却不难看到“首位”、“首次”这样引入注目的字眼——  相似文献   

6.
鲁湾 《科学养生》2010,(11):1-1
<正>吕洞宾是中国历史上三大神明之一,身上涂抹太多的神秘莫测的色彩。其实,他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著名的养生家。正因为他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历史上连他的生卒年代都没有确切的记载。据比较  相似文献   

7.
8.
《中药研究与信息》2014,(4):322-322
《中国药业史》第3版近日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到目前为止唯一全面系统论述中国药业发展历史的专著。全书近48万字,分为药业通史和药业专题史两部分。药业通史共6章,从古代到近代和现代,论述了中国传统药业的形成与发展,包括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成就;专题药业史共9章,  相似文献   

9.
《东方养生》2011,(10):18-19
9月9日上午,一场以“启蒙与其在中国的历史”为主题的论坛在国家博物馆举行.本次论坛致力于探讨“启蒙”在中国的发展.“启蒙”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欧洲历史的某一历史事件,而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现象.德国海德堡大学汉学高级教授瓦格纳、希尔德斯海姆大学哲学研究所的雅戈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所长汤一介教授以及清华大学国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观河 《东方养生》2011,(11):26-29
近百年,中国文化,天崩地解,经历千头万绪.超过一个半世纪的时空里,民族独立,国家建设,成为了时代主题,也是普通人关注“中国文化”的核心所在。师夷与制夷,革命与变法,战争与和平,制度更迭与道统存废,经济发展与道德重整,各种说法,你方唱罢我登场,“浪潮”过后就是反思。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围城战屡见不鲜。在这些战争中,攻城一方与守城一方之间的争斗短则持续几天,长则延绵数月,甚至拉锯几年的也并不罕见。在围城期间,城内的卫生条件恶化是显而易见的,再加供给受阻、身心疲惫等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揭示中国药茶的起源及应用发展的成效。方法:总结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国内文献进行阐述。结果:中国药茶历史悠久,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需求,显示中国药茶具有配伍精简、功效专一、饮用方便等优点。结论:中国药茶是祖国医药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值得努力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试从最具中国特色传统节日民俗中,去探求民俗文化中的中医药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壮医药是壮族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是祖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壮医药挖掘、整理、研究和推广运用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为壮医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当前,随着党和政府对民族医药的进一步重视和支持,壮医药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存在不少挑战。本文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壮医药发展历史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对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1壮医药的发展历史自上世纪50年代起至上世纪90年代,广西陆续开展了壮医药普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壮医药发展的历史线索,同时对壮医药进行了挖掘整理,壮医药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1.1壮医药的萌芽(远古~先秦时期):医疗卫生活动是和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的。考古发现,早在石器时代壮族先民就使用陶针和骨针来减轻生产生活中受到的疾病痛苦;在生产活动中,由采食植物进而识别百草,壮医药已开始萌芽。我国历史上有“神农氏以赭鞭鞭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的记载,这不仅是对中医药萌芽时期的传说,也是壮医药起源的写照[1...  相似文献   

15.
2013年是中国药学会药学史分会成立30周年,30年前我作为李时珍故乡的代表有幸参加了在湖北省蕲春县濒湖宾馆召开的全国首届药学史学术会议暨药史学会成立大会,见证了药学史分会成立的隆重时刻.30年来,药学史专业委员会经历了7次换届,主办了16届学术会议.这些学术活动大部分我都参加了,可以说是与药学史分会一起成长进步,我已从30年前的一个懵懂青年列席代表,成长为今天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亲身经历了药学史分会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
曹晖 《中国药学杂志》1993,28(3):177-179
 本文考订了 1908年参加中国药学会在日本东京召开成立大会时会员的情况,并介绍了解放前药学会会刊的编辑出版工作以及台湾药学会组织沿革、有关学术活动,以供近代药学史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早期在中国刊行的西医书籍——《合信氏医书五种》满清政府自鸦片战争失败后,闭关政策已不能继续维持,因而门户洞开、洋人的商品源源输入;基督教亦随着军舰、大炮而传入中国各省。外国医学、在当时,属于文化侵略范畴以内。开始时,中国人由于清政府实行愚民政策,较少接触或吸受现代科学,故  相似文献   

18.
双木 《东方养生》2013,(2):52-57
韩素音的五部自传体小说《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及《再生凤凰》,与其说是写她自己,莫如说她是写20世纪的中国。韩素音对中国的情感终生不渝。  相似文献   

19.
医院药学学科建设永远在路上。本文回顾新中国成立74年来医院药学发展经历的3个阶段:药品匮乏,粗犷管理;以药养医,供大于求;药学服务,创新驱动。医院药学部门主要任务由“找药”“进药”到“用药”,凤凰涅槃,蜕变重生。医院药学学科逐步产生新理论、新方法、新成就,学科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结合临床开展应用研究、推广应用药学新技术、加强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医院药学的学术建制与发展:确立临床药学专业学制教育与培养临床药师、医院药学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引领作用、评选国家临床药学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探讨医院药学学科研究范围与建设内涵、出版医院药学学术期刊、专著及系列培训教材、开展医院药学学术活动与国际交流等;致敬一代代医院药学工作者执着坚守、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铭记老一辈医院药学专家的科学家精神。展望医院药学学科未来的发展趋势,加强临床药学专科建设适应临床医学发展的需求,培养适应新型药学服务模式的药师,推进临床药学实践创新,提升药学服务质量,强化信息技术在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作用,医药协同技术创新满足临床药学服务需要。  相似文献   

20.
南坡 《东方养生》2012,3(3):70-73
费正清(JohnKingFairbank1907~1991)于1907年出生在美国南达科塔州的休伦湖(Huron,South Dakota),祖父是牧师,父亲是律师.他在念哈佛大学时,接受一位英国教授的建议,决定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因为当时故宫档案正在大量印行.他后来进人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并就近结识了英国的中国通奠斯教授.当时莫断已自中国海关退休多年,正在撰写近代中外关系史,适时给费氏以亲切的指导及鼓励,费氏遂决定博士论文写中国海关,并在英国国家档案馆化开始研究中英关系.1932年费氏到北平,至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蒋廷黻指导下,研究故宫清季档案.1936年牛津毕业后,返哈佛任教.二次大战时短期从政,曾任美国驻华大使特别助理及美国驻华新闻处处长.他战后重返哈佛,1959年升为讲座教授;手创哈佛东亚研究中心,任主任职凡十八年(1955~ 1973),贡献极大.——他教学认真,桃李满天下.同时他又擅长行政,是个第一流的学术企业家(龚忠武评曰大宗师),有效地带动了西方对中国文化——尤其是美国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费正清在这一方面的贡献,恐怕是迄今没有任何人可以与其相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