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俄边境地区蜱类自然感染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ickettsia japonica)的状况,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集鼠类寄生蜱,研磨后提取蜱DNA,利用PCR扩增斑点热群立克次体Omp A基因,对阳性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在满洲里地区,鼠类体表采集到的蜱类样本,均为全沟硬蜱(Ixodes persulcatus),从8只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其中12号标本中检出的斑点热立克次体与Gen 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斑点热群立克次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98%~99%)。结论应加强对内蒙古满洲里地区蜱传斑点热的监测和检测,防止蜱传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国境口岸地区鼠类自然携带汉坦病毒( Hantavirus,HV)状况,为国境口岸地区鼠类防治及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采集于口岸地区的鼠类样品的核酸(RNA)提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凝胶电泳分析以及核酸序列分析等过程,对口岸地区鼠类携带汉坦病毒的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浉河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2010年共报告52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对其中的13例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感染途径以蜱叮咬传播为主,占13.46%;35~79岁者占发病的88.46%;病死者多在发病8天内死亡。结论信阳市浉河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蜱叮咬传播为主,有蜱接触史,35~79岁人群易感;对疑似病例及早使用抗生素,为避免出现并发症等采取经验性治疗,84.62%的病例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摸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方法]2010年9月,对莱州市1例血清人粒细胞无形体核酸阳性病例及其居住环境、该村家畜养殖及蜱虫孳生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患者于2010年8月11日发病,8月13日住院治疗,按照人粒细胞无形体疑似病例采集相关标本送检,给予多西环素等经验性治疗,病情好转出院。9月8日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患者血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核酸阳性。调查时在患者所住村庄的狗、羊、牛身上及草丛中均有蜱虫发现。患者发病前无蜱叮咬史。[结论]这是一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5.
无形体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形体病(Anaplasmosis)是一类新发的重要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uman granulocytic anaplasmosis,HGA)是由嗜吞噬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引起,主要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的蜱源立克次体疾病。其病原体无形体(Anapasma)为革兰阴性细胞专性寄生菌。HGA首例病例中性粒细胞内所见细菌最初被认为是查菲埃立克体(Ehrtichia chaffeensis),但针对查菲埃立克体的实验室检查全部是阴性。后期对13例  相似文献   

6.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6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HGA)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曾称为"人粒细胞埃立克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播疾病.自1994年美国报道首钳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以来,近年来美国每年报道的病例约600~800人.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宁武县森林革蜱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无形体引起的新发蜱传人兽共患病,在我国一些地区广泛存在[1,2].该病传播媒介主要为硬蜱.宁武县是山西省重点林业县,生态环境适宜蜱的生长和繁殖,农林作业及家畜养殖人员多数有蜱暴露史或叮咬史.为此,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无形体研究室合作对该地区进行无形体病原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是一种经蜱传播的病原体,可侵染人和动物的中性粒细胞而引起无形体病。开展精准、快速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对无形体病的早诊断、早预防、早控制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诊断方法主要有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等,其中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具有特异性高、操作方法简单、快速等特点,是对该病原体检测的重要方法。我们综述了近年来常见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子检测技术的应用进展,如巢式PCR法,荧光定量PCR法、多重PCR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以及单细胞测序技术等,为后续的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研究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无形体病的诊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黑龙江绥芬河口岸地区蜱携带埃立克体及无形体感染的情况。方法 采集2019年4-6月343只活蜱(全沟硬蜱251只、嗜群血蜱84只和日本血蜱8只)样本,通过巢式PCR扩增无形体属和埃立克体属16SrRNA片段并与GenBank中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在全沟硬蜱中扩增到4例无形体和1例埃立克体16SrRNA片段,而在其它三种蜱类(嗜群血蜱和日本血蜱)未扩增到目的片段,扩增片段经测序、比对后确定为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和Ehrlichia chaffeensis。在251只全沟硬蜱中,无形体检出率为1.59%(4/251),埃立克体为0.40%(1/251)。结论 绥芬河口岸地区中存在无形体和埃立克体病原,全沟硬蜱可能是该地区这两种病原的主要传播媒介蜱。  相似文献   

10.
詹希美 《家庭医生》2010,(21):61-61
最近爆出河南等地蜱虫咬人致死的新闻,“无形体病”这一奇怪的病名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连医务人员也知之甚少,何况平常百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安徽农村地区散养家畜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状况和基因特征。方法应用巢式PCR对怀远、明光和广德县采集的148份家畜全血样本进行嗜吞噬无形体16S rRNA基因检测,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应用生物软件MEGA4.0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148份家畜全血样本中检测出山羊、牛和犬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阳性率分别22.1%、25.0%和40.0%。26份PCR阳性扩增产物测序成功,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检出序列可归为4群,I群优势株占分析序列的66.7%,与北京、浙江和湖北等地检测序列同属一个分支。目的基因测定序列与参考序列同源性达97.0~99.0%。结论安徽调查地区农村家畜动物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山羊是该地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重要宿主动物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调查我国东北林区蜱标本中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2010-2011年在东北林区采集蜱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扩增gltA基因片段,分析东北林区蜱中无形体的感染情况,代表阳性片段联用长片段16S rRNA进行扩增测序确认;并将所得序列与GenBank中已注册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共检测蜱2293只,其中2010年1161只,阳性率4.91%,2011年1132只,阳性率4.24%,2年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3,P=0.830;χ2=1.789,P=0.409)。全沟硬蜱阳性率4.86%(91/1872),长角血蜱为3.41%(14/411),森林革蜱为0(0/10),3个蜱种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得的gltA序列中,NE-gltA-1与Hc346株(GenBank:GU935788)最相似,仅差2 bp,相似性99%;NE-gltA-2与MDJ-Ip92株(HQ396224)序列一致,相似性100%。与2个序列相似性最远的是ZJ-HGA-72株(DQ458811),相差53 bp,相似性84%。测得的16S rRNA序列与我国从东北鼠源分离株China-C-T(tGQ412339)最接近,相似性为99%,与Florida株(AF309867)相似性最远,相似性97%。结论我国东北林区蜱中普遍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感染,全沟硬蜱和长角血蜱可能为无形体的媒介宿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国境口岸输入性感染性腹泻暴发病例的快速检测、排查和病原基因序列分析,为病人的诊断、治疗和口岸突发疫情的处置提供依据,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粪便样本的核酸(R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RT-PCR)、凝胶电泳分析以及基因序列测定、基因序列分析等过程,对造成群体腹泻的病原种类进行确认。〔结果〕9份送检的腹泻病人粪便样本中均检测到诺如病毒特异性核酸片段。经基因序列分析,确认检测到的诺如病毒基因型属基因组Ⅰ(GⅠ)。确认造成马耳他籍船舶"蓝海探索"号暴发腹泻病例的病原为诺如病毒。〔结论〕通过核酸检测等技术手段,可快速确认传染病病原种类,为疫情控制、保障国境口岸的卫生安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出入境人员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抗体水平。评估我国东北林区出入境人员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感染的潜在公共卫生危害,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方法对东北林区出入境体检人群血清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测243份血清,其中阳性8份,阳性率为3.29%,1份抗体滴度达到1:320。〔结论〕我国东北林区人群中可能存在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既往感染。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家畜动物无形体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浙江省天台、安吉及金华县家畜动物牛及山羊无形体感染状况。方法以在册户籍为准,采用随机方法抽取调查点每农户5只山羊及5头牛,采集5ml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WHO推荐的微量间接免疫荧光方法(mIFA)进行血清IgG抗体检测;动物血球标本用于提取DNA进行无形体16SrRNA基因扩增。PCR产物测序并进行同源分析比较,同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当地家畜动物存在较高无形体携带率(39.42%),主要分布在天台县;无形体流行株16SrRNA基因存在较大变异性,除发现15种独立核酸变异序列外,至少存在5种优势序列变异株。结论浙江省家畜动物普遍存在无形体携带状况;进一步开展人群无形体病调查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感染粒细胞埃立克体病原体的情况。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林区采集的啮齿动物标本粒细胞埃立克体的16S rRNA和gltA基因片段进行检测并测序,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检测鼠标本276份,其中吉林长白山林区102份,黑龙江小兴安岭林区61份,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113份,阳性率分别为8.82%、1.64%及0.00%。体表有寄生蜱的鼠感染危险性是体表无寄生蜱鼠的11.30倍(P=0.002)。吉林、黑龙江林区鼠标本及其寄生蜱标本16S rRNA基因序列完全相同,与美国、瑞典、日本等国家检出的粒细胞埃立克体对应序列的同源性为97%-99%。glt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注册的相应片段比较相似性为87%-97%,推导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84%-99%。结论吉林及黑龙江林区存在粒细胞埃立克体宿主动物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北京市农村人群及家畜新发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无形体感染状况。方法按地理位置选择北京市西北(延庆)、东北(密云)及东南(通州)地区3个植被率较高的旅游县(区)。按在册户籍随机以家庭为单位,调查并采集562人及90只山羊、71头牛和2只家犬血液标本,按WHO推荐间接免疫荧光方法(mlFA)检测血清lgG抗体。动物血球提取DNA扩增无形体16SrRNA基因并测序分析。结果人群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无形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5%和14.O%;山羊和牛嗜吞噬无形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和O;2只家犬未检测到相应抗体。山羊、牛无形16SrRNA扩增阳性率分别为48.9%和23.9%16SrRNA序列(228bp)分析显示,3类优势流行株无明显地理分布特征。结论北京市农村人群存在查菲埃立克体和嗜吞噬无形体感染.调查地区家畜存在无形体感染。  相似文献   

19.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AP)主要寄牛在人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中.AP诱导中性粒细胞启动入胞信号路径同时利用小窝介导的入胞旁路入胞.入胞后,AP通过调控中性粒细胞自噬过程,抑制中性粒细胞活性氧簇生成,阻断中性粒细胞凋亡.下调IFN γ信号路径,同时自身高表达促胞内存活分子而实现胞内存活.此文就AP入胞及胞内存活的分子机制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情况.方法 采集位于滇西北横断山区的高黎贡山山脉、香格里拉雪山等山地(海拔1000~4500m)林区的小型兽类脏器标本以低温保存和运输,所获标本在实验室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6S rRNA基因和Msp4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并将所测序列与GenBank中注册的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比较.结果 共检测小型兽类5目18属35种共436只,从6属11种小型兽类中发现阳性标本32份,总阳性率为7.34%.其中,高黎贡山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25种301只,阳性26份,阳性率为8.64%(26/301);香格里拉雪山等林区检测小型兽类标本19种135只,阳性6份,阳性率为4.44%(6/135);阳性标本绝大部分发现于小型兽类中的啮齿类动物.序列比较分析表明:不同小型兽类间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100%,且与吉林野鼠中检测的无形体相对应片段(GenBank:DQ449948)最相近,相似性达99%~100%.对其Msp4基因核苷酸序列进一步分析发现与GenBank中相应片段相似性为95%~97%,提示中国西南横断山区小型兽类所感染无形体株变异较大.结论 首次证实和发现中国西南横断山区6属11种小型兽类自然感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其中啮齿类动物可能是这一地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的主要宿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