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婷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9):1428-1429
护患关系是护士人际关系的主体,引起护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包括护士自身素质、患者以及社会环境等3方面.护士可从增强角色认知,提升服务理念;强化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增进有效沟通,提升护士情商;精湛业务技能.提升护理水平四个方面构建良性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在护理服务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实现“以病人为中心“,实施整体护理成功的关键,也是摆在护理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然而,目前本应健康和谐的护患关系却日渐紧张.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文作者通过多年来在临床工作中的观察和研究,就目前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及如何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加强急诊护士法律意识预防护理纠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急诊是医院临床第一线、也是危重病人抢救阵地之一,因此,护患关系紧张,为防范护患纠纷的发生,必须做到思想认识到位、服务措施到位、管理工作到位;强化服务意识、强化风险意识、强化法律意识,同时加强基础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不断学习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方能保证护患双方权益,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加强循证护理教育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护患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当前护患关系紧张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门话题。循证医学的出现带来了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护理实践的变革,循证护理是是伴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门新兴护理学科。依据当前最好的证据为患者实施最好的护理是循证护理的核心,充分反映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在促进护患关系中起重要作用。加强循证护理教育,将有助于缓解护患矛盾,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5.
护患关系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化护理得以逐步推广,护理质量特别是服务质量得以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患者对护理工作要求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增强,传统的护患关系已不能满足患者的要求,由于护患关系紧张而引起的护患纠纷仍时有出现,如何正确处理护患关系,增加患者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将是每位护理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护患纠纷是指护患双方对治疗护理后果及其原因或处理在认识上发生的分歧,必须经行政调解或法律裁决才能解决的纠纷。护患纠纷有多种原因,就医院本身而言,部分护理人员防范意识差,服务不到位,可能导致护患关系紧张甚至发生冲突。在患者及家属维权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  相似文献   

7.
祝梅 《淮海医药》2011,(6):556-557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效果.方法 分析3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患者护理资料.结果 31例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27 d.结论 通过护理措施,可以使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获得理想的护理服务,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浅谈良好的护患沟通对和谐护患关系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患者对健康需求的提高和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就医需求与满足之间矛盾加剧,护患关系紧张,正确的护患沟通是解决护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需要,是实现以患者为中心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最佳心身状态的需求,是促进护患间理解支持的需求,是提高护理效果的需求。要达到良好的沟通,取得满意的效果,护士必须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转变服务观念、服务模式和服务功能,强化法律意识,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方法对造成护患矛盾的的原因进行分析,纠正不足之处,提出护理对策.结果通过分析门诊常见几种原因会导致护患矛盾发生,采取有效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了病人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结论如何加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保障病人的合法权益,避免医疗纠纷和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维护门诊医疗秩序正常运作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魏朝容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27-3128
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患纠纷原因,根据原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及护理措施,融洽护患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本院医务科办公室有关护患纠纷的投诉记录.根据纠纷原因制定出相应的防范对策及护理措施.结果:儿科病房护患纠纷的最常见原因为缺乏沟通、操作技术及业务素质欠缺、服务意识淡薄、责任心不强.结论:儿科护士必须转变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加强沟通,提高自身素质,才能赢得患儿及家属的信任,从而减少纠纷,提升医院形象.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护理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一旦侵犯了患者的权利,都有可能引起护患纠纷.护理工作者应该树立法制观念,懂法守法、强化服务意识,工作中对自身严格要求,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各种护患纠纷的发生,从而保障和促进护理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预防护患纠纷的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门诊优质护理服务对门诊患者换药效果的影响.方法 随机将180例在我院门诊换药的患者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换药过程中分别采用优质服务的护理措施和常规护理措施,并在换药后观察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伤口处置的满意度和护患关系良好率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对护士服务态度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5.6%和87.8%(P< 0.05),两组患者对伤口处置的总满意度分别为94.4%和84.4% (P<0.05),两组护患关系良好率分别为95.6%和80.0% (P<0.05).结论 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对换药的门诊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态度和伤口处置的满意度,以及护患关系良好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大力开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护理倡导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观,护理健康教育学是现代护理模式实践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白血病患儿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表现的更为迫切,家长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影响患儿康复的重要因素之一[1],若不能及时有效地缓解家属的激惹、恐惧、焦虑情绪,将会使家属产生悲观绝望的心理反应,严重地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康复,甚至会引起护患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4.
秦茂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105-106
目的:探讨护理服务意识与护患纠纷的关系。方法:对本科既往住院患者所获得的护理服务及所产生的护患纠纷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8例护患纠纷案例中,47例经过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落实医疗规章制度、提升自我素质修养及护理服务价值理念,护患纠纷圆满解决;1例最终进行司法途径解决。结论:加强法规学习,完善规章制度,提高道德修养,转变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权利,有效的沟通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前提,更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实施一切护理措施的基础,在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对护患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贯彻护理美学的理念和方法,主动调整护患关系,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能够帮助护理人员建立和谐的护患氛围,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患者身体早日康复,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护理学科的不断更新进步,"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护理模式的广泛应用,静脉输液已不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而是一个程序,是一组连贯性的措施,是面对多元理论和整体性进行综合护理的专科技术。而静脉输液在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甚至造成护患关系紧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并探讨内科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沟通模式.方法 选择合适沟通时间,落实沟通内容,合理采用沟通方法,做好沟通记录.结果 通过有效护患沟通,护患关系融洽,双方合法权益得以保护,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有效增强护理质量.结论 新的护患沟通模式更加注重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注重护患之间的交流,将护理过程中的情感服务、技术服务与文化服务融为一体,消除医患矛盾,确保护理工作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8.
护患关系是护理过程叶1涉及范嗣最广泛、影响最复杂的一种人际关系,它是护士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为了治疗或缓解患者的疾病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到产科住院的孕产妇,对医院的服务环节、技术力量、病区的环境有较高的期望值,一旦没有满足,就会影响护患关系。通过十几年的产科护理工作,我归纳了影响产科护患关系的主要因素,并对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以适应“以病人为中心”的现代护理模式,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产科医疗护理质量,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患关系紧张,门诊尤为突出。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纠纷,有效的办法是提高门诊护士的综合素质、规范护理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实施护患沟通对儿科患者满意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制订的“病员满意度调查表”,通过随机取样,对2011年11-1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对实施护患沟通前后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 在实施护理沟通后,儿科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率较高,总体满意率提高了5%.结论 有效的护患沟通,能增进护患间的理解,融洽护患关系,有效地提高了儿科患者的满意率,有利于儿科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