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探讨护士的压力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状况。方法采用现状调查,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医院工作1年以上的26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49.1%的护士处于高压水平。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来自护理专业及护理人员工作本身,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占59.7%;上班护理人员数量少、身心健康失衡占46.6%;担心患者及家属投诉占47.4%;护理人员考核太多占92.7%;导致事业追求的心理失衡占50%;接受各种检查占88.5%。结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心理保健能力,加强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是减轻护士压力源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重庆市万州区14家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以了解万州区护理队伍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方法问卷调查。结果年龄以26-35岁最多占35%,学历以中专最多占50.7%,职称以护师及以下职称最多占77.6%,招聘护士比例较高占46.7%,男护士缺乏,人文学科知识欠缺,培训、进修机会少。结论护理人员的年龄结构比较合理;学历层次、职称有待进一步提高,增加进修培训机会,积极撰写学术论文;稳定招聘护士队伍,增加一定比例的男护士;改革护理教育,加强人文学科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与优质护理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法抽取河南省7所综合医院与7所专科医院的急诊资料进行人力资源配置调查。结果医院急诊的直接护理与间接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同,不仅总量具有差异,而且比例也不均衡。结论需加强对护士进行素质教育,同时合理配置护士编制,以保证护理能够更好的满足患者心理以及社会的需求,从而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识别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对策,培养护士的综合应变能力,提高急诊护士的素质和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10年7月至2012年9月急诊急救科护士的工作进行回顾性总结,识别器护理工作中的风险因素,并针对其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中存在着许多严重的风险因素,如护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专业能力不高、药品管理制度不健全和患者自身因素等;其防范对策有强化风险教育,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落实规范性制度,合理配置人员、优化就诊环境等。结论急诊急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识别及对策防范,可有效提升急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急诊外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急诊外伤患者除按一般外科急诊护理常规护理外,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加患者的安全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修养。方法针对急诊患者恐惧、焦虑、急躁和孤独等心理特点,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结果达到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抢救治疗的效果。结论实施心理护理,可消除急诊患者不良的心理反应,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护士培训是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升护理人员素质及业务水平,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保障护理工作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基层医院由于医院快速发展增加了护理人员及护士流动性较大等原因,低年资护士比例高,约占护士总人数的35%以上,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培训工作尤为重要。本文就基层医院低年资护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培训措施进行探讨,使低年资护士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提高工作能力,胜任本职工作,以满足医院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医疗行业服务质量较高期望值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对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认知及行为现状,为制定护士心理护理培训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2022年2-3月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现状调查表》对泰安市某三甲医院所有临床在岗护士进行线上问卷调查。结果 全院860名在岗护士,共收回700份问卷,回收率为81.39%。700名护士中,99.43%的护士认为对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重要,95.00%的护士能够应用心理学知识为患者提供心理护理,但仅有52.71%的护士能够了解实施心理护理基本流程,55.57%的护士认为掌握的心理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对心理护理的常见技能如正念、催眠等均掌握较差。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士对心理护理的重要性认识、心理学相关知识或方法的应用情况及对心理护理基本流程的了解程度有差异。结论 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缺乏心理护理的知识和技能,心理护理能力不足。医院应积极创造条件,对不同人口学资料的护士普及心理护理教育,开展心理护理知识和技能的系统化培训,以提高护士的心理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掌握唐山市三级医院护士群体心理健康现状,为开展护士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方法运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7家三级医院的2 158名护理人员,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唐山市三级医院护理人员压力源得分最高的2个维度是患者护理和护理专业及工作,得分最高的两个项目是工资及其他福利待遇低和护士的社会地位低;其躯体化、焦虑、抑郁因子得分高于全国常模(P<0.01);焦虑检出率54.34%,抑郁检出率66.71%。结论唐山市三级医院护士群体存在较高的职业压力,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亟须从管理方面减少护士工作压力源,提高护士的心身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人员配置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通过对8所二级以上医院32个外科病房的护士及其所护理的患者314例进行调查研究。对护理人员的人员配置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房护理人力配置中的护患比、学历水平、职称水平、年龄水平、护龄水平及在编比例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呈正相关(r=0.8,P<0.05),床护比与患者护理满意度呈负相关(r=-0.5,P<0.05)。结论护理人员配置的变化影响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医院领导应该重视护理人力配置,保障安全医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率。  相似文献   

10.
<正>执行力是理解、实施行为的能力,是计划转为实践的过程。护士执行力是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的能力。急诊是医院内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场所,患者通常具有发病急、病症发展迅速的特点,如何能够通过提升急诊护理质量,提高分诊接待有效性,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一直是临床研究中的重要课题[1]。就目前而言,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均与护理人员自身执行力不足有关,因此,本研究尝试对护理人员的执行力进行提升,以期能够提高急诊护理管理质量,降低不安全事件发生率。基于此,选择本院急诊接诊的46名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应用柔性管理理念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本院2013年应用柔性管理理念优化的急诊科室护理人员20名,设为观察组,另选本院2011年应用常规管理的急诊科室护理人员20名,设为对照组。对比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工作的自信心、满意程度还有急诊护理能力均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具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人员的患者对护理满意程度,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柔性管理理念来对急诊护理进行优化,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程度,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疲劳综合征的发生与长期过重的工作压力有关。由于医院患者流动性大、任务繁重、护理范围大以及护士的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使急诊护士发生疲劳综合征的人数逐年增加。所以护理管理者应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改善护理人员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  相似文献   

13.
整体护理并没有一个适合于任何医院的固定模式,只是一个构想的框架,具体实施要根据医院的地理环境、发展状况、患者情况和护理人员配备比例等方面来确定。因此,只有不断摸索,加以完善,总结经验,才能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整体护理的开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高护士积极性。转变护士服务理念.使护士能够主动深入病房,全面细致地为患者服好务,同时通过护理人员的服务让广大患者对护士满意.对科室满意.对医院满意。  相似文献   

14.
<正>急诊分诊是医院急诊环节中的前沿阵地,因此较之于门诊部,往往需要面对更多的突发事件,比如各类创伤、意外事故、公共卫生事件等,而且接待的患者流量更大,护理人员受到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则更重[1],预检分诊是急诊窗口第一关,分诊护士第一时间与患者接触,分诊工作尤为重要。提高护理人员对分诊护理风险的认知与防范能力,同时注重护理人员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地规避急诊护理风险,减少医疗纠纷和投诉的发生率,不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的原因及解决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2月-2018年6月急诊输液室出现的27起护理投诉事件,对护理投诉产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结果:从护理投诉原因上分析,发现引起急诊输液室护理投诉主要包括管理、护士、患者等方面的因素。结论:急诊输液室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转变传统的护理服务理念,不断优化输液服务流程及增加便民服务措施的落实,以为急诊输液的人员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进而降低护理投诉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210医院急诊科2009年1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急诊患者1576例的临床资料及护理过程。结果 1576例急诊患者主要为外伤877例,服毒52例,癔症31例,鼻出血和消化道出血24例,腹痛498例,心肌梗死23例,其他58例。结论急诊护士必须了解和掌握各种急诊患者的心理需要,根据其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提高急诊的临床护理效果,促使疾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王波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3):147+150-147,150
为了加强急诊护理队伍建设,提升护士急诊救护能力,本院通过选拔优秀人员,建立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护理队伍,不断加强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了急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了护士的急诊救护能力。只有选好人,用好人,才能为不断提高急诊护理人员综合急救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急诊科是医疗服务的前哨,也是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的集中反映,急诊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急诊患者发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护士对患者的躯体疾病护理往往重于心理护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在急诊工作中,不仅要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护理,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等,运用情商理论,控制自己情感,解除患者心理压力,积极主动配合救治。  相似文献   

19.
人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霞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8):245-246
随着医学的发展,护理模式的转变,患者对护士的工作质量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工作量、工作压力明显增加,导致护理人员心理性和生理性疲劳。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等直接与护士长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关,在新形势下,运用人性化的护理管理理念使每位护士的潜能在科室工作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是医院护理管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急诊外伤患者的创伤与一般外伤患者的创伤有着很大不同,因此急救的方法和特点也有所不同.急诊科急救护士的应急能力和护理的质量也有一定的要求,护理人员的每项操作完成的速度和质量直间关系到抢救的成功与否[1].护理的质量可以更好的体现出一个医院的医疗护理情况,还可以更好的提高急诊的急救技术,为达到急救护理目的,提高护士的素质,我院采用了定期组织急诊护士参加急救的知识讲座及定期的技能培训的方法,在实践中逐渐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并改善了护士与患者之间的关系,降低医疗护理的纠纷发生,进而可采取更有利的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