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检测氧化应激时人肺上皮细胞(A549)炎性复合体NALP3、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讨阿魏酸钠对其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 H2O2(100 μmol/L)应激组、NF-κB阻断剂组(PDTC + H2O2组)、阿魏酸钠干预组(阿魏酸钠+H2O2组),其中PDTC(100 μmol/L)和阿魏酸钠(400 μg/mL)预处理30 min后加入H2O2(100 μmol/L),培养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NALP3、NF-κB(P65)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NALP3、IκBα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上清中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2O2 可使A549细胞NALP3 mRNA、NALP3蛋白水平表达增强,NF-κB(P65) mRNA表达上调、IκBα降解增强,IL-1β分泌增加(P均<0.05);而阿魏酸钠及NF-κB阻断剂PDTC可抵抗H2O2对A549细胞的作用,与H2O2应激组比较,下调NALP3 mRNA、NALP3蛋白、NALP3、NF-κB(P65) mRNA表达,IκBα降解减少,IL-1β分泌下降(P均<0.05),并且阿魏酸钠与NF-κB阻断剂PDTC上述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NALP3及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双氢青蒿素抑制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双氢青蒿素(dih ydroartemisinin,DH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神经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建立炎症模型,用不同浓度DHA(0.5、1、2、4μmol/L)处理细胞,CCK-8检测细胞活性;选取lμmol/L DHA干预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RT-PCR检测iNOS、IL-1β、IL-6、TNF-α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培养基中IL-1β、IL-6、TNF-α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F-κB、IκBα及TLR4的蛋白表达.结果 低剂量的DHA(<2μmol/L)对BV-2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P>0.05),DHA可抑制LPS引起的BV-2细胞形态变化,DHA抑制活化的BV-2细胞iNOS、IL-1β、IL-6、TNF-α mRNA的表达(P<0.01),减少IL-1β、IL-6、TNF-α炎症因子释放(P<0.01),明显降低TLR4的蛋白表达,减少细胞质内IκBα的表达,并抑制NF-κB向核内移位(P<0.01).结论 DHA可能通过作用于TLR4/NF-κB通路,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NF-κB的激活,从而抑制炎症因子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雷公藤内酯对海人酸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索雷公藤内酯抑制海人酸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倒置显微镜观察BV-2小胶质细胞的活化增殖,免疫组化方法检测BV-2小胶质细胞的NF-κB蛋白表达水平,RT-PCR检测BV-2小胶质细胞的NF-κB mRNA表达水平。结果:倒置显微镜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海人酸组BV-2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大变圆,突起变短或消失。与海人酸组相比,雷公藤内酯干预组BV-2小胶质细胞胞体变小变瘦,突起变细长,与对照组相似。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海人酸组BV-2小胶质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海人酸组相比,雷公藤内酯干预组BV-2小胶质细胞NF-κ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海人酸组BV-2小胶质细胞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海人酸组相比,雷公藤内酯干预组BV-2小胶质细胞NF-κB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雷公藤内酯提取物可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增殖,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小胶质细胞NF-κB蛋白和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建立炎症模型,观察青蒿琥酯(0.5、1.5、3.5 μmol/L)对细胞的作用.MTT检测细胞活性;Griess试剂法检测一氧化氮(NO)的释放;Western Blot检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蛋白表达.结果 青蒿琥酯减少了活化的BV-2小胶质细胞NO的释放,降低了核内NF-κB的蛋白表达.结论 青蒿琥酯可能通过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NF-κB的激活从而抑制NO的产生,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硼替佐米(Bor)对白介素-1β(IL-1β)诱导的ATDC5细胞炎症性损伤及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 0、5、15、25、35、45、55 nmol/L Bor处理ATDC5细胞48 h,CCK-8实验筛选无细胞毒性浓度,0、1.0、5.0、12.5、25.0 nmol/L Bor分别与10μg/m L IL-1β共培养ATDC5细胞48 h,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上清液中IL-1β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中NF-κB、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原癌基因(Bc L-2)、Bc L-2相关X蛋白(BAX)蛋白水平。结果 0、5、15、25 nmol/L Bo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0 nmol/L Bor组相比,35、45、55 nmol/L Bor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Bor浓度≤25 nmol/L对该细胞无毒。与0 nmol/L Bor组相比,IL-1β组细胞存活率、细胞中Bc L-2蛋白水平降低(P0.05),凋亡率、上清液中IL-1β水平、细胞中NF-κB、BAX蛋白水平升高(P0.05)。随着Bor剂量的增加,细胞存活率、细胞中Bc L-2蛋白水平逐渐升高(P0.05),细胞凋亡率、上清液中IL-1β、细胞中NF-κB、BAX蛋白水平逐渐降低(P0.05),呈剂量依赖效应。结论 Bor可抑制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水平从而减弱IL-1β诱导的ATDC5细胞炎症性损伤,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冯社军  王慧娟  李军涛  武艳强 《西部医学》2014,26(11):1423-1425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能否通过抑制NF-κB活化下调LPS诱导的小胶质细胞TNF-α的表达.方法 将BV2细胞分为3组即对照组(Control组)、LPS组和瑞舒伐他汀+LPS(Ros+ LPS组).在干预24小时后使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对BV2细胞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使用western blot法对细胞NF-κB p65磷酸化水平(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进行分析.结果 与Control组相比较,在LPS干预24小时后BV2细胞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LPS组较Ros+ LPS组TNF-α mRNA和蛋白的表达的升高以及Phospho-NF-κB p65/NF-κB p65比值的增加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下调了小胶质BV2细胞TNF-α的合成和释放.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p淀粉样蛋白(Aβ1-42)诱导大鼠小胶质细胞脂多糖受体CD14和肿瘤坏死因子-αLmRNA表达的变化。方法:小胶质细胞株复苏培养后分为2组:Aβ1-42组和抗CD14加Aβ1-42组。抗CD14加Aβ1-42组使用抗CD14抗体拮抗CD14的表达,再分别用不同浓度的Aβ1-42(0、62.5nmol/L、125nmol/L、250nmol/L)进行干预,2组均在Aβ1-42干预2h后用RT—PCR法检测CD14及TNF—αmRNA表达的量。结果:不同浓度的Aβ1-42干预小胶质细胞2h后,62.5nmol/L与0nmol/L Aβ1-42组CD14mRNA的表达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Aβ1-42浓度为125nmol/L和250nmol/L时,CD14mRNA的表达逐渐增加(P〈0.05)。使用CD14抗体后,抗CD14加Aβ1-42组中CD14mRNA的表达与Aβ1-42组比降低(P〈0.05)。Aβ1-42组TNF-αmRNA的表达随Aβ1-42的浓度增加而增加(P〈0.05),与Aβ1-42组相比,抗CD14加Aβ1-42组中TNF-αmRNA的表达在Aβ1-42浓度为125nmol/L开始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Aβ1-42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可通过脂多糖受体CD14使TNF-αmRNA的表达增加,且与Aβ1-42的作用浓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炎性细胞因子IL-1、IFN-γ、TNF-α对滑膜细胞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一氧化氮(NO)表达和生成的影响,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iNOS和NO表达和生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人类滑膜成纤维细胞MH7A培养传代后,根据不同的实验要求进行分组,并予相应处理;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内NF-κB和iN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在细胞中表达及核移位,定量PCR法检测细胞内iNOSmRNA表达的变化,硝基还原酶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NO的浓度变化。结果IL-1、IFN-γ、TNF-α单独或联合刺激能促进NF-κB活化,并且使iNOS及NO表达和生成也有所增加(均P<0.05);而NF-κB药物抑制剂BAY能降低这3种炎性细胞因子联合刺激所致iNOS及NO的表达和生成(均P<0.05)。结论炎性细胞因子对滑膜细胞iNOS和NO生成有促进作用,而NF-κB在iNOS和NO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NF-κB圈套寡脱氧核苷酸技术(NF-κB decoy ODN )联合紫杉醇对肺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⑴用脂质体瞬时转染法介导NF-κB全硫代圈套寡核苷酸(decoy ODN)和全硫代错义圈套寡核苷酸(scramble decoy ODN)处理A549 细胞;⑵分为对照组、NF-κB decoy ODN组、紫杉醇组(1 000 ng/mL)和NF-κBdecoy ODN +紫杉醇组,RT-PCR法测COX-2mRNA水平表达;⑶免疫组织化学法测VEGF蛋白表达。 结果 ⑴NF-κB decoy ODN、紫杉醇干预后A549细胞的COX-2 mRNA水平表达下降,各组浓度分别是:0.71、0.44、2.51、0.34μg/μL(F=7.8,P<0.05)。⑵NF-κB decoy ODN、紫杉醇干预后A549细胞的VEGF蛋白表达下降,各组细胞阳性率分别是:85%、63%、57%、21%(F=21,P<0.05), 结论 NF-κB decoy ODN 联合紫杉醇可明显抑制肺癌细胞血管生成,该作用可能与COX-2、VEGF 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0.
陈炬  张文斌  王敏  傅国胜 《浙江医学》2009,31(8):1099-1101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对高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以及PKC-α、β2,NF-κB,C-fos的表达水平及活性的变化。方法建立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模型,随机分成低糖(5mmol/L)、高糖(25.5mmol/L)和高糖(25.5mmol/L)+不同浓度(1、8μmol/L)白屈菜红碱组,分别观察比较各组乳鼠心肌细胞搏动情况,测定心肌细胞直径: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各组乳鼠心肌细胞PKC-α、PKC-β2、p-PKC-α、p-PKC-β2、NF-κB和C-fos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直径以及PKC-α、PKC-β2、p-PKC-α、p-PKC-β2、NF-κB和C-fos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低糖培养组(均p〈0.05);加入不同浓度的白屈菜红碱后,高糖组乳鼠心肌细胞搏动频率、细胞直径以及PKC-α、PKC-β2、p-PKC-α、p-PKC-β2、NF-κB和C-fos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并呈现浓度依赖性特征。结论白屈菜红碱能够抑制高糖诱导的乳鼠心肌细胞形态和功能的改变,并能抑制PKC-α、PKC-β2、NF-κB和C-fos的表达和活性,对高糖环境中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KC/NF-κB/c-fos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