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对象和方法1.1对象本组共527例,均以上消化道症状就诊,其中男432例,女95例,年龄17岁~84岁,平均40.7岁,病程3d~30a,平均9.5a,全部病例均经纤维内镜检查确诊,其中慢性胃炎238例(45.16%),消化性溃疡155例(29.14%),十二指肠球炎62例(11.76%),胃食管反流性疾病23例(4.36%),上消化道息肉10例(1.89%),胃粘膜脱垂15例(2.84%),上消化道癌16例(3.03%),另外8例(1.51%)内镜检查未见明显病变1.2方法被检查者于2wk前停服铋剂、质子泵抑制剂及抗生素,检查当中忌烟,先由指定专人(医师)用无菌牙签…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三房心临床特点、合并畸形及影像学诊断特点。方法:1993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23例三房心患者,男13例,女10例,年龄0.3~38(9.6±10.0)岁。均为左型三房心,其中21例获得手术证实,完全型15例,部分型6例。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18例,电轴偏左1例,电轴正常4例。胸片检查:18例肺血增多。结果:术前经超声检查确诊12例(52.2%),10例行心导管确诊4例(40%)。21例中16例(76.2%)合并其它畸形,合并房间隔缺损14例(66.7%)、部分肺静脉异位引流6例(28.6%)、肺动脉瓣狭窄3例(14.3%),永存左上腔3例(14.3%)。结论:三房心临床表现多样,合并畸形发生率较高,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查有较高诊断价值。心导管检查对合并畸形诊断率较高,对合并畸形者强调术中探查。  相似文献   

3.
急诊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诊内镜对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部位及其治疗的价值.方法本组164例,男113例,女51例。年龄17岁~71岁(平均46.2岁±13.7岁).对镜下出血者,局部喷洒10%孟氏液20mL~40mL,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局部喷洒凝血酶,并用5%鱼肝油酸钠作硬化治疗.结果本组内镜下明确诊断148例(90.0%),其中消化性溃疡84例(50%),胃粘膜病变44例(27%),恶性肿瘤16例(10%),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4例(3%),原因不明16例(10%).出血24h内行内镜检查114例,113例(99%)明确诊断;出血超过24h行内镜检查50例;35例(70%)明确诊断.两者有显著差异(P<0.01).本组16例原因不明者未行止血,有4例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和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局部止血效果不佳,余143例止血效果良好,观察大便隐血试验转阴,总有效率96.6%.结论急诊内镜检查对确诊上消化道出血部位、病因及其治疗有重要价值,检查时间越早确诊率越高.早期内镜检查、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自1977至1995年,应用成人纤维/电子肠镜检查3个月至14岁(平均6.9岁)/小儿677例,其中诊断肠息肉453例,占66.9%.并于内镜下除息肉521颗。其次诊断“肠炎”48例(7.1%),溃疡性结肠炎8例(1.2%),痢疾7例(1.0%),霉菌性肠炎3例(0.4%),肠结核3例(0.4%),回肠末端淋巴滤胞增生症6例(0.9%),蛲虫病16例(2.4%),鞭虫病4例(0.6%),盲肠平精肌瘤2例(0.3%),恶性淋巴瘤1例(0.2%)。未发现病变126例,占18.6%,  相似文献   

5.
青年人胃癌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对青年人胃癌早期诊断方法和改善预后的措施.方法内镜和手术病理确诊的35岁以下青年人胃癌39例,占同期收治胃癌572例的6.8%,其中男14例,女25例,男:女为1:1.79;30岁以下27例31岁~35岁12例.从首发症状到确诊14d~3a,平均7.5mo临床表现上腹痛34例(87.2%),消瘦31例(79.5%),纳减30例(76.9%),上消化道出血28例(7.8%),贫血28例(71.8%),上腹部包块7例(17.9%),左锁上淋巴结肿大6例(15.4%),腹水5例(12.8%).通过对本组病例的内镜及超声诊断、病理资料、手术后随访结果,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本地区青年人胃癌并不罕见,与同期胃癌总数比较占6.8%,与文献报道大致相近,女性多于男性,提示本病可能与雌激素有关.病理类型以胃窦癌为主(76.7%),低分化腺癌24例(64.5%).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漏诊和误诊,本组早期癌2例(5.1%),进展期癌37例(94.9%);经内镜确诊31例,确诊率86.1%,胃肠钡餐造影诊断率66.7%(14/21),B超检查发现率64.7%(11/17),本组手术切除率60%(20/35),5a生存率6.9%(2/29).结论本病早期诊断的关键是包括提高内镜诊断水平及应用多元检测、综合判断方法,提高青年人胃癌  相似文献   

6.
李鹏飞  陈岩  所剑 《中国防痨杂志》2013,35(10):827-830
目的 探讨目前肠结核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外科治疗23例肠结核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 结果23例患者中,术前通过肠镜病理诊断肠结核4例;结合病史、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疑诊肠结核12例,其余7例因怀疑腹腔肿瘤或需急诊手术未能术前确诊。所有患者均经术后病理确诊为肠结核,术后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停药后随访1年,除3例失访外,治愈13例,好转7例,其中3例出现粘连性不全肠梗阻症状(3/7),2例排便习惯改变 (2/7),2例有间断腹部隐痛(2/7)。 结论 早期诊断、正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及正确地选择手术适应证、术式,可以提高肠结核的治疗效果,是成功治疗肠结核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结核杆菌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在克罗恩病(CD)与肠结核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集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126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标本,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根据试剂盒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T-spot.TB.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病理检查、其他实验室检查及对经验性抗结核治疗的反应作出CD及肠结核的临床诊断.分析T-spot.TB诊断CD和肠结核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确诊CD患者15例[11.9%(15/126)],肠结核患者14例[11.1%(14/126)],肠外结核患者40例[31.7%(40/126)].CD、肠结核、肠外结核、其他疾病患者T-spot.TB阳性率分别为1/15、12/14、70%(28/40)、0%(0/57),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D与肠结核者的T-spot.TB阳性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58,P=0.00).T-spot.TB检测C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3%(14/15)和87.5%(14/16),检测肠结核时则分别为85.7%(12/14)和93.3%(14/15),CD的阴性预测值[87.5%(14/16)]高于肠结核的阴性预测值[12.5%(2/16)].结论 T-spot.TB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CD与肠结核.  相似文献   

8.
呼吸系统疾病病人医院感染54例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4年5月~2005年5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602例,发生医院感染54例,其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15~86岁,其中15~40岁2例,41~60岁6例,〉60岁46例。医院感染以卫生部医院管理学会审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结果发生医院感染54例,占同期收治病人数的8.9%,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占25.9%,胃肠道感染12例,占22.2%,泌尿系感染8例,占14.8%,皮肤软组织感染7例,占13.0%,口腔感染7例13.0%,其它6例,占11.1%。[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本组男39例,女22例,年龄18岁~39岁10问(16.4%);40岁一59岁33例(54.0%);60岁以上18例(29.5%)误诊时间2mo~6a,临床表现粘液血便36例(32.8%),便血23例(37.7%),大便次数多20例(32.8%),里急后重20例(32.8%),下腹痛15例(24.5%),大便变细8例(13.0%),腹胀6例(9.8%).病灶距肛门在3cm~12cm.本组直肠腺癌47例(7.l%),低分化癌4例(6.6%),未分化癌2例(3.3%),分类不清8例(13.l%)误诊菌痢23例(37.7%),痔疮9例(14.8%),慢性结肠炎9例(14.8%),溃疡性结肠…  相似文献   

10.
泌尿系统结核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泌尿系统结核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2月31日—2008年12月3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泌尿系统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既往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诊断和误诊情况。结果10年间共收集泌尿系统结核患者29例,肾脏受累者24例(占82.8%),输尿管受累者11例(占37.9%),膀胱受累者3例(占10.3%)。合并肺结核9例,泌尿系统以外的肺外结核5例,存在免疫功能受损者10例。常见临床特征包括膀胱刺激征18例(占62.1%),腰痛17例(占58.6%),白细胞尿14例(占48.3%)及血尿14例(占48.3%)。经病理学检查确诊22例,经病原学检查确诊5例,经诊断性治疗确诊2例。初次就诊至确诊的时间中位数为4个月(0~10年)。结论对于存在肺结核及其他部位肺外结核的成年患者,出现一般抗感染治疗无反应的慢性膀胱炎或无菌性脓尿时,应高度怀疑泌尿系统结核的可能。宜及早行静脉肾盂造影(IVP)或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反复尿沉渣涂片抗酸染色、结核菌培养、结核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有助于泌尿系统结核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55例青年人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院自!985年1月至1995年1月的10年间,共收治青年同范55例,占同期确诊胃癌(2417例)的2.27%.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年龄最小19岁,24~30岁者42例(76.3%).平均年龄为28.5岁.其中男20例,女35例,男女之比为1:且.75.自出现症状6个月以内就诊者3O例(54.5%);6个月~1年者16例(29%);超过1年者9例(16%).二、临床症状除早癌1例外,依次为:上腹部疼痛43例(7%),其中节律性疼痛14例,治疗后缓解者8例;呕吐27例(4%);反酸24例(44%);食欲减退13例(236%);体重减轻12例(21.8%);黑便13例(2…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并讨论了63例消化性溃疡(PU)伴癌的发病及年龄特点、良恶性病灶的分布规律、内镜诊断价值及提高内镜诊断水平的方法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了我院1984-01/1997-12经内镜检出的63例PU伴癌的诊断经验.结果全组63例PU伴癌患者,占同期内镜检查总数的0.247%,占同期PU的2.24%.占同期上消化道癌的3.93%.63例中,男49例,女14例,平均年龄53.4岁.以50岁~60岁年龄最常见,占54%.其溃疡病灶以球部最多,为34例,胃角14例;胃窦、胃体各5例;幽门4例;复合溃疡1例.癌灶以贲门多见,共32例;食管15例;胃体、胃窦各7例,幽门2例.早期癌18例,进展期癌45例,46例作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者44例.X线钡餐检查40例,内镜发现的80个良恶性病灶,X线有32个未能发现.结论PU伴癌的良恶性病灶,大多为低位溃疡合并高位癌,其原因与局部胃酸高低及Hp感染相关.内镜检查诊断价值高,其良恶性病灶的发现远高于X线,并可作活检病理检查.最后就怎样提高内镜诊断水平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不同检查方法在小肠出血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在不同小肠小血方式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77例小肠出血病例,01~03年为A组与04~07年为B组,比较不同时间以及不同的检查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小肠出血确诊率以及评估应用价值。结果男:女为1.57:1,平均年龄(48.18±20.53)岁。B组小肠出血的诊断率明显高于A组,71.1%(32/45) vs40.6%(13/32)。各种检查方法对小肠出血的确诊率依次为小肠镜诊断率最高,为70%(14/20);胶囊内镜为53.8%(7/13);血管造影41.0%(9/22);小肠核素26.7%(8/30);小肠气钡12.2%(5/41)。本组胶囊内镜诊断显性出血高于隐性出血(5/5vs1/3),小肠镜检出病例为急性大出血和慢性显性出血共14例高于胶囊内镜(7例)和其他检查的总和(11例)。结论胶囊内镜与双气囊小肠镜应用提高了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把握检查时机(活动性出血期)进行检查可明显提高小肠出血的确诊率。所以根据小肠出血方式选择相应的检查方法,才能既经济、迅速且提高小肠出血病灶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的主要形态以及其他实验室相关指标特征,了解MM发病的显著特点,从而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0例MM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MM患者中,22例(73.3%)血红蛋白平均为88g/L,出现有不同程度的贫血特征;24例(80.O%)血沉增加,平均为117.6mm/h;蛋白尿18例(60.0%),平均为(++);16例(53.3%)肾功能发生病理性改变,尿素氮平均为19.26mmol/L。30例均做尿本周氏,阳性13例(43.3%);26例(86.7%)检出M蛋白;28例(93.3%)骨髓片中发现原、幼浆细胞及浆细胞形态异常。30例免疫分型中,IgG型16例,占53.3%;IgA型8例,占26.7%;IgM型1例,占3.3%;游离轻链型5例,占16.7%。其中ire和IgA型以K型为主。结论由于MM临床表现较复杂,误诊率较高,因此对MM患者诊断时,应进行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和MM细胞形态学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联合流式细胞术(FCM)在诊断腹膜后及纵隔等深部位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B超、CT或MRI检查发现腹膜后或纵隔肿大淋巴结疑似淋巴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总结EUS—FNA联合FCM以及EUS—FNA联合普通细胞学病理学的检测结果,结合最终诊断结果统计上述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性并行对比分析。结果24例中最终8例确诊为淋巴瘤,14例确诊为非淋巴瘤病变,2例无法明确诊断。EUS.FNA联合FCM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为87.5%(7/8),特异度为100。0%(14/14),阳性预测值为100.0%(7/7),阴性预测值为93.3%(14/15),准确率为95.5%(21/22);EUS—FNA联合普通细胞学及病理学诊断淋巴瘤的敏感度为25.0%(2/8),特异度为85.7%(12/14),阳性预测值为50.0%(2/4),阴性预测值为66.7%(12/18),准确率为63.6%(14/22)。两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US—FNA联合FCM是一种可靠的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手段,尤其是对以深部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现的疑似淋巴瘤更应优先考虑行EUA—FNA联合FCM检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误诊为 CD 的原发性肠道 T 细胞淋巴瘤(ITCL)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总结 ITCL及 CD 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断为原发性 ITCL,同时在病程中曾误诊为 CD 者的病例资料,收集人口学、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收集177例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确诊为 CD 的患者病史资料。分析对比两组的人口学、临床、病理及预后资料。连续变量采用 t 检验或Mann-WhitneyU 检验进行比较,分类变量则用卡方检验或 Fisher 确切概率法分析两组间是否有差异。结果共18例误诊为 CD 的 ITCL 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17例;中位确诊年龄为38.5岁(28.8岁,42.5岁);中位确诊病程为6.00个月(3.75个月,13.25个月);常见首发症状为腹痛(12/18)、腹泻(13/18)及贫血(13/18),2例以急性肠穿孔为首发症状。16例患者病程中出现 B 组症状,其中发热13例、体质量下降16例、盗汗1例。12例患者在病程中出现1种或多种严重并发症,其中肠穿孔9例,消化道大出血7例,肠梗阻2例。而177例 CD 患者中,男104例,占58.8%,中位确诊年龄为22.0岁(18.0岁,29.0岁);首发症状有腹痛(88.7%,157/177)、腹泻(55.9%,99/177)、贫血(63.8%,113/177)、发热(33.3%,59/177)及体质量下降(59.9%,106/177)等;病程中有30例(16.9%)患者出现肠穿孔(慢性为主),12例(6.8%)出现肠梗阻,7例(4.0%)出现消化道大出血。与 CD 相比,确诊为 ITCL 的患者中男性多见(χ2=8.837,P <0.01),确诊年龄较大(U=314.5,P <0.01),病程较短(U=385.0,P <0.01),临床症状中体质量下降(χ2=5.867,P <0.05)及发热较多见(χ2=10.609,P <0.01),并发症中肠穿孔和消化道大出血相对多见(χ2=9.185、24.908,P 均<0.01)。ITCL 的病变部位均为多发病灶,其中8例累及小肠,14例累及结肠,1例累及食管;内镜下均表现为溃疡性病变、大部分病灶呈节段性分布。与 CD 相比,在 ITCL 的肠道组织病理中淋巴细胞增生较常见[17/18比19.7%(35/177),χ2=42.844,P <0.01],肉芽肿罕见[0比42.8%(76/177),χ2=12.665,P <0.01]。18例 ITCL 患者中,仅9例接受化学疗法,中位生存时间为2个月。结论原发性 ITCL 症状缺乏特异性,易被误诊为 CD,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警惕,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17.
不同部位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小肠、结肠、回结肠)克罗恩病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8年1月住院诊断的103例患者,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对其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改变等进行分析。结果103例患者中男性70例,女性33例,诊断时年龄12~70岁。以20~29岁为高峰期,30~39岁次之。病变部位位于小肠(L1)的39例(38%),结肠(L2)的16例(16%),回结肠(L3)的48例(46%),发病年龄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L1型临床诊断年龄明显高于12型(P〈0.05)和L3型(P〈0.01),且肠梗阻发生率远远高于L3(P〈0.05)。L1型中通过胶囊内镜协助诊断的占L1型的30.8%,结肠镜协助诊断的占44%;L2、L3临床表现结合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的分别占87.5%、83.3%,通过手术确诊的L1患者(9例)占手术确诊病例的47.3%,但与12、L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参考简化CD活动指数(CDAI)评分,轻度23例(22.3%),中度58例(56.3%),重度22例(21.4%),回结肠受累者(L3)重度患者13例,占59.0%,与L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中L1型较多以诊断延迟、急诊需手术治疗为特点;L3型则因病变范围较广,并发症及全身表现严重,重型多见。需重视发病早期胶囊内镜和回结肠镜检查的重要作用,减少手术发生率,延缓患者首次手术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结核杆菌DNA检测在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肠结核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鉴别诊断价值。并对其内镜活检组织的病理改变进行比较,方法:C地38例肠结核和30例CD活检组织进行病理分析、抗酸染色镜检和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结果:(1)淋巴细胞聚集在CD远较肠结核多见(P<0.05);而肉芽肿,尤其是干酪样肉芽肿和肉芽肿的融合在肠结核却更多见(P<0.05)。两者其他病理特点的差异在活检组织中不明显或难以发现;(2)PCR技术检测结核杆菌DNA总阳性率为63.2%(24/38例);在与CD肉芽肿形态相同的肠结核组中阳性率为71.4%(10/14例);在无肉芽肿瘤变的肠结核组中阳性率为64.7(11/17例)。而该技术在CD组无1例阳性。抗酸染色镜检总阳性率为21.1%(8/38例)。结论:内镜活检病理对肠结核与CD的鉴别诊断有一定局限。PCR技术是鉴别肠结核和CD极有价值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窄带成像技术(NBI)结合放大内镜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3月至2008年12月经普通内镜发现存在胃黏膜可疑病灶且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共56例,行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对NBI、靛胭脂染色诊断的胃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程度评分进行比较。内镜检查之后对所检查部位进行靶向活检,将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6例中有16例经病理诊断为早期胃癌。将NBI结合放大内镜及靛胭脂染色检查结果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得出:NBI结合放大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94.6%(53/56)、93.8%(15/16)、95.0%(38/40)、5.0%(2/40)、6.3%(1/16);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的诊断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1.1%(51/56)、87.5%(14/16)、92.5%(37/40),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分别为7.5%(3/40)、12.5%(2/16);二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BI、靛胭脂染色诊断的胃黏膜腺管及微血管形态的清晰程度评分结果对比显示:NBI与靛胭脂染色在腺管结构显示方面无明显差别,但NBI显示微血管形态明显优于靛胭脂染色。结论NBI结合放大内镜可以提供清晰的胃黏膜血管图像,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可提高活检检查的准确性,与靛胭脂染色联用可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的诊断延迟时间(从发病到确诊)、溶栓延迟时间(从确诊到溶栓)、以及总延迟时间(从发病到溶栓)。方法连续入选自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住院的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溶栓患者共24例。记录发病时间、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时间和溶栓开始时间。分析与早期诊断(诊断延迟≤7d)相关的因素。结果诊断延迟时间为(8.4±6.7)d,46%的病例超过7d,17%超过14d,4%超过25d。溶栓延迟时间为(18.8±14.8)h。总延迟时间为9.4±6.7d。早期诊断的患者氧分压(PaO2)更低[(64.8±11.1)vs.(84.3±18.0)mmHg,t=3.242,P=0.004],肌钙蛋白I(cTnI)升高者更多(χ2=6.115,P=0.041),总延迟时间更短[(4.3±2.6)vs.(14.1±2.4)d,t=9.410,P〈0.001]。16例(67%)患者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接受CTPA检查,比正常工作时间接受CTPA的患者诊断延迟[(6.3±5.0)vs.(12.6±7.8)d,t=2.428,P=0.024]和总延迟[(7.1±5.1)vs.(14.0±7.5)天,t=2.675,P=0.014]更短。18例(75%)患者在非正常工作时间接受溶栓治疗。结论大面积和次大面积肺栓塞患者的诊断和溶栓延迟时间过长,对于肺栓塞诊治绿色通道的建设和完善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