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BiPA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h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要注意其使用缺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呼吸科2004年1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及动脉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神志转清者46例(92.0%),对照组神志转清者29例(58.0%);经治疗后,两组pH、PaO2和PaCO2均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肺性脑病能有效缓解症状,纠正动脉血气指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同时给予纳洛酮。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48h后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48h后pH值、PaO2、PaCO2与对照组显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ICU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无创正压通气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临床症状,降低气管插管率,提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7例,对照组常规给予药物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并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王玉平  石春艳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682-1683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无创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组各2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BiPAP无创通气,监测治疗前后1h、12h、72h血气变化,比较两组血气变化结果。结果治疗组的血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应用BiPAP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症状,提高PaO2、降低PaCO2。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科收治的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6例常规予以止咳化痰平喘、抗感染、补液、激素治疗等,治疗组39例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及患者临床转归、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呼吸频率及血气分析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虽然治疗总费用高于对照组,但治疗组患者临床转归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4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有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效果、治疗3 d后插管情况及插管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结果治疗组血气指标改善总有效率91.67%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3 d后插管率8.33%低于对照组的2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插管患者平均年龄、平均病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插管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治疗后插管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赵书玲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2):185+188-185,188
目的探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方法选择80例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血气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PaCO2、PaO2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09年6年收治于我院的1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BiPAP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后的pH值、动脉Pa02、PaCO2变化情况。结果通过治疗,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均达到一定的改善,患者的PaO2上升、PaCO2下降。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共8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观察两组血气分析结果和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pH值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低氧环境下,持续发生的低氧性肺血管收缩(hypoxic pulmonary vasoconstriction,HPV)能够诱导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HPH)的发生和发展。HPV是机体对低氧环境的一种生理反射机制,是肺组织特有的生理现象。但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HPV的持续发生会促进肺血管重构,导致右心室肥厚,从而加重肺泡缺氧的程度,造成缺氧的恶性循环,进而导致肺水肿、肺心病等重度高原病的发生。HPH早期出现HPV,慢性期形成难以逆转的低氧性肺血管重塑。因此,明确HPV的发生机制以及其在HPH中的作用,能够为高原病的防治提供靶点和思路;HPV发生时,及时、有效的治疗也能够为重度高原病的预防奠定基础。但是目前的研究,尚未能对HPV的发生机制和其在HPH中扮演的角色做一个清晰、全面的阐明。该文将对近年HPH中HPV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旨在为该领域内的研究者以及HPH的临床治疗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及呼吸困难等,其病死率较高。2017年欧洲呼吸学会和美国胸科协会明确提出COPD患者的肺康复治疗。肺康复治疗作为COPD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预后。本文主要综述了肺康复的概念、肺康复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及疗效评估的最新研究,同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以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肺心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27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对肺部真菌感染的预防及控制措施.结果 27例患者治愈20例,好转5例,死亡2例,死亡患者为肺心病导致多种脏器功能障碍所致.结论 长期的疾病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且侵人性操作以及广谱抗生素在肺心病治疗中的大量使用,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概率上升,因此需要采取综合性措施,对真菌感染进行预防及控制.  相似文献   

15.
钙拮抗剂(CCB)长程治疗仅对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AVT)筛查阳性患者有效,因此AVT筛查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策略具有关键作用,本文综述AVT筛查在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Massive pulmonary embolism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