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基础上加服盐酸二甲双胍250 mg,3次/d,治疗组加服罗格列酮4 mg,1次/d,疗程均为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BG、2 hBG、HbA1c、FINS、Tc、TG、HDL-c、LDL-c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HDL-C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不但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质代谢紊乱,还能延缓糖尿病的发展及降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危险,从而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且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T2DM)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观察了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60例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给予马来酸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治疗,服用马来酸罗格列酮4mg/次,1次/d;二甲双胍0.5g/次,2次/d;对照组30例;服用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半年,对二组患者均进行饮食干预和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明显降低新发T2DM的FPG、PPG、HbA1C(P〈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减轻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经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及口服二甲双胍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服罗格列酮,观察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糖化血红蛋白亦明显降低(P〈0.01)。结论: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应用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效控制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高血糖。  相似文献   

4.
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珏  何玉玲 《江西医药》2010,45(11):1110-1112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察52例2型糖尿病患者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血脂、HOMA-IR等的变化自身对照。结果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HOMA-IR均明显下降,不良反应轻,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能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提高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降糖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5例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随机分组,试验组35例,予以口服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照组30例,仅予以口服罗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周后FBG、FINS、DBP、SBP和IRI变化情况,并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和血常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血压及胰岛素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FBG、FINS、DBP、SBP及IRI等指标下降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损害。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具有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和降低血压的作用,且临床疗效确切,优于单独使用罗格列酮。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长期高血糖将增加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而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对该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应用胰岛素增敏剂——马米酸罗格列酮(商品名文迪雅,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门诊治疗的2型糖尿病156例,根据门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在饮食控制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予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每天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7.4%,明显优于对照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FBG、PB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安全性好,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主要表现为微量白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应用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尿微量白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尿白蛋白的排泄显著减少(P〈0.05),肾功能轻度改善。结论罗格列酮在降糖的同时亦可减少尿蛋白排泄,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方自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3):3212-3213
目的 研究罗格列酮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 方法 将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80例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治疗组80例给予罗格列酮4 mg,1次/d,同时口服二甲双胍0.5/次,3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显著,明显优于单用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治疗,比较2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2组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19例予艾塞那肽治疗。治疗前后比较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体质量、空腹C肽及餐后2h C肽水平,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患者HbA1c、FBG、2h PG、TG、TC和体质量均显著下降(P<0.01),空腹C肽、餐后2h C肽均显著增加(P<0.01)。其中出现恶心等轻度胃肠道反应5例,低血糖发生率为5.3%。结论艾塞那肽可持续有效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降低患者体质量,改善B细胞功能,且低血糖风险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了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徐州市中心医院于2009年至2011年共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所有患者初诊均为2型糖尿病,40例患者每天皮下给予甘精胰岛素1次,主要控制患者的空腹状态下的血糖浓度,并在患者三餐之前口服瑞格列奈对用餐后的血糖水平进行控制。治疗4个月之后对患者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以及空腹状态下胰岛素的浓度、C肽和进餐后2h的胰岛素、C肽进行分析。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2h的血糖水平显著性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治疗前相比较,患者治疗之后胰岛素以及C肽浓度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与瑞格列奈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很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浓度,对患者β细胞功能恢复意义重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早餐前0.5 h口服沙格列汀片,5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早餐前0.5 h口服格列美脲片,初始剂量1 mg,最大剂量不超过6 mg/d,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水平。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4.38%、96.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BG、2 h PG、Hb A1c、FINS、2 h INS和HOMA-IR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OMA-β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这些指标水平明显优于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沙格列汀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司美格鲁肽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2023年7月黄山首康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用药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4 mg/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0.25 mg/次,1次/周;28 d后,0.5 mg/次,1次/周。两组连续用药1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好转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SF-36)评分、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指数(HOMA-β)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是92.5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治疗后,治疗组多尿、多饮、多食、体质量减少好转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HbA1c、FPG、餐后2 h PG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糖代谢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INS、HOMA-IR水平均显著降低,HOMA-β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FINS、HOMA-IR指标低于对照组,HOMA-β指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司美格鲁肽和罗格列酮协同治疗2型糖尿病,可较快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有效调节糖代谢相关指标,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明显,值得借鉴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观察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间来我院诊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进行疗效对比和用药安全性评估。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饮食控制、合理运动。观察组患者于早餐前30min服用格列美脲片1mg,每日一次,可视病情酌情加量至每日3mg;于餐前15min服用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对照组仅于餐前30min给予口服二甲双胍肠溶片0.25g,每日三次,并可以视病情调整剂量。二组治疗时紧密结合血糖情况对药物的剂量实施调整,连续观测14周。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5),随访2组用药安全性均较良好。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血糖,方案简便,患者适应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伏格列波糖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无棣县人民医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皮下注射利拉鲁肽注射液,起始剂量为0.6 mg/d,1周后增至1.2 mg/d,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伏格列波糖片,0.2 mg/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糖和血脂指标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1.13%,显著低于治疗组的94.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早餐后2 h血糖(2 h PG)和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指标,以及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O)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同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患者血糖、血脂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伏格列波糖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化验指标,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2 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抵抗或者两者并存所致的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期血糖控制不佳可以促进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以及大血管风险的发生。虽然有众多的降糖药物在临床使用,但只有约50%的患者能实现血糖控制,传统药物仍存在某些不足,因此,需要开发具有新机制的治疗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全新作用机制的一个糖尿病治疗靶点。SGLT2 抑制剂通过抑制肾脏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尿中葡萄糖的排泄而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其独立于葡萄糖依赖的胰岛素途径,能使低血糖发生风险降低。临床试验数据表明,SGLT2 抑制剂单药治疗和与传统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均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并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也有降血压和减少体质量作用。尽管后续的研究显示了SGLT2 抑制剂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该类药物在临床上报道的意想不到的风险仍需要大量和长期的临床数据证实。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血糖药)对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初诊或单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16例,随机分为2组: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治疗组)60例,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对照组)56例,观察各时段血糖变化。结果2组在强化血糖达标后,早、中、晚餐后30,60,120min血糖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0.020);且治疗组HbA1C下降更显著(P<0.05)。血糖控制后24h的胰岛素用量,治疗组较对照组减少约20%(P<0.05)。结论预混门冬氨酸胰岛素30/70降餐后血糖和HbA1C明显优于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30/70。  相似文献   

19.
周岩  迟丽屹  吴大方  宋菲菲 《中国医药》2013,8(8):1109-1111
目的 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6例完全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42例)和二甲双胍组(44例).艾塞那肽组给予艾塞那肽治疗(5 ~0 μg,2次/d),二甲双胍组使用二甲双胍治疗(500 mg/次,3次/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6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BMI、空腹C肽(FPC-P)、餐后2hC肽(2 h PPC-P),以及低血糖发生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16周后,2组的FBG、2 hPG、HbA1c、BMI、TC、TG均下降[艾塞那肽组:(6.6 ±1.3)mmol/L比(7.6±2.1)mmol/L,(9.1±1.9) mmol/L比(16.6±1.4) mmol/L,(6.2±0.9)%比(8.2±1.7)%,(24.4±1.4) kg/m2比(28.0±2.3)kg/m2,(5.2±1.4) mmol/L比(6.6 ±2.1)mmol/L,(1.4±1.2) mmol/L比(2.6±1.6) mmol/L;二甲双胍组:(6.8±1.3)mmol/L比(7.6±2.1)mmol/L,(9.0±2.1) mmol/L比(16.9±1.6)mmol/L,(6.6±1.8)%比(8.4±1.9)%,(25.4±1.8) kg/m2比(27.9±2.5)kg/m2,(6.0±1.6) mmol/L比(6.7±2.4) mmol/L,(2.2±1.5) mmol/L比(2.8±1.6)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二甲双胍组比较,艾塞那肽组的BMI、TG、TC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并且能明显降低BMI、TC、TG等代谢指标,改善胰腺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利拉鲁肽治疗肥胖T2DM患者,观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胰岛素血糖仍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加用利拉鲁肽0.6~1.2mg/d,观察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FPG、2hPG、HBAlC-、BMI、C肽的变化。观察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所下降,C肽水平有所恢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胰岛素的患者胰岛素用量均有不同程度减少,部分患者停用胰岛素。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恶心症状。无严重低血糖发生。结论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肥胖T2DM患者应用利拉鲁肽治疗不仅可以良好的控制血糖、减少血糖的波动、减少胰岛素用量,而且能够改善患者BM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