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同侧肺多结节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方法,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7~2011年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同侧肺多结节非小细胞肺癌12例,就上述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手术治疗后,2例患者术后出现心力衰竭而死亡,其余10例治愈后出院。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和体力状况评分均高于手术前。术后1年生存9例,3年生存5例。结论根据病理类型和分期情况选择肺叶切除、全肺切除或袖状切除的手术方案,切除病变组织并对肺门及纵膈的淋巴结进行清扫,经治疗临床疗效和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外科手术治疗3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3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患者分别行肺段切除、肺叶切除或纵膈淋巴结清扫术,观察记录患者术后情况及一年成活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5%,存活6个月者28例;存活1年者21例。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肺癌临床疗效满意,术前认真准备,加强术后处理亦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本文选取我科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就诊的86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形态、位置及患者自身特征等情况,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法,术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行1~2年的随访。结果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86胃肠肿瘤患者中,症愈患者48例,症愈率为55.8%,死亡患者3例,病死率为3.5%,复发患者35例,复发率为40.7%,其中死亡的3例患者均为恶性肿瘤。结论采用外科手术治疗肠胃肿瘤患者疗效确切,但应注意应该根据患者的肿瘤特点及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降低患者的术中风险及术后复发率,达到安全有效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胃肠肿瘤患者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同时观察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38例患者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根据探查结果以确定肿瘤的大小、形态和部位继而进行手术,在进一步确定肿瘤的良性或恶性以后,再进行肿瘤的选择性切除。结果有27例患者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有11例患者复发后再次手术,手术后得以痊愈;有2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术后采取口服药物治疗;所选患者随诊平均3.5年,有4例患者死亡。结论胃肠道肿瘤的临床表现并无明显的特征性,手术前确诊率较低,进行综合的临床分析有助于使确诊率提高,目前治疗胃肠道肿瘤较为理想的方法是手术切除,与其他方式相比较其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膈肿瘤的诊断、外科治疗及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2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20例原发性纵膈肿瘤,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肿瘤根治性切除术(18例)、肿瘤部分切除术(2例)治疗后,围术期没有出现死亡病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良性肿瘤17例、恶性肿瘤3例。手术治疗后,均治愈出院,平均随访6个月,良性肿瘤没有发现复发。结论根据胸部CT、X线检查,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原发性纵膈肿瘤的临床诊断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方式,针对术后常见并发症,做好围术期预防护理,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纵隔肿瘤外科手术和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了自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40例纵隔肿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与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所选资料中,共37例患者手术完整切除,其中一并切除肺叶1例,3例进行开胸探查活检,手术切除率高达92.5%。38例患者痊愈出院,术后并发脊液胸腔漏在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患者1例,因术后呼吸衰竭死亡1例,死亡率为2.5%。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纵隔肿瘤的首选方法,选择恰当的手术切口,将瘤体尽量完整切除,依照病理选择恰当的术后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在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的疗效及价值。方法 39例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治疗的患者,依据患者的病情分别采取手术切除、肝动脉结扎、肝动脉结扎+肿瘤切除、射频消融术等外科治疗,根据临床资料、不同的术式及预后分析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肿瘤直径2.3~12.5 mm,平均6.9 mm。术后病理均为肝细胞性肝癌。术后15例患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腹水,1例1周内死于肝肾综合征,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发生消化道出血,2例术后患者出现胆瘘,经积极非手术治愈。1例出现肝脓肿,2例出现膈下脓肿,行穿刺经非手术治愈。出院后随访,2例手术后2个月死亡,5例手术后4个月死亡,13例术后6个月死亡,8例手术后1年死亡,4例生存18个月死亡,3例生存3年,1例生存5年。结论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为主要手段,效果确切,首选采取并争取在短时间内实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肿瘤的外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3例小肠间质肿瘤患者,针对患者采用手术治疗方法 ,统计手术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全部患者均经治愈成功出院,在围术期间没有出现死亡例数,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情况,没有出现肠梗阻、吻合口等相关严重并发症。结论小肠间质肿瘤的诊断早期缺乏特异性,手术前确诊率相对比较低,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预后情况非常重要。根治性手术切除方法是治疗小肠间质瘤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纵隔肿瘤导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的临床病理特点,并总结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纵隔肿瘤导致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外科治疗经验。结果 32例患者均具有异位ACTH综合征典型临床表现,9.38%具有局部肿瘤症状;胸腺类癌是最为常见的原发肿瘤(50.00%),其次为其他纵膈神经内分泌瘤(25.00%),其余占25.00%;外科手术治疗后血糖、血压及血钾基本恢复正常,ACTH显著降低(P<0.05)。结论纵隔肿瘤导致异位ACTH综合征的原发肿瘤多源于胸腺,以胸腺类癌最为常见,外科手术治疗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蒋铭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13-2115
目的:探讨Mohs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对头面部皮肤恶性肿瘤治疗的效果及预后.方法:70例皮肤恶性肿瘤采用经典外科手术方法或Mohs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切除肿瘤.结果:70例患者中采用经典外科手术方法治疗42例,随访时间6个月~6年,全部患者未见远处转移,有4例患者局部肿瘤复发再次经经典外科手术方法切除后临床痊愈.采用Mohs显微外科方法治疗28例,随访时间6个月~2年,患者未见肿瘤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结论:皮肤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应当首选Mohs显微外科手术,在保证肿瘤被完整切除干净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皮肤组织,减少手术对患者容貌的过度破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回顾性分析比较新余市人民医院行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及行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125I粒子植入术两种治疗方式对Ⅰ期高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3例Ⅰ期高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28例接受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35例接受肺楔形切除+纵膈淋巴结清扫术+125I粒子植入术。并对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生存时间进行随访。结果单纯手术组和手术+125I植入组局部控制率具有统计学差异(χ2=4.655,P=0.031),手术+125I植入组高于单纯手术组;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时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096,P=0.757;χ2=0.189,P=0.664);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之间无差异。结论肺楔形切除+125I粒子植入术较单纯肺楔形切除具有更佳的肿瘤局部复发控制作用,此类具有保护肺功能且安全的内放射治疗方式可作为Ⅰ期高危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可选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选取2005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94例颅内转移瘤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38例单发性肿瘤行肿瘤全切术33例,5例行次全切除。56例多发性肿瘤行主要转移瘤切除,30例切除转移瘤后行原发病灶切除。54例恶性肿瘤术后辅以化疗37例,放疗17例。并将其与1996年8月~2005年8月的单纯手术切除的94例患者(对照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顺利出院,功能改善66例,无变化17例,恶化11例。平均生存时间为(8.2±3.7)个月,其手术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治疗对于颅内转移瘤治疗有重要价值,其辅以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原发性纵隔肿瘤的外科诊治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52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胸骨正中切口及前外侧切口应用最多,肿瘤全切除手术37例,肿瘤姑息性切除手术15例;术后进行为期1—5年随访,良性肿瘤患者术后均无复发,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均优良;3例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死因为肿瘤复发和肿瘤多发性远处转移所致多器官衰竭。结论对于原发性纵隔肿瘤患者,在确诊后应尽早展开手术治疗,且术后应给予综合性治疗,以便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促使患者生存质量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的78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8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3例并发心力衰竭,2例为一侧胸腔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6.4%;术后1个月内死亡2例,手术死亡率为2.6%;对存活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观察,死亡18例,1年生存率为74.4%。结论对晚期肺癌患者应抓住外科手术治疗的时机,注意纵膈淋巴结扩大性切除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患者术后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及重建。方法从本院选取20位外科手术治疗胃肠问质瘤患者,平均年龄65.7岁,多发生于胃和小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和消化道出血。同时,根据探查结果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进一步确定良性或恶性肿瘤,对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由检察结果进行选择性切除。结果胃肠间质瘤患者术前2例病理确诊;20例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2例复发再次手术,术后痊愈;1例恶性患者术后口服药物治疗;平均随诊3.5年,其中4例死亡。结论胃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确诊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肠间质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治愈率较其他方式高。  相似文献   

16.
汤月良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74-175
目的:探讨30例肝癌手术切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肝癌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依据探查结果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进一步确定良性或恶性肿瘤,进行选择性切除。结果:30例肝癌患者AFP转阴率为66.7%。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6.7%、56.7%、46.7%、33.3%。并发症发生情况:胆瘘1例,膈下感染1例,术后肝断面出血1例,肺部感染2例,切口感染3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目前手术切除是肝癌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治愈率较其他方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干肿瘤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0年3月期间在我院行显微手术治疗的17例脑干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显微镜下全切除11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均为星形胶质细胞瘤。术后症状明显改善13例,变化不明显2例,加重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术后1d脑干水肿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结论 MRI为脑干肿瘤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手术适应证和手术入路的正确选择,精准的术中操作,积极预防和处理术后并发症是提高脑干肿瘤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老年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86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单纯阑尾切除术126例,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术36例,单纯腹腔引流术15例,盲肠切除术9例。结果 186例患者行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单纯阑尾切除术126例,阑尾切除加腹腔引流术36例,单纯腹腔引流术15例,盲肠切除术9例,经手术治疗后痊愈165例,好转20例,死亡1例,死于心肺功能衰竭。住院时间为8~23d,平均12.5d。结论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胃肠肿瘤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全部患者均进行外科手术治疗,手术时依据探查结果确定肿瘤的形态、大小和部位。进一步确定良性或恶性肿瘤,进行选择性切除。结果胃肠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5.7岁,主要发生于胃和小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胀、腹痛和消化道出血。术前2例病理确诊;20例患者施行根治性手术治疗,12例复发再次手术,术后痊愈;1例恶性患者术后口服药物治疗;平均随诊3.5年,其中4例死亡。结论胃肠肿瘤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综合分析有助于提高确诊率,目前手术切除是胃肠道肿瘤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治愈率较其他方式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GIST的外科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GIST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26例采取单纯外科手术治疗,设为A组;30例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后加用甲磺酸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设为B组。并按照肿瘤大小的不同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后10个月和18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 2组肿瘤直径〉5cm患者术后10个月复发或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直径3~5cm和直径〉5cm时患者术后10、18个月复发或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手术治疗是GIST首选治疗方法,术中应确保完整切除,术后根据肿瘤直径行格列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