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总结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例均行肝癌切除,同时联合脾脏切除,其中6例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的同时,增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行肝癌联合脾脏切除的同时,增加贲门周围曲张血管缝扎术。所有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前复查白细胞、血小板均恢复正常,无肝功能衰竭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行肝癌联合脾脏Ⅰ期手术切除可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手术方式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对2005-05~2011—11我院收治的60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组30例应用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对照组30例单纯行肝癌切除术。比较两组肝功能分级、肝硬化程度、术前与术后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术后并发症等指标,判断手术安全性及病例选择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60例患者随访5个月~5年,平均(12.3±2)个月,观察组治愈20例,总有效率为96.7%,复发率为16.7%;对照组治愈15例,总有效率为80%,复发率为3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术后血小板、白细胞变化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术后血小板、白细胞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分别为10例(33.3%)和5例(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食管横断法门奇静脉断流术联合肝脾切除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丙型肝炎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脾切除术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后采用普通干扰素α-2а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而未做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行脾切除术或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术后2个月后给予普通干扰素α-2а300万U皮下注射,隔日每次。联合利巴韦林,900~1200 mg每天治疗。疗程48周。治疗期间,前3个月每周随访,之后每4周随访1次,至疗程结束后继续观察24周。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采用脾切除或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缓解后,给予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脾切除患者为65%,部分脾栓塞术者为30%。脾栓塞术者仍有患者发生全血细胞减少而影响疗效。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在脾切除或脾栓塞术后抗病毒治疗,宜选择脾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沈强  钱国军  王能  吴胜沛 《当代医学》2009,15(11):178-179
目的评估经皮微创消融联合脾切除术序贯治疗合并重度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从2006年6月~2008年6月,我科收治的11例小肝癌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我们先行脾切除术,术后恢复11天~4月后行PRFA或PMCT术治疗,术后随访肝功能、血常规、CT或MRI、AFP等。结果除1例脾切除术后出现胰漏,继发感染,给予抗生素冲洗、置管引流后恢复,于4月后行PMCT术,所有患者行微创消融无严重并发症,术后3~5天出院。结论对于重度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小肝癌病人,先行脾切除和(或)门奇静脉断流术,血小板及PT等指标改善后行经皮肝穿刺微创治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脏切除术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术后对患者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54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脏切除术,观察患者手术前后与随访期间血细胞、肝功能、免疫球蛋白与补体C3变化以及并发症、死亡率、再出血率。结果术后患者血白细胞及血小板明显升高,随访期间疗效持久稳定;术后监测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不明显;随访1年期间患者再出血率为5.56%,病死率为3.7%。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脾脏切除术加断流术后能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彻底治疗脾功能亢进,使感染及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得到控制,肝功能得到稳定,而且脾脏切除后对体液免疫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同期行肝脾脏联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7例肝硬化牌功能亢进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联合介入治疗术后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介入治疗术后血小板及白细胞回升明显,均顺利地接受了第2~3次介入化疗,平均生存12.3个月,有4例生存超过2年,2年生存率14.8%(4/27)。结论:联合介入治疗术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有效手段.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 PSE)与传统外科脾切除术在改善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差异。方法 纳入47例肝硬化脾亢患者,其中28例行脾切除术及19例行PSE,分析2组患者术后外周血三系水平、肝功能储备、手术相关并发症、外周血炎症因子水平、模拟门静脉压力值及门脉高压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种治疗手段均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术后MELD评分、门静脉压力和外周血炎症因子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E后患者发生大出血事件较脾切除术少(P=0.025),且发生感染的风险低(P=0.044)。PSE方法创口小、保留部分脾脏功能并且引起血小板数量变化也较为平稳。结论 PSE与传统脾切除术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是其创伤性小、手术相关并发症少,相对于创伤性较大的脾切除术而言,PSE在肝硬化患者中的适用范围更广,可用于肝功能储备差的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远期疗效。方法 对1 0 2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5 7例行肝脾联合切除术 (A组 ) ,4 5例行单纯肝切除术 (B组 )。结果 A、B两组术中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但术后血小板、白细胞的回升及与肝硬化预后相关的指标谷氨酰转肽酶 (GGT)数值的改善 ,A组明显好于B组 (P <0 0 5 )。两组 1、3、5年复发率分别为 2 7 1 %、4 8 6 %、6 9 3%及4 1 2 %、5 0 0 %、77 9% ;生存率分别为 92 6 %、5 9 1 %、4 1 8%及 80 3%、4 3 9%、2 9 1 % ,两组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 ,但A组的生存情况均好于B组 ,而且A组复发患者的平均带瘤生存期 (1 2 9个月 )亦明显长于B组 (6 3个月 ,P <0 0 1 )。结论 肝脾联合切除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不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长期随访的结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9.
探讨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时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的意义。将20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分为肝癌切除 脾切除组(切脾组,n=94)和单纯肝癌切除组(不切脾组,n=110),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白细胞、血小板、血清总胆红素、免疫功能的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和术后5年生存情况。结果显示:①两组患者术前CD4、CD8、CD4/CD8、IL2、IFNγ、IL10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术后2个月,切脾组CD4和CD4/CD8分别为(40.8±4.1)%和(1.8±0.2),高于不切脾组的CD4(33.8±3.6)%和CD4/CD8(1.1±0.3),而切脾组CD8(25.8±3.8)%低于不切脾组CD8(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同期肝肿瘤脾脏联合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肝胆外科2007年7月至2013年4月1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实施同期肝肿瘤脾脏切除术病例.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及腹水,经治疗后消退.脾机能亢进症状明显改善,术前AFP升高患者术后1月恢复正常.结论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同期行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术安全、有效.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近期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的疗效,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应用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非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进行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的输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脾亢改善情况、术后2年生存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术后2年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解剖性肝切除联合脾切除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并脾亢患者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外科处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回顾性分析63例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外科处理,提出术前评估肝硬化程度及肝功能贮备的必要性,推荐“三联手术”即在处理原发病灶手术基础上对门脉高压和脾亢行脾动脉结扎加胃底贲门周围静脉结扎术;强调围手术期常规应用速尿,抗酸药,胰岛素等,结果:按此原则处理的32例患者三年生存率达57%,故认为“三关手术”代替脾切除是处理原发性肝癌合并严重肝硬化时防治消化道出血和脾亢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东伟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3):142-14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的一期联合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和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行手术治疗的病人,其中24例附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6,例行脾切除术,其中肝切除范围:26例行不规则肝切除及4例行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术。结果术后均无手术死亡,术后黄疸、腹水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在出院时消退,脾亢症状明显缓解。结论肝癌合并门脉高压症行肝切除或脾切除及断流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有利于提高病人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患者在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将38例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而未进行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在行脾栓塞术或脾切除术,脾功能亢进改善3个月后,皮下注射90μg或135μg Peg-IFNα-2a,1周1次,并口服600~1000 mg/d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持续1 a疗程.在治疗过程中,第1,4,6,8,12周随访,以后每1个月对患者随访1次,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治疗及随访期间观察肝功能、血常规、肾功能、HCV RNA及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停药后继续观察半年.结果丙肝肝硬化并发脾功亢进病人使用脾栓塞或脾切除术处理脾功能缓解后,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其持续病毒学应答率为63.88%.结论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脾切除或部分脾栓塞术后给予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有较好的SVR,延缓了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减少了肝衰竭及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临床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乳酸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min(T3),恢复肝血流后1h(T4),术后1d(T5),术后3d(T6)术后5d(T7)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的测定.结果术后各时点W组的ALT、AST、TBIL均较C组低,其中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天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黎  张宇锋 《广西医学》2005,27(12):1922-1924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4例确诊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比较部分性脾栓塞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后白细胞即有明显回升(P〈0.01),血小板缓慢回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红细胞与术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可出现脾包膜下血肿、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栓塞面积在60%~80%之间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无明显增加。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近期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联合手术治疗的围术期处理、可行性、适应证和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32例联合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围术期处理包括术前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和凝血功能异常、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护肝治疗、胃肠道准备、术后适当限水限盐及利尿治疗等。20例行肝癌切除加脾切除术,12例行肝癌切除加脾切除及门奇断流术。结果①术后脾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术后1周,白细胞、血小板分别由术前的3.32×10^9/L、42.52×10^9/L上升到9.53×10^9/L、332.04×10^9/L。②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于术后第1天明显升高,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至术后2周,恢复至术前水平或大致正常水平。③术后共出现并发症9例(28.1%),死亡1例(3.1%),死于消化道大出血。其余并发症包括中等量腹水5例、左侧胸腔积液2例、右侧胸腔积液1例,均经综合治疗后康复出院。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1%、43.7%、21.9%。随访中死亡20例,死亡原因:肝癌复发11例,肝功能衰竭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结论重视围术期处理,有选择性地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治疗是安全可行的。肝癌切除联合行脾切除或(和)门奇断流术效果好,并不增加术后严重并发症,并有利于肝功能恢复,预防远期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肝脏术后肝再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辉  刘景丰 《医学综述》2009,15(14):2132-2133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且85%的患者合并有肝硬化,肝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而肝脏在受到损害或切除之后,可以显示出强大的再生能力,这一现象早已被人们所发现并研究。本文就肝硬化肝切除术后肝再生、肝再生受损机制以及肝再生评估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9.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46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清明  杨建军  权辉  李宽智  宁博  袁银会  田郁  杜锋 《医学争鸣》2006,27(24):2280-228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我院46例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脾功能亢进患者行PSE,观察术前及术后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变化、门静脉内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明显上升,3 mo后稳定在一定水平,红细胞计数术前及术后无明显变化,脾脏3 mo后明显缩小,门静脉内径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治疗肝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