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朱金霞 《黑龙江医学》2013,37(2):112-113
目的探讨切口乳胶片引流辅助术后红光照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疗效。方法对株洲市第四医院妇产科2011-06~2012-01的85例有潜在脂肪液化风险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无一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切口均甲级愈合;对照组产妇有6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6.24±2.08)d和(10.8±2.45)d,住院时间分别为(6.8±2.24)d和(13.6±3.8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潜在脂肪液化高风险的剖宫产产妇切口放置乳胶片引流条及术后辅助红光照射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在预防肥胖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肥胖剖宫产产妇200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直接缝合,观察组应用简易负压引流。对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6.8±1.4)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72%、(10.9±1.9)d ( P<0.05)。结论:肥胖剖宫产产妇应用简易负压引流,操作简单,且可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值得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3.
周艳敏 《浙江医学》2018,(18):2053-2054
目的观察脂肪层下负压引流预防女性患者开腹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择妇科开腹手术后采用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的137例女性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逐层缝合切口的93例女性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脂肪液化率分别为0.0%和15.1%。观察组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经单因素分析,对照组患者脂肪液化与其BMI、切口愈合时间有关(均P<0.05),与手术时间无关(P>0.05)。结论脂肪层下负压引流(不缝合脂肪层)在预防脂肪液化方面优势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切口皮下引流管持续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对预防肥胖患者术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 选取肥胖患者腹部手术4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91例及引流组213例.负压引流组采用在腹直肌前鞘与皮下脂肪间置负压引流管1根,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并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对照组不置负压引流,单独用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结果 负压引流组切口脂肪液化例数、切口愈合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后切口行皮下置管负压引流联合微波治疗仪照射切口能预防切口脂肪液化,有利于切口愈合和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和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自制简易引流器联合红外线照射在预防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行剖官产手术,腹部脂肪厚度≥5cm的患者107例,其中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器联合红外线照射伤口的33例患者为研究组,未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器联合红外线照射伤口的74例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脂肪液化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均比对照组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制简易引流器联合红外线照射可有效预防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切口脂肪层放置微细腹壁引流管在预防切口脂肪液化、切口愈合不良方面的疗效.方法将2006年3月-2012年11月2000例剖宫产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0例.观察组在关腹时在皮下脂肪层底部、腹直肌前鞘上放置自制微细腹壁引流管,术后48h拔出.对照组不置引流管.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不愈合率0.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6%(P<0.005),术后病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剖宫产手术中放置微细腹壁引流管持续引流是预防切口脂肪液化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方法将108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缝合组)54例,观察组(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组)54例,观察两组腹部切口愈合情况及观察组引流情况、吸引球拔出时间和切口外观。结果对照组切口裂开2例(3.70%),脂肪液化14例(25.93%),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观察组未出现切口裂开及脂肪液化等(P〈0.01)。关腹时间和拆线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于术后3—5d拔出吸引球,引流液〈5ml;切口愈合较好,无皮下硬结。结论剖宫产术中行一次性单向阀硅胶负压吸引球引流,有利于促进切口愈合,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率,且操作简单,有利于改善产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腹部手术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对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率及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其中73例腹部切口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实验组,90例未放置真空负压引流装置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之间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平均愈合拆线时间、平均换药次数、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73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69例(94.52%),3例乙级愈合(4.11%),切口感染1例(1.37%)。而对照组90例患者中切口甲级愈合者71例(78.89%),乙级愈合者12例(13.33%),切口感染者7例(7.78%)。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占2.74%,对照组有10例,占11.11%。实验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且实验组患者术后平均拆线时间[(7.09±1.06) vs (10.43±1.98)]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平均换药次数[(2.10±0.79) vs (2.55±0.90)]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平均住院时间[(8.50±1.51) vs (9.97±2.00)]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真空负压引流装置可以有效预防污染性或感染性腹部手术切口感染,促进切口Ⅰ期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3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手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有10例患者发生脂肪液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剖宫产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均予以庆大霉素或利凡偌(乳酸乳酸依沙Y啶)引流或敷切口换药,TDP照射后全部痊愈出院。结论:针对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订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菌薇乔线以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用于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阑尾切除术患者54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66例,观察组274例.对照组患者皮下放置负压引流;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抗菌薇乔线.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换药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拆线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瘢痕宽度明显小于对照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基本无痛者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抗菌薇乔线及皮下放置负压引流管可以有效预防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促进术后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寻切口脂肪液化后最简便、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从2007年1月-2008年12月对在我科行新式剖宫产腹壁横切口皮肤、皮下脂肪一起间断缝合3针发生脂肪液化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观察组不拆除切口缝线,仅扩开切口液化处,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艾利斯钳钳夹该处皮缘5min,TDP在距液化处30cm照射15min,继而每日TDP照射2次,每次15min。对照组则拆除切口缝线,去除无生机的脂肪组织,放纱条引流、换药。结果观察组换药次数明显减少,切口完全愈合时间显著缩短,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住院花费明显减少。结论间断缝合横切口脂肪液化后不拆除缝线应用TDP治疗较传统方法为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黄与芒硝外敷治疗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患者18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99例。对照组常规予75%的酒精对切口进行消毒换药,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大黄和芒硝外敷治疗。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为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7%(P<0.05),切口愈合时间为(6.2±3.3)d,较对照组的(13.3±7.4)d显著缩短(P<0.05)。结论:对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患者应用大黄及芒硝进行外敷治疗,可提高切口愈合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中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管预防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效果。方法 选取存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按照剖宫产手术的标准程序进行,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管进行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的愈合情况、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效果优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存在切口愈合不良高危因素的剖宫产患者术中放置自制的简易负压引流管能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王安仙 《大家健康》2017,(10):16-17
目的:本文就负压引流在预防剖宫产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探讨研究.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所收治的120例肥胖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缝合;观察组患者60例,在进行缝合之前给予负压引流,就两组患者切口的脂肪液化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切口脂肪液化率以及住院时间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一些体型肥胖的剖宫产产妇进行负压引流,其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患者术后的腹部切口出现脂肪液化情况,还能够提升患者的术后愈合速度,因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王志坚  李娟华  何艳红  陈淑滢 《广东医学》2013,34(10):1509-1512
目的探讨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在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妇产科住院的246例具有脂肪液化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关腹时在筋膜浅面及皮下脂肪深面间置输血器管作为引流管,以20 mL塑料注射器持续负压引流。选取同期手术的具有同样高危因素的剖宫产产妇272例为对照组,手术切口常规缝合。观察两组切口脂肪液化及愈合情况。结果对照组脂肪液化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中横、纵切口间脂肪液化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中纵切口的脂肪液化率明显高于横切口(P<0.05);不同高危因素两组间脂肪液化情况比较,在高危因素肥胖、皮下脂肪过厚、低蛋白血症、糖尿病、中重度贫血、同时存在两项高危因素以上中,对照组的脂肪液化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在高危因素下腹部手术史和妊娠高血压疾病中,两组脂肪液化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预防剖宫产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具有明显作用。该装置制作简单、便于携带、成本低,易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袁东辉 《基层医学论坛》2016,(35):4997-4998
目的:观察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对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120例行急腹症剖腹手术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其中60例术中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引流,60例常规方法关腹。观察2组患者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丙类切口愈合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脂肪液化率、丙类切口愈合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腹症腹部污染切口处预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切口液化及感染率,降低丙类切口愈合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7.
杨梅 《吉林医学》2014,(13):2891-2892
目的:探讨皮下留置负压持续引流在预防妇产科腹部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效果。方法:选持行腹部手术的200例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传统的切口缝合处理,实验组术后采用切口处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试验组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术后采用切口皮下置管持续负压引流可有效降低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TDP照射对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DP照射对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4例产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92例。对照组192例。治疗组术后常规静滴抗生素并在术后24h腹部切口配合TDP照射,对照组常规护理及静滴抗生素。观察两组产妇切口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腹部切口愈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TDP照射能促进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十字型引流管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预防术区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7月在赣州市肿瘤医院接受保乳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普通硅胶引流管,观察组给予十字型引流管。比较两组切口愈合情况、脂肪液化发生率、临床相关指标、引流管相关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甲级愈合率更高,乙级愈合率更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肪液化发生率更低(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引流量更少,置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引流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更低(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手术后应用十字型引流管,能够促使患者切口愈合,预防术区脂肪液化,改善临床相关指标,降低引流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妇产科腹部手术后患者切口出现脂肪液化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妇产科腹部手术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n=29)给予切口局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液治疗;对照组(n=23)给予切口特定电磁波治疗仪(specific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rapy instrument,TDP)照射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2组患者伤口均痊愈出院,出院后并无其他并发症。试验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时间及切口在术后愈合的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局部注射维生素B12、地塞米松磷酸钠、盐酸利多卡因、硫酸庆大霉素混合液是治疗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加快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及降低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