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有关问题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997年1月~2003年6月我院收治的应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2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多发在12周内,少数有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及黄疸,多数无临床表现.轻者不停用抗结核药而加用保肝药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并加用保肝药治疗,23例肝功均恢复正常.结论:对结核患者,特别是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高危结核患者,应加强肝功监测,并视具体情况给予预防性保肝.  相似文献   

2.
3.
王馥晖 《北方药学》2015,(3):172-172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发病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药提供资料。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00例药物性肝损害住院患者的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论:引起药物性肝损害的前几位药物分别为抗肿瘤药物、中草药、抗结核药、抗生素、感冒药等,临床表现多为恶心、呕吐、乏力、纳差等非特异性症状。结论:药物性肝损害部分发生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及时处理大部分可治愈或好转。可引起肝损害的药物包括临床各科用药,传统认为比较安全的中药,肝损害发生率逐渐增多,临床使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符志军  柯曦  宗良玉 《医药导报》2001,20(12):787-78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肝损害的临床发生率、特点和防治方案,避免严重肝损害发生,使化疗更合理.方法回顾分析抗结核治疗后肝损害122例,统计各种抗结核方案肝损害发生率、时间、临床表现及处理结果,对危险因素分组比较.结果同期住院结核患者1501例,肝损害发生率8.1%,其中HRZ、HR、HZ、LoHE、HLE肝损害发生率为10.4%,7.4%,6.4%,7.3%,0.9%,前四组方案肝损害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HLE方案与其他四组方案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阴性肝损害在HRZ和HR方案中发生率为16.7%和16.0%,且重症病例均发生在这两组方案中.肝损害ALT升高4倍以上及黄疸病例的变态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肝损害、肝损害ALT升高1~4倍及无黄疸病例,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消化道症状发生率在肝损害ALT升高4倍以上及黄疸病例明显高于ALT升高1~4倍及无黄疸病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抗结核药肝损害以HRZ、HR、HZ为主方案发生率较高,以HLZ方案较低.变态反应在肝损害中起一定作用.药物肝损害早期发现预后良好,如发现不及时会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5.
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总结不同抗结核治疗方案致肝损害时间、程度及采用相应治疗措施后的预后 ,为临床决定抗结核治疗方案、预防肝损害提供帮助。 方法  对 70例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70例患者中 ,应用抗结核治疗方案 2HRZE/4HR者 5 8例 (82 9% ) ,2HRE(S) /4HR者 12例 (17 1% ) ,肝损害轻者 35例 (5 0 % ) ,重者 35例 (5 0 % ) ,ALT升高在 1~ 6周者 5 5例 (78 6 % )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预后良好。 结论  2HRZE/4HR方案较 2HRE(S) /4HR易致肝损害 ,在抗结核治疗期间 ,保肝治疗同时应监测肝功能 ,根据肝功能情况 ,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可使抗结核治疗方案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并发肝损害的发生率、肝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与HFRS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我院2006~2010 年确诊HFRS病例72 例,动态观察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 72例HFRS患者肝功能发生率为 91.67 %,以 轻、中度肝损害为主,占68.05%,肝损害发生率与HFRS病情轻重有关,轻型、中型HFRS肝损害发生率高.结论 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肝损害发生率高,以转氨酶轻中度升高为特点,肝功能损害程度与HFRS病情正相关.监测HFRS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有利于及早发现肝脏损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改善预后,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2003年7月至2004年5月收治的肺结核126例,由于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脏损害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停用抗结核药物的原则及保肝治疗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肝脏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故其容易遭遇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尤其是肝脏有病时更易发生肝损害.本研究显示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中药为最常见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17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抗结核药应用过程中产生的肝损害问题。方法:对1995年1月~2002年12月住院的1464例肺结核病人,应用抗结核药后出现肝损害的172例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抗结核药所致药物性肝损害(DLL)的高发年龄为20~60岁(70.3%),消化道症状出现和肝功能改变多发于用药后8周内的强化治疗期,占73,8%,轻者加保肝药治疗可不停用抗结核药,重者须停药并着重保肝治疗,157例(91.4%)恢复正常,13例(7.6%)好转,2例自动出院,41例(23.8%)需减量或停药,对化疗效果产生影响。结论:DLL的发生率为11.8%,体重<50kg的老年男性、既往已有肝损害或嗜肝病毒感染、饮酒、合并肺外疾病、HRZ三药联用等为易感因素。DLL一旦发生,应及早行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0.
甘利欣是中华甘草有效成分的第三代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我们应用甘利欣治疗甲亢性肝损害3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肝脏含有丰富的药酶系统,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故其容易遭遇药物或毒物的损害而致病,尤其是肝脏有病时更易发生肝损害。本研究显示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抗结核药、中药为最常见药物致肝损害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伟  陈平  梁辉 《贵州医药》2009,33(8):741-741
本文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因服用抗结核药物所致的肝损害患者,应用凯西莱治疗,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根据抗结核药物肝损害的诊断标准,分析我院收治的因服用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患者88例,其中女47例,男41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61.8±15.8)岁。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临床药物种类的增加,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也越来越多,药物性肝损害的发生在逐年增加,本文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38例药物性肝炎进行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联合及全程用药是结核病化疗的特点。但绝大多数抗结核药物都对肝脏有一定毒性,导致化疗过程中部分患者由于肝受损影响治疗的进行,甚至使化疗中断,影响预后。发生肝损害的患者中,少数人可以发生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危及生命。故应当重视和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5.
姜建平 《江西医药》2009,44(5):472-473
目的观察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情况。方法分析45例使用抗结核药物致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在使用抗结核药后均有肝损害。结论但适当的保肝治疗可使肝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减少其发病率。方法:对75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致肝损害的药物种类繁多,以中药为最多(21.3%),其次为抗结核药(16%);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84%),其次为黄疸(58.7%);肝功能受损以ALT、r-GT、TBiL增高为主;临床治愈40例(53.3%),好转33例(44%),恶化自动出院2例(2.7%)。结论:临床上慎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肝功能检查是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早期及时停用肝损害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抗结核药物对结核患者的肝损害问题.方法 对应用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16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抗结核药物肝损害高发年龄,60岁以上的占80%.平素有酗酒的患者占75%,肝功能改变发生在治疗2周之内占85%.轻者不改变治疗方案,加用保肝治疗;重者停用抗结核药物,予保肝治疗,142例恢复正常,11例好转,7例放弃治疗.结论 掌握抗结核药物导致肝损害的副不良反应,种类、发生率、时间及防治方法,并及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确保抗结核方案可达到全程,提高治疗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临床对药物性肝损害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1年丹徒区人民医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药物性肝损害38例,慢性药物性肝损害4例。常见引起肝损害的药物有抗结核药物、抗生素类、抗肿瘤药物、激素类药物,降血糖、降血脂药物及中草药物等。结论重视临床常用药物所致的肝损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临床用药种类不断增多,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增加。目的:对药物性肝炎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早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分析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丙硫异烟胺(Th1321)、乙硫异烟胺(Th1314)、对氨水杨酸钠(PAS)以及吡嗪酰胺(PZA)和氨硫脲(TB)等药物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异常指标的反映。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典型的96例确诊为药物性肝炎的病历进行分析总结。根据患者以往的药物史、临床试验、血常规、病史以及肝功能测试、B超等综合结果进行比较,最终做出判断。结果:使用含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丙硫异烟胺(Th1321)、乙硫异烟胺(Th1314)、对氨水杨酸钠(PAS)以及吡嗪酰胺(PZA)和氨硫脲(TB)等抗痨药物的化疗方案时,药物性肝炎的发生率较高。结论:抗结核药物对结核病患者而言是必须采用的,但是药物引起的对肝脏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对肝脏的影响大小由于个体差异引起的毒性代谢产物积累量也是不同的。但是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伤问题要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绝大部分患者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20.
常用药物致肝损害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小玲 《医药论坛杂志》2003,24(16):15-16,18
目的 通过194例药物性肝损害的分析,了解引起药物性肝损害(DIH)的发病情况、发病因素及造成的危害。方法 采用回顾性临床调查分析。统计了194例的发病情况。结果 分析表明长期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是导致慢性淤胆和肝细胞损伤型主要发病因素。出现淤阻性黄痘或与肝炎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出现急性肝坏死或肝昏迷。死亡率尚高。结论 指导合理用药。监控抗生素的用量和用药时间,以减少DIH发生是临床应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