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血管腔内超声显象(IVUI)是将超声探头置于血管内诊断血管疾患的一种新方法。本文旨在评价IVUI对显示血管几何形态的能力和测量准确性,并探索正常人大血管的IVUI特征。 研究用的仪器为Diasonics IVUS~(TM),导管直径6 F,频率20 MHz。IVUI可逼真地显示模拟血管的外形,模拟动脉夹层分离和模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测定的血管内径、面积和管壁厚度与实测值高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主动脉夹层(AD)在临床上不常见,但其发病凶险,许多患者死于院外或未明确诊断,约有1/3的患者表现为受累系统器官的症状。有些患者无发病体征,即使有体征,也是复杂多样的。临床上应高度警惕,以便对AD作出快速、准确的诊断。AD的治疗主要包括积极控制血压、外科手术。近年来,血管腔内治疗用于治疗AD已取得了大量理论和实践上的临床经验,其微创优势已被证实。但国外主动脉夹层发病率低,血管腔内治疗的近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评价。未来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器材创新方面,使解剖复杂尤其是需要杂交技术完成的夹层得到更加合理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42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均以带膜支架型人工血管行腔内隔绝术,4例先行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再行腔内隔绝术。结果42例手术成功,无1例患者死亡,无术后截瘫,随访假腔血栓形成。结论腔内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血管造影检查一直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金标准”沿用至今,它对血管性疾病的定性诊断、病变程度判定以及确定治疗原则,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该方法只能显示血管内腔轮廓的长轴影像,而对血管壁的结构无法作出评价,不能检出早期粥样硬化病变,也不能判断斑块的性质和成份,尤其在介入治疗后常高估治疗效果。血管腔内超声(intravascularultrasound,IVU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介入性超声技术,它是将超声探头装在导管的顶端,直接插入血管腔内以观察血管壁各种病变的组织形态学特征,精确的测量血管腔径…  相似文献   

6.
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Wang SM  Chang GQ  Li XX  Hu ZJ  Yao C  Yin HH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20):1395-1399
目的 总结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血管腔内治疗经验。方法 2001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68例主动脉夹层和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血管腔内治疗,其中对13例难治性病例进行临床分析。Stanford A型9例:主动脉夹层撕裂口在升主动脉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三大主干区域内3例,撕裂口在主动脉弓下段,累及升主动脉3例。Stanford B型4例。8例有2个以上撕裂口,其中3例术前近段夹层主动脉瘤破裂。13例均行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术。2例先开胸行升主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旁路术,1例行颈总-颈总动脉旁路术,然后再行血管腔内治疗。Stanford B型多撕裂口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有3例行多撕裂口一期或二期植入多个带膜支架腔内治疗。结果 全组随访2个月~3年。撕裂口在升主动脉病例中1例术后1个月死于消化道大出血,1例Stanford A型在近段夹层动脉瘤治疗后,因远段动脉瘤破裂,于术后27h死亡。其余11例术后半年复查CT、MR、多普勒超声等均证实原撕裂口封闭良好,假腔内血栓形成,未见新的夹层。结论 血管腔内带膜支架植入是治疗撕裂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区域内的难治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死亡率低。对于瘤体破裂病例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对20只动脉硬化的雄性新西兰浼离作了血管腔内超声显象和病理学检查,测定脂质斑块的截面积,厚度以及病变血管管腔的截面积和直径。结果:实验家兔均有动脉脂质沉积的病理改变;超声显象示血管壁内面有突内腔内的低回声区,其面积为0.71±0.26mm^2,厚度达0.27±0.09mm,与病理学检查所见斑块相符。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灰阶超声显象应用于31例乳腺疾病的初步经验。病检证实为良、恶性肿瘤者各一19及12例。超声显象的诊断符合率为87.1%(27例),误诊4例(12.9%)。讨论了常见乳腺疾病的超声显象所见及其与正常乳腺生理性变异的关系。根据作者等的经验,对堤正夫提出的7点建议作了修正,认为良性者边缘整齐,有侧方声影,界限多完整,内部无回声暗区或  相似文献   

9.
血管腔内超声显像(IVUS)系统是由20mHz换能器蕊及导管、套管和高分辨的监视器所组成。超声换能器可行360°实-时扫描。术者可通过套管经皮将导管和探头送入血管腔内。它可以显示血管壁各层结构(内膜、中层和外膜),动脉粥样斑块的位置和性质(软斑和钙化斑等),以及斑块的范围(血管内径测量、狭窄指数等),并可观察血管介入后血管内膜的情况,如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仍残留的狭窄,内膜划破或内膜切损,以及血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尝试应用腔内介入的微创方法治疗急性胸主动脉减速伤(TAT)。方法 对1例车祸伤的患者采用CT血管重建(CTA)进行快速诊断及胸主动脉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结果患者术后胸痛、憋气等症状明显好转,血色素恢复正常,无严重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证实患者一般状况良好,CTA示主动脉支架位置良好,锁骨下动脉通畅。结论 胸部撞击伤后应当高度重视有无TAT的可能,重症患者或CTA提示主动脉内膜破损者应当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腔内治疗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张余  牟玮  周石  李中会 《当代医学》2012,(28):14-15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8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支气管肺癌22例,恶性淋巴瘤4例,尿毒症行右前臂动静脉内漏透析2例。经右侧股静脉穿刺插管,采用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28例患者中26例成功置入28枚支架,其中1例置入3枚支架,复查造影显示上腔静脉血流恢复,术后患者上腔静脉阻塞症状明显改善。1例患者上腔静脉阻塞严重,未能通过导丝,另1例患者术中导丝穿通血管,未置入支架。结论血管腔内治疗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能迅速恢复上腔静脉血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1简要病史患者男性,78岁。晨起大便时突发腹痛伴短暂意识丧失30 h,当地医院经液体复苏后好转,但仍感头晕、乏力,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诊断为腹主动脉瘤破裂,转来我院。急诊CTA提示:腹主动脉瘤破裂并腹膜后巨大血肿,并主动脉-腔静脉瘘(见图1)。2本例特点患者老年男性,腹主动脉瘤破裂,合并腔静脉瘘,既往有高血压病和冠心病病史。传统开放手术难以承受,腔内修复术由于瘤体解剖结构复杂,腹膜后巨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导应用线阵电子扫查超声断层仪诊断视网膜脱离40眼的初步体会,描述了正常眼、视网膜脱离的声象图并就其操作方法,鉴别诊断,优缺点以及临床意义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A型主动脉夹层一旦发生,大多数病人会死于急性期,很少迁延至慢性期,因此对于A型夹层,应积极采取手术治疗。虽然传统的外科手术技巧在不断地改进,但是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率仍然较高。现本文针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血管腔内治疗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8.
我院自1984年起采用膀胱腔内超声断层显象方法检查各种膀胱疾病患者41例,其中膀胱肿瘤28例。现简要报道如下。 一、临床资料 使用Aloka SSD-520 B型超声断层诊断仪的ASU-52B经尿道探头,此探头外径8mm,可经尿道插入膀胱,探头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呈圆周扫描,速度为0~10圈/秒,超声换能器的频率为7.5兆赫。检查方法:将经尿道探头置入膀胱,操作步骤与膀胱镜检相同。然后注入无菌水150ml,将探头自膀胱颈逐渐向前移动,同时观察荧光屏上显示的断层象。发现肿瘤时,应了解肿瘤的大小、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重点是肿瘤向深部浸润的程度,并  相似文献   

19.
作者评估了动脉粥样硬化消退时血管的变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中冠状动脉的代偿性扩张适应了斑块的负荷。降脂治疗改变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自然进程,但发生在疾病消退期的动脉变化仍需阐明。对432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分别在基线和18个月后进行血管内超声检测。对研究关注的一个30m m冠状动脉节段计算了平均斑块、腔内及总血管面积。平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为2.4m m ol/L,88%的患者使用了他汀类药物。总体而言,斑块和总血管面积的变化具有高度相关性(r=0.82,P<0.0001)。在227例斑块消退的患者中,斑块面积缩小了-0.58±0.54m m2,总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