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截石位是普外、妇科、泌尿、痔科等科室手术中采用的一种体位。由于这是一种特殊体位,因此,要求巡回护士不但要掌握手术的常规护理,还要针对这种体位给予特殊护理。1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6~1999年收治需采用截石位手术治疗的患者246例。其中普外直肠癌手术患者68例,妇科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患者86例,痔科混合痔患者63例,肛门周围脓肿患者21例,阴茎癌根治术患者8例。2巡回配合2.1物品准备术前要充分理解手术程序,认真准备术中所需的常规器械、药品,特别是要准备好采取截石位时所特需的托腿架、海绵套、软垫等…  相似文献   

2.
李灿章  刘伟敏  王锦 《当代医学》2009,15(6):108-110
报告1039例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护理配合,术前巡回护士向患者介绍有关手术的知识,准备好各种器械、物品,安置截石位。术中器械护士协助术者放置各种器械,巡回护士同时做好心理护理,术中医、护、患的配合,术中生命体征及并发症观察,认为护士要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性能和手术操作步骤,随时观察患者情况,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组患者手术顺利,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筛选2012年1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体位摆放,改良组患者采取改良截石位即头低脚高截石位进行手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病情均有所改善,改良组患者手术时间(2.3±0.5)h,术后发生腹部疼痛1例、麻木1例、肿胀0例,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可显著降低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术中患者的体位摆放,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可调式改良截石位对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外科同一医疗组住院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患者1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改良截石位组(对照组)76例,可调式截石位组(观察组)76例,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截石位术后不良反应的情况及术者对手术体位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术后24 h双下肢疼痛、麻木的发生率及术者对体位摆放方法的满意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式改良截石位明显优于改良截石位,不仅有效降低手术体位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充分暴露术野,便于医师操作,为结直肠癌手术提供了更为理想的体位摆放方法。  相似文献   

5.
冯丽云 《华夏医学》2014,27(5):116-118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术后患者疼痛轻、康复快等优点在妇科手术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患者常采用截石位。据报道,截石位是容易导致并发症的手术体位。为减少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近年笔者根据循证护理模式对102例妇科腹腔镜截石位手术患者实施了改良的巡回护士配合,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截石位在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行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n=50)。对照组为传统截石位组,试验组为改良截石位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截石位摆放时间上短于对照组,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上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下肢疼痛、下肢麻木、下肢肿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截石位可显著缩短体位摆放时间,提高手术医生满意度及患者舒适度,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安全、高效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直肠癌手术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在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巡回护士以及洗手护士的配合要点,安全,顺利配合完成手术.方法 分析56例腹腔镜下行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体重,采取安全舒适的截石位,选取12~16mmHg气腹压力,充分准备好腔内闭合器和吻合器,及时擦拭镜头保持清晰视野,密切配合手术,总结配合经验.结果 5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没出现压疮、神经损伤、吻合口瘘、电刀灼伤等并发症,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患者下床早,术后恢复好快.结论 通过系统的专业专科技能培训,充分准备手术用物,正确放置腹腔镜系统,安全正确摆放患者体位,及时提供手术所需要的一次性物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是手术配合顺利完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 1998年 8月至 1999年 8月共接受 10 5例手术体位为截石位的女性患者 ,其中肛肠外科为2 1例、妇产科 52例、泌尿外科 32例。年龄最大 64岁 ,最小 9岁。针对女性截石位手术患者易产生羞怯心理 ,我科采取了一系列护理措施 ,帮助其克服因羞怯引起的焦虑心理 ,改变患者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 ,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做法是 :术前1d由巡回护士到病房探望认识患者 ,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 ,简单介绍手术经过和摆放体位的要求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陌生感、恐惧感 ,增加其信任和安全感。次日 ,患者入手术室后 ,尽可能地缩短和减少患者手…  相似文献   

9.
经阴道行子宫切除手术,可以应用于脱垂或非脱垂型子宫的切除手术,截石位由于能充分暴露术野,方便医生操作,至今仍然是唯一的手术体位方式.传统截石位摆放方法是:患者麻醉成功后,将患者仰卧,穿上腿套,由手术医生、巡回护士、麻醉医生分别负责下肢、腰臀部、头肩部分工合作完成截石位的摆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对妇科手术患者在截石位手术实施隐私保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10~2013-12间需手术体位为截石位的1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截石位摆放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隐私保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体位前与体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护理服务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在体位摆放后的均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妇科截石位手术中隐私保护措施能够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辛红 《微创医学》2022,(1):107-110
目的 探讨改良膀胱截石位与常规膀胱截石位对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妇科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膀胱截石位,研究组术中采取改良膀胱截石位.比较两组患者的舒适度、术后1周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肛肠外科、泌尿科及妇科患者于全麻前后不同时机进行截石位摆放所产生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0例接受全身麻醉下截石位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100例,全身麻醉前摆放体位)和对照组(100例,全身麻醉后摆放体位)。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操作所消耗护士人力及时间、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需要1名护士为患者进行体位摆放,耗时2-3 min,省力,患者舒适度高;对照组需要2名护士同时为患者摆放体位,耗时7-8 min,较费力,术后舒适度不良。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医生对两组患者满意度相同。结论与传统的全身麻醉后摆放截石位相比,在全身麻醉前摆放截石位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手术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体位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至今改良截石位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及最近8例“人”字位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操作无一受体位影响,术后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人”字体位设置方便。不会产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神经损伤和呼吸循环系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气管导管套囊充放气后气腹与不同体位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门齿-气管隆突距离(LIC)的影响。方法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气管插管全麻后依据手术需要(改变体位、气腹)按顺序测量诱导插管后水平位(T0)、诱导插管后头低足高位30°(T1)、水平截石位(T2)、气腹-水平截石位(T3)、气腹-头低30°截石位即刻(T4)、5min(T5)、10min(T6)和气腹解除后头低30°截石位(T7)的LIC,记录患者术后4h及24h咳嗽及术后咽喉痛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体位改变前后及气腹后各时点的LIC除了水平截石位与诱导插管后水平位比较无明显变化外(P>0.05),其余均有明显缩短(均P<0.05),且观察组缩短更明显;观察组有2例气管导管已进入右支气管内;观察组患者术后4h及24h咳嗽和咽喉痛发生例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气腹及头低足高位对LIC均有影响,气腹影响更明显,气腹及体位调整前套囊放气对气管黏膜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卢媛媛  陈玲 《中外医疗》2016,(30):30-32
目的:探讨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体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1月-2016年4月在该院方便选择截石位妇科腔镜手术患者100例,分别对患者体位摆放的舒适度和术后出现下肢静脉充盈度、下肢感觉、运动异常等不良情况进行比较,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式截石位进行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式截石位进行手术。结果两组患者在全麻未实施前,清醒状态下对体位均呈舒适状态,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体位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0例数中有28例患者下肢充盈明显,8例下肢感觉异常,1例下肢运动异常;观察组50例数中有5例患者下肢充盈明显,1例下肢感觉异常。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截石位在妇科腔镜手术中能够提高患者手术体位的舒适度,预防和减轻并发症,提高腔镜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12例直肠癌经腹根治术的护理配合进行分析,总结术前巡防,术中的病情观察,器械护士、巡回护士对手术的配合.结果通过与手术的护理配合,12例直肠癌根治术均手术顺利成功、无术中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直肠癌患者经腹根治术,手术切除的范围相对较大、治愈率高、容易达到根治目的,但是手术的护理配合在整个手术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经腹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达到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李秀文  刘敏娜  袁锦芳 《海南医学》2014,(12):1864-186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手术的不同体位摆放方法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50例患者及2009年1~12月采用截石位4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手术体位摆放时间和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本组手术均顺利进行,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但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放时间较截石位短(P<0.05),且体位摆放后血压变化幅度低于截石位(P<0.05)。结论头低足高“人”字形体位摆放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截石位为直肠癌手术常用的体位,但因手术部位深,术野狭窄等特点,传统的截石位摆放方法限制了直肠癌手术操作.准确的体位不仅易于术野的暴露,而且易于医生操作准确、方便,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1].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在80例直肠癌手术中采用改良截石位摆放方式,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改良截石位对手术患者下肢血管、神经的机械性损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把我院收治的50例进行截石位下结肠、膀胱、输尿管、前列腺、子宫手术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5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的患者采用改良的截石位进行手术,将患者使用的搁腿板进行调整为远高近低,将患者的小腿上端放于搁腿板上,膝关节要比踝关节低6-8cm,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截石位,将患者的小腿放在搁腿板上,使小腿自然的弯曲下垂,将两组的观察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呈现,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观察组术中足背静脉充盈怒张及术后小腿感觉异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两组患者在截石位安置前后生命体征及血流动力学指标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由截石位前后各指标除心率外呈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但两组不同时刻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改良截石位能够对患者的小腿的神经损伤起到防护的效果,不会对血流动力学产生明显的影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体位痔疮手术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96例痔疮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侧卧位组与截石位组,观察术后患者舒适度(指标包括生命体征、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各项指标波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侧卧位时患者的稳定性高于截石位,患者舒适度较好且满意度较高.结论:痔疮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侧卧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