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于1992—1993年的13个月中,在泰国南部半岛区:Phetchaburi,PrachuapKhiri Khan及Chumphon等三省的5个村庄进行媒介按蚊生态学和传疟作用的研究。采用人诱、牛诱及光诱等方法采集按蚊标本,用ELISA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CS)抗原,并综合调查所得参数,计算媒介能量:C=(ha)ap~n/—lnp,ha为每日叮人率(人诱捕获某种蚊数/每夜),a为每日吸人血率(选定0.33),P为每日存活率(用人诱每种蚊的经产率计算)。昆虫学接种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人工喂养的冈比亚按蚊成蚊,在羽化后第5天用恶性疟患儿的血进行实验感染,血内配子体计数800/mm~3。感染后第14天,将成蚊置于-20℃处死、解剖,每只蚊体分为头、唾液腺、胸、胃、足、卵巢、马氏管、腹  相似文献   

3.
准确地估计蚊虫体内疟原虫子孢子的数量对于疟疾的监测、预防和媒介控制都是非常必要的。目前使用的蚊虫体内子孢子数量测定法是定量环子孢子(CS)ELISA试验。该法快速、准确,具有种特异性。但近年来的实践证明,该法需要改进。为使目前用于恶性和间日疟原虫子孢子定量检测的CS ELISA法试剂标准化,以及进一步确定蚊虫体内CS抗原量与子孢子数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了双抗体夹心法ELISA定量测定恶性疟原虫(Pf)、间日疟原虫(Pv210)和Pv247 CS抗原和子孢子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虽然恶性疟原虫疫苗抗原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已制备出许多恶性疟原虫期特异性抗原[1],但间日疟原虫的研究因不能体外培养而受限制。本文将主要描述至今已特征化了的两种间日疟原虫候选疫苗抗原:环子孢子蛋白和裂殖子表面抗原-1。为了资料的完整性和选择性,本...  相似文献   

5.
唾液是疟原虫子孢子从蚊体进入宿主的载体。由唾液排出的子孢子量可能与唾液总  相似文献   

6.
环子孢子蛋白(CSP)是疟疾疫苗研制中的一个候选抗原,而抗原中自然存在的多态性则可能影响疫苗的效果。为了确定CSP中B和T抗原决定簇多态性的程度及探讨抗原变异的机制,本文运用序列分析的手段,对地理间隔遥远的巴布亚新几内亚(PNG)和巴西两地的间日疟原虫人体分离物的CSP的基因序列及相对应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在一个分离株的不同克隆间,CSP的多态性是普遍存在的。CSP中重复区域的氨基酸序列可分为两种类型:Ⅰ型是GDRA(D/A)GQPA,Ⅱ型是ANGA(G/D)  相似文献   

7.
自七十年代末开展间日疟原虫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以来,发现我国温带和热带地区的间日疟,在疟原虫出现前期、潜伏期、引起病人发热的原虫阈值、复发类型和临床严重程度等方面似有一定差异,故有必要建立虫库,以便今后进行深入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蚊唾液腺是疟原虫子孢子从卵囊释放后的靶器官。子孢子从卵囊中逸出时表面覆盖着高浓度的环子孢子 (CS)蛋白 ,而所有种属疟原虫的CS蛋白其结构都是相似的。该蛋白中部具有种属特异性重复区 ;两端为高度保守的氨基酸伸展区 ,分别为 :N 端重复序列 (Ⅰ区 )和C 端细胞黏附序列。有资料显示 :CS蛋白能结合到蚊的唾液腺 ,但不能结合到其他开口于循环血淋巴的器官 ,如蚊胃、卵巢和马氏管等。为了检测CS蛋白与唾液腺的结合是否与子孢子入侵唾液腺有关 ,进行了本项实验。以CS蛋白 (恶性疟原虫CS序列的重组蛋白 )和抑制性N 端肽段 (为恶性疟原…  相似文献   

9.
PCR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能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根据恶性疟原虫CSP基因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以Chelex-100煮沸法制备DNA模板,采用PCR方法,恶性疟原虫子孢模板预期被扩增出245bp的DNA条带,并将该法与蚊虫解剖镜检子孢方法相比较。结果经人工感染恶性疟原虫的31只大劣按蚊中14只PCR阳性,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DNA片段,其余17只PCR阴性;以该技术检测野外捕捉的98只按蚊,结果均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能检测蚊体内恶性疟原虫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根据恶性疟原虫 CSP基因序列 ,设计合成 1对引物 ,以 Chelex- 10 0煮沸法制备 DNA模板 ,采用 PCR方法 ,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模板预期被扩增出 2 45 bp的 DNA条带 ,并将该法与蚊虫解剖镜检子孢子方法相比较。结果经人工感染恶性疟原虫的 31只大劣按蚊中 14只 PCR阳性 ,被扩增出预期大小的 DNA片段 ,其余 17只 PCR阴性 ;以该技术检测野外捕捉的 98只按蚊 ,结果均为阴性。 PCR法与解剖镜检法相比较 ,检测结果完全符合 ;相当于 1/ 10个阳性蚊子的模板即可满足 PCR检测。该检测体系灵敏、特异 ,对于蚊体内恶性疟原虫的检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疟疾是一种分布广泛、导致严重丧失劳动力的蚊媒寄生虫病,对该病的控制已提出许多对策。最近大量工作集中致力于设想的疫苗的构建以诱导宿主产生对子孢子的免疫反应。在子孢子占优势的表面蛋白(即环子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辽宁省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基因型与地理分布。方法采集镜检确诊的间日疟患者血样15份,Chelex-100离子交换法提取DNA,进行单管-套式PCR扩增,根据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判定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型别。结果 12份本地感染间日疟血液标本中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虫株(占50.00%),6份鉴定为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混合虫株(占50.00%);3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中PV-Ⅰ型热带族和温带族各1例,PV-Ⅰ型温带族和PV-Ⅱ型虫株混合感染1例。结论目前辽宁省间日疟原虫存在2种CSP基因型,即PV-Ⅰ型温带族虫株和温带族、PV-Ⅱ型混合感染虫株,无热带族虫株。  相似文献   

13.
晚近对间日疟原虫敏感蚊媒的研究,多见于嗜血习性、卵囊感染度、子孢子进腺时间及子孢子低温保存等方面,而对进腺后子孢子在唾腺内存活时间及其活力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1986年5月~1987年6月对此进行观察,为流行病学提供这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和高敏感度的蚊体内间日疟原虫检测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AMP)。方法针对间日疟原虫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种属特异性保守区域6个位点设计2对引物,以感染性按蚊、阴性按蚊、恶性疟原虫及正常人血DNA为模板评价LAMP的特异性。将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梯度稀释,并与阴性按蚊DNA按1.0μl加1.3×10^6、1.3×10^5、1.3×10^4、1.3×10^3、1.3×10^2、1.3×10^1、1.3×10^0拷贝混合后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观察其检测敏感性;将感染性按蚊与阴性按蚊DNA作1:2、1:4、1:8、1:16、1:32、1:64、1:128、1:256稀释,然后以稀释样本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观察批量检测的敏感性。再用此方法与镜检解剖、巢式PCR同时检测同批次人工感染的67只按蚊,评价其应用价值。结果此法检测感染性按蚊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检测不同比例稀释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与按蚊DNA混合物,最低可检测1.3×10^2拷贝的间日疟原虫CSP基因质粒DNA与按蚊DNA的混合物;检测不同比例感染按蚊与阴性按蚊DNA混合样本,最低可检测出在128个按蚊中有1个感染按蚊的混合样本;用此法检测67只同批次人工感染的按蚊,检出率为47.76%,解剖镜检检出率为25.37%(χ^2=7.24,P〈0.01),巢式PCR检出率为40.30%(χ^2=0.73,P〉0.05)。以镜检解剖作为金标准,LAMP敏感性为100%,巢式PCR敏感性为100%。结论LAMP检测蚊体内间日疟原虫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蚊媒吸血时获得的人体环子孢子(CS)抗体能否影响子孢子的感染性目前尚有争议。作者对西肯尼亚恶性疟高发地区的媒介——冈比亚按蚊(An.gambiae)和催命按蚊(An.funestus)作了调查,包括野栖按蚊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杭州市间日疟病例感染的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裂殖子表面蛋白1 (MSP-1)和环子孢子蛋白(CSP)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描述性分析。方法收集杭州市2008-2019年报告的间日疟病例的血样和流行病学资料。采用全血DNA抽提试剂盒提取疟原虫基因组DNA,巢式PCR分别扩增Pvmsp-1和Pvcsp基因的特异性片段,并进行双向测序。应用DNAStar、 MEGA 6.0软件对氨基酸序列进行序列比对和遗传进化分析,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进化树。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基因多态性及感染来源地进行描述性和归纳分析。结果共收集间日疟病例血样56份,巢式PCR扩增的Pvmsp-1和Pvcsp基因片段分别测序成功44份和54份血样。序列分析显示,44条Pvmsp-1序列可分为4种基因型,分别为SalⅠ型18份、 Belem型8份、 R-Ⅲ型17份和R-Ⅳ型1份;54条Pvcsp序列分为两种基因型,分别为VK210型52份和VK247型2份。对Pvmsp-1基因的分型特征和感染来源地分析发现,SalⅠ型分布广泛,在我国华东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埃塞俄比亚等多个国家或地区存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分布类型为R-Ⅲ型,此外,R-Ⅲ型在南亚、东南亚地区也有分布。Belem型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南亚和埃塞俄比亚等国家或地区。对Pvcsp基因的多态性特征和感染来源地分析发现,共有4种多态性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结论杭州市2008-2019年报告的间日疟病例的Pvmsp-1和Pvcsp基因存在较丰富的多态性特征,部分特征具有一定地域性。  相似文献   

17.
以间日疟原虫粤北分离株感染的无疟史志愿者及斯氏按蚊为研究对象,用体外饲血法感染按蚊。对16名志愿者取血20次作实验,其中8名为血传患者,8名为蚊传患者,供血时间均为发作间歇期,疟原虫为大滋养体阶段。获得按蚊腺感染较重者分别为4及5例,但使按蚊感染最重的3例均为蚊传患者。首次发作后3—8d,均可使大部分按蚊有较重的子孢子感染,d9后感染减弱。在此期间,供血者配子体密度的高低与按蚊腺感染度有密切关系。配子体♀比例≤4∶1时,按蚊的感染较重。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按蚊体内孢子增殖的情况,提出了胃/腺感染强度的概念。胃/腺感染强度=胃/腺感染率×平均阳性指数。  相似文献   

18.
大多数针对恶性疟原虫环子孢子(CS)蛋白的抗体主要与该蛋白中央区发生作用,这一区域包含约40个Asn-Ala-Asn-Pro(NANP)四肽重复序列。为了在CS蛋白非重复序列部分寻找新的B细胞抗原决定簇,采用基因重组技术,使E.coli表达出CS蛋白非重复部分与带有6个组氨酸(Hi)残基的小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19.
间日疟现症病人用复方蒿甲醚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5、12和24h分别以大劣按蚊叮咬吸血感染,结果用药前按蚊的唾腺子孢子阳性率为75.82%,用药后5h有极少数吸血按蚊的胃壁卵囊阳性,但唾腺中均未检出子孢子。服药后患者血内疟原虫无性体及有性体较治疗前迅速减少,表明复方蒿甲醚能迅速杀灭红内期间日疟原虫,并能抑制其在蚊体内的孢子增殖。  相似文献   

20.
用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长或短潜伏期后发病患者的间日疟原虫,在中华按蚊体内卵囊和子孢子发育过程及各期形态基本相同。早期卵囊表面光滑,随着卵囊继继发育增大,其表面出现皱褶。囊壁内侧面比较粗糙。囊内发育以细胞质伸出小突起(子孢子芽),出现裂隙开始,成孢子细胞形状不一,子孢子芽或成排从成孢子细胞伸出,或呈放射状排列。成孢子细胞残余体呈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小突起及浅表皱褶。游离子孢子开始聚集成团,并在囊内活动,最后,从囊壁小孔逸出,或从囊壁上的裂口大量涌出。子孢子逸出后在蚊胃上只留一个空囊。子孢子细长,多数呈 C 字形,表面光滑,前端稍平,在虫体部前约1/3处可见微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