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川擂鼓震区卫生防疫消毒效果和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卫生防疫模式的转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便携式余氯检测仪对防疫村落的地表水进行余氯检测和利用现况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震区传染病进行监测。[结果]6月上旬防疫村落的地表水均检测到了余氯,测量值在0.20mg/L左右,转变卫生防疫消毒模式后,6月下旬为0.09mg/L,灾区在6月份未发现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等公共卫生事件。[结论]根据地表水余氯检测结果,可对消毒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既达到了防疫目的又保护了环境;通过对灾区传染病的监测,可为应急状态卫生防疫模式向过渡期卫生防疫模式的转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地震灾后四川江油市卫生防疫需求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四川地震灾后卫生防疫救援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为今后处置类似事件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8年5月14日至6月16日广州市卫生防疫工作队赴四川江油市救灾相关调查报告、技术总结报告、卫生学评估报告等资料进行分析,对地震灾区卫生防疫救援现场的消毒杀虫、饮水监测、疾病监测、计划免疫、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中存在问题整理归纳,探讨应对策略.结果灾后江油市的疾病监测系统不同程度受损,法定传染病报告病例数比地震前下降12%,比去年同期减少45%;生活用水安全存在较多隐患, 大部分居民饮用水游离余氯低于0.1mg/L;消杀工作已开展,但不规范;强化免疫接种冷链条件不足;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22.1%的灾民出现焦虑症状.通过采取适当措施,可控制灾后疫情发生. 结论 卫生防疫救援队深入现场后应迅速开展灾区卫生学评估工作;科学开展消毒杀虫工作,加强居民饮水监测及计划免疫,尽快恢复疾病监测体系,及时排查可疑传染病;心理健康教育为一项长期灾后卫生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3.
大地震灾害后的卫生防疫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制定卫生防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汶川大地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大地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卫生防疫工作成为重中之重.本文作者根据"5·12"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实践,分析了地震灾害发生后所采取的涉及环境卫生、饮用水卫生、食品卫生、集中安置点卫生防疫、疾病监测、健康教育、卫生学评估等方面的卫生防疫措施.[结论]及时科学的卫生防疫措施可保证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4.
地震灾区粪便管理问题与疫情隐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高度重视地震灾区粪便管理工作,科学地进行卫生处理,防止大震之后有大疫。〔方法〕全国检验检疫系统派出的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在参与汶川地震灾区卫生防疫工作中,严格按照卫生部制定的《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方案》的要求,构建临时厕所,强化粪便管理。采用浓度为0.02mg/L溴氰菊酯对负责区域内的所有公共厕所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处理。〔结果〕在卫生防疫技术服务队负责的防疫区域内未发生由粪便引起的传染病疫情。〔结论〕在任何抗灾救援的大型行动中,外来人群与当地灾民的粪便处理和管理是丝毫不能懈怠的,特别是灾后的卫生防疫工作更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活饮用水中浑浊度指标对余氯消毒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08-2010年对丹阳市各农村集中式供水单位管网末梢水进行水质卫生监测,每月采集各供水网点末梢水1次,测定细菌总数、余氯及浑浊度等指标。对末梢水中浑浊度与细菌总数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游离余氯在0.05-0.1mg/L及0.1-0.2mg/L条件下,浑浊度与细菌总数均呈正相关;游离余氯在0.2-0.3mg/L及0.3mg/L以上条件下,浑浊度与细菌总数无统计学相关。结论当游离余氯在0.05-0.2mg/L条件下,控制浑浊度有利于降低末梢水中细菌总数,提高氯化消毒效果;当游离余氯大于0.2mg/L时,控制浑浊度对降低末梢水中细菌总数无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九寨沟县"8.8"地震后灾区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工作措施和方法,探讨地震后消毒防疫工作的经验,为今后地震灾区消毒防疫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地震灾后消毒和媒介生物控制工作实施方案,对灾区安置点、水源等环境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明确饮用水以及临时安置点、公共厕所等环境为消毒的重点。监测灾区饮用水,同时监测和控制蚊、蝇等病媒生物。结果科学合理使用消毒剂和杀虫剂,对重点环境进行消毒和控制病媒生物,阻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同时加强对饮用水监测控制病媒生物。结论通过以上多种措施的实施,灾区未发生与地震相关的传染病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汶川地震卫生防疫救援的做法,探讨震后灾区防疫工作的重点和经验。方法对灾区开展水质快速分析、症状群监测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卫生防疫实践,恢复重建了当地防疫体系,查明震后水源水质状况,开展持续疾病监测,控制污染和病媒滋生条件,有效控制震区灾后疫情。结论震灾后早期的卫生防疫工作要坚持科学防疫、群专结合、统一协调三个原则,把住病从口入、疫情发现和病媒滋生条件控制三个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氧化氯(ClO2)对普通房间及全密闭房间空气消毒的效果.[方法]用电动气溶胶喷雾器对房间进行ClO2喷雾消毒;用撞击法检测细菌总数及真菌数;用ClO2空气监测仪监测房间空气中ClO2浓度.[结果]ClO2以1000mg/L浓度10ml/m3量对空气喷雾消毒,作用30min的杀菌效果最好.普通房间及全密闭房间,空气中ClO2浓度从10mg/m3的初始消毒剂量下降至0.3mg/m3的安全剂量,所需时间分别为2h 25min及10h 39min.[结论]房间内部密闭性能好,墙壁使用不易吸水的材料,ClO2下降速度慢.房间类型不同,消毒时可适当调节消毒剂浓度和时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华北某部用漂白粉作消毒剂。以117mg/L浓度对2个坑道水库储水进行消毒,18年后监测水质,除余氯量分别为61mg/L及61.5mg/L外,其余指标均符合卫生标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地震发生后什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的各项应急防控措施,为灾后防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卫生防疫体系和机制;饮水的检测和消毒;环境消毒与除臭;重点疾病的监测和防范;防疫卫生宣传、健康教育等综合卫生防控措施。结果通过严密的防控措施,灾区未发生传染病爆发流行和与地震相关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结论灾后所采取的各项应急措施是及时,果断、有效的,为维护灾区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稳定社会秩序,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建立一套山区地震灾害发生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迅速有效持续开展的防病工作模式。方法利用云南省彝良县“9·7”地震和四川省芦山县”4.20”地震灾后卫生防病工作中探索性建立并运行的方式和方法、各项工作中取得的效果进行整理、分析、总结。结果国家、省、市、县、军队、省外援助疾控队伍共500多人,在统一指挥、管理、要求、信息、方案“五统一”模式下,做了6个方面风险评估,根据灾区传染病流行风险等级,对灾情较重的乡镇、行政村实行细分任务、分片包干、入村蹲点,责任到人。彝良灾后43天内报告法定传染病254例,较上年同期(247例)仅上升2.83%;芦山报告乙丙类法定传染病9种54例,与前三年同期比较,报告病例数下降65.46%,无死亡,取得无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阶段性成果;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无灾后传染病死亡病例。结论在西南地区的山区探索一套独特的地震灾后防病工作模式,通过有效评估灾区防病风险,有序开展灾后防病工作,实现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4·20"芦山地震3个重灾县发生传染病的风险,针对性采取卫生防疫措施,吸取"5·12"汶川地震经验教训,科学防控疫情,为过渡期卫生防疫提供参考。方法收集"4·20"芦山地震卫生防疫方面出台的各种方案、技术文件、风险评估资料及抗震救灾一线应急队提供的信息数据,分析传染病防控的重点与困难。结果芦山地震灾后卫生防疫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以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包括手足口病、细菌性痢疾、其他感染性腹泻、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血吸虫病、流行性腮腺炎、甲肝、水痘、肺结核、风疹等,结合灾区周边历史疫情,群体性预防接种疫苗为甲肝和麻腮风疫苗。结论 "4·20"芦山地震卫生防疫全覆盖早,工作开展与医疗救援几乎同时展开,传染病防控措施落实较好,灾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3.
“5.12”抗震救灾卫生防疫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的卫生防疫工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灾区没有发生重大传染病疫情,卫生防疫网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灾区民众卫生自救意识逐步提高。在局部上还存在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重点要解决好合理消杀灭、改善环境卫生和饮食饮水卫生、进一步提高灾区民众保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自觉性、满足灾区救灾部队指战员各种卫生健康的需求、充分利用卫生防病专家队伍的力量,强化卫生防疫工作的决策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对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措施与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议,以巩固大灾之后无大疫成果和保障灾后重建顺利进行。方法搜集、整理绵阳传染病疫情资料、抗震救灾卫生防疫工作报表与专题调查报告,回顾性总结汶川地震灾后绵阳卫生防疫工作实践,描述并分析卫生防疫效果。结果总结出10条卫生防疫措施:统筹指挥、整合资源,医疗卫生防疫覆盖到村;统一技术方案,规范应急处置;狠抓环境整治和消杀防疫,消除疾病隐患;注重能力恢复,加强疫情监测报告和分析;现场快检与实验室监测相结合,保证饮水安全;严格食品卫生监管,防止食源性疾病发生;进行应急接种,建立免疫屏障;开展卫生学评价,控制危险因素;开展病媒生物监测,防止媒介生物孳生;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普及救灾防病知识。灾区卫生状况得到改善,无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传染病报告发病率较前3年同期平均水平下降29.23%。结论汶川地震灾后绵阳采取的卫生防疫措施科学有效,传染病报告发病率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广州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规律和特点,为有效应对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7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发生场所是学校的广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7年广州市共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0起,发病13459例,无死亡病例。发生事件数和发病数最多的是呼吸道传染病,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6月和11-12月。发生的场所主要是小学(39.43%)和托幼机构(36.86%),托幼机构、小学、中学和职业学院/大学报告数首位的病种分别是手足口病(73.64%)、水痘(52.90%)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26.67%/76.9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的中位数为17.00天,介入处置时间的中位数是8.18天。结论 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是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的关键,报告时间越早,疫情持续时间越短,因此应加强学生症候群监测,并根据不同学段的特点实施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近年来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以指导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工作。方法 对2008-2017年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描述分析,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结果 云南省25个边境县(市)共报告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24起,占全省暴发疫情的18.90%。主要为一般事件(Ⅳ级),占82.59%;发病17033例,死亡27例;疫情波及1886372例,罹患率为0.9%。甲类传染病事件6起,占2.68%;乙类67起,占29.91%;丙类92起,占41.07%;其他59起,占26.34%。事件主要发生于每年3-6月和10-12月份,以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主要发生在学校。境外输入传染病事件19起,15起为缅甸输入。结论 云南省边境地区传染病防控形势严峻,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同时加强学校卫生管理是有效控制疫情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为背景,认为农村地区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应急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预防管理思想滞后、防疫工作人员数量有限、应急物资储备相对有限、居民消极防疫,这与传染病防治法制建设滞后、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薄弱、防疫队伍建设不足、公共卫生投入有限、健康教育效果不佳等有关。对此,建议完善应急管理法制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强化应急基本物资储备、打造科学权威宣教平台以强化农村地区传染病防控网底建设。  相似文献   

18.
霍飞  高浩宇  刘长娜  董校  王凤山 《职业与健康》2013,(23):3205-3206,3209
目的建立网络舆情监测机制和基于预防控制(简称防控)工作的舆情监测模型,并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应用与实践。方法以近期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为主要监测对象,通过对网络舆情的监测与分析、评估,建立适合公共卫生工作的舆情监测体系,规范信息的获取、处理、挖掘分析、利用等方法。结果建立了包括疫情追踪、防控进展、公众关注等9大模块的舆情监测分析体系,全面及时地向各级领导、专业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与分析。结论新的舆情监测模式,在重大传染病防控中,起到了重要的决策信息支持与分析的作用,并可以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处理时,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能为各级行政部门在重大传染病疫情发生的情况下,快速建立舆情防控提供进一步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北川县小坝乡汶川大地震灾后卫生防病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灾后卫生防病工作状况,为开展灾后卫生援助,为灾后重建提供可靠依据。[方法]2008年7月,在北川县小坝乡的乡中心卫生院、乡驻地及各村进行调查。[结果]小坝乡震后公共卫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环境卫生、饮水卫生、饮食卫生均存在一定隐患,目前尚未出现相关疾病的暴发疫情。[结论]灾后小坝乡的公共卫生状况急需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