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对脑肿瘤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探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在累及运动通路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累及皮层运动区的脑肿瘤患者行fMRI检查,另以1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2例患者术后复查,fMRI采用双侧交替进行的大拇指对掌运动作为任务刺激。所有数据进行离线后处理,fMRI图像使用基于MATLAB平台下运行的SPM99软件进行处理,观察运动皮层区激活情况。结果:每个患者的健、患侧主运动区(M1)、辅助运动区(SMA)均激活,其中12例患侧M1区信号低于健侧,3例患侧M1区信号高于健侧,1例健侧与患侧M1区信号无明显差别,11例患侧M1区信号移位,8例患者患侧SMA区及健侧M1区的激活程度较健康人增强;2例患者复查显示患侧M1皮层激活范围较术前变小。结论:应用fMRI能显示肿瘤、皮层运动功能区之间的关系,对邻近脑运动功能区脑肿瘤患者术前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朱凌  吴光耀  文之  李洁兰 《放射学实践》2015,(12):1203-1207
【摘要】 目的:采用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观察脊髓损伤(SCI)截瘫患者序列对指运动时的脑激活模式,探讨SCI后脑运动功能代偿重组机制。方法:12例手部感觉运动功能正常的SCI截瘫患者(SCI组)和12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序列对指运动fMRI扫描,采用组块设计,30s静息和30s右手序列对指运动交替进行,重复4次,总扫描时间240s。使用SPM8软件分析右手序列对指运动时个体水平、组内及组间水平的脑激活模式,分析SCI组对侧大脑激活最强点T值、对侧初级运动皮质(M1)激活体积与损伤平面、损伤后时间及运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中对侧激活最强点T值及M1激活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CI组对侧M1激活体积与损伤平面呈负相关(r=-0.807,P=0.009)。与对照组比较,SCI组对侧激活最强点向后移位,双侧M1、辅助运动区(SMA)、岛叶及顶下小叶激活增强。结论:脊髓损伤截瘫患者远隔部位运动相关脑区发生代偿重组,且与脊髓损伤平面相关。  相似文献   

3.
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功能重组的功能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功能MRI(fMRI),观察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大脑运动皮层的变化特征。方法随访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因全臂丛神经损伤而接受健侧C7神经移位术者13例,左侧损伤者10例,右侧者3例。根据手部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将病例分为2组:a组10例,息手不能自主运动。b组3例,患手可以自主运动。另外,选择1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所有受检者均接受了fMRI,扫描方法采用平面回波血氧水平依赖(BOLD)序列,利用SPM99软件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结果患者健侧和患侧上肢运动诱发激活区最强信号体素主要出现于对侧半球初级运动皮层(PMC),健侧肢体运动诱发同侧PMC激活者10例,患侧肢体运动诱发同侧PMC激活者7例;a组受检者健侧上肢运动诱发对侧PMC激活区形态正常者9例,手部运动诱发平均激活区大小为3159个体素,肩部运动诱发平均激活区大小为1746个体素。患侧手部和肩部运动诱发对侧PMC激活区扩大者各有6例;b组受检者患肢运动诱发双侧PMC出现激活者1例,对侧PMC激活者2例。结论外周神经损伤可以引起大脑运动皮层的改变;患肢躯体代表区可以在神经损伤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存在并对运动的心理表达产生应答;健侧C7神经移位术后中枢神经系统重组可能发生在多种水平上,并且可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运动相关大脑皮层的功能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运动皮层在运动准备及执行阶段的功能活动分布进行研究。方法 :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记录 14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在序列手指运动过程中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 ,获得运动准备和运动执行阶段的脑激活图。结果 :双侧辅助运动区前部、双侧运动前区后部及双侧后顶叶前部在运动准备与执行过程均有激活。结论 :研究表明运动皮层存在于运动准备和执行阶段均有激活的脑功能区 ,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可应用于脑活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脑梗死患者手运动功能区f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不同时期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采用主动手运动任务模式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研究运动功能区损伤及恢复特点,以指导临床康复治疗.资料与方法 脑梗死所致偏瘫患者40例.累及基底节区25例,皮层区15例.其中急性期15例,亚急性期9例,慢性期16例.采用组块设计进行单手拇指与余4指同步对指运动,所有患者均进行健侧和患侧手的主动运动实验.采用SPM 99软件进行预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1)急性期梗死灶累及皮层区组,健侧半球初级感觉运动区(SMC)激活强度及范围明显大于患侧半球.皮层区组患侧半球SMC激活强度及范围均小于基底节区组;(2)梗死灶累及基底节区组,健侧与患侧半球SMC激活强度及范围于急性期与慢性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病例的纵向观察:患肢功能恢复较好的患者,患侧和(或)健侧半球SMC的激活强度和(或)范围有不同程度增强,同时激活脑区增多,均可见小脑半球的激活;患肢功能恢复较差的患者,患侧半球SMC的激活强度及范围逐渐减小直至消失.结论 (1)fMRI能准确地判定脑梗死患者脑功能区的损伤程度及有无重组的脑功能区;(2)皮层区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受损较为严重,SMC起关键作用,其受累程度直接影响运动功能损伤的等级及恢复程度;(3)脑梗死偏瘫患者在运动功能康复治疗过程中,病变周围及远隔部位可出现功能和结构变化,提示存在脑功能区重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手指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的协同作用。方法 选取44名健康受试者,应用信息提示-执行(CUE-GO)行为模式,成像应用GE Signa Iorizon 1.5T磁共振系统,所获数据在SUN与SGI工作站进行处理。结果 对侧初级运动皮层(M1),双侧辅助运动区(SMA)、运动前区(PMA)、基底节及小脑皮质等区域有明显激活。其中M1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典型单峰曲线;PMA、基底节、小脑皮质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为双峰曲线。SMA又分为2个区,为位于前方的辅助运动前区(Pre-SMA)和后方固有区(SMA Proper)。Pre-SMA为双峰曲线,SMA Proper则为单峰曲线。各脑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不完全相同。结论 (1)M1区为运动执行区;而其他脑区则参与运动准备及运动执行,且各脑区在其功能上有一定差异。(2)SMA、PMA、基底节及小脑皮质均为双侧激活,与传统理论略有差异。(3)事件相关fMRI技术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4)脑内不同脑区、基底节及小脑间其功能活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简单与复杂手指运动的fMRI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简单和复杂手指运动激活脑皮层功能区的异同。资料与方法:选择一组正常志愿者(12例)按要求分别进行简单与复杂手指运动,同时进行BOLD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扫描,用t检验统计学方法分析获得运动状态与静息状态信号对比的脑功能图。对比观察脑皮层区的兴奋区的异同。结果:12例受试者中,复杂手指运动可激活对侧初级躯体感觉区(SM1),11例可观察到一侧或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兴奋,9例运动前区(PMA)兴奋;简单手指运动则均表面为对侧SM1兴奋,而MA,PMA区被激活仅为2例和5例。激活区检测的可靠复性大于95%。结论:复杂手指运动需要更多的脑皮层功能区参与运动的协调,因而能更多地激活非初始运动皮层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种子点的选择对静息态fMRI确定双手运动相关脑区的影响.方法 对31例(男15例,女16例)健康被试者行组块设计的双手运动和静息态fMRI扫描.采用DPARSF V2.0软件和SPM8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选取任务状态下各独立激活簇的最大激活点为种子点,分别计算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连接图,计算静息状态下各功能连接图与任务状态激活图之间的空间相关系数.结果 任务状态下得到15个独立的激活脑区,进而生成15个种子点,其中辅助运动区(SMA)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与任务状态激活图空间分布一致性最强,空间相关系数最大;以初级运动皮质(M1区)及背侧前运动皮质(PMd)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图包括双侧M1区及SMA;以腹侧前运动皮质(PMv)为种子点所得功能连接图主要为PMv和PMd;以壳核(Pu)、丘脑(Th)、小脑前叶(CbAL)、小脑后叶(CbPL)为种子点所得功能连接图主要为种子点周围及其镜像脑区.结论 静息状态下,以SMA为种子点能获得与手运动任务激活图有较好一致性的功能连接图,以M1及PMd为种子点能较好显示M1区.  相似文献   

9.
健侧顶叶皮层参与卒中急性期脑功能重组:fMRI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脑功能重组特点。资料与方法采用被动单指运动任务,对4例急性皮质下梗死患者和4名正常人进行fMRI研究,比较正常人与卒中患者之问以及每个卒中患者之问fMRI结果的异同。结果正常人被动单指运动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层(SMC)、后顶叶皮层(PPC)和双侧辅助运动区(SMA)。卒中患者健手运动fMRI结果基本同正常人;患手运动时,除1例同(健)侧SMC、SMA、前运动皮层(PMC)激活外,4例均呈现出同侧PPC的激活。结论首次应用fMRI技术采用恒定的被动刺激探讨卒中急性期患者运动恢复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了正常人和脑卒中患者之间fMRI结果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卒中急性期脑功能的重组情况,也为卒中急性期健侧半球PPC中介运动恢复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步进式视觉累加实验(PVSAT)功能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步进式视觉累加实验(PVSAT)在人脑的作用部位及其意义.方法:12例健康志愿者完成以步进式视觉累加实验(PVSAT)作为刺激模式(包括计算、工作记忆和注意力几个方面的认知功能模式)、采用组块设计(block)的fMRI检查,经SPM2软件处理获得脑功能图像.结果:PVSAT试验中健康志愿者的双侧顶上小叶区、顶下小叶区及额上回、额中回可见激活,而优势半球(左侧)较对侧激活区稍大、强度稍高;左侧额下回和扣带回可见激活;双侧枕叶视觉皮层区有明显激活;小脑亦可见少量激活.结论:PVSAT脑内激活区主要在额顶叶,fMRI可显示脑内激活区,对脑功能的深入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