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省六年心脑血管病死亡动态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监测点1989~1994年城乡居民心脑血管病死亡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六年平均死亡率为133.92/10万,占全部死亡人数的23.98%,居全死因第一位。标化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无论男性、女性,心脑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高而增加,特别在35岁以后,死亡率成倍增加。其中,以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最高,为100.29/10万,占心脑血管病死亡总数的67.56%,其次是风湿热和风心病,死亡率为17.22/10万,居第三位的是缺血性心脏病。因此,应把脑血管病、风心病作为该省防治的重点,在35岁以前减少危险因素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死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主要生命统计指标水平,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其他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分析监测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及其死亡水平。结果死因监测点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6.02岁,男性平均期望寿命73.42岁,女性平均期望寿命为79.16岁。粗死亡率为569.99/10万,标化死亡率为412.2/10万,男性死亡率为672.2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63.11/10万,城市死亡率是519.14/10万,农村死亡率是610.94/10万。死因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从死亡的单病种看,居于前5位的是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脑血管病、心脏病、肺癌和肝癌。结论当前危害四川省居民健康的主要死因是慢性非传染病。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首位死因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性别和地域人群的特点,开展常见疾病的健康教育,防治结合,提高居民整体健康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的死亡原因及顺位,为当地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下载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的死亡数据终审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死亡率、死因顺位等指标。结果2010—2012年广西7个疾病监测点居民年粗死亡率分别为620.09/10万、634.77/10万和709.18/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08.12/10万、621.04/10万、683.56/10万,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前4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和伤害,占全死因构成的82.56%;其中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全死因构成的70.49%。结论慢性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最高,是危害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和死因,慢性病和伤害的预防、干预是今后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1997—1998年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及减寿年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居民主要死因及YPLL情况,为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通过死亡率、减寿年数及其标化率等指标,分析居民减寿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结果:江西省1997-1998年疾病监测点报告死亡率414.85/10万,标化死亡率345.41/10万,农村标化死亡率(376.93/10万)高于城市(247.66/10万),男性(437.01/10万)高于女性(263.83/10万);前4位死因为心血管疾病、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1-70岁居民全死因减寿年数(YPLL)为50571人/年,以标化YPLL率计,导致寿命损失的前3位死因是意外死亡、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各有特点。结论:应采取有效措施,早期防治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并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四川省死因监测点2002-2007年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为糖尿病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死因监测资料,采用卫生部指定的死因登记报告专用软件和EX-CEL软件统计分析监测居民糖尿病死亡水平和变化趋势。结果 2002-2007年,糖尿病死亡率由7.13/10万上升到9.93/10万,女性高于男性(χ2=74.41,P0.01),城市高于农村(χ2=519.83,P0.01),并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结论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呈波动上升趋势,城乡之间、男女之间死亡水平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90年代肿瘤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四川省恶性肿瘤的死亡情况对人群寿命的影响。方法:利用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及标化死亡率的比较,以及肿瘤潜在寿命损失年数分析方法对四川省1990-1991年疾病监测点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平均标死亡率为83.19。10万,占全死因死亡的14.38%,居全死因死亡的第3位;男女恶性肿瘤死亡率之比为1.91:1,城市高于农村,城市与农村恶性肿瘤死亡率之比为2.27:1,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城市的前3位死因是肺癌、肝癌与食管癌,农村前3位死因是胃癌、食管癌和肝癌,10年中因肿瘤而损失的寿命为49876.00人年,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YPLL)为7.49,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PLL)为8.64。结论:四川省10年中肿瘤标化死亡率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提示肿瘤的发病,死亡可能与环境污染,卫生条件及不良生活习惯有关。肿瘤对人群的健康与寿命有较大的影响,故加强人群肿瘤防治工作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湖南省疾病监测点2003年居民死因监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疾伤死亡率468.05/10万;存死因分类中,因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死因第1位,肿瘤次之,呼吸系统病居第3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徐州市区居民脑血管病死亡状况及其危害程度。方法 对1990-1999年徐州市居民脑血管死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潜在寿命损失年(YPLL)。结果 城区居民脑血管病的平均死亡年龄为71.27a,其中男性69.80a,女性73.42a。10年来,脑血管病死亡率变化不明显,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居全死因顺位的前3位。脑血管病死亡率为88.53/10万,标志死亡率为77.64/10万,其中男女死亡率分别为94.18/10万和81.93/10万,男女粗死亡率差异有显性(x^2=40.07,P<0.0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应加强脑血管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004—2005年广东顺德居民慢性病死亡情况。方法根据ICD-10对死因分类编码,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平均减寿年数、潜在工作损失年数及平均工作损失年数等方法分析资料。结果顺德区慢性病死亡率为533.45/10万,主要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占慢性病总死亡数的92.24%;前五位PYLL依次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前三位WYPLL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和心血管病。结论慢性病已成为威胁顺德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其中恶性肿瘤对居民寿命造成的危害最大,因此加强慢性病的防治尤其是加强恶性肿瘤的预防应成为今后卫生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2003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人群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山东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健康水平和死亡结构特点,为制定预防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监测点常住居民2003年的人口、出生和死亡资料,采用国际通用ICD-9死因编码,在国家疾病监测管理软件上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全省20个疾病监测点监测人群为1660754人,男女性别比为1.03:1,农村监测人群是城市人群的2.86倍,监测人群的婴儿出生率6.27‰,自然增长率城市和农村分别是-1.19‰和0.05‰。婴儿死亡率6.9‰。平均期望寿命是75.8岁,城市高于农村,女性高于男性。报告死亡率636.04/10万,农村的死亡率是城市的1.2倍,危害人群的主要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结论:该省疾病监测点人群平均期望寿命较高,慢性病是威胁全省疾病监测点人群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减少社区人群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方法:在干预社区采用强化以脑血管病为主的卫生健康知识的宣传,管理高血压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监测脑血管病发病病例;在监测社区仅监测脑血管病的发病病例。结果:10例内监测社区平均年发病率为231.8/10万,干预社区为172.1/10万。10年内干预社区脑血管病发病率比对照社区下降26%;在干预社区内,2000年比1991年脑血管病下降65%;在监测社,2000年比1991年脑血管病发病率下降33%。结论:本次为期10年的脑血管病社区人群综合性预防研究表明可明显减少脑血管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5-2016年南通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南通市居民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及年度变化百分比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5-2016年南通市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波动在1487.64/10万~2159.94 /10万之间,标化死亡率波动在1038.16/10万~1703.02/10万之间。2005-2016年,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现先上升(2005-2010年)后下降(2010-2016年)的趋势。城市老年人心脏病标化死亡率高于农村(P<0.05),但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低于农村(P<0.05)。老年男性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高于老年女性(P<0.05)。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十二年间,65~岁、70~岁、75~岁、80~岁年龄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结论 心脑血管疾病对南通市老年人健康的危害较严重,应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心脑血管疾病进行有效防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2002年四川省疾病监测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探讨主要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的特点和规律,为卫生行政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收集四川省23个综合疾病监测点的传染病年报资料,筛选出21份合格资料,选用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等指标,用PHIS4.0和EX—CEl2000主要作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全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发病率255.83/10万,发病前5位疾病依次位病毒性肝炎、肺结核、菌痢、淋病、梅毒,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25岁,重点人群为农民、工人、学生。血源及性传播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47.42%,肠道类29.26%,呼吸道类22.74%,其他类0.56%。丙类发病率84.05/10万,其中腹泻占73.64%。结论四川省监测点疫情与全国情况基本一致。应该加强对乙肝、肺结核、菌痢、淋病、腹泻的预防控制,重点是加强健康教育,重点人群为流动人口、低收入人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死亡水平、主要死因及趋势,为制定合理的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的死亡率、死因构成和死因顺位。结果 2011 - 2015年遵义市死因监测点居民从103.41万人上升至105.54万人,5年间共死亡26 147例,总体粗死亡率为507.62/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5.55/10万,各年粗死亡率依次为:512.15/10万、538.61/10万、418.87/10万、583.25/10万、486.75/10万,标化死亡率依次为:590.20/10万、467.94/10万、368.50/10万、491.47/10万、415.44/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年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全人群的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和损伤及中毒,不同年龄阶段主要死因存在差异,0~14岁人群主要死因为损伤及中毒、围生期疾病、先天异常;15~44岁组的主要死因是损伤及中毒、肿瘤、脑血管疾病;45~64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肿瘤、脑血管疾病、损伤及中毒;≥65岁组的主要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心脏病。结论 脑血管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遵义市居民的主要死因,损伤及中毒的防控应以44岁以下人群为重点,45岁及以上人群应以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病为防控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人群死因回顾调查资料开展居民死亡水平及疾病负担研究,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居民死亡原因普查方法对2004-2005年2年中10县(市)死亡个案回顾调查,以死亡率和构成比描述居民死亡水平;以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测量疾病负担,死亡损失寿命年(YLL)采用直接法计算,伤残损失寿命年(YLD)采用间接法计算;同时结合人力资本法计算疾病的经济负担。结果云南省10县(市)2004-2005年居民总死亡个案为53293例,城乡居民总死亡率655.61/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市630.09/10万(标化率685.39/10万),农村720.40/10万(标化率701.28/10万),城乡居民死亡率较高的年龄段为0—1岁(2234.38/10万)和≥55岁(1068.03/10万~24366.08/10万);全人群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脏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3大类疾病死亡构成依次为:7.64%(4071/53293)、76.40%(40716/53293)和15.96%(8506/53293);疾病总负担DALY为198.89/千人,全人群前5位疾病负担顺位依次为:损伤和中毒、神经精神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和损伤与中毒DALY依次为25.65/千人、127.00/千人和46.24/千人,三者在DALY构成所占比例依次为12.90%、63.85%和23.25%;间接经济负担全人群为69730.84万元,其中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损伤与中毒依次为:8992.89万元,44526.20万元和16211.74万元,占间接疾病经济负担构成分别为:12.90%、63.85%和23.25%。结论云南省10县(市)居民死亡原因构成及疾病负担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影响云南省居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应适时调整卫生资源,以确保广大群众的健康。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1993-2002年自杀死亡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对四川省综合疾病监测系统1993-2002年自杀死亡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以期掌握自杀死亡概况,为发展预防和控制死亡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XCEL录入整理数据,用PEMS3.0对1993-2002年10年的自杀死亡监测资料做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0年平均自杀死亡率14.72/10万,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15~25岁及60岁以后自杀死亡率较高,自杀方式以服毒和上吊居多,原因以家庭纠纷和久病不愈居多,时间上以春夏居多。结论四川省综合疾病监测系统自杀死亡率低于估计的全国自杀死亡率;自杀预防控制重点人群为女性,重点地区为农村,重视青少年和中年人群的预防,主要策略为发展社区卫生、加强健康教育、加强农药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2015-2018年陕西省居民心血管病的死亡现状及潜在寿命损失情况,为确定疾病防治重点,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5-2018年陕西省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不同性别、城乡、年龄组心血管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和构成比,计算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减寿年数(PYLL)、标化潜在减寿年数(SPYLL)、潜在减寿率(PYLLR)、标化潜在减寿率(SPYLLR)和平均减寿年数(AYLL)。结果 2015-2018年陕西省居民心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333.25/10万(标化死亡率326.61/10万),占全人群死亡的54.01%,其中平均粗死亡率男性(353.73/10万)高于女性(311.66/10万)(〖XC小五号.EPS;P〗=280.679,P<0.001);农村(341.15/10万)高于城市(328.26/10万)(〖XC小五号.EPS;P〗=25.018,P<0.001)。前2位心血管病死因分别是脑血管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心血管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75岁以后增长迅速。全死因期望寿命77.01岁,且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全人群去心血管病死因后提高了11.90岁。因心血管病死亡导致的PYLL为440072人年(SPYLL为404212人年)、PYLLR为20.88‰(SPYLLR为19.17‰)、AYLL为6.26年,且男性PYLL、PYLLR、AYLL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心血管病是危害陕西省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主要疾病之一,造成的寿命损失较为严重,政府相关部门应重点关注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从而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和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9-2018年10年期间盐城市居民死因及其对寿命的影响等,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2009-2018年盐城市居民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去死因期望寿命和潜在寿命损失年指标。结果 2009-2018年10年盐城市居民平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661.65/10万、359.41/10万。男女第1位死因为恶性肿瘤(262.91/10万、162.74/10万)、第2位为脑血管病(135.78/10万、148.50/10万)、第3位为呼吸系统疾病(103.68/10万、99.27/10万)、第4位为心脏病(76.52/10万、86.60/10万)、第5位为损伤和中毒(67.80/10万、38.81/10万)。对期望寿命影响最大的是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疾病,去除后寿命分别增加了3.94岁、2.97岁。结论 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损伤和中毒等慢性疾病是影响健康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慢性病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是将来疾控工作的重点,提示要加强慢性病的危险因素调查研究,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从而提高居民的期望寿命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及其分布特征,为制订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昆明市全人群死因监测数据中常住居民2007—2010年发生的慢性病死亡个案为研究对象,运用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5和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2010年昆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50.22/10万(标化率为285.98/10万),占居民总死亡人数的71.88%。在慢性病死亡率中,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和肝脏疾病,占慢性病死亡总数的95.85%。男性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女性(P<0.001),是女性的1.39倍。15~60岁人群慢性病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岁以上人群达高峰。城市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504.46/10万(标化率为290.11/10万),农村居民慢性病死亡率为404.94/10万(标化率为281.68/10万),城市慢性病死亡率显著高于农村(P<0.001),是农村的1.24倍。PYLL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昆明市居民健康危害最大的慢性病是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结论昆明市慢性病有年青化倾向,是一种男性高发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影响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应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加强慢性病预防控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特点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四川省全人群死因监测地区2002—2010年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资料,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死因构成、死亡率变化特点、城乡、性别、年龄分布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心脑血管疾病是四川省居民的首要死因,在全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当中,以脑血管病为主,占心脑血管疾病总死亡的59.46%。2002—2010年,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波动性上升,脑血管病标化死亡率高于心脏病,但心脏病标化死亡率的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大于脑血管病。城市居民心脏病的死亡率高于农村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0.879,P〈0.01),但脑血管病的死亡率低于农村居民,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6817.804,P〈0.01)。男性心脏病和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30,P〈0.01;χ2=1613.255,P〈0.01)。心脑血管病的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从55~岁年龄组开始明显升高。结论四川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心脏病和脑血管病死亡率的变化特点、城乡分布、性别分布存在差异,55岁以上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高危年龄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