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T及CK-MB与CK比值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肌钙蛋白T(Tn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酸激酶(CK)比值(B/K)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80例不同病因所致的CHF患者和80例同期非心血管病对照组患者的肌钙蛋白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与肌酸激酶(CK)的比值(B/K)。结果:CHF患者TnT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0.01);CK—MB、CK均在正常范围;随心功能不全的加重TNT、B/K比值逐渐升高,心功能不全Ⅳ级者较Ⅱ、Ⅲ级组,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CHF患者的TnT及B/K比值可考虑为评价心衰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联合心脏标志物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和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心力衰竭患者92例,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分为Ⅰ级组10例,Ⅱ级组15例,Ⅲ级组38例,Ⅳ级组29例。另收集同期非心力衰竭且不合并其他脏器功能异常者30例为对照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左室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并根据左室重构、充盈、收缩情况,瓣膜因素,肺动脉高压进行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采集空腹肘静脉血4 ml,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型脑钠肽(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计算CK-MB/CK(B/K)比值。随访1年,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分为无心血管不良事件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组。结果 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力衰竭超声指数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BNP、CK-MB、B/K明显高于对照组,CK明显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脑血管意外引起继发性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电图异常和心肌酶谱改变。近年来,有关心电图异常方面所作的研究较多,但关于心肌酶谱改变方面报道很少。笔者对1999年8月至2001年8月我院收治的46例原发性脑出血(ICH)患者,进行血清肌酸激酶-MB(CK-MB)测定,探讨各种不同因素对ICH患者的血清CK-MB水平的影响。1 临床资料 46例原发性脑出血诊断均以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DCM)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中医医院收治的DCM并CHF患者98例作为A组,选取同期收治的单纯DCM患者96例作为B组,另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96例作为对照组;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将DCM并CHF患者分为Ⅰ级22例、Ⅱ级24例、Ⅲ级25例、Ⅳ级27例。比较3组受试者及不同心功能分级DCM并CHF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并分析血清CA125、cTnI水平与DCM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A组和B组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对照组,A组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B组(P0.05)。心功能分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Ⅰ级患者,Ⅲ级、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Ⅱ级患者,Ⅳ级患者血清CA125、cTnI水平高于Ⅲ级患者(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CA125、cTnI水平与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rs分别为0.829、0.453,P0.05)。结论血清CA125、cTnI水平与DCM并CHF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血浆脑钠肽(BNP)和肌钙蛋白Ⅰ(cTNI)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慢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心功能分为Ⅰ级组(33例)、Ⅱ级组(30例)、Ⅲ级组(29例)和Ⅳ级组(28例),选取同期无心脏疾病老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对四组研究对象血样标本中的BNP、cTNI、肌酸磷酸激酶(CK)、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比较。结果四组研究对象血样中的CK和CK-MB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级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Ⅳ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Ⅲ级组(P0.05),Ⅲ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级组(P0.05),Ⅱ级组患者的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均显著高于Ⅰ级组或对照组(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浆BNP水平(rs=0.718)和血清cTNI水平(rs=0.624)均与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呈正相关关系(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血浆BNP水平(OR=4.325)和血清cTNI水平(OR=3.158)均与CHF的发病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血浆BNP和血清cTNI水平的上升是与CHF发病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这两个指标的检测可用于对CHF的发病进行辅助诊断并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评价,其敏感性高于CK和CK-MB等传统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5例冠状动脉旁路(CABG)术后并发急性心肌梗塞(AMI)及15例对照组系列心电图(ECG)、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同功酶(CK-MB)、谷草转氨酶(SGOT)及血清肌红蛋白(SMb)结果并进行对比,以期阐明血清CK-MB对CABG并发AMI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非特异性轻度ST -T异常患者 ,在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中肌酸激酶同功酶的变化。方法 入选 5 2例轻度ST -T异常病例 ,经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造影分为 :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 ,通过多巴酚丁胺试验观察肌酸激酶同功酶的变化。结果 冠心病试验后与试验前及与非冠心病组试验后比较 (2 7 34± 7 90比 18 2 8± 5 49,2 7 34± 7 90比 18 5 5± 5 79)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合CK -MB的变化 ,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不同心功能状态下血清肿瘤抗原125(CA125)水平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2例CHF患者按照纽约心功能分级标准分为心功能Ⅰ级和Ⅱ级组(A组)17例心功能Ⅲ级和Ⅳ级组(B组)15例,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其血清CA125水平,并与25例健康人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CA125平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B组血清CA125平均水平高于A组.结论 血清CA125水平与CHF患者心功能相关,临床上观察CA125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评价CHF患者心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P)及层黏连蛋白(LN)与CHF及其心肌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平衡法检测老年CHF组患者39例(心功能Ⅱ级14例,Ⅲ级21例,Ⅳ级4例,纽约心脏病学会分级法NYHA)及老年心功能Ⅰ级组(NYHA)46例血清HA,PCⅢP及LN浓度.结果 血清HA,PCⅢP及LN浓度分别为CHF组(359.75±84.59),(77.88±24.67),(86.73±23.90)μg/L;心功能Ⅰ级组(211.60±54.80),(64.82±23.99),(82.26±23.98)μg/L.与心功能Ⅰ级组比较,CHF组HA浓度显著增加(P<0.05);两组间PCⅢP及LN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血清HA浓度升高可提示老年CHF及其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生长激素 (GH)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1(IGF 1)轴的相互关系。方法 :CHF患者 95例 ,健康对照者 30例。CHF按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随机分为Ⅱ级 2 8例 ,Ⅲ级 36例 ,Ⅳ级31例。采静脉血检测GH、IGF 1。结果 :GH在对照组与心功能Ⅳ级组分别为 (1.5 6 2± 0 .96 8)mIU/L∶(5 .832±1.4 14 )mIU/L(P <0 .0 1) ,但GH在对照组与心功能Ⅱ、Ⅲ级组的比较中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IGF 1在对照组、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呈进行性减少 ,分别为 [(136 .6 2 8± 77.5 5 4 )、(98.72 5± 4 5 .115 )、(6 6 .86 3±33.95 1)及 (49.4 4 2± 2 3.4 5 6 ) μg/L](P <0 .0 1)。GH与IGF 1在对照组、心功能Ⅱ、Ⅲ和Ⅳ级组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 =10 7.5 +12 .9X (P <0 .0 1) ,Y =91.4 +2 .9X (P <0 .0 1) ,Y =6 7+1.3X (P <0 .0 1)与Y =4 1.7- 0 .1X (P <0 .0 1)。结论 :慢性CHF患者IGF 1水平降低 ,并随CHF加重而呈逐渐下降趋势。在重度CHF患者中 ,GH明显升高 ,但GH刺激机体产生IGF 1的作用减弱 ,GH IGF 1轴呈现异常的变化。IGF 1用于治疗CHF可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应用 β 受体阻滞剂对介入治疗后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 (CK MB)与对照组是否有差别来判断其对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 6 0例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于术前、术后 1h ,6h分别各测 1次CK MB。术前随机分为 2组 ,A组 30例 (术前不用 β 受体阻滞剂为对照组 ) ,B组 30例 (术前 1d开始口服倍他乐克普通片 ,每次 5 0mg ,每日 2次 ) ,通过两组酶学的差异来观察 β 受体阻滞剂的疗效。 结果 A组病人术后有12例CK MB数值高于正常范围 ,而B组病人中只有 1例CK MB升高 (P <0 0 5 )。术前 2组病人CK MB无差异 ,术后 1h及 6h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值分别为 0 0 12和 0 0 0 2 ) ;在对照组中 ,介入后 1h、6h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值分别为 0 0 33和 0 2 2 )。住院期间 2组病人均无严重冠脉事件发生。结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前口服 β 受体阻滞剂可明显降低病人术后心肌酶升高的发生率 ,从而降低病人远期的心脏性死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活性测定在哮喘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定78例哮喘患者血清肌酸激酶(sCK)、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的活性及哮喘急性期患者1s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动脉血气指标及15例重症哮喘患者的CK-MB活性。结果哮喘死亡组患者sCK活性显著高于哮喘重症发作组、哮喘轻、中度发作组、哮喘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1);哮喘重症发作组sCK活性显著高于哮喘轻中度发作组、哮喘缓解期组及对照组(P<0.01)。哮喘急性期患者sCK活性与FEV1%间呈显著负相关(r=-0.589,P<0.001)。结论sCK可用于哮喘急性发作患者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哮喘重症发作患者sCK及sCK-MB活性异常增高的原因可能为呼吸肌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有脑梗死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病变特征和临床特点。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9例,按是否有脑梗死病史分为两组,其中脑梗死组13例、非脑梗死组86例。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有脑梗死病史患者心肌梗死部位及梗死相关动脉的特点,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间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曲线下面积、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病死率。结果 本组病例中急性心肌梗死有脑梗死病史的占13.1%。脑梗死组中前壁心肌梗死7例,罪犯血管均为左前降支;右室、下壁心肌梗死6例,罪犯血管均为右冠状动脉。脑梗塞组患者的冠脉病变血管无明显特异性,但罪犯血管部位多在近段,提示病情相对较重。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脑梗死组为23.08%,非脑梗死组为8.14%;住院期间病死率脑梗死组为23.08%,非脑梗死组为6.98%。脑梗死组CK-MB曲线下面积、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院内病死率均高于非脑梗死组。结论 有脑梗死病史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罪犯血管多位于近段,梗死面积相对较大,病情重,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K-MB的变化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把80例住院患者分为两组,按GCS3~8分32例为重型组,GCS9~15分48例为轻中型组;于伤后监测血清CK-MB。以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按GOS评分为预后良好组、预后差组和死亡组,观察CK-MB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1)轻中型组、重型组24hCK-M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中型组与重型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2)死亡组CK-MB与预后良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K-MB值越高,病情越重,预后越差。提示颅脑外伤患者血清CK-MB活性变化可作为判断病情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术后肌钙蛋白 T(CTn T)和肌钙蛋白 I(CTn I)的变化特点及临床价值 ,对 36例施行手术的心脏病患者 ,分别在术前及术后即刻、1天、3天、7天进行血清 CTn T、CTn I和心肌酶 (CK、CK-MB)的动态检测。结果显示 ,患者组转流前 CTn T、CTn I与对照组均呈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CK、CK- MB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术后即刻各指标均呈明显升高 ,2 4小时 CTn T、CTn I达到高峰 ,明显高于 CK、CK- MB(1~ 3倍 ) ;术后 7天 CK、CK- MB均降至正常 ,而部分患者 CTn T、CTn I仍处于较高范围。认为 CTn T、CTn I是心外科手术中心肌保护和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的高度敏感、特异指标 ,其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并对预后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小儿肺炎患者C反应蛋白和心肌酶含量测定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和心肌酶含量对检测小儿肺炎的价值。方法对78例小儿肺炎患者分别进行CRP和血清心肌酶水平的检测,并且和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小儿肺炎患者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1.25±22.19VS6.38±2.31,P<0.05),血清心肌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极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3.91±15.16VS14.27±8.43,P<0.01),二者联合对小儿肺炎的检出率高于单独一个指标。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K-MB和CRP含量对小儿肺炎患者的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cTn)诊断和除外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界限值。方法:因心血管疾病住院及尿毒症透析患者共334例,分为AMI组30例、心绞痛组90例、心力衰竭组56例、心律失常组41例、高血压组97例、尿毒症组20例。入院次日清晨空腹抽取血标本,同时测量cTnI、cTnT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分析比较cTnI、cTnT及CK-MB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及2倍于此数值时对于诊断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AMI组与其他各组相比,cTn和CK-MB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AMI组外其他组患者cTnI、cTnT和CK-MB测定值均有部分高于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且与AMI组有重叠。结论:cTnI和cTnT达到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时对AMI诊断的敏感性无明显差异,特异性cTnT高于cTnI。CK-MB的敏感性不高但是特异性很高,与cTnT类似,仍可做AMI排除诊断用。建议心肌标志物应该有2个界限值,一个是目前的正常参考人群数值的第95百分位数,为诊断AMI的界限值;另一个是2倍于此数值,用于排除非缺血性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蛋白(CK-MB mass)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及冠脉再通的价值。方法118例AMI患者分为常规治疗70例和溶栓治疗48例,不同治疗时间采血检测其CK-MB mass、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肌酸激酶(CK)活性,直至酶学指标降至正常。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CK-MB mass,免疫抑制法测定CK-MB活性,速率法测定CK活性。观察AMI冠脉再通和冠脉未通患者心肌标志物出现异常的最早时间、上升至峰值的时间、峰期持续时间、下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AMI冠脉未通组或再通组CK-MB mass与CK-MB活性、CK活性比较出现异常值时间、上升至峰值时间、峰值期持续时间、下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1)。CK-MB mass峰值距AMI发病时间若以<11 h为标准,CK-MB mass诊断冠脉再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CK-MB mass可早期诊断AMI及AMI冠脉再通。  相似文献   

20.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prognostic effect of the size of an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we prospectively studieda consecutive series of patients below 70 years of age, whohad been admitted to the coronary care unit because of clinicalsuspicion of AMI. In 218 patients the diagnosis AMI was confirmed,and the size of their infarcts was estimated from serum CK-MBmeasurements. In 102 patients the suspicion of fresh AMI wasdisproven, and they served as a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ofpatients were similar with regard to distribution of age, sexand coronary risk factors. During one year after discharge,all patients were observed with regard to death. The follow-upwas 100% for the one-year observation period. The one-year survival was found to be much better in the patientswithout AMI on admission than among those with AMI (P<0.01).The infarct size was larger among those who died than in thosewho survived (P<0.01); mortality in hospital and within oneyear wa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estimated infarct size(P<0.01). However, the influence of infarct size on survivaldecreased with time. After six month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in the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