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用于小儿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5例小儿手术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及对照组63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对照组采用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方式.结果: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及HR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及疼痛反射消失时间均显著少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儿睁眼或体动时间、出室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RR及PETCO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方式具有易被患儿接受,且并发症少、苏醒时间短、可调节性等优点,效果优于氯胺酮静脉注射麻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小儿手术中应用氯胺酮静脉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1年12月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小儿手术病例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对照组(氯胺酮静脉麻醉),总结分析两种麻醉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在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安全离开手术室时间及术中的摇头、肢体活动方面均明显低于或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方法,不仅易于让患儿接受,同时在麻醉效果、并发症及术后苏醒方面均具有优势.因而,在小儿手术中采用七氟醚吸入麻醉法,麻醉效果最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氯胺酮七氟醚复合麻醉在小儿手术的运用,及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例小儿手术行氯胺酮七氟醚静脉复合麻醉。结果用七氟醚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给予氯胺酮,观察麻醉效果及其麻醉安全性。结论氯胺酮七氟醚静脉复合麻醉其诱导及苏醒快,麻醉平稳,术中血压、心率平稳波动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在小儿中小手术中应用。方法:选择拟行中小手术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随机分为K组(氯胺酮组)和SK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组),每组40例。K组患儿行肌肉注射氯胺酮5~8mg/kg,术中间断静推氯胺酮维持,SK组采用七氟醚吸入诱导及维持,间断静脉追加氯胺酮。观察两组患儿围麻醉期的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氯胺酮用量。结果:K组患儿麻醉后与麻醉前相比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显著增高(P<0.05),SK组患儿MAP、HR、呼吸频率(R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体动发生率、呼吸抑制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氯胺酮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中小手术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研究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在小儿疝手术中的效果.方法 100例年龄2~6岁择期行小儿疝修复术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两组,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组(KS组)和氯胺酮组(K组),观察两组术中恶心呕吐、体动、苏醒时间和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 与K组相比,KS组苏醒时间短,术中体动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胺酮基础麻醉复合七氟醚具有苏醒快,不良反应少,能较好的应用于微创小儿疝修复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七氟醚和异丙酚复和氯胺酮在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笔者医院择期小儿手术70例,随机分为两组(S组:七氟醚复合氯胺酮;P组:异丙酚复合氯胺酮),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质量等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生命体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苏醒质量S组明显高于P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但七氟醚复合氯胺酮麻醉是更为有效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8.
向太  刘馨烛 《四川医学》2010,31(10):1535-1536
目的比较七氟醚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与氯胺酮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斜疝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的患儿,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七氟醚组以七氟醚为主行静吸复合麻醉,氯胺酮组行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后及拔管后的心率(HR)、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t),以及患儿苏醒时的安静情况等。结果插管前及插管后七氟醚组患儿的心率明显慢于氯胺酮组(P〈0.01),苏醒时间七氟醚组明显短于氯胺酮组(P〈0.01)。结论七氟醚应用于婴幼儿麻醉,诱导迅速,苏醒快,安全平稳,效果好,明显优于氯胺酮麻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与传统的静脉全身麻醉进行对比.方法:观察治疗组40例患儿在使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手术中血压、心率和呼吸较接近术前基础值,且术中波动较小,生命体征平稳.观察组患儿血压、心率和呼吸均较术前明显增加,且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随麻醉深浅而有显著波动.治疗组患儿的生命体征较观察组稳定,能维持较长时间,苏醒快(P<0.05);术中和术后并发症较观察组少(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镇静复合臂丛阻滞麻醉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实施手术治疗的6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单纯给予氯胺酮麻醉维持,B组35例给予氯胺酮复合七氟醚麻醉维持,观察两组麻醉效果。结果:B组麻醉前、术中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A组术中上述指标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氯胺酮使用剂量、意识恢复时间、患者术中躁动率、呼吸抑制率均优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用于小儿静脉全麻,可减少氯胺酮用量,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使患儿安全度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11.
王昌合 《实用全科医学》2011,9(2):218-218,229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择期鼻内窥镜手术患者30例,ASAI或Ⅱ级,无凝血功能障碍。随机双盲分为A、B两组各15例,A组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B组为全凭静脉麻醉组。麻醉诱导为咪唑安定0.06mg/kg,依托咪酯0.3mg/kg,维库溴铵0.10—0.15mg/kg,芬太尼4μg/kg;麻醉维持:A组采用七氟醚、异丙酚、维库溴铵;B组选用异丙酚、维库溴铵、芬太尼。术中A组手术开始后逐渐增加七氟醚浓度至目标血压(平均动脉压,MAP65—75mmHg)。术中连续监测有创血压(BP)、心率(HR)、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心电图(ECG)和末梢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时点为手术开始前即刻(T0),手术20min(T1),手术结束后10min(T2);手术结束后送麻醉恢复室(PACU)30rain后抽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值,并记录术毕睁眼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手术时间,观察有无呼吸抑制、嗜睡、躁动、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与Tn时比较A组T1时MAP显著下降(P〈0.01),T2回升,T1时A组MAP较B组显著下降(P〈0.01),A组气管插管和鼻内窥镜置入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苏醒迅速安全,无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B组气管插管和鼻内窥镜置入期间,血压明显升高,麻醉恢复较慢,并有2例恶心呕吐,3例嗜睡。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在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中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苏醒迅速、安全,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很适合高血压患者鼻内窥镜手术的麻醉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麻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 40例 ASA ~ 级病人行异丙酚氯胺酮 (1∶ 2 )复合静脉麻醉。结果麻醉诱导后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无明显变化 ,2 0 %病人出现一过性 SPO2 下降 (<94% )。麻醉诱导苏醒快 ,满意率高 ,恢复期无精神症状。表明异丙酚可控制氯胺酮的心血管兴奋作用和恢复期精神症状 ,氯胺酮可减轻异丙酚的心血管抑制作用。两者配伍是一种较好的短效静脉麻醉方式 ,但仍存在呼吸抑制作用 ,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检侧了20例小儿手术期间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gⅡ)。醛固酮(ALD)及皮质醇(COR)的变化。氯胺酮 安定静脉麻醉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0min,切皮后5min,30min及术后1h,24h分取5ml静脉血,检测PRA,AgⅡ,ALD,COR含量的变化。结果:麻醉后20min的COR值较对照值增高(P<005)切皮后5min,30min和60min的ALd,Cor值均较对照值有显著性增高(P<005或<001),且切皮后5min,30min和60minALD,COR值均明显高于麻醉后20min值(P<001)。直至手术后24h时的ALD值仍分别较对照值和麻醉后20min值有高度显著性(P<001)。提示本麻醉法不能阻止手术的伤害性剌激,引起应激效应激素的分泌过度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刘洪宾 《河北医学》2012,18(5):577-579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在小儿全身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09 年2 月至2011 年8 月于我院住院择期外科手术的患儿75 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采用三种浓度0.5%(A 组)、0.7%(B 组)、0.9%(C 组)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进行全身麻醉.对患儿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手术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值(MAP)、心率(HR),手术后咳嗽、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 组患儿MAP 、HR 值明显低于A 组和B 组(P<0.05),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其他两组(P<0.05),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0.9%的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对患儿全身麻醉效果确切,能减少单独应用时的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0例妇科病人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2mg/kg)-氯胺酮(2mg/kg)复合全麻下行腹腔镜术。观察无创血液动力学参数、血氧饱和度及苏醒期意识状态。结果证明:二者合并用药后对心血管影响较小,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仅有短时期升高,其上升幅度较单独使用氯胺酮小得多。呼吸有短暂轻微抑制。该麻醉方法起效快,麻醉深度满意,苏醒迅速,苏醒期无精神错乱,无长时后睡作用,适合短小手术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七氟醚与异丙酚在小儿心脏手术全麻诱导中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七氟醚快速吸入麻醉诱导与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两种方法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先天性心脏病患儿60例,ASAⅡ级,年龄1.5-12岁,随机分成七氟醚吸入诱导组(Sev组,n=30)和异丙酚静脉诱导组(Pro组,n=30)。记录两组从诱导开始至意识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插管时间,有无插管反应(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记录诱导前、诱导后、插管即时和插管后2m in各时间点的HR、SpO2%及MAP变化,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的分析。结果:(1)Pro组意识消失时间和插管时间较Sev组显著缩短(P〈0.01),两组均未有呛咳、屏气、喉痉挛及支气管痉挛的发生。(2)Pro组诱导后和插管时的MAP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ro组与Sev组在诱导后、插管时MA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3)两组诱导后的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ro组插管时HR与诱导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该时点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4)两组的SpO2%与诱导前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对血液动力学影响轻微,并具有心肌保护作用,使诱导更平稳,无痛简便,气味芳香,更易于小儿接受,是安全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许强  韩萍  张绪东 《医学综述》2009,15(10):1592-1594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麻醉在小儿腹腔镜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8例行小儿腹腔镜手术患儿随机分为M组和D组,其中M组用咪哒唑仑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D组用地西泮复合丙泊酚、氯胺酮静脉全麻,比较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用量、术后苏醒时间、术中Ramesay镇静评分、患儿躁动发生率及术前、术中、术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变化。结果两组患儿均在静脉复合非气管插管全麻下完成手术。M组术后苏醒时间比D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组术中丙泊酚、氯胺酮的用量少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分别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药用量少,对呼吸影响小、术后苏醒快等优点,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与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比较,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对降低围术期儿童及其家属焦虑水平的影响。方法择期ASAⅠ-Ⅱ级,年龄1-3岁唇腭裂整复术患儿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n=42,七氟醚吸入麻醉)和对照组(n=38,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采用改良耶鲁围术期焦虑量表(mYPAS)于术前访视(T1)、入手术室(T2)、诱导时(T3)、术后24 h(T4)4个时间点测量儿童的焦虑值,以诱导期合作评分(ICC)观察诱导时患儿合作程度,以Zung氏焦虑状态自测量表(SAS)测量患儿亲属的焦虑程度。结果与T1时间点比较,两组患儿T2及T3两个时间点焦虑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儿在T3时其焦虑评分明显降低(P〈0.01),同时合作评分也明显降低(P〈0.01)。实验组患儿亲属围术期焦虑程度(SA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与T1时间点比较,对照组患儿亲属的焦虑程度(SAS)评分T2时点明显升高(P〈0.01),T3回到术前值,且与实验组比较T时间点明显升高(P〈0.01);两组患儿家属对医务人员满意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比较于常规氯胺酮肌肉注射麻醉,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可以明显降低婴幼儿及其亲属围术期的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联合七氟烷复合麻醉方法对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60例,年龄4~7岁,ASAⅠ级,按病例资料中麻醉方法分为瑞芬太尼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泵注和吸入七氟烷复合麻醉;对照组给予吸入七氟烷全凭麻醉;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麻醉苏醒时间、躁动评分。结果: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组在患儿躁动评分比例、躁动例数及躁动时间大于15 min患儿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麻醉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麻醉方法可以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效果优于全凭七氟烷吸入。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异丙酚静脉平衡麻醉复合硬膜外神经阻滞在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选择最佳的静脉配伍用药方案。方法:随机选择上腹部择期手术患者6 0例,随机分为3组:各组患者硬膜外麻醉平面确定后,给予异丙酚负荷剂量2 mg/ kg~3mg/ kg,待病人入睡后:D组单纯使用异丙酚,DF组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DFK组使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与氯胺酮持续泵入维持静脉麻醉。观察并记录患者术中基本生命体征、体动次数、单位时间用药量、术毕苏醒时间以及术后有无恶心呕吐、谵妄等不良反应及术后感受疼痛时间。结果:DFK组患者术中生命体征波动、患者体动次数、单位时间用药量明显小于D组(P<0 .0 5 ) ;各组患者苏醒时间、恶心呕吐、谵妄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术后感知疼痛时间方面,D组明显早于DF组和DFK组。结论: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氯胺酮较单纯异丙酚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更适合于上腹部手术的静脉平衡麻醉,具有术中生命体征平稳、用药少、消费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