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文雄  张妹玉 《中国药业》2010,19(15):72-73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对5~9岁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60眼)弱视儿童先后应用美多丽与阿托品眼膏进行散瞳验光,按屈光状态分为远视组、近视组和散光组,其中散光组是将柱镜独立分出统计;将测得的屈光度按等效球镜法分为轻度(≤3.00D)、中度(3.00~6.00D)、重度(≥6.00D),散光分为轻度(≤1.50D)、中度(1.50~3.00D)、重度(≥3.00D)。将两种散瞳剂的验光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近视组、散光组两种散瞳剂的验光结果间差异无显著性,远视组的两种验光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并存在相关性。结论阿托品是儿童常规散瞳验光用药,但特殊情况下如对阿托品过敏或短期内配镜,美多丽可用作阿托品的替代药对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探讨儿童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的健康教育.方法 对215例使用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的儿童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本组病例中3例出现脸色潮红、口干、轻微发热;1例出现恶心不适外,其余病例未出现有毒副反应及意外发生.结论 做好儿童及家属的健康教育,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减少阿托品眼膏的毒副作用及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复方托吡卡胺和硫酸阿托品在儿童散瞳验光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屈光不正儿童126例(252眼),年龄418岁,按年龄分为A组(<8岁)40例(近视22例,远视18例)、B组(818岁,按年龄分为A组(<8岁)40例(近视22例,远视18例)、B组(812岁)48例(近视33例,远视15例)、C组(>12岁)38例(近视21例,远视17例)。所有患儿先后使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凝胶散瞳后行电脑验光并记录屈光度。用配对t检验分析其统计学意义。结果复方托吡卡胺眼液和阿托品眼凝胶对儿童远视屈光不正散瞳后,A、B组患者所得的屈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儿童近视屈光不正散瞳后,A组患者使用2种散瞳方法所得的屈光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品散瞳验光对8岁以下近视患儿和12岁以下远视患儿的验光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品散瞳后儿童弱视眼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方法:门诊随机选择3~12岁矫正视力低于0.8儿童146例,采用国际标准E字视力表查视力,1%阿托品眼膏散瞳5天后,先行电脑验光再行检影试片验光。结果:146例儿童中,远视发生率68.2%,近视发生率31.8%,远/近视合并散光的比例占85%,散光类型以顺规散光为主,弱视眼矫正视力与屈光度数和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57。结论:近视、远视、混合散光是造成儿童弱视的重要原因,弱视眼屈光不正度数和越大弱视程度越大。  相似文献   

6.
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0):30-31
目的 探讨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方法 对520例患儿(928眼)进行散瞳验光。其中男279例,女241例,年龄3~13岁,记录并统计弱视的发病情况。结果 患儿远视、近视及混合性散光分别占46.77%、45.15%及8.08%;远视及混合性散光的弱视患病率高于近视性,差别高度显著性(P〈0.01);学龄前患儿以远视为主,学龄期患儿以近视为主;学龄前患儿弱视患病率高于学龄期;弱视患病率随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显著(P〈0.01)。结论 妨碍儿童视觉功能的屈光不正以远视、近视为主,混合性散光最少;弱视防治重在学龄前,近视防治重在学龄期。  相似文献   

7.
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对782例患儿(1408眼)进行散瞳验光,男420例,女362例,年龄3 ̄14岁。结果:患儿远视、近视及混合性散光分别占46.80%、45.1%及8.10%;远视及混合性散光的弱视患病率高于近视性,差异显著(P〈0.01);学龄前患儿以远视为主,学龄期患儿以近视为主;学龄前患儿弱视患病率高于学龄期,差异显著(P〈0.01);弱视患病率随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儿童屈光不正与弱视的关系,对782例患儿(1408眼)进行散瞳验光,男420例,女362例,年龄3~14岁。结果:患儿远视、近视及混合性散光分别占46.80%、45.1%及8.10%;远视及混合性散光的弱视患病率高于近视性,差异显著(P<0.01);学龄前患儿以远视为主,学龄期患儿以近视为主;学龄前患儿弱视患病率高于学龄期,差异显著(P<0.01);弱视患病率随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差异显著(P<0.01)。提示:妨碍儿童视觉功能的屈光不正以远视、近视为主,混合性散光最少;弱视防治重在学龄前,近视防治重在学龄期。  相似文献   

9.
郑康铿 《河北医药》2009,31(3):294-295
目的了解对单纯性屈光不正青少年应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或阿托品眼膏后,散瞳验光及复验结果的符合率。方法100例屈光不正患儿,均先给予托品酰胺扩瞳,5 min滴眼1次,共4次,45 min后进行检影验光,并24 h复验。再嘱患儿自试验第2天复验后开始,用阿托品眼膏每天涂眼1次,共3 d,第4天再行验光,并于3周后复验。比较2种药物散瞳验光和复验的结果。结果4~10岁屈光不正青少年远视占多数,11~14岁则以近视多见。11~14岁近视患儿采用托品酰胺与阿托品散瞳后验光及复验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患儿采用这2种药物散瞳验光及复验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5~10岁屈光不正患者阿托品散瞳验光较准确,11~20岁屈光不正患者可以先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后验光。  相似文献   

10.
屠云松  谷浩 《贵州医药》1997,21(3):164-166
为了解各类弱视的屈光状态,探索其规律,我们对1990年4月以来确诊的156例弱视儿童的检影验光结果进行了分析。I资料和方法1990年4月以来确诊的弱视儿童共计156例。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对视力<0.9者用托品酸胺散瞳,每10分钟1次,共4次,检影试镜矫正,瞳孔恢复后试镜矫正,视力仍不能矫正到0.9者,排除器质性病变定为弱视。用遮盖和角膜映光法检查眼位、眼球运动和斜视角,并详细询问斜视患儿的病史。本组中男性82例,占52.56%;女性74例,占47.44%。年龄4~12岁,其中4~6岁者98例,占62.8%;7~9岁者41例,占26.3…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弱视治疗的疗效。方法 对176例324眼患儿进行包括佩戴合适眼镜、遮盖健眼、穿针、弱视治疗仪等治疗。结果 基本治愈率为47.8%。进步为38.9%。无效13.3%。其中基本治愈率4~6岁组为64.0%,7~9岁组成45.9%,10~12岁组为29.5%;轻度弱视为76.1%,中度弱视为42.3%,重度弱视为25.0%;屈光不正性弱视为61.5%,屈光参差性弱视为32.3%,斜视性弱视为38.9%。结论 弱视治疗的疗效与年龄、程度、类型有密切关系。弱视程度越轻,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各类型的弱视以屈光不正性疗效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治疗方法。方法随机对109例182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进行验光配镜、遮盖治疗及作精细目力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经0.5~3.5年治疗,109例182只眼基本治愈共139只眼,治愈率76.37%,视力进步者为36只眼(19.78%),无效者7只眼(3.85%)。结论儿童屈光不正性弱采用综合疗法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O.5%复方托吡卡胺与1%环戊通用于学龄儿童睫状肌麻痹的效果.方法212例年龄6~12岁的屈光不正患儿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治疗组,n=75)和1%环戊通滴眼液(对照组,n=137)滴双眼,均点药3次,每次相隔5 min,最后一次点药30 min后行电脑自动验光.比较两组用药前后等效...  相似文献   

14.
梁杰 《北方药学》2014,(3):172-172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预后情况。方法:从2010年10月~2012年10月这段时间内,我院收治的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中抽取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综合治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并采用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完全治愈8例,基本治愈24例,好转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完全治愈4例,基本治愈15例,好转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治疗法能有效提高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可行性和可推广性。  相似文献   

15.
弱视是学龄前儿童眼科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对儿童的生理以及心理危害都很大。鉴于弱视对学龄前儿童的危害之大,本文在分析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概念以及危害的同时,通过对弱视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当今医学界所较为广泛采用的治疗方法、仪器进行介绍和深入的了解,对这些方法、仪器的适用病例进行介绍,并且对现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一些简明扼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陈长寿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5):2128-2129
2006年以来我院采用配合眼博士弱视仪治疗儿童弱视50例(78)眼,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玉林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眼弱视程度分布,为儿童弱视防治干预措施提供资料。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1学龄前弱视儿童420例(80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弱视程度以中度弱视不主,综合男女各年龄组,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分别占34.65%、57.55%、7.80%;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弱视程度构比各有特点。结论玉林市学龄前儿童弱视程度以是中度弱视为主,严重影响视力发育的重度弱视也要引起足够关注,定期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视力检查和屈光筛查是早发现早治疗弱视儿童眼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与散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324例592只眼中390只眼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散光程度和散光参差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最多38.37%,其次为复性近视散光27%,单纯远视散光13.72%,混合散光11.3%,单纯近视散光9.62%。结论导致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散光度:单纯远视散光为1.62±0.52D,单纯近视散光为1.53±0.48D,散光参差度1.28±0.33D,单纯和复合散光及混合散光的最低球镜、柱镜度数均为1.0~1.5D。  相似文献   

19.
3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多焦视诱发电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临床视觉电生理的方法对屈光不正性弱视眼视野各部位的视功能的损害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德国Roland公司的RETIscan^3.15多焦视觉电生理仪,选用Pattern-LT刺激方式,刺激图形选用CRT Combs,由61个六边形组成,每个六边形内均由黑白相同的小区填充,在刺激时作黑白翻转,每个六边形的刺激翻转分别由一个二级伪随机时间序列(m序列)控制,是随机和相互独立的,用RETI多焦电生理仪的分析软件提取FOK(一阶反应)。共记录和分析了36例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2眼,并与正常对照组儿童作比较。结果 弱视眼N1-P1波振幅密度平均值和P1-N2波振幅平均值较正常组儿童在中央视野有下降,周边部分无明显异常,P1波潜伏期平均值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在视野各部分无明显异常。结论 屈光不正性弱视眼在中央视野,部分视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在2007年5月至2011年9月间到我院诊治的69例屈光不正性弱视患儿,将69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对照组34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儿则采用遮盖疗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将所得实验数据记录。结果通过对所有患儿实行治疗,观察组35例患儿中,基本治愈20例,显效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治疗有效率为91.4%,对照组34例患儿中,基本治愈14例,显效6例,好转5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3.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患者病情的改善帮助更大。结论临床上采用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效果较为显著,对于患者的帮助较大,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