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用于心血管医疗的生物材料在血液接触性条件下必须具有抗血栓性、对抗生物降解性与抗感染性。目的: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检索1983至2014年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blood compatibility,biomedical materials,bio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生物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排除与研究目的相关性差及内容陈旧、重复的文献,保留与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血液与植入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生物材料表面的抗凝血涂层改性两个方面的归纳分析,从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方面考察了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关键在于对聚合物生物材料表面的凝血及抗凝血涂层改性以及对其相应生物相容性与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通过对心血管医疗用聚合物生物材料的种类与应用及其心血管医疗器件和可植入性软组织替代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表面与本体的差别则将体现在从表面向本体延伸的很多层分子上,而2种主要因素决定了其包括本体/表面差异及表面相分离在内的本体/表面行为,即表面能和分子运动性。如果考虑到对本体-表面的组成差异的理解,则还必须追加另以附加决定因素,即各组分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2.
键段聚氨酯已用于生物医学装置,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物理机械特性及相对较好的生物相容性。聚氨酯材料表面改性提高血液相容性,主要与表面电荷、表面能、地形和疏—亲水性平衡等因素有关。认为亲—疏水性比率最好可提高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316L不锈钢表面电镀Rh膜的腐蚀行为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电镀Rh对316L不锈钢进行表面改性,以提高不锈钢的抗腐蚀性和血液相容性,用XPS对铑镀层的成分进行了表征,运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镀有Rh和未进行表面处理的316L不锈钢在Tyrode‘s生理溶液中的腐蚀行为,并通过溶血率测试对表面镀有Rh的316L不锈钢初步进行了血液相容性评价,结果表明:表面镀Rh的不锈钢的抗体液腐蚀性提高,。且溶血率下降,说明镀Rh可以提高316L不锈钢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合成了基于肝素和硫酸软骨素的两种纳米颗粒,用于316L不锈钢表面的生物功能改性。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力显微镜(AFM)、水接触角等对纳米颗粒的性质及颗粒固定前后表面的理化性质进行表征。通过体外血液相容性评价和内皮细胞相容性评价对两种纳米颗粒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纳米颗粒均能有效降低材料表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行为,但肝素纳米颗粒对内皮细胞的生长增殖表现出抑制作用,而硫酸软骨素纳米颗粒改性表面则具有促进内皮再生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材料表面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氮离子注入热解碳及在热解碳表面离子束增强沉积钛氧化物薄膜进行了研究,采用X光电子能谱仪,俄歇电子能谱仪测定了表面改性层的成价和价态,用四探针方法测定了表面电阻率,用接触角方法测定了材料表面能,用动态凝血时间及血小板粘附评价了表面改性层的血液相容性。研究表明,热解碳经表面N离子注入后有碳氧化合物形成,其血液相容性有所改善,而采用离子束增强沉积合成TiO2-x薄膜则使热解碳备注相 容性获得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6.
背景:用于心血管医疗的生物材料在血液接触性条件下必须具有抗血栓性、对抗生物降解性与抗感染性。目的: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从聚合物生物材料的表面构建与生物反应行为方面考察各种相应改性表面的生物相容性、血液相容性和细胞相容性。方法:检索1984至2013年PubMed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Biocompatibility,Blood compatibility,Biomedical Materials,Biomedical polymer materials",中文检索词为"生物相容性材料;血液相容性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结果与结论:通过对蛋白质吸附、细胞黏附中的生物识别、凝血与纤溶过程中的酶催化作用"瀑布模型",以及生物材料表面构建与蛋白质表面吸附行为4个方面的归纳分析,研制用于心血管组织工程的新型植(介)入型聚合物材料(表面)关键在于对聚合物生物材料生物功能性表面的构建,以及对其相应生物相容性与内皮细胞相容性的研究。通过对聚合物生物材料种类与应用及其心血管医疗器件和可植入性软组织替代物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表面与本体的差别将体现在从表面向本体延伸的很多层分子上,而两种主要因素决定了其包括本体/表面差异及表面相分离在内的本体/表面行为,即表面能和分子运动性。如果考虑到对本体-表面组成差异的理解,还必须追加附加决定因素,即各组分的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骨科金属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研究表面改性技术这一条重要的途径.方法根据表面改性时材料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材料的作用尺度及改性的效果几方面进行综合介绍.结果总结了当前骨科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介绍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结论从分子水平研究骨科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是目前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提高骨科金属生物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相容性,研究表面改性技术这一条重要的途径。方法 根据表面改性时材料发生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对材料的作用尺度及改性的效果几方面进行综合介绍。结果 总结了当前骨科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方法,介绍了各类方法的优缺点。结论 从分子水平研究骨科金属材料的表面改性,是目前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用合成纤维材料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对其性能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医用合成纤维材料的表面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该文主要从等离子体改性、材料表面内皮化和表面接枝改性三方面论述了医用合成纤维材料血液相容性的表面改性研究。  相似文献   

10.
背景:人工血管取于合成材料,是最常用的血管代用品,如何提高血管的通畅性和人工血管材料的相容性是在近年来人工血管研究的重点。目的:综述人工血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和血液相容性,归纳近年来国际在生物材料和血液相互作用研究方面出现的一些新方法和视点。方法:由第一作者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1至2014年的文献,检索词分别为"人工血管,生物材料;Biomaterials,Artificial blood vessels"。结果与结论: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究虽然历经了很多年,但目前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血液相容性的影响因素繁多,除血液固有成分外,材料表面界面特征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材料表面界面特征优化及改性已成为提高其血液相容性的重要途径,但现有的评价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敏感指标和有效阳性对照材料的选择及其评价结果量化等。因此良好血液相容性材料的研制及合理、高效血液相容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依然需要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1.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 ,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 ,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 ,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概念、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和血液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最近在NHLBL装置和技术部(DTB)组织的心血管装置和材料会议上,要求血液相容性研究专家给出一种血液相容性材料,专家们谢绝这样做(虽然他们建议了药理学评价方法)。这种消极的反应是人们对整个心血管材料领域所观察到的现象缺乏了解的一种现象。例如,文献对标有“血液相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有众多争论。另外通常使用的,但不好下定义的术语包括血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的血液相容性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液相容性是生物多材料研究领域里最受关注的问题之一,血液相容性是一个涉及血液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作用的复杂现象。影响因素繁多。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的测试和评价同样是一个复杂问题,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和方法。本文以聚氨酯为例,对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概念、生物医学材料表面和血液的相互作用以及评价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通过溶血试验、动态凝血时间试验、血小板黏附试验及全身急毒试验,评价聚氨酯硬段改性材料作为人工心室辅助装置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全身毒性,结果显示硬段改性聚氨酯材料血液相容性优于未改性聚氨酯材料,无明显全身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5.
体外循环是目前心脏外科的一项常规技术,但由于制备体外循环管道所使用的人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欠佳,体外循环往往可导致患者术后严重的全身炎症反应,从而影响其临床转归。为减小体外循环的这一不良影响,多种策略得到发展,体外循环管道的表面改性就是其中一种改善其生物相容性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对目前体外循环管道表面改性的几种主要方法,如生物活性表面、生物惰性表面和生物模仿表面等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做一回顾,并介绍了其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与血液接触时都导致不同程度凝血,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制有优良抗凝血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成为生物人工肝材料临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目的:体外检测新型人工肝反应器材料——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PP-g-AAm)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对改性前、后的聚丙烯膜行溶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试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膜上血小板的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聚丙烯膜和PP-g-AAm膜的溶血率分别为1.32%和1.46%;聚丙烯膜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较PP-g-AAm膜明显缩短(P0.05);PP-g-AAm膜激活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的百分率都明显少于聚丙烯膜(P0.05);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都有明显变形,但PP-g-AAm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明显少于聚丙烯膜。提示PP-g-AAm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由于生物医用材料要接触人体内环境,甚至必须植入生物体内,因此要求具有无毒性、优良的生物相容性、高化学稳定性、合适的物理机械性能以及易加工成型性。 目的:从生物惰性材料、生物活性表面和白蛋白的结构及其在抗凝血上的应用几个方面分析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1969/2010 PubMed数据及万方数据库有关血液相容性抗凝血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备及其机制等方面的文献。 结果与结论:目前抗凝血材料的制备基本上只是采用单独的生物惰性表面或生物活性表面,虽然都获得了较好效果,但不能长期保持其生物相容性尤其是血液相容性,如果能将惰性表面与活性表面结合起来,使材料同时具备两者的长处,并能充分利用人体血液中的天然组分白蛋白或许会是抗凝血材料的一个发展趋势。今后希望通过采用高生物惰性的PEU和具有生物活性的白蛋白识别因子cibacron blue复合,合成具有优良性质的活性改性物,并以此对聚氨酯进行改性。  相似文献   

18.
<正>1生物材料表面改性改进和发展生物医用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以及生物材料分子相容性评价新方法研究。今后对材料生物相容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3个方面:①生物医用材料对组织、器官的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医用材料--聚乳酸的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组织工程等生物医用的聚乳酸(polylactide, PLA)具有优良的降解性能,但其生物相容性较差,本文针对其生物相容性改性分别介绍了化学改性法(包括嵌段共聚改性和接枝共聚改性)、等离子体表面处理、表面修饰法等表面改性方法,并对表面改性技术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20.
碳基纤维表面改性及血液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 前言60年代末,十分意外地发现某些碳材料表面具有罕见的抗血栓性质[1],而碳是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元素,同时固体碳材料具有可调的力学性质,极高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摩擦性质和自润滑性能,这些为碳材料作为生物医用材料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开拓与血液和组织液接触的碳基材料应用领域时,碳材料的力学性质、表面结构和形态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仍是必需探讨的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常用高强度碳纤维和具有吸附功能的活性碳纤维这两类碳基纤维的表面改性来探讨材料的表面化学结构与血液相容性的关系。1 实验部分1.1 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