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目的 :为帮助目标人群建立有效的健康行为模式 ,保证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项目顺利实施。方法 :按省项目办统一制定的健康教育监测要求 ,采用以小样本量的半定量调查和专题小组讨论的定性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我市健康教育状况进行监测 ,结果 :界首市抽样乡 75 %的目标人群掌握 70 %以上的信息 ;70 %的目标人群接受到妇幼卫生知识的传播 ;75 %的目标人群知晓《生命知识》有关信息 ;90 %目标人群了解安全注射知识 ;90 %目标人群认为住院分娩安全 ;90 %的目标人群接受过村医或保健员对他们的知识传播。目标人群希望了解腹泻、感冒等常见病的防治知识 ,最喜欢的宣传方式是口头讲解。结论 :项目活动对促进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的掌握是有效的 ,开展健康教育传播是可行的 ,要进一步对目标人群进行系统卫生知识宣传 ,并注重宣传方式 ,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全国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终期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通过实施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健康教育干预,提高目标人群血吸虫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减少目标人群因生产和生活性接触疫水的行为,促进开展血吸虫病综合防治措施。方法 在项目省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以基线调查比较干预后目标人群知识,态度等指标,疫水接触行为采用追踪记录法和现场观察法。结果 1998年黄陂县全国试占目标人群血防知识、态度、行为等指标均达到85%以上,≤15岁低年龄组人群血吸虫查病阳性率病明显比高年龄组人群低;1998年项目省试点县终期评估抽样调查人群相关知识及格率明显提高,人群减少接触疫水行为正确率显增加。结论 以健康教育广泛传播血吸虫病防治知识,不仅能增强目标人群的血防意识,改变接触疫水的行为,还能有效地促进实施周期性化疗,环境局部灭螺,安体供水和粪便管理等防治血吸虫病综合措施。健康教育已经成为我国控制血吸虫病的一种主要措施之一,这是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的新阶段——健康促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首先肯定了几年来血防健康教育的成绩,主要表现疫区人群血防知识的普遍增长,疫区学生接触疫水行为明显下降和疫区人群化疗依从性的提高。对疫区人群生产生活性接触疫水等危险行为改变收效较小进行了分析。提出血防健康教育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攻坚阶段,健康促进是今后血防健康教育的方向,应在继续强调对目标人群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通过政府政策支持和主导作用,多部门的合作与参与,全方位的改造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促进目标人群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状况并验证考核指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采集2009年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数据,从主要卫生宣传活动、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目标人群行为干预3个方面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能力状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要卫生宣传活动的平均开展完成情况为97.8%、目标人群重点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为73.6%、目标人群行为干预指数为0.916,均接近或达到绩效考核标准。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总体开展良好;相关的考核指标是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教育对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大肠癌知识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方法 124例大肠癌高危人群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与对照组60例。对照组仅在住院时行防治大肠癌知识宣教;实验组增加社区健康教育,定期评价其防治大肠癌知识水平,及时纠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予指导。结果实验组防治大肠癌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生活行为方式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实行社区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肠癌高危人群防治大肠癌的知识水平,促进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讨健康促进在改变重点人群行为习惯和解决妇幼卫生工作难题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云南省1987~1999年、2000~2008年、2009~2012年3个重要时间段的政策和干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提高云南边远贫困地区住院分娩率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中的不同效果。结果:健康教育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目标人群行为调查(KAP)的变化,但是对于改变受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和目标人群长期形成的、很难改变的行为习惯方面效果不显著,而健康促进能很好地完成干预任务,促进重点人群行为习惯的改变和卫生工作难题的解决。结论:健康促进在提高云南边远贫困地区住院分娩率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中作用显著,有效地改变了云南边远贫困地区孕产妇在家分娩造成死亡率高的行为习惯,解决了长期困扰云南省住院分娩率低和孕产妇死亡率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骨质疏松健康教育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老年人骨质疏松健埭教育的效果,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这项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目标人群开展多种形式的防治骨质疏松健康教育;采用普查法,于教育前后用KAP问卷(询问法)对目标人群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健康教育前后,老年人骨质疏松相关知以和行为发生很大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人对自身骨质疏松发病高危险性的认识不足,健康教育能促进老年人相关行为的改变,应成为预防骨质疏松症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泰安市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石长胜 《中国健康教育》2007,23(4):289-290,311
目的 评价对农村居民进行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效果。方法 根据社区诊断,选择17条健康知识和15项健康行为作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的内容。随机抽取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变化。结果 在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后,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知晓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44.24%升至82.56%;健康行为形成率平均由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前的68.49%提高到89.33%。结论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是提高农村居民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新平县属云南省玉溪市的贫困山区 ,2 0 0 0~ 2 0 0 1年被列为省级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消除新生儿破伤风” (“降消”)项目县。新平县在项目的实施期间 ,针对影响贫困地区妇女、儿童疾病死亡的原因以及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的原因。对目标人群采取了有效的传播方式和技巧进行相关内容的传播。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保健意识 ,促进了主要人群的行为转变。1 健康教育内容 利用“降消”项目下发的健康教育科普丛书、科普连环画、宣传单、健康教育处方等材料 ,宣传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提倡住院分娩、普及新法接生、预防新生儿破伤风知识。2 建…  相似文献   

10.
4农村社区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随着健康教育模式的转变 ,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由以疾病为中心的卫生知识传播转变为对行为危险因素的干预 ;目标人群正从易感人群向社会人群、社区人群转变。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在城市以街道、里委为单位 ,在农村以乡、村为单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健康教育的发展亦很不平衡。特别是在广大农村 ,开展健康教育的人力、财力和其他必需的资源相对匮乏 ,对大众传播媒介还没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 ,加之有些地区的政府及相关部门还缺乏行政干预 ,广大农民群…  相似文献   

11.
广州市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培训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医疗卫生人员心血管病相关知识培训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广州市28家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中直接面向患者服务的医务人员(内科医生为主)共500名,用统一的教材和方法进行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一年。通过培训前后两次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比较上述培训对象中不同级别医院医生在与培训内容相关的知识观念和医疗行为(KAB)方面的变化,了解培训效果。结果培训前、后随机抽样调查省级医师分别为59人和58人,乡村级医师分别为27人和36人。培训后各级医师心血管病KAB平均分(总分115)均有明显的提高,省级医生由68.5分提高到77.6分(P<0.01);乡村级医生由59.4分提高到71.5分(P<0.01)。其中,各级医师对高血压的最新诊断标准及控制目标水平的认知效果最好,认知率达到96%~100%,增幅明显(18.5%~70.4%);对成人血脂合适范围的认知率增加了4.7%~43.6%;对于冠心病患者血脂控制目标水平的认知率增加了10.2%~62.5%。运用改善生活方式来降低血压水平的省级医师增加了9.2%,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乡村医生增加了71.3%。结论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各级医师心血管病相关的防治知识水平,培训效果良好。但其医疗行为改善仍不理想,宣教仍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行为(KAB)的现状,探讨开展农村外出务工人员AIDS知识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对1200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后进行AIDS问卷调查。结果共得有效问卷968份,对AIDS相关知识总知晓率,干预前为48.24%,干预后上升到64.88%;对AIDS的恐惧感由干预前的68.39%下降到干预后的42.25%(P<0.01);最近一次性生活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从干预前的26.56%上升到干预后的83.33%。结论安徽省寿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在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前对AIDS相关知识知晓率处于较低水平,经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后AIDS相关知识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健康促进的效果。方法制定政策支持,改善医院环境,提高和发展个人健康技能,实行全员培训,大力开展社区健康服务,调整服务方向。结果制定和统一了医院健康促进的规章制度,并得到实施,发表健康促进有关学术论文10篇,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干预组达到97.68%,显著高于对照组73.42%(P<0.05);住院期间和产后第1个月、第4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干预组分别为97.68%,82.48%,86.41%,对照组分别为97.71%,71.71%,60.29%,其中,两组之间第1个月,第4个月有显著差异(P<0.05);2005年医院职工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比2002年明显提高(P<0.01);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健康行为形成率提高不明显。结论创建健康促进医院是新时期确保基层医院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健康教育对人群体质指数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对人群的体质指数、超重或肥胖的影响。方法 于 1991~ 2 0 0 0年期间在北京、上海和长沙三城市各选取 10万社区人群 ,随机分为干预和对照社区各 5万人群。在干预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评价干预和对照两社区人群KAB水平和体质指数变化。结果 与 1992年基线调查相比 ,在三城市人群和不同目标人群的干预对对照组KAB水平、人群经常运动比率的净提高 ,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在全人群体质指数、超重率和肥胖率上升趋势高于干预组 ,其干预对对照组的净降低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可有效控制人群体质指数的上升 ,对人群预防心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健康促进对提高湖北省结核病防治示范区公众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和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对湖北省结核病防治重大专项示范区2831人进行为期1年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干预活动,并比较干预前后问卷调查数据。结果干预前,示范区公众结核病的总知晓率为68.4%;干预后,总知晓率为85.5%,各问题的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干预后人群的性别、年龄组和文化程度比较后发现,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专以上学历人群各问题知晓率均高于80%。结论实施健康促进干预措施可整体提高公众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水平,应针对文化水平低的人群及知晓率不高的结核病信息,开展深入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缙云县农村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的效果,为更好地开展农村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大源镇中学初中生6个班256名学生,大源镇小学12个班482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在干预前后进行调查。结果:中学生干预前为45.8%,干预后为71.4%,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小学生干预前为41.8%,干预后为65.7%;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级学生干预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成效显著,高年级学生效果更显著,但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总体偏低,今后必须要加强偏远山区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7.
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健康行为影响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科学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的认同水平及健康行为的形成率、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率及卫生基本知识的知晓率,为高校在学生中如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及探索制定培养学生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相关对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一、二年级在校学生200名作为样本,进行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前后的问卷调查分析,分析了解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学生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正确回答率为90.8%,对照组与干预一、二、三组的答题正确率有显著性差异。66.7%的学生吸烟或偶尔吸烟,主动获取健康知识的仅为24.1%。结论在校大学生中存在不良生活行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可以达到改变大学生健康行为生活方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流动人口不同方式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针对从事不同职业的流动人群,比较不同干预措施对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方法逐级整群抽样选定5组人群,其中一组为当地人群(空白对照),另4组为流动人群(流动人口空白对照组、一般干预组、积极干预组、综合干预组)。结果干预前,流动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低于当地人群;干预后,3个干预组人群的知识知晓率均有显著提高(P<0·01),而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流动人群中的建筑工人和工厂务工者,采取一般干预措施(如发放知识手册)的效果最佳;流动人群中的五小企业和娱乐行业从业者,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发放知识手册 专题讲座与当面咨询)效果最佳。干预后流动人群与艾滋病相关的态度方面有明显好转,而行为方面的改变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流动人口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时,不同行业的人群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可有效地提高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改善相关的态度,而相关行为的改变还需要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