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穆俊晌  张勋  成军 《河北医药》2012,34(1):139-139
外伤性鼻中隔偏曲、鼻中隔骨折或鼻中隔手术中术者操作不当,均可造成鼻中隔穿孔,临床上并不少见,传统的修补方法由于修补材料不足、固定困难、移植物移位或缺血坏死,明显降低了成功率,尤其是对鼻中隔的大穿孔.2006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采用带蒂下鼻甲黏膜瓣加自体颞肌筋膜修补鼻中隔大穿孔1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腔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鼻内镜利用鼻腔带蒂黏膜瓣对应重叠缝合修补鼻中隔穿孔。结果15例患者均1期治愈,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5~5.2年,无再次穿孔。结论经鼻内镜鼻腔带蒂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具有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成功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鼻中隔偏曲类型多样,程度不一,多采用鼻中隔粘膜下矫正术治疗。我科于2000年-2002年采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84例,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鼻甲带蒂粘膜瓣贯穿缝合修补治疗鼻中隔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自2003年2月至2007年3月采用下鼻甲带蒂粘膜瓣修补鼻中隔对位性穿孔21例。结果。下鼻甲粘膜碎7—10d,颜色由灰白变淡红,2周左右颜色接近周围粘膜,7d拆除中隔缝线,2~3周切断蒂部,局部压迫止血,全部患者无手术并发症。3周左右患者治愈出院,随诊6个月-2年中隔无再次穿孔。结论术中采用贯穿缝合下鼻甲粘膜瓣修材中隔穿孔具有:取材方便,取材大小易于掌握;以穿孔部位设置前后蒂粘膜瓣,更利于粘膜瓣的血供;粘膜瓣拉向对侧鼻腔缝合,为缝合提供更清的视野;贯穿缝合,使粘膜瓣固定牢靠,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药科学》2016,(6):206-208
目的分析经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于我院的40例鼻中隔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行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修补术;对照组20例,行颞肌、骼前上棘阔筋膜修补术。两组手术均经鼻内窥镜下进行,对比两种术式的修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无需拆线,所有患者呈Ⅰ期愈合,鼻腔通气全部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无再穿孔现象出现。对照组患者需拆线,术后2年有4例患者发生阔筋膜干燥脱落而引发再穿孔,14例患者鼻腔通气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鼻中隔穿孔患者的修补术式中,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其治愈率高、生长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下双旋转鼻中隔黏膜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方法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本院诊治的10例鼻中隔穿孔患者,均在鼻内窥镜下,给予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术前彻底清洗鼻中隔穿孔周围的分泌物,同时涂抹抗生素眼膏,然后分别进行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穿孔修补术、颞肌、骼前上棘阔筋膜修补术,以及鼻腔底后端黏膜瓣旋转修补术。结果除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修补术外,其他两种修补术都需要拆除缝线,所有患者均达到1期愈合标准,术后随访12个月,没有出现再次穿孔。结论对于鼻中隔穿孔患者,鼻内窥镜下实施鼻中隔穿孔修补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双旋转鼻中隔黏膜瓣治疗具有较高的治愈率,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采用鼻内窥镜下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5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和电视监视系统下完成鼻中隔矫正术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周鼻局部粘膜可见水肿、血痂,术后4周鼻中隔粘膜基本恢复正常,患者患侧头痛、鼻出血、鼻阻塞等症状表现消失或明显改善,146例患者均获满意治疗效果,4例患者症状改善,无无效者。结论采用鼻内窥镜行鼻中隔整形术,具有视野清楚、安全、创伤少、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的特点,是治疗鼻中隔偏曲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晓根 《云南医药》2012,(6):595-596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手段为鼻中隔矫正术(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1]。常由鼻部遭受外伤、生长发育过程中鼻中隔骨与软骨发育不均衡、鼻腔鼻窦巨大鼻息肉压迫等引起鼻中隔偏曲。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能矫正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和骨性弯曲,使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我院于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30例不同类型的鼻中隔偏曲患者  相似文献   

9.
吴伟 《北方药学》2013,(5):123-123
目的: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与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耳鼻喉科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5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进行分组,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组30例和传统鼻中隔矫正术组20例。结果:经鼻内窥镜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窥镜下的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偏曲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2年3月我院诊治的6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经过治疗,有42例治愈、18例好转、1例无效,总有效率是98.36%。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鼻内窥镜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的逐步深入 ,该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鼻、鼻窦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当中 ,并在鼻眼相关外科、鼻颅底外科领域显示出越来越多的优越性。我科于 1999年 2月至 2 0 0 3年 1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98例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根据鼻中隔穿孔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修补方式及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12例鼻中隔穿孔患者,3例穿孔直径≤0.5cm,采取鼻内镜下鼻中隔粘骨膜瓣减张修补鼻中隔穿孔。5例0.5cm〈穿孔直径≤1.5cm,采取自体大腿阔筋膜筛骨垂直板夹层法修补鼻中隔穿孔。4例穿孔直径〉1.5cm,采取带蒂鼻腔外侧粘骨膜瓣修补鼻中隔穿孔。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术后鼻腔使用油剂保持湿润。结果观察3月至1年,3例直径≤0.5cm患者痊愈,平均愈合时间3周。5例0.5cm〈穿孔直径≤1.5cm患者,1例好转,4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8周。4例穿孔直径〉1.5cm患者,1例好转,3例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6周。结论鼻内镜下手术修补是治疗鼻中隔穿孔的最佳方式,修补手术后的保湿,抗感染能促进伤口愈合,确保手术成功。依据穿孔大小选择副损伤最小的手术方式及移植材料,穿孔较大患者应准备爬行"床"。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在鼻中隔偏曲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及适应症。方法 对87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行鼻中隔矫正术,其中32例合并鼻息肉、鼻窦炎同期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术后效果良好,无一例发生鼻中隔穿孔、鞍鼻及脑脊液鼻漏等手术并发症。结论 该法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精确细致,损伤小,对合并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可行同期手术。随着鼻内窥镜技术的不断普及,鼻中隔手术的适应症将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46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局麻下经鼻内窥镜Killian切口或于偏曲部分或骨嵴前方黏膜上作切口,0°鼻内窥镜下钝性分离两侧鼻中隔黏软骨膜/黏骨膜,无需置入鼻中隔撑开器即可钳咬除或凿除偏曲软骨或骨性部分.结果:随访1年,治愈率93.5%,好转率6.5%.结论: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使术野更清晰,不易导致穿孔,可保留部分或全部鼻中隔软骨,正逐步取代传统 killian手术.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因其可在直视下操作,手术精确,对于复杂的鼻中隔偏曲及鼻中隔偏曲伴鼻息肉、鼻窦炎、鼻甲肥大者,较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具有优势。因此,它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科2001年3月~2004年5月对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行了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年龄22~51岁。其中C形偏曲11例,S形偏曲7例,高位偏曲10例,嵴突或棘突型6例,兼有两种或以上类型者12例。46例中15例伴有慢性鼻窦炎,10例伴有鼻息肉,6例伴有下鼻甲或中鼻甲肥厚,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鼻内窥镜引导下行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及疗效。方法用0°硬管鼻内窥镜做引导,在清晰照明及完全直视的情况下切除偏曲的鼻中隔软骨及骨组织,达到满意改善鼻腔通气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结果126例病人各型鼻中隔偏曲及棘嵴等得到满意矫正,鼻腔通气改善,并发症状消失,中隔穿孔及血肿等并发症出现率明显下降。结论应用鼻内窥镜行鼻中隔偏曲黏膜下矫正术较传统手术方法视野清晰,可以耐心细致轻柔操作,避免了因视野受限而导致的盲目动作、凭手感操作,也降低了并发症的出现率。疗效好,创伤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鼻中隔单纯嵴状突、棘状突的局部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局部矫正组,B组为传统手术组,分别施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和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术中、术后情况,随访6~18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切口一期愈合,鼻中隔恢复平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等并发症,但局部矫正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鼻中隔单纯嵴状突、棘状突的局部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局部矫正组,B组为传统手术组,分别施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和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术中、术后情况,随访6~18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切口一期愈合,鼻中隔恢复平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等并发症,但局部矫正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106例鼻中隔单纯嵴状突、棘状突的局部偏曲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局部矫正组,B组为传统手术组,分别施行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和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及术中、术后情况,随访6~18个月。结果 全部病例切口一期愈合,鼻中隔恢复平直,无一例出现鼻中隔血肿、脓肿、穿孔等并发症,但局部矫正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优于传统手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中隔局部矫正术在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洪晓林  陈盈  章旻  阮冠鑫 《贵州医药》2012,36(3):265-266
鼻内镜手术与以往传统手术相比,具有不可比拟的优点,如术野清晰、创伤小、操作准确、尽量保全黏膜生理功能等.我科自2003年开展鼻内镜手术以来行鼻窦内窥镜手术近2 000例,术后发生鼻中隔穿孔4例,现就其发生原因、相关因素以及如何预防进行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例1:男性,48岁,反复鼻腔出血、鼻阻、鼻部疼痛10年余.体查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双下甲黏膜肥厚,桑葚样变,中隔前段左偏,右侧高位见黏膜增厚,结节样改变,李氏区血管扩张,表浅,触之易出血,双中甲肿胀,右侧鼻腔见粘脓性分泌物.副鼻窦CT示双侧上颌窦、筛窦、蝶窦炎症.诊断: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双)[1]、鼻中隔偏曲、变应性鼻炎.在强化局麻下经鼻内镜行双中下甲成形+双筛、上颌窦、蝶窦开放+鼻中隔成形术.术中患者血压波动在140~160/90~110mmHg,手术时间约4h.术后给予抗炎、止血、消肿对症治疗.2d后取出双鼻腔凡纱,见鼻腔广泛性渗血,遂再次行前鼻孔填塞.术后3~6 d中隔反复出血,均反复行双极电凝止血或凡纱条反复填塞.出院后1个月复查发现鼻中隔李氏区穿孔,大小约2.0 cm×1.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