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颈部淋巴结结核的CT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学诊断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1月收治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CT扫描进行诊断,试验组采用核磁共振成像进行诊断。对手术区域淋巴结影像恶性表现特点与病理学诊断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对手术区域淋巴结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试验组对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7.5%、92%、明显优于对照组52.8%、4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诊断效果较为确切,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患者的疾病治疗争取了时间。  相似文献   

2.
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是口腔科少见病之一,患者通常以怀疑肿瘤的形式而就诊.由于淋巴结结核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拟就面颈邻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作一分析,为临床认识该病提供一些参考.l临床资料65例面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男性36例,占55.4%,女性29例,占44.60/0发病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64岁,平均28岁.65例淋巴结结核中,正确诊断者34例,符合率为52.3o/o在其误诊病例中,青少年多怀疑为淋巴结炎,中老年多怀疑为肿瘤。面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其中呈串珠状6例,有干酪…  相似文献   

3.
吴龙翠  苏宜志 《江苏医药》1997,23(12):879-879
自1980年至1995年作者共治疗面颈部淋巴结结核22例,通过手术切除及药物治疗,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22例中男9例,女13例。年龄5~56岁,平均27岁,30岁以下19例,30岁以上3例。发生部位:腮腺区《例,额下三角区8例,额下三角区和颈后三角区各5例。其中双侧颈部均能价及肿大淋巴结者2例,显例位于颌下区、另1例位于颈后三角区。二、临床表现和诊断多为无意中在颈部或腮腺与颌下区发现肿块而就诊。病史最长为2年,最短2周(体检时发现人病变发生在颈部者,为单个活动性肿大淋巴结5例,外形为局部隆起、呈分叶状或多个…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颈部肿块的确诊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93例患者,21例的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不符,误诊率为22.6%。最易发生误诊的颈部肿块分别是淋巴结结核、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瘤。结论详细的临床资料与辅助检查结合有助于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10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先作平扫后再进行增强扫描,对CT表现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患者共累及区域26个,好发区域为颈内静脉链上组(Ⅱ区)、颈内静脉链中组(Ⅲ区)以及颈后三角区(Ⅴ区),增强扫描可以较好的反映颈部淋巴结不同的病理改变。结论 CT平扫及增强可以对颈部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大小以及形态进行明确,能够较准确的反映病理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较充足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C)在颈部肿大淋巴结的临床应用,分析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方法 选择32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对其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细胞学检查结果、病理学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和细针穿刺手术记录.结果 FNAC诊断:淋巴结炎212例(66.3%),淋巴结核43例(13.4%),转移癌41例(12.8%),淋巴瘤10例(3.1%),可疑2例(0.6%),不明确12例(3.8%).FNAC对淋巴结炎漏诊率为6.3%,总准确率为94.4%;对淋巴结核漏诊率为8.8%,总准确率为98.1%;对转移癌漏诊率为7.1%,总准确率为98.4%;对淋巴瘤漏诊率为27.2%,总准确率为98.6%.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一种准确率高,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在检查中采取规范适当的方法可以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手术治疗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6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75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全部治愈,随访0.5~5年,颈部肿块未见复发,治愈率达100%。结论对颈部淋巴结结核施行病灶清除术加联合抗结核治疗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9.
颈部淋巴结结核1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特点,提高颈部淋巴结结核的诊治水平。方法对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126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病例中,结节型60例,占47.6%,浸润型27例,占21.4%,脓肿型22例,占17.5%,窦道型17例,占13.5%;合并肺结核58例,占46.0%,局部疼痛53例,占42.1%,咳嗽41例,占32.5%,低热21例,占16.7%,盗汗19例,占15.1%。乏力14例,占11.1%,消瘦15例。6个月疗程组治愈率为60.3%,显效率为39.7%;12个月疗程组治愈率为95.6%,显效率为4.4%。随访2年中,6个月疗程组复发3例,占5.2%。12个月疗程组复发2例,占2.9%。结论颈部淋巴结结核多数不伴有典型的结核病全身中毒症状,易产生误诊、漏诊,应根据淋巴结病理活检、结素试验、结核抗体试验等检查明确诊断,难以确诊者可以诊断性治疗;应重视淋巴结抗酸菌L型感染,避免漏诊;治疗原则与肺结核相同,溃疡型及窦道型可结合局部外科清创或抽脓治疗。疗程应适当延长至1年或以上,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在颈部增大淋巴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6月-2009年6月对不明原因颈部淋巴结增大患者136例进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结果136例穿刺成功率100%,其中诊断颈淋巴结结核46例,炎性反应性增生淋巴结39例,肿瘤淋巴结转移26例,恶性淋巴瘤25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对于颈部增大淋巴结诊断具有实时观察、准确、安全、创伤小等优点,标本满意率及病理诊断准确性高,是颈部增大淋巴结定性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结核病疫情上升,淋巴结结核的发病也明显增多。除了正规、全程的抗结核治疗,同时给予白介素-Ⅱ联合抗结核药治疗单纯颈淋巴结结核,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医药科学》2019,(23):231-23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检查在颈部异常淋巴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行高频超声检查并获得病理学检查结果的138例疑似颈部异常淋巴结体检者的诊断学资料与临床资料,将高频超声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对照,分析异常淋巴结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高频超声检查对颈部异常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93.80%、80.00%、95.49%、74.07%、91.30%。不同病理学类型的异常淋巴结有不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异常淋巴结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秦 《现代医药卫生》2009,(13):1933-1935
目的:探讨超声在浅表肿大淋巴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连续观察71例155个肿大淋巴结,并回顾性分析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活检后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3月。结果:71例患者155个肿大淋巴结中,18个为急性淋巴结炎,26个为反应增生性淋巴结,15个为淋巴结结核,8个为淋巴瘤,45个为转移性淋巴结,20例患者43个淋巴结误诊。超声诊断准确率是约72%。结论:超声检查在浅表肿大淋巴结中有较强的诊断价值,对鉴别淋巴结良、恶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在诊断中有部分交叉,最后诊断仍要靠组织病理学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采用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进行颈淋巴结转移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颈淋巴结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对患者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观察记录,并同术后常规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0例患者经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其中74例患者诊断为存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92.50%;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灵敏度(85.19%)明显高于甲状腺切片细胞学检查结果(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可对甲状腺癌合并颈淋巴结转移患者进行准确的术前诊断,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的顺利开展,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超声诊断中钙化灶的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20个颈部淋巴结结核中钙化灶的超声表现.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内钙化灶在钙化灶大小,钙化灶的分布,后方声影以及淋巴结自身的血流及液化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淋巴结钙化灶的特点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与颈部淋巴结结核中具有各自的特异性表现,这为两者在超声诊断中提供了客观实用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f)的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diffusioneoefficient,ADC值)对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临床病理证实并行DWI检查的病例,比较转移性淋巴结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结果转移性淋巴结平均ADC值(0.765±0.112)×10-3mm2/s,非转移性淋巴结平均ADC值(1.002±0.182)×10-3mm2/s,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平均ADC值对评价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早期胃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亚甲蓝示踪法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术在早期胃癌外科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39例早期胃癌患者,术中用亚甲蓝示踪SLN,对SLN及所有术后胃周淋巴结进行HE染色,对SLN进一步行细胞角蛋白20(CK20)的免疫组化染色(IHC)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比较3种检测方法对SLN转移灶检出的差异。结果 39例患者中,亚甲蓝示踪成功检出37例,检出成功率达94.5%。IHC与RT-PCR微转移检出率均为18.9%。由SLN状态预测胃周淋巴结转移情况:HE切片病检组前哨淋巴结检测准确率97.3%(36/37),假阴性率为16.7%(1/6);CK-20行IHC及RT-PCR组检测准确率97.3%(36/37),假阴性率为14.3%(1/7)。结论亚甲蓝示踪法能有效检出早期胃癌SLN。HE染色结合IHC及RT-PCR检测能提高SLN中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