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繁之  吕家高  卜军  王岚  王琳 《心脏杂志》2006,18(5):503-505,512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IPC组(n=6),采用特制电极记录技术,观察和测量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及有效不应期(ERP),分析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MAP时程(MAPD)、MAPD跨室壁离散(TDR)及ERP跨室壁离散(TDE)。结果对照组6只中有4只发生室速/室颤,而IPC组6只中仅1只发生室速/室颤。对照组缺血时MAPD同步缩短,而ERP延长且三层心肌延长的幅度不一致,再灌注时逐步恢复。IPC组缺血时MAPD缩短与ERP延长均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三层心肌之间的MAPD是一致的。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时ERP明显不一致,TDE增大,而IPC组TDE小,两者相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IPC减少缺血/再灌时MAPD、ERP的变化及TDE,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对犬在体3层心肌的电生理影响。方法:将12只犬随机分为急性缺血组(6只)和假手术组(6只)。应用单向动作电位(MAP)技术和特制的复合电极同步记录MAP和测定有效不应期(ERP),并分析跨室壁复极离散(TDR)和跨室壁不应期离散(TDE)。结果:在急性缺血组,MAP时程从[(201·67±21·42)ms缩短至(169·50±13·81)ms,P<0·05],而ERP不同程度地延长,且TDE增大。在假手术组,MAP时程和ERP没有明显变化。2组3层心肌之间MAP时程是一致的,不存在TDR。结论:急性缺血时MAP时程缩短,但3层心肌之间没有差别,而ERP延长伴随TDE增大。这可能在急性缺血时心律失常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犬在体心肌急性缺血时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6只健康家犬,均分为2组:①单纯缺血组:阻断左前降支主干30 min,同步记录犬在体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及体表心电图,分析其相关参数的变化。②氯沙坦组:氯沙坦5mg·kg-1·d-1经胃管灌入,持续2周后开胸,余同单纯缺血组。结果:单纯急性缺血状态下3层心肌MAP时程(MAPD)均明显缩短,且心外膜、心内膜的MAPD缩短程度较中层心肌的MAPD缩短程度更为明显,心外膜、心内膜的MAPD与中层心肌的MAPD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层心肌间TDR增大。急性缺血30 min内,4只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而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达50%。氯沙坦组在急性缺血时,3层心肌MAPD缩短程度趋于一致,TDR较单纯缺血组减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无一例出现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与单纯缺血组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氯沙坦可减小急性缺血心肌的TDR,且可能因此而降低急性缺血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霉素诱导的兔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时跨室壁离散度和缝隙连接蛋白43的变化。方法:将18只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及模型组(n=8)。采用阿霉素诱导建立兔HF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HF组和对照组左室心肌内、中、外膜的MAP,分别测量获得20列三层心室肌的90%动作电位时程(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MAPD90),计算并分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ty of repolarization,TDR)的变化,TDR为每列中MAPD90 max与MAPD90 min的差值。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缝隙连接蛋白43(gap junction connexin43,CX43)在心肌细胞间分布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F组的MAPD90缩短,TDR则明显增大(P<0.05)。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HF组CX43分布与对照组有所差别。结论:HF组心脏TDR增加,CX43分布发生改变,其可能与HF时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慢性压力超负荷对兔左室跨壁单相动作电位(MAP)的影响。24只兔随机分为压力超负荷组和假手术组。压力超负荷组用开胸缩窄升主动脉的方法建立心室压力超负荷动物模型,假手术组仅行开胸术。5个月后对所有动物行在体电生理检查,在基础状态和给予短阵快速刺激后分别测量左室游离壁三层心肌MAP时程(MAPD)和有效不应期(ERP),并计算MAPD的跨壁离散度(TD)。结果:基础状态下,压力超负荷组兔左室前壁三层心肌复极90%和50%的MAPD(MAPD90、MAPD50)较假手术组明显缩短,而MAPD90250和TD没有明显变化,ERP缩短,TD90无明显变化。在左室外膜给予数次短阵快速刺激以后,压力超负荷组三层心室肌MAPD90进一步缩短,MAPD90250也明显缩短,TD明显增加,而MAPD50没有明显变化。MAPD90250的变化导致MAPD90的跨壁梯度发生重排,而假手术组MAPD90及其分布没有明显变化,两组ERP在短阵快速刺激以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心室压力超负荷引起心室肥厚和跨壁MAP分布的明显变化,可能为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基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兔跨室壁离散度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兔心力衰竭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10只正常兔和9只心力衰竭兔左心室心肌内、中、外膜3层的MAP,分别于刺激前、后记录MAP,测量90%的动作电位时限(MAPD90),分析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变化。结果在迷走神经刺激前,心力衰竭组与正常组比较,MAPD90有所缩短,TDR则明显增大(P〈0.05);在迷走神经刺激前后的自身比较中,心力衰竭组和正常组MAPD90都有所延长,正常组TD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组TD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使心力衰竭组的TDR减小,从而减少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为观察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作用,将24只家兔随机分为扩张型心肌病组、卡维地洛组和正常对照组。阿霉素静脉注射8周造成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卡维地洛组给予口服卡维地洛8周进行干预。在体用非程序刺激方法测定三组家兔心室颤动阈值(VFT),离体测定心外膜、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MAPD90)、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扩张型心肌病组VFT明显降低(P<0.001),三层心肌细胞MAPD90均明显延长(P<0.001),中层心肌细胞较心外膜、心内膜下心肌细胞延长更为显著(P<0.05)。而卡维地洛组心外膜、心内膜MAPD90较扩张型心肌病组延长(P<0.05),但中层心肌MAPD90较扩张型心肌病组延长无明显差异(P>0.05)。与扩张型心肌病组相比,卡维地洛组TDR明显减小。结论:卡维地洛能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故能降低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步长稳心颗粒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兔心室肌在体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将32只日本大耳兔分为四组:假手术组、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心衰组、心衰稳心颗粒组。采用主动脉瓣返流联合腹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制作心衰模型,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和心衰稳心颗粒组用稳心颗粒干预,8周后开胸记录心室肌单向动作电位(MAP)及有效不应期(ERP),左室心尖三层心肌的动作电位复极90%时程(MAPD90)并计算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测量心室颤动阈值(VFT)。结果与心衰组比较,心衰稳心颗粒组左室射血分数和左室短轴缩短率显著增高(P均<0.05),而左室收缩末及舒张末内径、容积均缩小(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假手术稳心颗粒组和心衰组的心室肌MAPD50、MAPD90、ERP延长(P均<0.05),但心衰组和心衰稳心颗粒组间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心衰稳心颗粒组比较,心衰组左室中层心肌细胞MAPD90明显延长(P<0.05),TDR明显增加(P<0.05);与心衰组比较,心衰稳心颗粒组的VFT明显升高(P<0.05)。结论稳心颗粒可能通过缩短TDR和提高VFT起到抗心衰时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并不能使心衰时已延长的MAPD和ERP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对心力衰竭(简称心衰)兔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方法用阿霉素制作兔心衰模型,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AP)记录技术分别记录10只开胸心衰兔(心衰组)和10只开胸正常兔(对照组)迷走神经刺激前后左室游离壁心尖上方1cm处三层心肌的MAP,测量并分析MAP时程(MAPD),TDR。结果对照组刺激前后TDR没有显著性差异,心衰组刺激后TDR显著减少(P<0.05)。迷走神经刺激前,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TDR明显延长(12.80±2.57ms vs8.82±1.33ms,P<0.05),刺激后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7.89±3.80ms vs9.44±3.21ms,P>0.05)。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使心衰组的TDR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反复正加速度(+Gz)暴露及普罗帕酮干预对兔心室肌细胞跨壁复极离散度( TDR)的影响,探讨+Gz诱发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及普罗帕酮的拮抗机制。方法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对照组、+Gz组和普罗帕酮干预组。应用单相动作电位( MAP)记录技术,同步记录左心室3层细胞MAP,测量复极达90%振幅的单相动作电位时程( MAPD90)及跨壁复极离散度( TD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z组左心室内、外膜MAPD90均缩短,左心室TDR增大,P均<0.05;与+Gz组相比,普罗帕酮干预组左心室内、外膜MAPD90均增大,TDR减小,P均<0.05。结论心室肌细胞MAPD90缩短及TDR增大,可能是+Gz诱发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细胞电生理机制;普罗帕酮可以拮抗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1.
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对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不均一性及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健康家犬10只,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健康家犬在体阻断左前降支主干前后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及体表心电图,分析相关参数的变化。结果: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正常供血状态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急性缺血状态下则均明显缩短,且心外膜、心内膜的缩短程度较中层心肌更为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3层心肌间跨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10只犬中正常供血状态下无一例出现心律失常,急性缺血30min内4只出现了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死亡,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达40%。结论:急性缺血时犬在体心肌跨心室壁复极离散度增大,可能是导致缺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急性应激及美托洛尔干预时山羊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的改变,探索应激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及预防的方法。方法:15只雄性山羊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应激组、美托洛尔干预组,以复合刺激诱发急性应激反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自制复合电极同时记录左心室壁三层心肌的单向动作电位(MAP),并测量MAP90及左室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值MAPd90。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应激组和美托洛尔干预组山羊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随刺激时间延长进行性升高,各组山羊左室中层心肌MAP90较外层、内层心肌有延长的趋势。急性应激组山羊左室心肌跨壁复极离散值MAPd90显著增加(P0.01),而美托洛尔干预组则较急性应激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复合刺激后山羊呈明显应激,左室壁中层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独特,急性应激使跨壁复极离散显著增加,可能与应激时室性心律失常相关,美托洛尔干预可拮抗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缺血预适应抗心律失常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研究缺血预适应 (IPC)抗心律失常的机制。采用玻璃微电极技术 ,观察 IPC对模拟缺血 复氧灌流过程中大鼠乳头肌动作电位 (AP)、有效不应期 (ERP)的影响。结果 :IPC过程中 AP进行性缩短。IPC使其后缺血 1~ 5 min时静息膜电位 (RMP)、AP幅度 (APA)、复极 90 %的 AP时程 (APD90 )、ERP、零相最大上升速度 (Vmax)迅速缩短或降低 ,IPC促进了缺血 3 0 min时上述参数的明显改善 ;IPC限制了复氧灌流时 APD90 的过度延长 ,并使 RMP超极化。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加速开放与上述改变有关。结论 :IPC加速 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 ,迅速缩短 APD和 ERP,降低膜电位 ,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性降低及丧失 ,此可能是其抗缺血早期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通过改善缺血晚期不应期离散度及缓慢传导的程度 ,减少 相折返 ,则是其抗缺血晚期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IPC限制了复氧灌流时 APD90 的过度延长 ,从而减少内向离子流及触发活性 ,此可能与其抗再灌流心律失常有关。  相似文献   

14.
硫酸镁对家兔在体心脏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后,硫酸镁对家兔跨室壁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探讨其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采用单相动作电位(monophasic action potential,MAP)记录技术,同步记录12只开胸兔左室心外膜心肌、中层心肌和心内膜心肌的MAP,在静脉注射索他洛尔基础上,静脉滴注硫酸镁后观察其对心肌得极不均一性的影响。结果:(1)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显延长中层心肌的MAP复极100%时程,增加跨室壁复极离散度(transmural dispersion of repolarization,TDR);静脉滴注硫酸镁后TDR明显减少。(2)索他洛尔剂量依赖性地诱发早期后除极(early afterdepolarization,EAD)和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orsade de pointes,TdP)的发生率;硫酸镁抑制索他洛尔诱导的EAD和TdP。结论:硫酸镁逆转索他洛尔所致的TDR增加,抑制索他洛尔诱导产生EAD,其治疗TdP的机制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对家兔急性缺血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电生理特性和跨壁复极离散度(TDR)的影响及其抗缺血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建立冠状小动脉灌注家兔左室心肌楔形组织块模型,应用浮置玻璃微电极和心电图同步记录技术,观察急性无灌流心肌缺血时,胺碘酮对内外层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APD)、TDR和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 ①左心室楔形组织块停止灌注后,胺碘酮组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28±19) ms vs.(212±6) ms,P<0.05],且外膜APD的延长更明显[(203±15) ms vs.(180±5) ms,P<0.05]。②急性缺血各时间段,APD较缺血前均缩短,以外膜APD缩短更明显,导致TDR增大。用药后TDR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胺碘酮可延长内、外膜心肌细胞的APD,且外膜APD的延长明显,并可减小急性缺血心肌的TDR,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机制的细胞电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猫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中触发激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猫在体心脏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同步记录缺血区(IZ)和非缺血区(NZ)心外膜单相动作电位(MAP),观察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中后去极化与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6.2%的RA发生与早期后去极化(EAD)有关,EAD的振幅与室性早搏(VPB)的启动电位、EAD的耦联间期与VPB的耦联间期均呈显著性正相关。此外,部分RA的发生与IZ和NZ的MAP间期离散有关。提示EAD及其触发性活动可能是RA形成的主要的电生理基础。部分RA的发生仍有折返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家兔心肌梗死后心室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结扎新西兰大耳白兔冠状动脉前降支制备心肌梗死模型作为心肌梗死组(32只),假手术组32只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随机分为定、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组及相应的对照组(各8只)。8周后先根据分组给予动物0.25%布比卡因0.5ml行左或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对照组以生理盐水代替),然后动物麻醉开胸暴露心脏,分别测量梗死周边区和假手术对应区域心室内、中、外膜层心肌组织单相动作电位复极90%的时限(MAPD90)、心室复极离散度(TDR)、有效不应期(ERP)和心室颤动(室颤)阈值。结果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使梗死周边区3层心肌的MAPD90、ERP延长,TDR减小;室颤阈值增加(P〈0.05)。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则作用相反,缩短3层心肌的MAPD90、ERP,增大TDR,降低室颤阈值(P〈0.05),假手术组中左、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的效应与前述结果一致。结论左侧星状神经节阻滞具有稳定心电活动的效应,可作为预防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种手段,而右侧星状神经节阻滞不宜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