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肠道间质瘤中Bax和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ax和Ki- 6 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5 2例胃肠道间质瘤中Bax和Ki -6 7的表达情况。结果 5 2例GIST中有2 9例表达Bax ,31例表达Ki 6 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 5 .8%和5 9.6 %。Bax和Ki- 6 7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 >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 <0 .0 1) ,Bax和Ki -6 7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 .4 5 1,P =0 .0 0 1,Kappa =0 .4 4 9)。结论 Bax和Ki- 6 7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胃肠道间质瘤中PCNA和 Ki-67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CNA和Ki-67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CNA和Ki-67的表达。结果40例GIST中有26例表达PCNA,24例表达Ki-6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0%和60.0%。PCNA和Ki-67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1),两者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r=0.471)。结论PCNA和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GIST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Bax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结果 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33例(60.O%)Bax阳性表达.Bax在良性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较低(28.6%),而潜在恶性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中Bax表达显著增高,分别达71.4%、70.3%.良性与潜在恶性、良性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之间Bax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潜在恶性和恶性胃肠道间质瘤之间的Bax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肿瘤大小、有无坏死及组织学分型无关.结论 Bax检测可作为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Ki67蛋白在胃肠间质瘤(GIST)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将101例手术切除的GIST组织标本分为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cyclin D1和Ki67蛋白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Ki67蛋白标记指数分别为4.6±1.6、19.8±7.5和38.6±8.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标记指数与核分裂像数目、肿瘤直径有关。cyclin D1蛋白在GIST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瘤旁组织(P〈0.05);低危组、中危组与高危组的cyclin D1蛋白表达率分别为36.8%、57.1%和80.0%,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lin D1表达的阳性率与核分裂像数目有关,但与肿瘤直径及肿瘤坏死无关。结论:cyclin D1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能够提示GIST的恶性程度,有可能成为判断GIST生物学行为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27和cyclinE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中p27和cyclinE的表达情况.结果 40例GIST中有22例表达p27,24例表达cyclinE,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0%和60.0%.p27和cyclinE的表达与GIST的部位、组织学分型、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有关(P<0.05),p27和cyclinE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386, P=0.002).结论 p27和cyclinE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两者可作为判断良恶性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6.
胃肠道间质瘤中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E-cadherin和Ki-67在GIST中的表达和意义,以及对GIST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2008年6月,我院78例GIST手术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病理分级以及免疫表达对GIST术后2年复发转移率和5年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为65.38%(51/78),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55.13%(43/78).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危组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的原发部位、直径大小、核分裂象、E-cadherin和Ki-67的表达对肿瘤的预后影响显著(P<0.05).结论:E-cadherin及Ki-67在GIST中的表达与肿瘤的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E-cadherin表达情况是独立预后因素,E-cadherin可作为预测术后转移及复发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Ki-67、PCNA和Survivin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GIST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3例GIST组织中Ki-67、PCNA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GIST组织中Ki-67、PCNA和Survivi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3%、68.0%、72.8%,Ki-67、PCNA和Survivin表达与GIST的发生年龄、性别、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NIH分级有关,且Ki-67、PCNA与Survivin 的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Ki-67、PCNA和Survivin联合检测可作为判定GIST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凋亡细胞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TUNEL法观察40例胃肠道间质瘤凋亡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 良性、潜在恶性、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AI)为分别(1.51±0.32)、(1.37±0.17)、(1.02±0.04),良性和潜在恶性胃肠道间质瘤的凋亡指数高于恶性胃肠道间质瘤(P<0.05).结论 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对胃肠道间质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判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中的DOG1和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以及p53突变型蛋白的相互关系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6例GIST患者与20例非GIST患者组织中的DOG1及Ki67、p53的表达,比较分析各个指标在GIST各危险性分级和各部位的表达情况.结果 在86例GIST组织中,D...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 stromaltumors,GISTs)组织中MMP-13与CD117、Ki67表达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对69例GISTs利用组织微阵列技术制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MP-13蛋白表达与GISTs生物学行为呈正相关,(rs=0.23,P<0.05);MMP-13蛋白表达与CD117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7,P<0.05),与Ki67表达亦呈正相关(rs=0.29,P<0.01)。结论:MMP-13可作为诊断GISTs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p16、Ki-67表达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制作40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芯片,并进行分组(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和高度危险组),以40例正常胃肠道肌壁组织为对照,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组及对照组的表达。结果①Ki-67在胃肠间质瘤组中的表达高于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而p16的表达情况则正好相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②p16、Ki-67在胃肠道间质瘤各组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低、中度危险组合并后与高度危险组比较时未发现p16的表达差异(P〉0.05),而Ki-67则存在差异(P〈0.05)。结论①p16可能在胃肠道间质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②Ki-67可作为评价肿瘤恶性潜能的一个重要指标;③应用组织芯片大规模高效检测临床组织样本是可行的,具有快速、方便、经济、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分化及p53、Ki67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申龙树  贺亚敏  朱长乐 《吉林医学》2009,30(21):2572-257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伴平滑肌和神经分化与肿瘤危险性的关系,以及细胞增殖活性,P53蛋白在GISTs中表达在临床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对50例GISTs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MA、S100、Ki67、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将蛋白表达与肿瘤危险性程度作统计分析。结果:在高度危险性、中度危险性、低度危险性、极低度危险性的胃肠道间质瘤中,SMA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4.2%、80%、72.7%、66.7%,各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100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7%、50%、27.3%、26.7%,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SMA和S100可同时或分别在间质瘤中表达;p53阳性率阳性率分别为57.1%、40%、18.1%,在极低度危险性组无阳性表达;Ki67阳性率为64.2%、80%、18.1%,6.7%;p53,Ki67表达在高、中危险组与低危险及极低危险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可分别或同时表达平滑肌、神经源分化,在肿瘤危险性分级中没有显著差异;p53,Ki67表达与GISTs与肿瘤的危险性分级有显著差异,是判断肿瘤危险性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增殖细胞相关核抗原(Ki67)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Ki67在48例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卵巢颗粒细胞瘤组织中Ki67表达高于卵泡膜细胞瘤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卵巢颗粒细胞瘤随临床分期升高Ki67表达水平增强(P〈0.05);核分裂相≥3/HPF明显高于核分裂相〈3/HPF(P〈0.05);复发者Ki67表达高于原发者(P〈0.05)。结论: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Ki67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有关,检测Ki67表达对卵巢性索问质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判断及预后估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洪  杨祖奎  林中超 《西部医学》2012,24(2):291-29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RhoA的表达及其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G IST标本中RhoA的蛋白水平表达。结果 RhoA蛋白在GIST组织中呈现高表达,RhoA蛋白变化与NIH分级、肿瘤侵袭转移及黏膜受侵密切相关(P〈0.05)。结论 GIST中RhoA蛋白呈现高表达,并且可能在G IST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Livin、Ki-67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胃肠道问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预后中的意1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胃肠道间质瘤组织中Livin、Ki-67和MMP-9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肿瘤大小、核分裂数、肿瘤原发部位、Livin表达、Ki-67增殖指数及MMP-9表达I与患者的生存率有关(X2分别为10.04、31.95、14.36、8.40、17.33和6.14,P均<0.05).结论:Livin表达、Ki-67增I殖指数及MMP-9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估计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MMP-9在胃肠道间质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MMP-9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与恶性潜能分级的关系。方法:收集84例胃肠道间质瘤病理资料,复读切片后随机选取极低危、低危、中危、高危、恶性胃肠道间质瘤各6例,行免疫组化MMP-9检测,观察各组间MMP-9的表达情况。结果:随着GIST恶性潜能分级的增高,MMP-9的表达亦增强。结论:GIST中MMP-9的表达可以作为判定其生物学行为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IGF1、IGF2和IGF1R、IGF2R的表达及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s)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其相互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55例胃肠道间质瘤中IGF1、IGF2和IGF1R、IGF2R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学资料(性别、组织学分型、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部位)分组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5例GISTs中IGF1、IGF2和IGF1R、IGF2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34/55)、49.1%(28/55)和10.9%(6/55)、18.2%(10/55)。不同肿瘤直径及组织学分级之间IGF1和IGF2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性别、组织学分型及部位无关(P〉0.05)。IGF1和IGF2、IGF1R和IGF1、IGF1R和IGF2、IGF1R和IGF2R、IGF2R和IGF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在GISTs的发生和增殖中发挥作用,可能为GISTs良恶性的判断提供依据。IGF1R和IGF2R可能通过调节IGF1、IGF2在GISTs中的表达发挥作用,但并不是惟一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中P27KIP1和Bax的表达与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27KIP1和Bax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良性、潜在恶性、恶性病例中的表达差异。结果:55例GIST中,P27KIP1和Bax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6.3%和60%。P27KIP1和Bax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在良性和潜在恶性及恶性之间有显著差别。结论:检测P27KIP1和Bax可作为预测胃肠道间质瘤恶性潜能、判断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特殊的CT表现,以指导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患者47名,其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症状,结合病史行相关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病变部位夹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检结果显示为恶性患者31例,为良性肿瘤患者16例,其中,CT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在胃者32例(68.1%,胃底部19例,胃体部22.胃窦部6例,其中良性12例,恶性20例),发生于十二指肠者8例(17.0%,良性3例,恶性5例),发生于空肠者4例(8.5%,良性1例,恶性3例),发生于食管、横结肠及直肠者各1例(2.1%),均为恶性.肿瘤大小及形态各异,直径最大者39cm,最小者0.7cm.其瘤体由胃肠壁固有肌层向腔内生长及腔内外混合生长者居多,分别为24例(51.1%)、14例(29.8%),向腔外生长者为9例(19.1%).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者14例,此多为良性肿瘤,为不规则形状者26例,为梨形者7例.形态清楚、边缘清晰者14例,边缘模糊者33例.平扫后16例出现密度均匀,密度不均匀者31例,其病变部位伴有组织坏死等,10例病灶内出现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后,31例出现不均匀强化,13例患者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质,静脉期强化程度更为明显.21例患者病变部位内可见到肿瘤血管.本组47例患者手术前后诊断一致者为44例,准确率达93.6%.其中3例分别误诊为直肠癌、胃癌、腹腔内占位性病变.结论:CT检查可直接反应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其结果回报对于临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