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试验研究,探讨其对急性脊髓炎脊髓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病变部位的上下处。术前和术后2周使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国际评价系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患者的脊髓功能有改善。运用美国脊髓损伤委员会运动国际评价系统总分评价,病例1由术前50增加到52分,轻触觉总分由64增到76分,痛觉由64增至80分;病例2由术前40分增加到53分,轻触觉总分由38增到48分,痛觉由38增至43分。经0.5年电话随访呈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改善急性脊髓炎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2.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临床试验的初步报告   总被引:84,自引:1,他引:83  
目的: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临床试验,探讨其对脊髓损伤晚期患者是否有帮助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取胚胎溴球,消化成单个溴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共治疗23例伤后时间为0.5-8.5年的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9例为完全性脊髓损害,4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害。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2周-2个月时随访,23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改善,且呈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脊髓损伤晚期患者的脊髓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截瘫1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嗅鞘细胞移植法试治脊髓截瘫,探讨该方法是否有助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方法取胚胎嗅球,消化成单个嗅鞘细胞后,培养2~3周,然后将其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处.结果嗅鞘细胞移植后6个月、1年和2年随访,75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且呈现继续改善趋势.结论嗅鞘细胞移植有助于脊髓损伤患者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嗅鞘细胞促使脊髓挫裂伤后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在脊髓挫裂损伤后不同时期植入能是否帮助轴突再生、穿过瘢痕和神经功能恢复。方法:用NYU打击器制造Log Evans Hooded大鼠的脊髓挫裂损伤模型,在伤后即刻和二周后植入嗅鞘细胞,采用BBB方法做行为学观察三个月,经运动皮层注入神经示踪剂(BDA)后行组织化学研究。结果:部分大鼠鞘细胞植入后比对照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好,组织学发现这些神经功能恢复好(BBB分数>10)的大鼠,再生神经轴突能穿过损伤瘢痕区到达损伤下段。结论:嗅鞘细胞在脊髓挫裂损伤后即刻和二周后植入均能帮助轴突再生、穿过瘢痕和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BDNF基因转染的嗅鞘细胞(OECs)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无OFCs移植组(6只)、非转染OECs移植组(6只)和转染OECs移植组(8只),利用免疫组化、逆行示踪及顺行示踪技术对脊髓横断损伤区及其上位、下位脊髓不同平面进行观察。结果移植后12周在局部注射区仍可以见到预标记的OECs,免疫组化观察到脊髓损伤区有BDNF的表达。逆行示踪法在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观察到示踪剂。顺行示踪法在脊髓损伤区可以见到再生的神经纤维通过。无嗅鞘细胞移植组及非转染嗅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平面头侧的脊髓、脑干和皮质中未观察到示踪剂,脊髓损伤区内亦未见有再生神经纤维长入。结论移植BDNF转染的OECs可促进损伤的中枢神经轴突存活和再生,较单纯应用OECs能更好地促进脊髓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移植对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ies,TBI)大鼠神经生理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成年SD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自由落体致大脑运动皮质区脑挫伤组、脑损伤后嗅鞘细胞移植组.先制备大鼠TBI模型.体外培养、纯化并鉴定嗅鞘细胞后将其移植入损伤脑组织周围.术后14 d对各组大鼠进行感觉诱发电位(C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神经电生理检测后,取损伤处及其邻近脑组织以突触素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各组突触数量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外培养的细胞经鉴定为嗅鞘细胞,移植入损伤脑组织后14 d,嗅鞘细胞移植组的CSEP和MEP较单纯损伤组明显改善.且突触数量增多.结论 嗅鞘细胞移植可促进脑损伤大鼠神经生理功能恢复,并增加突触数量,为临床应用嗅鞘细胞治疗脑外伤提供了重要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 UC-MSCs)移植治疗不完全性颈髓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9例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进行4次鞘内UC-MSCs移植术, 术前及术后6个月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制定的神经功能评分标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标准(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移植前后运动、感觉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情况进行评估。记录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干细胞移植后6个月,患者感觉、运动功能、肌张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术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运动功能方面改善最为明显,ASIA评分治疗前61±22,治疗后70±18。均未发生术区感染、脑脊液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并发症,但有6例(15.4%)于术后24 h内出现发热,3例(7.7%)术后出现低颅压症状,2例(5.1%)术后出现腰部及下肢疼痛、麻胀感。结论 UC-MSCs鞘内移植可以改善不完全性颈髓损伤患者的感觉、运动、二便及自主神经功能等多方面的神经缺失症状,疗效较理想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嗅鞘细胞移植与脊髓损伤再生修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是存在于嗅觉系统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大胶质细胞,分布于嗅神经、嗅球的第一、二层和嗅上皮。OECs能伴随嗅束进入中枢神经系统。OECs兼有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特点,并迁徙于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受损的脊髓组织移植OECs后,OECs不仅能引导、支持损伤神经轴突再生、延伸和髓鞘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支配靶组织产生的神经营养多肽,是维持神经元生存、促进轴突生长的重要因素。周围神经移植可促进损伤神经元轴突再生,使其成为治疗脊髓损伤及促进脊髓再生研究的候选之一。嗅鞘细胞表现出类似于星形胶质细胞和雪旺细胞的双重特性,可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具有促进脊髓损伤后的髓鞘重塑、轴突再生和功能恢复的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嗅鞘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嗅鞘细胞是一种特殊的神经胶质细胞,也是目前唯一应用到临床治疗脊髓损伤的细胞。在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嗅鞘细胞具有改善损伤微环境、促进轴突再生、穿越胶质瘢痕、亲和神经元和导向神经再生方面的作用,为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病变治疗提供了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嗅鞘细胞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嗅鞘细胞对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作用。方法 应用Millicell插入式细胞培养皿,大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与嗅鞘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液中共培养,通过免疫化学染色方法,检测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结果 共培养7d后,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高达43.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1.4%。结论 嗅鞘细胞提供的微环境可促进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  相似文献   

12.
Bcl-xL基因转染对脊髓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脂质体介导的Bcl—xL基因体内转染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脊髓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胸段脊髓T8.9压迫损伤模型。38只大鼠分成三组:(1)损伤 pSFFV.Bcl—xL转染组(实验组,15只);(2)损伤 pSFFV.GFP转染组(对照组,15只);(3)假损伤组(8只)。将阳离子脂质体质粒混合后直接注入大鼠损伤脊髓,伤后3d和7d利用半定量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Bcl—xL基因体内表达;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开放场地试验BBB评分和斜板试验,评价神经功能。结果脊髓损伤后3d和7d损伤局部Bcl—xL mRNA和蛋白较对照组和假损伤组表达明显增多;TUNEL结果显示,实验组损伤节段细胞凋亡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结论脂质体介导Bcl—xL体内转基因治疗可有效转染脊髓的神经细胞;外源性Bcl—xL在损伤脊髓的过度表达可减少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凋亡引起的神经元死亡和增强神经细胞成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纽约大学脊髓重物坠落仪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后7d,在损伤中心周围移植BMSCs( BMSCs组)或注射PBS( PBS组).采用BBB评分评价大鼠脊髓功能.测定脊髓空洞体积,透射电镜观察脊髓损伤中心轴突的数量.采用绿色荧光蛋白(GFP)转基因大鼠的BMSCs示踪移植细胞,观察BMSCs移植后在脊髓中的存活及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采用脊髓埋管模型,研究BMSCs移植对损伤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结果 BMSCs组BBB评分显著高于PBS组,而其脊髓空洞体积明显小于PBS组.电镜下可见,在脊髓损伤中心BMSCs组的轴突数量明显多于PBS组.细胞移植后4周,在脊髓损伤中心周围可见大量BMSCs - GFP细胞.免疫荧光染色结果表明,脊髓移植的BMSCs并不表达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表面标志性蛋白.脊髓埋管实验发现,在种有BMSCs的导管内可见有NF阳性的神经纤维的长入,而未种有BMSCs组的导管内未见神经纤维的生长.结论 脊髓损伤后进行BMSCs移植可促进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其机制与BMSCs移植促进神经元轴突再生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来源于嗅觉系统的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具有外周与中枢胶质细胞特性,能够终生促进哺乳动物嗅神经再生。动物实验表明,OECs 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促进受损的运动、呼吸等功能恢复[1],且已在临床用于人类脊髓损伤的治疗。笔者就OECs生物学特性、OECs在脊髓损伤部位的迁移、促进轴索再生、提供神经营养、形成轴索髓鞘、OECs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C)对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43,GAP-43)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20只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随机分为三组:pS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单纯SC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动态观察SCI后GAP-43的表达,同时采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SCI损伤后1周,A,B,C三组间GAP-43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CI后2,4,8周,三组间表达顺序为A>B>C,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间A组在2周时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下降,12周时A,B,C三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最好。结论;pWVPo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有促进SCI后GAP-43表达和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脊柱骨折往往伴有严重的脊髓损伤,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快速交通工具的发展,脊髓损伤发生率逐年上升。脊髓损伤是一种起病急、致残率较高的创伤性疾病,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行椎体固定术后,常因不能正确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残存的肢体功能得不到开发,导致截瘫患者永远与轮椅相伴。2001年8月-2011年1月,我科开展雪旺细胞(SC)移植治疗晚期脊髓损伤配合康复训练。SC移植后2-8W时随访,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78例患者的脊髓功能均有部分恢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下位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对174例下位颈椎损伤的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或前后联合手术,术后随访并应用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改善情况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平均随访30个月,5例患者死亡,其余患者均获骨性融合且未发现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脱出.124例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改善,改善率71.3%,神经功能分级平均提高1.12级.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是选择正确手术方式的基础;针对符合不同手术适应证的患者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及早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运动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32只SD大鼠在L4水平制成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并随机分为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组(A组)及损伤对照组(B组),每组10只大鼠。伤后1w,移植组于伤处移植大鼠真皮多能干细胞(dMSCs),而对照组仅注射等量PBS。分别于移植后1d、1w、8w、12w对两组大鼠进行动物行为学(BBB)评分和脊髓诱发电位(SEP和MEP)检测,并于移植后12w进行损伤脊髓的大体观察和组织学检测。结果:BBB评分4w以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EP和MEP潜伏期和波幅值在8、12w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2w,移植组损伤脊髓结构的修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移植治疗脊髓损伤,能明显改善其运动功能和神经形态,dMSC对脊髓损伤大鼠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前路椎体切除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自1985年1月至2002年6月采用前路减压固定植骨融合治疗537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以及248例患者的随访结果比较,观察其神经功能恢复和局部脊柱的稳定性。结果 57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出院时神经功能改善情况:93例无神经损伤者,术后功能良好;新鲜骨折合并不全瘫患者275例中,240例有1~3级恢复;107例陈旧性骨折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62例全瘫患者,仅5例感觉有部分恢复。248例随访中,26例全瘫患者仅4例部分浅感觉恢复,204例不全瘫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改善。全部患者X线片显示植骨均已融合,有4例出现断钉,但无临床症状。结论对来自椎管前方压迫的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前路减压手术具有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改善率高、Ⅰ期固定融合成功率高、脊柱稳定性好等优点,是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损伤脊髓前角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鼠脊髓半横切损伤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3组: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移植组(A组),单纯雪旺氏细胞移植组(B组),损伤对照组(C组)。对脊髓切片行Nissl染色,酸性磷酸酶(ACP)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染色,并用联合行为记分(CB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A、B、C三组前角神经元存活率呈显著性差异(A>B>C,P<0.01);A组ACP变化幅度明显降低(A<B<C);细胞凋亡率为C>B>A。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也出现了相同的变化趋势。结论:pSVPo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氏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前角神经元有保护作用并促进大鼠损伤脊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