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6 毫秒
1.
陶艳娥  郑祥存 《腹部外科》2012,25(6):348-349
目的 探讨皮下持续负压引流术对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或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1年7月至2011年9月行腹部手术的病人36例,随机分为传统方法组与负压引流组各18例,传统组按传统方法对液化或感染伤口进行部分拆线撑开,挤压切口下渗血、渗液填塞纱条引流换药,创面肉芽理想后二期缝合.负压引流组切口敞开清创放置负压引流管后缝合切口,连续3d无引流液且体温正常后拔管,术后常规时间拆线,均达到甲级愈合.结果 对照组切口完全愈合时间8~35 d,平均21 d;负压引流组切口愈合时间7~10d,平均8.2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采用敞开切口清创缝合并放置持续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简单、有效,值得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腹部切口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的疗效。方法 将2003年12月至2007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腹部手术的283例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全层连续缝合及分层缝合关腹,比较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全层缝合组未出现切口全层裂开,分层缝合组有5例出现切口裂开;全层缝合组有3例出现切口液化,分层缝合组有7例出现切口液化,均经换药后痊愈;全层缝合组在Ⅲ类切口中有8例发生感染,分层缝合组有17例发生感染,其中5例为Ⅱ类切口,12例为Ⅲ类切口,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窦道形成方面,全层缝合组有2例Ⅲ类切口病人分别术后14d和28d出现,分层缝合组则有1例Ⅱ类切口及6例Ⅲ类切口病人出现,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全层缝合组有1例出现切口疝,为正中切口,分层缝合组有3例出现,其中2例为正中切口,1例为旁正中切口,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层缝合是一种安全,快捷,有效的方法,可降低术后切口裂开的发生率,在Ⅲ类切口病人中能降低切口感染及窦道形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负压封闭引流(VSD)辅助治疗腹部术后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 2006年8月-2009年12月间,28例腹部术后发生切口感染、裂开的患者接受VSD治疗,清创后将Vacuseal材料覆盖在相应大小的创面表面或创腔内,接-50~-60 kPa的中心负压,7~9 d后二期缝合、植皮.与同期20例未使用负压封闭技术的20例腹部切口感染者进行对比.结果 28例患者中采用二期缝合后甲级愈合25例,中厚皮植皮关闭2例,1例吸毒、结肠脾曲损伤漏诊患者死于腹腔严重感染.与传统换药方法比较,在二期缝合、植皮的时间、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和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应用VSD能够清除切口创面的污染,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良好生长,缩短治疗时间.对于严重腹部创伤术后发生切口并发症的患者具有简单安全、经济有效,并易于接受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腹部Ⅲ类切口采用全层缝合法与传统分层缝合法关腹的效果,以指导其临床应用。方法 2004年4月~2011年3月行急诊开腹手术且符合Ⅲ类切口标准的患者298例,观察组162例采用全层缝合法关腹,对照组136例采用分层缝合法关腹。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0.9 vs.129.7,90.8 vs.115.3,P>0.05)。观察组术后使用镇痛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22.2%vs.11.0%,P<0.05),术后早期(48 h内)下床活动患者比例低于对照组(38.3%vs.72.1%,P<0.01),平均拆线时间延长(15.4 vs.8.4,P<0.01)。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1例(13.0%),对照组50例(3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切口感染、全层裂开、窦道形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疝发生率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不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两组术后各种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层缝合能降低腹部Ⅲ类切口感染、窦道形成、全层裂开的发生率,但拆线时间延长,术后疼痛感更明显,早期下床活动者减少,更适用于存在弥漫性腹膜炎、手术时间长,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患者。  相似文献   

5.
<正>术后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为9.7%~17.7%[1]。切口感染发生后,通畅引流、细菌学培养是治疗的关键。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集Ⅲ类以上手术切口感染、积液40例,其中20例行简易持续负压冲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Ⅲ类以上手术切口感染患者根据是否应用简易持续负压冲洗分为A、B两组。A组20例行切口简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早期清创闭合负压引流术治疗颈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6年5月至2012年5月,共收治的9例颈椎后路手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早期行清创术,术中使用闭合负压引流术保持切口密闭状态,接负压引流冲洗6~8天,拆除装置后予切口缝合,切口内留置真空负压引流管,外接真空负压引流瓶,2~3天后拔除,9~12天后拆线。结果 9例患者切口均完全愈合,随访6~18个月,颈部切口愈合,无窦道形成。结论早期清创闭合负压引流术治疗颈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腹壁切口严重感染和裂开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腹壁手术切口化脓性感染在拆开切口清创排脓后立即进行全层缝合加伤口全层引流的疗效 ,并将结果与非感染性切口裂开进行对比。方法 将 5年来我科腹部手术后切口裂开共 5 3例进行分析 ,其中感染性裂开为 39例 ,非感染性裂开 14例。将其分为 2组 :感染组 (n =39)和非感染组 (n =14)。 39例切口感染裂开的病例用 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 ,并把它们分为 3个亚组 :A组 (n =8) :拆开切口排脓后即刻进行全层缝合 ;B组 (n =2 5 ) :排脓后数天延期全层缝合 ;C组 (n =6 ) :排脓后开放换药 ,不进行缝合。 14例腹部非感染性伤口裂开全部行早期缝合。将各组切口愈合的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感染切口在清创排脓后立即缝合加全层伤口引流具有愈合时间短 ,愈合后切口瘢痕小的优点 ,与开放换药组和延期缝合组相比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腹壁切口感染一经诊断应清创排脓 ,然后立即行全层缝合加伤口全层纱条引流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硅橡胶负压吸引球在急腹症Ⅲ类切口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2016年11月~2018年6月于本院手术的急腹症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术后常规关腹,逐层缝合;观察组54例,病人皮下放置硅橡胶负压吸引球,观察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住院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及术后切口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切口愈合率分别为90.7%和71.2%,住院时间分别为(10.49±2.10)天和(16.26±5.48)天,平均换药次数分别为(3.62±1.72)次和(8.23±4.99)次,术后切口疼痛分别为(3.79±0.88)分和(5.20±1.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硅橡胶负压吸引球可降低急腹症Ⅲ类切口的感染率,提高切口一期愈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术后切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后,小切口清创、双套管持续负压引流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11-01—2014-08运用超声定位经皮小切口清创、腹部双套管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11例Morel-Lavallée损伤。结果所有患者损伤部位的皮肤无缺血坏死。本组清创次数为1~3(1.4±0.9)次,引流量390~950(655±110)ml。2例积液培养结果呈阳性,均为表皮葡萄球菌,患者均无感染迹象。术后4~13(6.1±0.8)d拔除引流管,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6~27(19±1.9)个月,软组织愈合时间3~5(3.7±0.5)周。结论超声定位小切口清创持续负压引流治疗Morel-Lavallée损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段涛 《临床外科杂志》2009,17(4):279-280
腹部切口感染是普外科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经过传统换药处理多能愈合,但往往切口愈合慢,延长住院时间,术后瘢痕形成大,影响美观.我们自2000年4月至2006年8月,对28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应用持续高负压引流治疗,并随机对照28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应用传统技术治疗,对比显示持续高负压引流具有愈合快,瘢痕小,住院时间短,操作简单,降低整体治疗费用优点.  相似文献   

11.
早期清创缝合治疗开胸术后伤口感染并脓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3月至2003年1月,采用标准前外侧或后外侧切口行开胸手术475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并脓胸8例(占1.7%).早期死亡1例,死于伤口感染后全层裂开,余肺不张、感染、呼吸衰竭;二期缝合1例;余6例采用早期清创缝合加胸腔引流灌洗,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12.
负压引流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荣霖  刘乃军 《腹部外科》2010,23(5):307-308
目的总结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的50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经在敞开的切口内放置负压引流后,缝合切口,43例放置负压引流后出院,7例继续住院,均约置管2周后伤口完全愈合,拔出引流管。经随访无一例再发生切口感染或液化。结论在腹部术后切口液化或感染中采取负压引流能早期达到切口愈合,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且费用较低,减少了病人经济负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易于基层医院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银东智  袁又能 《腹部外科》2013,26(3):187-189
目的 总结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术后腹部切口感染防治上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腹部开放手术1 056例,分为对照组(713例)和实验组(343例),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换药总次数、愈合时间等.结果 负压封闭引流装置在术后腹部切口感染防治上疗效显著,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结论 正确使用负压封闭引流装置能有效防治术后腹部切口感染.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0月行腹部手术发生切口感染的57例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自制负压吸引装置持续吸引,并用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对照组29例,采用传统1%聚维酮碘和高渗盐水纱块换药,待切口创面肉芽组织形成后行二期缝合。统计两组患者二期切口愈合时间和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结果〓试验组在切口二期愈合时间、二期切口愈合所需的住院费用方面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负压吸引装置在治疗腹部手术切口感染方面,能有效缩短切口二期愈合的时间和住院费用,且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一针两层缝合法与逐层缝合法关闭腹部手术切口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0月采用纵切口行开腹手术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切口缝合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用一针两层缝合法和逐层缝合法关闭手术切口。结果 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无切口红肿、液化、异物反应、感染化脓等,切口甲级愈合40例(100%),对照组切口甲级愈合34例(85%),两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非切口并发症2例,对照组4例,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采用一针两层缝合法关闭腹部手术切口可缩短缝合时间,利于切口愈合,操作简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皮下组织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60例接受妇产科手术的肥胖患者分为2组,各80例。观察组在腹壁切口皮下组织中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对照组采用常规缝合方法。观察2组切口缝合时间、住院时间、切口Ⅰ期愈合率和ⅠⅠ期缝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腹壁切口缝合时间、术后住院时间、ⅠⅠ期缝合率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手术的肥胖患者,腹部切口皮下组织放置负压引流不予缝合,可减少缝合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早期清创闭合负压引流二期修复治疗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食道瘘的效果。方法:2006年2月~2012年2月我院收治颈椎前路手术后并发食道瘘患者5例,其中我院行颈椎前路手术728例中术后并发食道瘘3例,外院转入2例。4例术后5~9d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46d出现。经食道镜确诊食道瘘后,立即放置胃管,改鼻饲营养支持,静脉使用广谱抗菌素,沿原手术切口进入,拆除所有缝线,行清创术。1例迟发性食道瘘患者术中发现植骨颗粒已经部分感染、溶解,取出内固定和植骨块,术后行Halo外固定架固定;其余4例内固定均予保留。彻底清创后,将负压引流泡沫修剪成合适大小楔形放置于切口内,缝合皮肤固定泡沫,用生物贴膜覆盖泡沫贴紧于切口周围皮肤上以保持切口内密闭状态,接负压引流持续冲洗10~12d后,拆除密闭负压引流装置,常规换药2~3d后行二期食道修补术,食道瘘口均使用可吸收线缝合;迟发性食道瘘者瘘口较大术中加用生物蛋白胶覆盖已修复的瘘口,并再次行自体髂骨植入,使用Halo外固定架固定。术后常规放置切口引流管2~3d,9~12d切口拆线。结果:4例患者食道修补术后颈部切口愈合良好;随访6个月~6年,原颈部切口瘢痕愈合,无吞咽困难与颈部疼痛,无迟发性感染出现。1例迟发性食道瘘患者食道修补术拆线后切口仍有少许淡黄色透明分泌物,常规换药后1周瘢痕愈合,出院后1个月在家中死亡,死因不明,死亡时颈部切口愈合良好。结论:早期清创闭合负压引流二期修复治疗颈椎前路术后并发食道瘘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全层连续缝合法和分层缝合法在急诊腹部手术中的切口愈合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层缝合组和分层缝合组,比较2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结果全层缝合组的关腹时间短于分层缝合组(P=0.000),但在切口液化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总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愈合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2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6例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全层缝合组10例,分层缝合组16例)的患者中,致病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11例)和铜绿假单胞菌(7例)。结论相较于分层缝合法,急诊腹部手术中采用全层缝合法既不增加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又节省手术时间,对于危重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口膜牵拉固定在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切口膜牵拉固定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观察组)的临床效果,并与常规清创换药及二期缝合治疗(对照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82.76%(P〈0.05)。结论切口膜牵拉固定治疗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可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5岁,因腹部手术后腹壁肿物反复突出十余年于2012年4月16日入院。既往30年前开始,有多次腹部手术史。十多年前始,腹壁术后切口处开始出现可复性肿物并逐渐增大。半年前患者出现腹壁开裂并腹腔内肠管脱出,予行肠管回纳术+清创缝合术,术后腹部可复性肿物仍存在。在既往多次腹部手术病程中,腹壁各切口均出现过裂开、感染,均经反复换药后瘢痕形成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